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
icon
Search documents
永东股份博士创新站正式获批 以产学研融合推动技术升级
作为山西省煤焦油深加工及高性能炭黑产业的龙头企业,山西永东股份有限公司深耕行业二十余年,始 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形成了煤焦油精制、炭黑生产、特种炭黑研发等全产业链布局。近年来,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产业升级需求,公司在煤焦油高附加值利用、绿色炭黑制备等领域面临技术攻关 挑战。此次博士创新站的设立,正是公司对接高端智力资源、突破技术瓶颈的重要抓手。 "博士创新站的落地,不仅为公司注入了高端智力资源,更搭建了人才培养的'快车道'。"永东股份相关 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 线"的转化,为山西省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提供"永东样本"。 据悉,山西省博士创新站有效期为三年,其间省科协将通过定期考评、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指导,确保 各站点高效运行。永东股份将以此次认定为起点,充分发挥创新站平台优势,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 献科技力量。(燕云) 近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印发《关于认定2025年山西省博士创新站的通知》(晋科协函〔2025〕46 号),永东股份(002753)成功入选2025年山西省博士创新站名单,认定有效期为2025年7月至202 ...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创新服务 服务科技创新
Si Chuan Ri Bao· 2025-07-08 06:37
创新的底气 ●绵阳现有国家级国防科研院所20家,国省级创新平台264个,两院院士29名,近3年引进高层次人 才8.6万名 ●2012年以来,在绵企事业单位已与12位两院院士、110余位高层次专家开展合作,累计建成8批共 41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这是目前全球最小的线性振动电机。"7月1日,在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研 发工程师王佛云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直径4毫米、高1.3毫米的线性振动电机。该公司在微型动力领域取得 重大突破,实现了全球最小智能穿戴专用线性振动电机规模化量产。 这只是绵阳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当前,绵阳正全力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 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绵阳如何加强院地协同,构建全市统一的科技创新大平台,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院地协同促进科技研发 游仙区创新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科研机制,组建22个由区级领导牵头的"一对 一"服务专班,量身定制需求、资源、任务"三张清单"。得益于此,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研发的 氮氧化锆传感器打破国外垄断,中广核技质子治疗设备制造基地实现首台设备下线。 数据显示,绵阳现有国家级国防科研院所20家,国省级创新平台26 ...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 昆山锦溪交出亮眼“期中”成绩单
Su Zhou Ri Bao· 2025-07-08 00:41
今年上半年,锦溪镇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达成深度合作,共建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成果转化 基地;新增发明专利36件、实用新型专利144件,立项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家。 今年以来,昆山生态宣教馆揭牌运营,元点创意设计中心顺利开工,一尺花园(计家墩店)落地开 业,全国连锁品牌如家酒店顺利入驻。上半年,锦溪镇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同比增长34%,全社会旅 游收入7300万元,同比增长12%。 昨天(7月7日),记者从昆山锦溪镇获悉,今年上半年,锦溪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 规上工业产值达241.8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位列昆山全市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 同比增长17.1%,工业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分别位列昆山全市第一、第三,交出了一张 亮眼提气的"期中"成绩单。 今年以来,锦溪镇围绕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汽车配件、低空经济和装备智造等五大主导产业进行 精准招商,泰德兴塑料零配件、思特威芯片封测等产业项目有序推进。 作为省级重大项目,5月20日,立讯精密在昆山总投资超60亿元的"锦绣客厅·立讯科学园"声学产业 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二期同步开工。项目聚焦声学高科技领域,规划建设 ...
