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多样性
icon
Search documents
秦岭生态廊道守护生物多样“精彩” 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图景
Yang Shi Wang· 2025-06-30 08:30
记者跟随西北大学科研团队,率先探访了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佛坪县的秦岭大熊猫金丝猴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六号观测 点,这里栖息着约8个家庭100只左右川金丝猴。在一众毛发靓丽、活泼友善的猴群中,几只新生的猴宝宝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是编号为11单元 的川金丝猴家庭的新成员。除此之外,其他7个家庭也各有数量不等的猴宝宝出生。 之后记者跟随西北大学科研团队,在秦岭深处行驶100多公里,到达了位于秦岭主脊北坡的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子庙观测点,今 年这里川金丝猴也迎来了一个猴宝宝出生的小高峰。 专家介绍,秦岭川金丝猴主要分布于秦岭中段一带的林区,作为负责其专项调查的科研团队,西北大学共建立了两个观测站20个观测点。 多年监测数据显示,秦岭川金丝猴种群数量呈现良好的稳定增长态势。 最新统计,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子庙站的川金丝猴单群种群数量已超340只,为秦岭乃至全国已知最大的川金丝猴群。 秦岭"猴道"已成野生动物迁徙交流要道 央视网消息:在陕西秦岭,每年的3到5月份是川金丝猴的主要产仔季。经西北大学科研团队在多个观测点监测统计发现,今年新出生的猴 宝宝数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初 ...
AI一眼认出95万物种,还能分辨雄雌老幼,2亿生物图像炼成“生命视觉”大模型
量子位· 2025-06-29 05:34
BIOCLIP 2团队 投稿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让AI看懂 95万物种 ,并自己悟出生态关系与个体差异! 而更令人惊喜的是,即使 在训练过程中没有相应监督信号 ,BioCLIP 2还在栖息地识别、植物疾病识别等5个非物种任务中给出了远超 DINOv2的准确率。 BioCLIP 2在大规模训练中获取了物种之外的涌现的生物学理解: 以下是论文详情: 把"生命之树"搬进显存 大语言/视觉模型的"涌现"告诉我们: 规模+结构化监督=意料之外的能力 。 然而,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一直没有见到一个具有涌现属性的视觉语义基座。BIOCLIP把CLIP的多模态对齐搬到物种上,利用〔界-门-纲-目- 科-属-种〕+学名+常用名的多粒度文本提供层级监督。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团队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把层级对比学习从1千万张图像直接推到2亿,会不会学出 超越"物种标签" 的生物学知识? BIOCLIP 2正是这一实验的答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团队从GBIF、EOL、BIOSCAN-5M、FathomNet等 4 大平台收集了2.14亿生物图像,提出了TreeOfLife-200M数 据集。该数据集包含95.2万个不 ...
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江苏交出“经济生态双优”答卷
Xin Hua Ri Bao· 2025-06-27 23:15
2024年,江苏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开展监测的"十四五"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所有点位中污染物 含量均未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副处长马建辉说,近年来,我省按 照"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 属污染源头防控,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地下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全省共完成1543家重点 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和7个国家级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提前完成"十四 五"规划任务。 "我们将持续发力,从源头防控土壤污染,开展沿江1公里化工腾退地块土壤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大 力推动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整治,推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马 建辉说。 6月27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2024年,在全省GDP增长 5.8%、增量全国第一的同时,江苏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连续5年在国家治污攻 坚成效考核中获优秀等级,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连续6年保持90%以上。 治气净水,让江苏越来越美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钱江介绍,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 ...
