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多元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不买大豆美国慌了,为何中国大豆消费能力这么强?
Sou Hu Cai Jing· 2025-10-13 12:42
来源:BT财经数据通 美国中西部农田里,金黄的大豆即将迎来收获。然而,与丰收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豆农脸上难掩焦虑。 美国大豆协会发出警告:自2025年5月以来,中国——这个曾经最大的买家,再也没有从美国采购一粒大豆。这一突如其来的"断单"让美国大豆市 场陷入困境,库存满仓、价格下跌,农民面临"丰产不丰收"的窘境。为何中国的大豆消费能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其采购动向足以牵动全球农业市 场的神经? 要理解中国大豆消费的"巨无霸"地位,要看中国的强大消费能力,并非源于对大豆本身的直接食用,而是源于其作为现代食品工业和畜牧业基石 的不可替代作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尽管2025年5月后中国暂停从美国采购,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减少了大豆消费。恰恰相反,数据显示,中 国每年的大豆消费量超过1.2亿吨,而国内产量仅约2000万吨,这意味着超过80%的大豆依赖进口。如此巨大的缺口,使得中国在全球大豆贸易中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在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价值126.4亿美元的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这一数字直观地说明了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业的"命脉"作 用。中国不仅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也是巴西、 ...
陈光炎长文剖析稀土与贸易平衡:美国超过8成精炼稀土来自中国,短期内难以改变
聪明投资者· 2025-10-13 03:33
陈光炎教授的 这篇文章写于 2025年7月底 。 当时中国已启动本年度稀土出口许可配额管理,并持续规范稀土采选、精炼与出口秩序。彼时外界虽有关注,但市场反应尚属平静。 而进入 10月,中国宣布将更多稀土元素及其加工技术纳入出口管制,强调对军工、半导体等敏感用途实行逐案审批。 特朗普 在社交媒体的激烈反应帖一夜间将美股炸飞 2万亿美元,紧接着美国 宣布将从 11月起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达100%的新关税。 时隔两个多月重读此文,有助于在弥漫的信息硝烟中看清更多脉络 。 陈光炎是毕盛资产( APS)创始成员兼毕盛(中国)主席,现任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新加坡政府首席经济学家与世界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高级经 济学家。长期聚焦贸易秩序与资源政策的结构性演化,善于从制度演进中揭示力量对比的底层逻辑。 他在文章中的观点毫不含糊。 " 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在稀土元素( REEs)领域的重要地位,在应对美方关税及出口管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 2025 年日内瓦与伦敦的贸易谈判中,稀土成为影响谈判的关键因素之一。 " " 美国超过 80%的精炼稀土(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子和清洁能源领域)来自中国,而美方建立独 ...
全球芯片供应链正在为中国稀土限制做准备
傅里叶的猫· 2025-10-12 14:35
中美的话题比较敏感,这篇文章我们简单聊一下彭博社的这个报道:全球半导体行业正为中国可能 的稀土出口限制做准备。报道里提到,中国的新出口控制是迄今为止最严格的一次。它针对的是稀 土矿物,这些材料在半导体生产中不可或缺。比如,用于芯片制造的精密激光、磁铁和其他设备, 很多都依赖稀土元素。中国控制了全球稀土供应的绝大部分,据数据,镝、铽、钆等关键元素的开 采和加工中,中国占比超过90%。其他国家像越南、日本、印度和俄罗斯,虽然也有一些产量,但 远不足以填补缺口。 周末稀土的话题还一直在发酵,大家讨论的越来越多。 昨天看了tuzhuxi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其实这次的风波就是美国BIS的草台班子闹出来的一个乌 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tuzhuxi的原文。 总体来说,这场摩擦让供应链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依赖性。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包括Intel、台 积电和三星,都在努力多元化来源,但短期内很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未来几个月,如果贸易 谈判没有进展,价格波动和供应中断可能会成为常态。 中美的话题比较敏感,很多东西不会在公众号中讲,资料都会放到星球。包括花旗的87页的中国稀土的 深度分析。 知识星球 星球中的资料越来越多 ...
美加征关税100%,储能影响几何?