金鸡湖畔打造国际人才“强磁场”
Su Zhou Ri Bao· 2025-07-08 00:28
盛夏时节,金鸡湖畔活力四射。这座城市,因即将开幕的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而热力澎湃。 6月底,一场生物医药专项活动拉开了园区精英周分会场序幕。为期半个月的时间里,人才与城市 再度强烈共振。这期间,1场主活动、2场产业大会、N场分项活动将陆续上演,诚邀海内外英才共探产 业发展新未来。 一直以来,园区通过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凤筑巢"结合"筑巢引 凤",为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构建生态,形成了天下英才聚园区的良好发展态势。 园区深谙尊贤重才之道,招才引智举措独具特色。顶层设计上,深化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积极争取 江苏省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建设,制定从"十二五"到"十四五"的人才发展规划,为人才工作构筑坚实蓝 图。 政策体系上,金鸡湖人才政策完美贴合不同领域、层次、发展阶段的人才需求,"园梦未来"青年人 才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青年人才集聚。同时,《关于外国人才工作生活便利化服务若干举措》 的实施,让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证件办理流程大幅简化。 引才渠道上,高质量推进国际人才港建设运营,聚焦"引、落、创、联、居"五大功能服务,联动企 业政务服务驿站和国际融合服务站,集成政务服务、 ...
吴宏伟:因时而进,打造“留学香港”闪亮名片
Huan Qiu Wang· 2025-07-07 22:29
在全球教育格局加速重构的浪潮中,香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欧 美高校的留学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而香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国际化优势、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及 与内地的紧密联系,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中国版"戈登会议"可以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学术交 流平台,促进跨学科的创新与突破。例如,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举办专题研讨 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设立港澳国际学者研究专项基金,扩大"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的资助范围,支持在港澳开展基 础科研工作的外籍优秀科研人员。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国际人才来港开展研究工 作,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良好的科研环境与充足的资金保障,将成为吸引国际人才的强 大磁石。随着越来越多国际人才的汇聚,香港的科研国际影响力必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通过举办国 际学术会议,香港可以与全球科研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香港的 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把握机遇,全力推动香港国际教育产业发展,不仅是打造自己的国际教育体系、建设国际创新与 ...
以创新为引领 构建医疗高质量发展闭环生态
Ren Min Wang· 2025-07-07 06:11
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以156年 的深厚积淀,构建起"临床需求 — 科研创新 — 成果转化 — 患者获益"的闭环生态,连续六年位居全国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十行列,书写着高水平医院建设的精彩篇章。 "创新的本质,是回答别人没有回答的问题,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经血管 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介绍,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浙大二院开启了 自主研发之路。团队主导研发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产品,通过改进关键技术,大幅提升手术精准 度,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轻了患者医疗负担。此外,针对主动脉瓣狭窄高危 人群,团队通过"产学研医"协同模式,实现国产瓣膜系统的自主生产,为复杂病例提供了新的治疗选 择。例如,由王建安带领的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DragonFly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 修复系统,采用导管微创操作,避免开胸手术风险。目前,该系统已在欧洲完成多例确证性临床入组, 成为国产心脏介入器械进军国际市场的标志性进展。 在创新的土壤中,浙大二院不断拓展技术边界。以冠心病诊疗为例,针对传统 ...
【渭南】精准“滴灌”助民营经济茁壮成长
Shan Xi Ri Bao· 2025-07-06 00:17
陕西英博金属技术有限公司3D打印车间里,激光束如绣花针般在金属粉末间游走,一件航天精密 构件轮廓渐显。"就在前不久,通过'渭南企业码'平台,我们这家'小巨人'企业获金融'及时雨'支持。"7 月3日,企业负责人李恒说,"办理业务的前前后后,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李恒的话,道出了 渭南众多民企的心声。 曾几何时,"卷帘门""玻璃门"是民营企业的痛点。如今,渭南市实行刀刃向内的"减法革命",将注 册、税务、社保等8部门业务整合为一窗办理,材料精简超40%,企业开办全流程1个工作日内办结。 渭南市废止妨碍公平竞争文件32份,列出首次轻微违法免罚清单,推行"企业宁静日"让检查频次减 半,强力整治涉企乱收费,对违法违规收费行为"零容忍",切实减轻经营主体负担,促进民营企业健康 发展。 截至2024年底,渭南市共对全市45家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12个,整改退还金额、没收违规所得 金额和罚款金额共计20.53万元。 渭南市秦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感慨,政府服务更加细致、高效、贴心,企业发展的步伐更快 了。 2024年,渭南市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3%。为更好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一场政府主导 的精准"滴灌" ...