在逐“绿”前行中厚植发展“底色” 大美中国舒展壮阔生态画卷
Yang Shi Wang· 2025-06-27 08:50
央视网消息: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是世界自然遗产地。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南大港湿地成为了众多保护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 夏天的南大港湿地生机盎然。不久前,20多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造访,成为湿地最引人注目的"明星"。工作人员介绍, 东方白鹳立夏后现身南大港湿地的场面十分少见。 除了"不打扰"的监测保护,当地还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在南大港湿地,为期两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项目正在紧张 施工。这个项目通过对农田、湿地以及中间地域的综合修复,为迁徙鸟类打造更安全的"补给站",预计8月底全部竣工。 江西九江:32只青头潜鸭宝宝出巢 数量创新高 近日,在江西九江柴桑区青栖湖湿地保护区,32只青头潜鸭宝宝成功成活出巢,数量再次刷新纪录。 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球数量仅两千多只。每年6月是青头潜鸭的繁育季,新出巢的幼鸟身披黑、黄、褐三色相间的 绒毛,圆滚滚的身体憨态可掬,乌亮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它们时而在水面追逐嬉戏,时而随水波悠然漂浮,十分可爱。 沧州南大港文旅局宣传科科长张景兴称:"东方白鹳对环境十分挑剔,它们往往选择浅水环境,有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为它们提供逗 留的 ...
守护北部湾“海洋活化石”
the g pro k /02 1 1 NEW i t p the first 201 - 2 8 8 7 the la t 1 1 1 1 1 1 1 67 the state STERN r - 2 caree the t 114 P 00 and the may A H A 1993 and the state of Y 2 11 11 the first 127 197 G p 15, 2017 unning may and / 1/2/20 F A 6月20日是国际鲎保育日。鲎是拥有4亿多年历史的"海洋活化石",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之一。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四 所)连续多年开展北部湾鲎资源调查,为保护这一珍贵物种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北部湾鲎资源调查。海洋四所供图 依托科技部"北部湾资源环境综合调查"项目,海洋四所科研团队在北部湾沿岸的关键区域,如沙田、竹林等已知鲎栖息地,建立了长期、系统的监测网 络。通过持续的野外调查与数据积累,科研人员得以精准掌握鲎种群的数量动态、分布规律及栖息地变化,为科学评估其资源状况,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奠 定了不可替代的数据基石。 今年,海洋四所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Xi An Ri Bao· 2025-06-27 02:11
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政策、标准和法规体系,科学布局城市功能空间, 推动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利用、创新融合发展,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坚定不移当好秦 岭卫士,一体推进整改档案化、巡查常态化、保护社会化、监管智能化,深入挖掘阐释秦岭生态价值、 文化价值,不断提升秦岭保护整体效能。要扎实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深入开展野生鸟类保护及专项打 击行动,全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 重,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持之以恒抓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重点水系生态修复工 程,认真开展汛期隐患排查,确保安全度汛。要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好"双碳"西安行动,积极 发展清洁生产,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加快形成强大的绿色竞争力。要注重标本兼治,清单式、系统化推 进中央和省上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深挖问题根源、注重举一反三,以制度建设固化整改成效。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 原文链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推进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方红卫主持并讲话 叶牛平王吉德李婧出席 6月26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 ...
从脑科学到猕猴桃——中外联合实验室奏响“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交响曲
Xin Hua She· 2025-06-27 00:23
"这是一次闭环精准调控治疗的临床试验,通过'头套'引入脑电技术,根据脑电波信号,判断患者大脑状态,从而进行精准的经颅磁刺激技术 (TMS)治疗。"汪子琪解释道。 这项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成果,正是出自中国-古巴神经技术与脑器交互"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脑科学相关分论坛上,来自古巴的科学家裴德乐(左二)与参会嘉宾分享中国-古巴神经技术与脑器交互"一带 一路"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成果(2025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灏 摄 新华社成都6月26日电 题:从脑科学到猕猴桃——中外联合实验室奏响"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交响曲 新华社记者王灏、薛晨 上午10点,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并伴有抑郁症的王阿姨熟练地梳理起短发,戴上布满脑电信号监测装置的"头套",准备开始调控治疗。与此同时,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综合诊疗中心科研主任汪子琪认真地注视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情绪信号"…… 2014年,中国-新西兰"一带一路"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成立。双方围绕溃疡病防控开展联合研究,有效降低了四川等地的发病率。同时,针对新西 兰潜在生物入侵风险,在中方果园共同研究茶翅蝽、桑白蚧等虫害的天敌和综合防控技术。 中国和 ...