行家说储能· 2025-10-11 10:23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scalating trade tension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the implications of new tariffs and export controls on the energy storage battery market,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costs and impact supply chains [2][4][14]. Group 1: Tariff Implications - Starting November 1, the U.S. will impose a 100% tariff on China, with total tariffs on energy storage batteries potentially exceeding 158.4% by January 2026 due to existing tariffs [2][4]. - The new tariff policy could lead to an estimated $500 million in tariff costs for energy storage projects if implemented [10]. Group 2: Market Impact - The new tariffs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overall costs of energy storage projects in the U.S. by 12% to over 50%, which may delay or cancel some projects [9][10]. - A report indicated that 16 battery storage projects have already been scaled back or canceled this year due to ongoing trade tensions [11]. Group 3: Domestic Supply Challenges - U.S. domestic manufacturers are projected to meet only 40% of the energy storage demand by 2030, leading to reliance on Chinese batteries despite the tariffs [9][14]. - The new tariffs could exacerbate the existing supply-demand imbalance, pushing prices higher and extending procurement cycles for developers [10][14]. Group 4: Chinese Companies' Response - Chinese energy storage companies have seen their U.S. orders drop to 1.76% of total orders, indicating a shift towards diversifying markets beyond the U.S. [15]. - Companies like CATL and others have secured U.S. storage orders, but the impact of new tariffs on these collaborations remains uncertain [17][18]. Group 5: Long-term Industry Outlook - The ongoing trade friction may accelera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upply chains and energy storage markets, pushing companies to enhance their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explore non-U.S. markets [14][20].
撼动美元霸权,人民币结算澳铁出口,中国重塑国际贸易规则
Sou Hu Cai Jing· 2025-10-10 18:39
撼动美元霸权第一枪,中国终于在2025年9月把牌摊在了桌面上,场面一度尴尬,澳洲那边总理阿尔巴尼斯对着 镜头挤出"失望"俩字,翻译一遍意思就是:这下麻烦了。 铁矿石,这玩意儿看起来没啥存在感,实则是现代工业的"饭票",中国要吃饭,澳洲要卖饭,过去十年形成 的"你买我卖"默契,这一刻说断就断了,像极了深夜分手短信,隔着太平洋都能闻到一股生意场的火药味。 2025年9月18日,澳洲铁矿企业的股票直接跳水,跌幅超过8%,有个老股民在微信群里发了句"自作孽不可活", 没人敢接话,澳洲的GDP有六成都押在矿上,这一下不是挠痒,是捅肺管。 有人问:怎么突然就翻脸了?其实不突然,攒了十年的火气,早在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时就埋下了种 子,大家都知道,铁矿石的价格一直是澳洲三巨头说了算,买家像是菜市场里等着挨宰的主儿,85%的货进中 国,价钱却总是"美金报价",一边喊着市场自由,一边玩着定价权的把戏。 我问了个做钢材的小老板,2023年他还在抱怨普氏指数"一天三变",铁矿石进厂价一吨能差出四五百块人民币, 他说"买家就像韭菜,卖家拿着镰刀",没得选。 2025年这次谈判,澳洲那边依旧想按老规矩来,美元结算,普氏定价, ...
10月14日开征对华“入港费”!美国把贸易战烧到港口
Sou Hu Cai Jing· 2025-10-09 02:36
自2025年10月14日起,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正式对中国籍或中国建造的船舶征收"港口入港费"。该政策以船舶属性为核心划分标准,旨在通过分层 费率调整航运结构与供应链依赖。具体征收分为三档: 其一,对中资运营/船东的船舶,按净吨(NT)每航次收费50美元/NT,并自实施日起每年递增30美元,至2028年将升至140美元/NT。此费用按"每艘船、 每次进入美国港口"征收,每年每船最多计费5次。其二,对中国建造的非中资运营船舶,采用"孰高原则"征收:按净吨18美元/NT或按每个卸下集装箱 (TEU)120美元,两者取其高者。该费率同样逐年提高,至2028年净吨费达33美元/NT,按箱计费升至每箱250美元。其三,对外国建造的车辆运输船 (汽车/滚装船),无论是否与中国有关,统一按净吨14美元/NT征收。 政策同时设有豁免条款,美国籍船舶、参与美国海事管理局(MARAD)特定项目的船舶、小型船舶(载箱量低于4000 TEU或载重低于5.5万吨)以及空 载或压载驶入的船舶均可获得豁免。此外,由于美国目前缺乏本土液化天然气(LNG)船建造能力,因此LNG运输船享有过渡期,暂不征费,但美国计 划自2028年起强制要 ...
7票通过!美国要完了?特朗普怒吼:结果已定!
Sou Hu Cai Jing· 2025-10-08 17:27
2025年9月初,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以7票对4票裁定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的全球关税违法。 判决一出,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激烈回应,称此举将"彻底摧毁美国"。 白宫真正焦虑的,不是他的咆哮,而是那1847亿美元——这笔由财政部通过争议性关税征收的资金,极可能因判决生效而必须退还。 整部法律文本从未出现"关税"一词。 他却将这部用于制裁伊朗、封锁俄罗斯寡头的工具,强行套用于对欧盟钢铝、日本汽车、中国电子产品乃至法国红酒加征关税。 法院在100页判决书中逐条论证:总统越权。 这不是政治立场的胜利,而是法律文本的胜利。 工具错配,再用力也拧不动制度的螺丝。 挑起诉讼的并非跨国巨头,而是一家名为VOS的小型酒类进口商。 他们每年从欧洲进口数百万美元葡萄酒,因25%额外关税导致成本飙升、利润蒸发。 起初只是行政申诉,最终竟撬动整个美国贸易政策体系。 小人物的维权,意外成为制度自检的导火索。 法院态度罕见强硬。 过去数十年,总统以"国家安全"或"经济紧急"为由扩张行政权,司法系统多采取克制立场。 但这次,法官们直接否决。 这不是简单的财政纠葛。 这是对总统权力边界的直接拷问。 特朗普动用的是1977年通过的《 ...
