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收益

Search documents
近2年收益位列前1%,显著超额的红利基金有多香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13 07:01
这几年,红利风格凭借长期稳健的表现,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但一只优秀的红利主题基金,收益来源显然不只是贝塔;只有当红利主题叠加显著超额能力的Buff,才会 创造近2年位列前1%(19/2987)的优秀业绩(排名数据来源:海通证券,具体分类为混合型-主动混合开 放型-强股混合型,近2年排名数据为19/2987,数据截至2025.3.31)。 自2022年3月24日成立至2025年3月31日,中泰红利优选一年持有混合发起的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6.85%, 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7.02%,跑赢业绩比较基准29.83%。相比红利贝塔所提供的收益,这只基金的超额 收益显然更应该被看到。 在计算超额收益时,很多人会用中证红利指数作为参考;但如果要求更高,不妨以中证红利全收益指为参 考。当然,对持有人来说,体验更好的超额收益,是在没有显著放大波动的情况下获得的。 中泰红利优选一年持有混合发起 | 简称 | 中泰红利优选一年 | 中证红利指数 | | 中证红利全收益 中证红利低波 中证红利质量 | | | --- | --- | --- | --- | --- | --- | | | 持有混合发起 | | 指数 | 指数 | ...
低利率环境聚焦贝塔收益 债券型ETF总规模迅速突破三千亿元大关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6-08 20:52
□本报记者王鹤静 上周4个交易日(6月3日至6月6日),A股人工智能板块、港股创新药板块携手大涨,多只港股创新药主题 ETF以及创业板人工智能主题ETF涨超6%。此外,近期因标的指数权重股海光信息、中科曙光 (603019)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信创主题ETF吸引众多资金布局;而近期累积较大涨幅的港股医药 主题ETF资金流出较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6日,全市场29只债券型ETF总规模首度跨过3000亿元大关,相比年初新增超 1300亿元。自2013年3月全市场首只债券型ETF——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诞生以来,债券型ETF发展 至今已有12余年。业内机构认为,近年来随着利率水平不断降低,债券的阿尔法收益越来越难获取,机 构不得不转向贝塔收益管理,债券指数基金等被动投资产品越来越受重视。在监管支持、基金公司重点 发展、投资者接受度提高的有利环境下,债券ETF有望迈入发展新阶段。 人工智能、创新药板块领涨 6月首周4个交易日(6月3日至6月6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A股人工智能、港股创新药板块共同领 涨,再鼎医药涨超25%,石药集团、信达生物、新易盛(300502)、天孚通信(300394)、中际 ...
兴银理财:多资产多策略下的理财+
点拾投资· 2025-05-27 07:21
导读:在伯克希尔60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意外宣告了他的谢幕。这位价值投资奠基人,很早就提到过投资的两个风险:1)本金的 永久性亏损;2)收益回报跑不赢通胀。无论是在任何一个国度,这都是每个人购买理财产品最朴素的目标。 那么,在银行理财收益率不断下行的今天,又如何满足普罗大众的投资目标呢?兴银理财在资管新规后,开启了一系列的改革。面对净 值化的转型,通过多资产的创新为老百姓守住钱袋子,并且建立统一的投研平台,形成了一套工业化、规则化、体系化的多策略管理方 式。 相比于传统的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在多资产的投资上有着显著优势,能够涉及包括私募量化、商品、国债期货、CTA等多个另类资 产。兴银理财创新业务部的负责人叶予璋,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个优势。他通过多资产配置叠加多策略优化的方式,把兴银理财的结构性 理财规模最高做到了300亿左右,创新投资部规模从100多亿做到了500多亿,多资产部门也从0做到了2500亿体量。 除此之外,兴银理财还通过量化模型改善产品收益不均匀的问题,使得用户在不同阶段购买后,获得的持有体验相差不大。这是因为, 大类资产回报又通常呈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理财用户产品择时能力相对较弱,对收 ...