中德财政合作项目实施后,衡水湖何以频现“鸟浪”奇观?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7 00:08
位于河北省衡水市的衡水湖面积75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 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重要驿站。它成为享誉海 内外的一颗"蓝宝石",背后有一段中德财政合作的佳话。 作为中德财政合作"生物多样性及自然资源保护项目"的一部分,"衡水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以 下简称"衡水湖项目")的实施为这块湿地带来了哪些变化及长远影响?此举又为全球湿地生物多样性保 护和管理提供了什么新的经验和模式?中新社"东西问"近日就此专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首 席专家、河北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张曼胤。 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德国政府贷款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是中德财政合作"生物 多样性及自然资源保护"框架下的项目之一,实际利用德国政府贷款1120万欧元,赠款20.5万欧元,配 套资金855万元人民币,实施期为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 衡水湖项目主要实施了以下五项内容:一是水管理与水体的生态恢复,包括王口闸修缮、小湖隔堤 生态修复、盐河故道橡胶坝建设等;二是湿地生态修复与管理,包括青头潜鸭专项保护、管理与巡护和 社区参与下的保护 ...
东湖绿道画圆一周年,外国大学生研学东湖点赞生态文化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26 06:41
月24日至25日,正值105公里东湖绿道全线画圆一周年,来自德国、墨西哥、新加坡、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大学生与武汉大学 学生组成研学团队,深入探访东湖生态文化。 据介绍,此次研学活动由武汉大学国际传播院主办,长江文化研究院协办。 y p 2 20 0 0 (F g a 0 8 团队行至东湖落雁景区,在观鸟栈道上探访了"走人棋鸟岛"——西伯利亚鸬鹚的重要栖息地。2011年,东湖将萎缩至0.7亩的岛屿扩大 10倍,补种池杉树,并在景区内开展生态保护为先的系统改造提升,吸引数百只鸬鹚栖息繁殖。紧邻的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纪念 馆内,各国大学生们聆听着中国湿地保护的点滴故事,通过"五感"零距离走进湿地、感悟湿地。来自墨西哥的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研究 生李白十分感慨:"在今天踏访的湿地,我看到了很多动物与植物,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我能看到东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与效率。这里 同样在教授大家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护自然,这非常重要。" 海内外大学生们在华侨城湿地公园了解生态净化。 the state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the production p 10743 te w 海内外大学生 ...
国妆典范,植愈未来:植物医生的“大国品牌”时代答卷
Sou Hu Wang· 2025-06-26 06:33
2025年6月25日,当央视《大国品牌》的镜头聚焦这抹"高山植物色",人们看见的不仅是一个美妆品牌 的崛起,更是中国美学从文化自觉到全球话语权的跨越之路。植物医生用31年光阴书写了一个关于自然 与科学的东方传奇,从对高山植物的钟情探索起步,一路披荆斩棘,凭借国家科研背书体系的强大支 撑、独特的文化输出范式以及引领行业价值升维的魄力,成功锻造出"中国美妆标准",成为中国美妆行 业从跟跑到领跑全球的生动注脚。 CCTV1-《大国品牌》 科研为刃,剖开自然密码:当高山植物遇见现代科技 美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科学的解码,植物医生将敬畏自然的基因深植品牌肌理,让每一株高山植物都成 为时光淬炼的活态标本。2014年,植物医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达成深度合作,共建"中科昆 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开启了高山植物研究的新篇章。十年来,双方科研人员扎根高山植物研究领 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其中,从铁皮石斛中提取高含量石斛寡糖堪称里程碑式发现。经严谨科学验证,该成分作为外源性补充 物质,在体外和体内均展现出显著的抗衰老作用,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空白,更为高山植物护肤品 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面对热门的胶原蛋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