全球博士生过剩,业界呼吁培养“产业博士”
Di Yi Cai Jing· 2025-07-05 12:01
业界呼吁重新审视博士培养的导向与方案,更好地帮助毕业生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推出诸如"产 业博士"的替代选择。 近日,《自然》新闻版块撰文指出,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博士毕业生数量稳步增长。在中国和印度等国 家,这一数字更是呈爆发式增长。针对大量的博士生人数,并没有足够多的研究机构的学术岗位可以容 纳得下,而许多大学也没有为毕业生做好学术界以外职业的准备。 为解决博士生过剩的难题,业内呼吁推出诸如"产业博士"的替代选择,能让博士生与企业合作,完成面 向实际产业需求的研究,并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供给。 传统上,博士学位是终身学术生涯的"垫脚石"。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朱鸿明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 示:"近几年来,国内考博的人数越来越多了,一方面是传统的本-硕-博-教职的职业路径依赖,另一方 面也因为硕士的就业竞争激烈,很多研究生认为博士学历在就业中具有优势。" 这意味着过去希望通过读博来追求学术生涯成就的人未来可能需要从非学术工作领域寻求工作机会。在 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非学术工作正日益成为博士生的常态。 据2023年的一项研究调查,在英国4500多名博士毕业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博士毕业生 ...
灭菌效率达99%!广科院学子打造水产灭菌新方案引关注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05 04:24
校方表示,"智菌先锋"团队的故事,是广科院学子勇于创新、服务社会的生动写照。他们用实际行动诠 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推动水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障食品安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为 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科技创新树立了榜样。 历经数百次的实验与迭代,团队成功开发出动态压力调控、紊流均压、温控协同灭菌三项核心技术。这 些技术的突破,带来了显著的成效。灭菌效率提升至99%以上,意味着绝大多数有害细菌被有效杀灭, 大大提高了水产食品的安全性。食材外观品相保留率达96.7%,使得经过灭菌处理的水产依然色泽鲜 亮、形态完整,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采写:记者朱鹏景 研究员杨怡宁 通讯员 罗碧霞 南都讯 灭菌效率提升至99%以上,大大提高了水产食品的安全性;食材外观品相保留率达96.7%,更能 吸引消费者……日前,记者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获悉,该校一个名为"智菌先锋"的学生团队,自主 研发出一套超高压灭菌技术及设备,正悄然改变着水产行业的格局,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从校园实验室的理论研究,到产业一线的实际应用,"智菌先锋"团队走出了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 之路。团队凭借10项知识产权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不仅为自身的发 ...
我市加速推动驻镇高校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加速转化
Zhen Jiang Ri Bao· 2025-07-05 01:47
为全力推动驻镇高校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我市紧扣"876"创新引领工程与"四群八 链"重点产业关键需求,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近三年,全市产业前瞻项目立项153项,其 中103项与驻镇高校联合攻关,占比67.32%。 产学研合作深化,畅通校企供需渠道。我市多措并举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开展企业走进驻 镇高校行动,围绕八条重点产业链,去年共组织280余家重点企业走进驻镇高校,开展对接活动8场次, 促成各类合作100余项,加速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镇转化。完善"揭榜挂帅"制度,以重大技术需求、重 大攻关任务为牵引,深化"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球创新资源协同破题"的工作机制,近年来累计发 布"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150项,助力107项技术难题实现攻关突破。(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应东昊 许 定星) 前沿引领,协同攻关破瓶颈。近三年,我市共获得省科学技术奖94项,与驻镇高校合作申报59项, 占比62.77%。创新组织模式,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攻关新模式,组织驻镇高校参与组建"船舶动力装 备""智能光储充一体化关键技术""航空复合材料与部件"等3家创新联合体,共同挖掘行业共性关键技 术,抱团攻关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