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Search documents
谁在对卫星收“租金”
Jin Rong Shi Bao· 2025-07-22 03:43
Group 1 - 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the Tianzhou-9 cargo spacecraft has been followed by a significant satellite leasing project in the commercial aerospace sector, marking a milestone in financial leasing for satellites in China [1] - On July 21, 2023, the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government announced that China’s first SPV satellite leasing business was completed by China Merchants Jinling Leasing Co., with an asset scale of 30 million yuan [1] - This satellite leasing project involves a collaboration with a domestic commercial aerospace company to support the operation of China's first low-orbit satellite IoT constellation [1] Group 2 - Several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including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Leasing, Bank of Communications Leasing, and Aerospace Leasing, have also made strides in satellite leasing, indicating a growing trend in the industry [1] - In 2019, Jiuyin Leasing initiated the satellite leasing market by partnering with Changguang Satellite Technology Co., leasing 10 out of 12 commercial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 [1][2] - In 2023,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Leasing successfully launched the "Pudong No. 1"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n collaboration with Changguang Satellite, while Huishan Leasing completed its first satellite sale-leaseback transaction [2] Group 3 - Satellite leasing is defined as the process where a party owning satellite assets leases the usage rights to satellite operating companies, often through sale-leaseback arrangements [3] - This leasing model allows satellite companies to sell existing satellites to financial leasing firms and then lease them back, providing liquidity while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3] - The synergy between financial leasing and commercial aerospace is expected to strengthen, driven by policy support and market demand, facilitating faste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for aerospace technologies [3]
整理:每日科技要闻速递(7月22日)
news flash· 2025-07-22 00:10
1. 广东、安徽: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2. 飞荣达:已通过英伟达供应商资格认证,尚未批量交货。 3. 国家航天局: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质量责任实施终身追究制。 4. 消息人士:Meta 、X和领英提起法律诉讼,反对意大利的税收要求。 5. 马斯克旗下脑机Neuralink首次一天内完成两台手术。 6. 杭州:加大颠覆性成果转化直投基金投资力度,打造超10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7. 蓝色起源宣布NS-34任务将搭载六人飞行,乘组成员包括加密货币企业家孙宇晨。 其他: 1. 媒体:软银和OpenAI的5000亿美元AI项目启动艰难。 2. 截至3月,我国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 3. 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已在多地商业化部署。 4. Anthropic计划签署欧盟制定的人工智能行为准则。 5. 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将推出全新数字人平台?字节跳动对此暂无回应。 6. 通义千问:更新旗舰版Qwen3模型 通用能力显著提升。 金十数据整理:每日科技要闻速递(7月22日) 人工智能: 7. 谷歌Gemini高级版获IMO 2025官方认证金牌:纯自然语言端 ...
与国家项目深度捆绑,对商业航天“不可或缺”,特朗普想却无法“脱钩”SpaceX
Huan Qiu Shi Bao· 2025-07-21 22:47
SpaceX 已成美航天 " 主动脉 "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同马斯克分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华尔街日报》称,在特朗普于6月初提出 切断与马斯克业务联系的可能性几天后,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审查SpaceX手握的政府合同。知情人士表 示,这项审查旨在确定该公司与政府签订的数十亿美元协议中的潜在浪费。这场审查声势浩大,美国总 务管理局高级官员向美国国防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多家机构发送请求,要求详细填报 与SpaceX的所有合同及交易协议,重点评估是否存在重复支付以及可替代性,矛头直指马斯克的商业 帝国。这一系列举措的背景是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的急剧恶化——从特朗普政府效率改革小组的"座上 宾",到因公开批评特朗普政策而在社交媒体上激烈互怼,两人间的私人恩怨迅速升级为白宫针对马斯 克商业帝国的政策打压。特朗普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最简单的节省联邦资金的方式就是终止与 马斯克企业的合同。" 然而,冰冷的评估数据给出了令特朗普政府意外的答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多家核心联邦机构的 反馈显示SpaceX的合同在绝大多数领域"不可或缺",美国政府几乎找不到SpaceX的有效替代者。报道 认为,这样的现实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以“新”为题 书写资本市场科创答卷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21 17:16
本报记者 田鹏 毛艺融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在黄浦江畔鸣锣开市,正式扬帆起航。作为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与"先行者",科创 板以制度创新为钥,开启了助力科创企业从技术攻坚到产业扎根的全新征程。 六载耕耘间,科创板以注册制改革为纲,构建起"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上市新范式。未盈利企业上市、红筹企业归航 等创新举措迭出,推动注册制向全市场纵深拓展,为资本市场改革镌刻下浓墨重彩的印记。近600家"硬科技"企业陆续在此扎 根拔节,聚合成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矩阵;超1.1万亿元融资如甘泉滋壤,催生出12万项发明专利,"技术破 壁—资本润色—产业跃升"的正向循环已然成型,为创新中国注入不竭动力。 立足当下,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科创板以"焕新出发"的姿态主动破题,"1+6"改革方案应势落地 ——科创成长层梯度培育体系为企业铺设进阶通道,预先审阅机制通过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试点引入的资深专业机构投资 者制度则强化专业赋能……这一系列精准施策的改革举措,不仅激活了资本市场服务科创的新动能,更将为科创企业穿越发展 周期、实现持续突破提供坚实支撑。 展望未来,带着六载耕耘的扎实 ...