为何巴菲特几乎不投资A股,而是持续增持日本
3 6 Ke· 2025-05-16 00:16
A股投资之难 巴菲特这几年的股东大会上,每次都会提及他对日本五大商社的投资,可见股神对日本股市是真的看好,国内不少日经ETF投资者都是被巴菲特"种 草"的,但也有很多人不服气:中国经济这几年虽然增速下降,但总比日本强,为什么巴菲特不投A股或中概股,却持续增持日本股市呢? 首先,这个问题问得就不太对,巴菲特是个股投资,看中的是公司的护城河、公司治理、成长性等等,而不是经济增速这种宏观因素,印度经济的增速比 中国更快,市场规模也是仅次于美中日的全球四大股市,但巴菲特也几乎没有什么对印度公司的投资。 当然,我明白大家真正想问的问题是:中国2024年GDP增速5%,日本2024年GDP增速只有0.1%,但巴菲特进入日本股市的这五年多,日经指数涨了 70%,A股跟五年前差不多,这个反差也太大了。 这个问题才是值得所有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人深入研究的,本文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股市与GDP 首先要指出,GDP增速跟股市上涨,不适合直接拿来比较。 GDP增速是去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速,用来评估"国民生产"数量上的增长,但并不代表物质财富的增长,因为"价"也是财富增长的因素之一,好比你开 了个包子铺,今年卖掉的包子跟上一年一样 ...
从诞生到普及,指数基金在美股的三个发展阶段
银行螺丝钉· 2025-04-25 13:47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几年,虽然A股和海外市场,涨跌走势有区别。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指数基金都得到了飞速 发展。 A股指数基金,在2024年,规模超过三万亿,创下历史新高。 在2024年前几个月时间里,规模就增长了几千亿。这几乎是A股指数基金诞生前十年的规模增长之 和。 海外指数基金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并没有停下脚步。 有朋友问,指数基金在海外最早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从海外指数基金的发展历程中,能否窥见一些A股指数基金的发展趋势呢? 美股指数基金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理论奠基期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60年代,理论基础阶段。 这个阶段,很多经济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提出的重要理论,为指数基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 础。 例如, • 巴舍利耶,提出了市场涨跌不可预测。 • 马科维茨,提出了分散配置,可以降低波动风险。 • 威廉·夏普,提出了阿尔法、贝塔收益,并构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尤金·法马,提出了市场有效假说,并且日后又丰富了自己的观点,证明有策略可以获得超越 市场的收益。 系统学习过金融知识的朋友,对这些理论可能都比较熟悉了。 这些理论提出者的名字,也经常出现 ...
可持续的超额收益是绝对收益的时间积分形态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4-18 05:16
超额(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真的是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吗?长期主义者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可持续 的超额(相对)收益本质上是绝对收益的时间积分形态。 物理学家费曼说:"量子力学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我们总用经典世界的语言描述它。"资本市场同样如 此——当投资者用线性思维理解非线性的收益获得机制,必然陷入认知困境,如粒子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 精确测定一样。 在投资领域同样存在"风险、收益、可持续性"的不确定性三角 : ★ 宣称高绝对收益者,往往承受隐性尾部风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陨落); ★ 标榜可持续性者,常以牺牲收益锐度为代价(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平庸回报); ★ 追求超额收益者,难逃时间维度的均值回归(连续跑赢市场的主动管理基金数量了了)。 对投资者而言,就像一场在迷雾中前行的冒险,收益的测不准性让投资领域充满了悬念与变数,许多投资 者陷入"超额(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对立"的思维困境。 这并非文字游戏,而是数学规律的必然。当某组合每年以2%的幅度持续跑赢标普500指数,30年后的累计 超额收益将高达81.1%,相当于在美股百年长牛的贝塔地基上,用阿尔法的复利魔法建造出一座收益金字 塔。 历史反复验证:当管理人以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