智能网联汽车

Search documents
北京发布4项自动驾驶领域地方标准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11 02:07
《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第6部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提出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包括安全 功能、通信网络安全、系统软件升级、数据安全等方面。其中安全功能要求方面,涉及身份认证和鉴 别、访问控制、漏洞和恶意程序防护、入侵检测和防御、密码支持等要求;通信网络安全方面,涉及设 备介入、网络传输、短距离无线通信及直连通信等要求;系统软件升级方面,涉及升级包自身、升级时 通信、OTA升级设备及升级操作过程等要求;数据安全方面涉及完整性和机密性要求。 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该领域国内技术要求空白,对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推动行业各方共同加强车路云 一体化系统信息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第2部分:无人配送车》结合北京"无人配送城市"建设目 标,围绕安全通行与场景适配两大核心,设置了非机动车道标志标线识别、机非隔离护栏响应、密集行 人和非机动车交互、路侧公交车站冲突避让等测试项目,尤其针对行人自遮挡物前横穿、非机动车违章 切入等紧急工况,通过模拟真实配送场景中的风险点,验证无人配送车的应急避险能力。同时覆盖了远 程接管、人工接管、车云通信安全等测试内容,全面保障无人配送车在末端配送场景的运行 ...
安凯客车:截至目前,公司与中科星驰在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有零星合作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0-10 08:52
(记者 王晓波)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近日公司发布公告,中科星驰董事将担任补选为公司 董事,请问公司后继将再前期合作基础上如何深化和中科星驰的合作?有什么发展方向? 安凯客车(000868.SZ)10月1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拟补选的董事同时担任中科星驰董事。 截至目前,公司与中科星驰在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有零星合作。 ...
共赴碳硅融合的时代之约
Sou Hu Wang· 2025-10-10 01:07
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人类社会,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的相遇,让人类与智能的共生理念走入现实。理 解"碳硅共生",即理解人类文明未来的可能方向。碳硅共生分为工具性共生、生理性共生、认知性共生 和存在性共生。 工具性共生是现在我们所处的阶段,AI 作为强大的工具,延伸了我们的大脑,主动权仍在人类手中。 生理性共生是指技术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人类通过各种技术增强自己,实现"碳硅共生"在物理层面 的融合,诸如植入式医疗设备、脑机接口等。认知性共生则认为 AI 不再是工具,而是拥有理解、推理 甚至创作能力的合作伙伴,人与 AI 协作共赢,形成集体的智能,这是思维层面的深度共生。存在性共 生是最富有争议的层面,意识上传、数字永生,人类与 AI 融合形成新的物种,碳硅共生界限模糊,形 成新的存在形式。 碳硅共生模式如何演进?这关乎技术的迭代,更关乎人类自身命运的走向。从中国政策层面看,碳硅共 生的双重属性在2025 年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中实现了从"理念共识"到"制度实践"的跨越。 AI 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写入国家战略 AI for Life:"硅基伙伴"深度对齐人类需求,重塑数智生活方式。AI 从工具升级为主动响应的生活协同 者 ...
苹果手表为5G RedCap注入强心剂,但RedCap规模化尚需合力
3 6 Ke· 2025-10-09 10:14
在2025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首次发布了5G智能手表,包括Apple Watch Series 11和Apple Watch Ultra 3两款产 品,这两款产品均采用了5G RedCap技术,作为全球知名品牌,苹果对RedCap的采用,无疑给RedCap的应用推广提供 了强有力的背书,将撬动和刺激其他相关厂商的采用。不过,在笔者看来,RedCap的规模化应用涵盖行业很广,仅仅 苹果的采用不足以形成整体的、大范围推进力量,还需要更多行业领域的持续突破,寻找各行业类似"苹果"的角色。 苹果一小步,RedCap一大步 公开信息显示,苹果在秋季发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11和Apple Watch Ultra 3两款产品作为其首次采用5G技术的智能 手表,使用的是联发科的5G RedCap芯片,验证了RedCap在网络质量、功耗等方面适合智能穿戴。当然,RedCap只是 苹果本次发布的智能手表众多亮点中的其中一个,不过,从多个角度来看,苹果走出的这一小步,对于RedCap应用发 展来说却是一大步。 首先,体现苹果对RedCap应用于穿戴设备的坚决态度 虽然苹果并非全球首家在智能穿戴设备上采用 ...
北京率先发布4项自动驾驶标准,其中一项填补国内技术要求空白
Xin Jing Bao· 2025-10-09 04:59
在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领域,两项关键标准同步出台。其中,《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第6 部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率先提出了完整的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涵盖安全功能、通信网络安全、 系统软件升级和数据安全四大维度,填补了该领域国内技术要求的空白。 《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第7部分:运维管理系统应用技术要求》则聚焦运维管理系统应用技术, 规定了路侧智能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具体要求,将有效提升系统对路侧设施的管控能 力。 《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第1部分:乘用车》,针对乘用车的标准瞄准L4级自动驾 驶,不仅涵盖限速标志识别、弯道通行等传统测试项目,更结合北京产业特色,创新性加入无人化试 验、车云通信测试等前沿内容,构建起全面技术测试框架。 专为无人配送车定制的标准《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地测试技术规范第2部分:无人配送车》,则紧 密结合北京"无人配送城市"建设目标。标准设置了非机动车道标志识别、机非隔离护栏响应等特色测试 项目,特别是针对"鬼探头"、非机动车违章切入等现实路况中的险情,模拟真实配送场景中的风险点, 全面检验无人配送车的应急避险能力。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北京在自动驾驶 ...
