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克思主义
icon
Search documents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Ren Min Ri Bao· 2025-05-06 22:12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 讲话,强调"进一步动员激励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以中国式现代 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 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是万众一心的伟大征程,也是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奋斗目标,为每一个劳动者成就梦想开辟了广阔舞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重大时代价值和战略意义,更好激励劳动者自觉把个人成长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充分发挥工人阶 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力军作用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供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 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 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 ...
经典常谈 | 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9世纪后半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却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 文版序言中发出警告:原本作为"改变世界"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在被固化为脱离具体语境的抽 象公式。为了防止教条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简化为"万能钥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 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恩格斯的警告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当时的俄国,正值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转型期。面对俄国 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一些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机械照搬"五大社会形态"线性发展阶段论,断言俄国 必须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才能通向社会主义;而另一些人则提出基于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的"跨越 论",主张实现社会形态的跃迁。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深感困惑,就俄国社会道路问题向马克思致信 求教。马克思具体分析了俄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种将基本原理与具体国情创造性结合的方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发展的理 论空间。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遭遇了来自以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机会主义 思潮的挑战。这些人将唯物史观教条化、形而上学化,造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远历史意义
Ren Min Wang· 2025-05-05 00:3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这一重要思想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有力引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开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 突破性进展,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 为指导,对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 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续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具有重要 意义。 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原创性贡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对问题的敏锐关注与自觉回应,是理论生成与创新发展的起点,是思想保持生 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 原创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科学严整的理论体系,以丰富而深刻的创造性之答给予 重大时代之问、文化之问以有力回应,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这一思想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新概念新范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术语体系。概念是思想 的外化表征,是理论革新最耀眼的标志。恩格斯深刻指出,"一 ...
“两个结合”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
"两个结合"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 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 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这说明,"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根本途径,"两个 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因此,"两个结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中具有实践方法论的地位。 "第二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第二个结合"作为方法和途径的意义,在于巩固了道路根基、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打开了创新空 间。"第二个结合"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 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成为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具有了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让文化自信有了依托, 让我们打开了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空间。 "第二个结合"在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三方面的重大意义,成就了三种主 体性,即文明主体性、文化主体性与创造的主体性。其核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Jing Ji Ri Bao· 2025-04-30 00:52
原标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本质的特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 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的政党, 在成立初期,就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开发民智、赢得民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 始终是文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历史证明,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基础,党的领导为建设文 化强国提供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史教 研部副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 势,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 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 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当前,更好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党对宣传 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守正创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 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 ...
新视野丨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形势下,统筹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辩证关系已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 求。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而总需求则 是指在同一时期内由社会用于投资或消费的支出所形成的购买力总量。如果总供给长期大于或小于总需 求,会导致资源浪费或资源短缺,进而引发经济失衡甚至剧烈波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和需求 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 互依存、互为条件。"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供需平衡理论的继承发展,也是应对我国经济发 展阶段转换的实践创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 战,亟需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机协同,破解消费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畅 通国民经济整体循环。 供给创造需求与需求牵引供给的互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揭示了供给与需求的内在统一性。马克思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 接是生产",强调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从现代经济学视角看,总 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体现为"双向适配"机制,供给 ...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让学生爱上“真理的味道”
Hai Nan Ri Bao· 2025-04-28 01:29
对此,杨娜观察学生课堂反应,结合学情设计了"剩余价值理论升级版"等教学专题,并提前设置学生感 兴趣的课堂议题,用鲜活案例引起学生内心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娜姐的课不是一味地就理论讲理论,而是用鲜活的案例来剖析""娜姐经常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我们 表达想法和见解"……因为在日常课堂上展现出来的亲和力,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被学生们亲切 地称为"娜姐"。 深耕思政教育一线20年,杨娜发现,很多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常常选择死记硬背。如何把理论 知识讲得更有趣,让思政课"活起来",成为她时常思考的问题。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只要能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跟学生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这与他们的人 生、未来乃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那么他们的不理解自然也就迎刃而解。"杨娜说。 "在马学马知马懂马爱马"是杨娜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于是,她组织学生开设"马粉工作坊",每周带着 大家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与上课不同,在"马粉工作坊"中,杨娜更多时候是个 听众。这样的"角色互换",让不少学生时常感慨:"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 让学生爱上 ...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Ren Min Ri Bao· 2025-04-27 22:11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的出版发行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 我国思想界、教育界尤其是经济学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文选》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4年 12月期间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74篇,以恢宏视野全景式呈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经济方 略,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 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认真全面学习《文选》,在深学细悟中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 精髓,在知行合一中彰显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伟力,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我国经济实践和经济学教 育发展,通过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系统性重构,构建植根中国大地、观照时代命题、引领 发展潮流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内核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的科学范畴。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