万吨大豆失去“最大买家”,美国全球急寻下家,有那么容易?
Sou Hu Cai Jing· 2025-10-08 13:41
美国中西部粮仓已爆满,大豆库存量高达2200万吨,爱荷华州的仓储容量仅剩12%。这是2025年秋天美 国农业的真实写照。 曾经,中国每年从美国购买数千万吨大豆,占据了美国大豆出口的相当大比例。如今,这片市场的大门 几乎关闭。 大豆之战:关税改变贸易格局 特朗普政府今年4月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4%关税后,中国迅速反制,将美国大豆关税提高至97%,叠 加基础关税后最高达105%。 价格测算显示,美国大豆到岸成本已从此前的每吨400美元飙升至776美元,而巴西大豆仅需约380美元 每吨。 面对如此巨大的价格差距,中国买家毫不犹豫地转向了南美市场。 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报告显示,2025年1-8月,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7331.24万吨,其中巴西仍是主要供 应国(占比71.6%),美国占比降至22.8%。 更令人担忧的是,2025年新季大豆对华出口量较上年同期骤降35%,截至7月,中国购买的美国大豆比 去年同期减少了51%。 救助计划:政府停摆雪上加霜 面对农业危机,特朗普政府计划推出120亿至130亿美元的农业援助计划,但由于政府"停摆",这一计划 的实施时间已被迫推迟。 失去中国市场后,特朗普政府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为 ...
外媒发出感慨,中方的最新声明直接挑明,丝毫不考虑美国利益了
Sou Hu Cai Jing· 2025-10-07 18:16
全球大宗商品贸易格局,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重塑。 必和必拓的股价,在10月1日遭遇重挫,单日跌幅高达6%,这绝非寻常的市场噪音。当日,新加坡铁矿石期货市场也随之下探4%。此番震荡的源头,在于 中国方面采取的果断行动: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国内钢铁企业发出明确指令,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即便是已装船在途的 货物,也一概叫停。 此举的深层逻辑,在于中国正积极推动结算货币的多元化与安全化。一个关键信号是,中方推动并促成了与巴西淡水河谷签署的长期供货协议,新订单规模 直接增添了5000万吨,且人民币结算比例显著提升至28%。这意味着,在全球铁矿石贸易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元结算体系,正被撕开一道实质性的裂 口。 对于必和必拓而言,处境无疑颇为尴尬。这家巨头在美国拥有多处重要的矿山和加工基地,美元结算根植于其商业惯例,且对华出口额占据其总营收的六成 以上。今年,在面临涨价15%的谈判诉求,以及澳大利亚老矿品位下降、导致成本与供应稳定性双双承压的背景下,中方选择以调整采购渠道和结算方式的 方式予以回应。 美国的反应迅速而紧张。美国财政部随即向巴西政府"表达关切",但收效甚微。其担忧显而易见:铁 ...
美国招数用尽,卖出去的大豆“不够中国零头”,美企后悔为时已晚
Sou Hu Cai Jing· 2025-10-07 05:26
自2018年特朗普发起贸易战以来,美国对华大豆的出口量大幅下降,至2017年的一半。这一"断供"风险促使全球买家,尤其是中国,加速了多元化的供应链 建设。2024年初,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总进口量的六成以上,而巴西通过长期采购协议稳固了自己作为最大供应国的地位。这种供应链的重构几乎不可 逆转。即使美国未来调整贸易政策,全球买家对其政策反复性的担忧已经深深扎根,很多国家在保障粮食安全时,倾向于与政策更加稳定、供应更可靠的国 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美国大豆因此不仅失去了短期的订单,更失去了长期的市场信任。 特朗普在之前的贸易谈判中,曾多次要求其他国家购买美国的农产品,尤其是大豆,目的是消化美国的过剩产能。美国试图与尼日利亚、菲律宾、越南和孟 加拉国等国家进行谈判,希望他们能够购买美国的大豆。共和党的设想是,虽然美国失去了中国市场,但如果其他国家能分担一些进口量,就能部分弥补损 失。然而,现实远没有特朗普想的那么简单。 自从5月下旬以来,中国再也没有从美国进口大豆,这让特朗普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弥补这一损失,他拒绝妥协,试图通过其他方式将这些大豆销往其 他国家。然而,这一计划并不如特朗普所预期的那样顺利。 据路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