北京发布4项自动驾驶领域地方标准 涉及无人配送车等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09 03:44
在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领域,两项重要标准出台。 《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第6部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提出了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包括安全 功能、通信网络安全、系统软件升级、数据安全等方面。其中安全功能要求方面,涉及身份认证和鉴 别、访问控制、漏洞和恶意程序防护、入侵检测和防御、密码支持等要求;通信网络安全方面,涉及设 备介入、网络传输、短距离无线通信及直连通信等要求;系统软件升级方面,涉及升级包自身、升级时 通信、OTA升级设备及升级操作过程等要求;数据安全方面涉及完整性和机密性要求。 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该领域国内技术要求空白,对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推动行业各方共同加强车路云 一体化系统信息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第7部分:运维管理系统应用技术要求》规定了路侧智能基础设施运维管 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路侧智能基础设施的数据要求。 该标准的发布将有效支撑路侧基础设施(摄像机、雷达、通信单元、边缘计算等)通过互联网与运维管理 系统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流,提升系统对路侧基础设施的管控能力,为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基 础。(完)【编辑:胡寒笑】 中新网北京10月9 ...
合肥工业大学:工业报国 向“智”攻关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10-05 00:07
该校智慧交通车路协同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石琴教授介绍,智能网联汽车的通信安全存在诸多问题,例 如数据泄露风险,重要数据和个人隐私难以保障,恶意远程控车可能直接威胁行车与生命安全等。其团 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基础技术、数据安全与隐私防控、安全通信及入侵检测和车用AI大模型 等方面的研究,同省内头部汽车企业开展合作,目前,量子安全技术已实现量产应用。 "几十年的发展,汽车经历了从机械结构到电子化的革命。如今,人工智能重塑汽车产业结构。只有培 养终身学习能力和意识,才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石琴常对青年师生说,"时代提出一轮又一轮 新课题,我们要致力于解决民族汽车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终身学习的理念,也是杨善林院士一直倡导践行的。 1978年,30岁的杨善林考取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他认为,计算机未来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为此,他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也成为该校出了名的"拼命三 郎"。年轻时,为了完成一套光纤系统网络图,他把图铺在床板上弯腰画了20多天,腰椎落下病根;70 岁时,他不慎摔伤胳膊,依然打着石膏每天到实验室工作…… 近年来,由杨善林主持研发的智能微 ...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全球占比达15%
Xin Hua She· 2025-10-01 06:4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 增长24%。截至2025年9月,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全球占比达到15%,形成覆盖基础底座、模 型框架、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认为,人工智能十大关键词是追踪行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如"走向 实训的具身智能"一词背后是具身智能正在加速走出实验室,走向竞技场和训练场,但从"实训"走向"干 活"仍面临高质量数据缺、模型泛化难、软硬协同难等挑战。总体来看,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生态三维共振,智能原生的新世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介绍了成立以来在人工智能行业标准研制、生态建 设、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目前已征集到167项人工智能标准立项建议,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联合推动20项人工智能标准发布。(记者周圆)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说,从产业链 看,人工智能产业分为基础层、模型框架层和应用层。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 ...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5300家
Xin Hua Wang· 2025-10-01 06:37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articles highlights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dustry, which is projected to exceed 900 billion yuan in 2024, represent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24% [1] - As of September 2025, the number of AI companies in China is expected to surpass 5,300, accounting for 15% of the global total, indicating a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system covering foundational layers, model frameworks, and industry applications [1] - The AI industry is segmented into three layers: foundational layer, model framework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with revenues in 2024 expected to grow significantly across all layers: foundational layer by 54% to 309.9 billion yuan, model framework layer by 18% to 31.5 billion yuan, and application layer by 13% to 566.5 billion yuan [1] Group 2 - The "2025 AI Industry Top Ten Keywords" released by th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includes terms such as foundational supermodels, more autonomous intelligent bodies, and AI reshaping software, reflecting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AI technology [1][2] - The director of the AI Research Institute at CAICT emphasizes that the keywords serve as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track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noting challenges in transitioning from "training" to "application" due to issues like lack of high-quality data and difficulties in model generalization [2] -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s AI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Committee has made progress in developing industry standards, with 167 proposals for AI standards collected and 20 standards being promo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 [2]
卫星互联网建设再加速;机构看好AI终端设备产业链机遇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30 01:23
Group 1: Satellite Internet Development - On September 27, 2025, China successfully launched 11 low-orbit satellites for satellite internet using the Long March 6 carrier rocket from the Taiy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1] -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IT) issued guidelines on August 27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1] - MIIT granted China Unicom a license for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business on September 8, indicating regulatory support for the sector [1] Group 2: Aviation Industry Outlook - The aviation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see a turning point in volume and pricing in the fourth quarter, driven by strong travel demand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and Mid-Autumn Festival holidays in 2025 [2] - The civil aviation sector is undergoing "anti-involution" measures, which may support industry pricing through enhanced regulation on pricing, flight slots, and distribution [2] - Low aircraft introductions and engine maintenance are expected to maintain low growth in effective supply, with limited impact from new orders on industry supply [2] Group 3: AI Terminal Equipment Opportunities -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other departments issued guidelines to boost digital consumption, focusing on the AI terminal equipment industry chain [3] - The guidelines emphasize accelerating innovation in AI terminal products, including smartphones, computers, wearable devices, and smart robots, to stimulate consumption potential [3] - This policy is expected to create a virtuous cycle of "demand driving supply," benefiting upstream industries like chips and sensors, and injecting new momentum into the consumer electronics secto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