孙宇晨又上头条!要坐贝佐斯旗下蓝色起源火箭上太空
Hua Er Jie Jian Wen· 2025-07-21 17:08
"币圈"大佬孙宇晨又上头条了,这次倒和他创立的加密货币平台波场(Tron)以及其他数字资产没有什 么直接关系,而是要上太空。 美东时间7月21日周一,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旗下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公布,该司"新谢泼 德"号火箭太空任务NS-34的机组成员名单。波场区块链创始人孙宇晨位列其中。 上述NS-34任务将是新谢泼德项目的第14次载人飞行,迄今为止,该火箭项目已将70人送至国际公认的 太空边界卡门线上方。 蓝色起源特别指出,孙宇晨通过2021年2800万美元的竞标赢得了新谢泼德号的首个座位。在竞得太空宇 航员座位四年后,孙宇晨即将真正"升空",币圈评论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加密货币领域财富与商业航 天探索的深度融合。 孙宇晨在社交媒体上自称"最年轻的华人商业宇航员",强调其2800万美元竞标资金已捐赠给蓝色起源基 金会,用于支持19个太空相关慈善机构,激励下一代投身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这 一跨界举动凸显了新兴科技行业财富如何推动尖端探索项目的发展。 加密货币大佬的太空雄心 币圈评论认为,作为区块链行业的知名人物,孙宇晨的太空之旅远超个人冒险意义。创立波场区块链平 台的 ...
新动能集聚 新业态涌现 新产业壮大(活力中国调研行)
Ren Min Ri Bao· 2025-07-20 21:52
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先后走进北京、广东、安徽三省市,实地探访产业创新: 平均每3天,这里生产一颗中型商业卫星——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浩瀚宇宙中"添 星""织网",构建起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目前,北京市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已突破2600亿 元。 平均每30分钟,这里制造一台工业机器人——广东佛山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是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 人生产园区之一。去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市场总量的 44%。 平均每30秒,这里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安徽合肥今年1至5月生产新能源汽车46.7万辆,较两年前同 期翻一番。安徽省汽车出口量居全国前列,我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未来产业,既要对未来有信心,也要对当下有耐心。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孵化风险高,低空 经济如何振翅"高飞"?有赖于耐心资本的助力与呵护。去年6月,广州市政府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广州 天使母 ...
资本市场包容性改革为何对商业航天敞开大门?
编者按: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设 置科创成长层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 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 前沿科技领域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在被"点题"的三大前沿科技领域中,商业航 天是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速迭代的"三高"行业。前沿科技领域范围非常广泛,此次扩围为何选择 商业航天?新政为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本篇报道将带着这些问题,解读中国商业航天十年变革。 本报记者 毛艺融 郭冀川 2024年12月27日,北京紫微宇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微科技")首次发射的B300小型货运飞船 迪迩三号因为火箭失利未能如愿进入太空,那一刻公司面临存亡危机。 "一方面,我们未能展示飞船完整地在轨飞行,另一方面,搭载的客户产品也受到损失,会谈好的投资 也因此停滞。当时我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型创业企业面对未知风险和挑战的不易。直至现在,我脑海中仍 然刻着一条要求'要发展、先存活'。"紫微科技董事长张晓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感叹,商 业航天是个高风险行业。 面对行业的高风险特 ...
夯筑起应对复杂变局的坚实依托——中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观察
Xin Hua She· 2025-07-20 06:53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题:夯筑起应对复杂变局的坚实依托——中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观察 新华社记者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夯筑起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坚实 依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 超22万个注册主体,日交易电量规模达38亿千瓦时,市场电量规模超过英国、法国、德国三国用电量总 和…… 6月28日,涵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5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标志着 全球最大、最繁忙的"电力超市"开门营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打破省级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多省区电力资源统一优化,煤电、核电、风电、光伏等 所有电源类型,与工业用户、售电公司、大用户面对面现货交易,电价随供需实时波动,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拥有14亿多人口和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近1.9亿户经营主体,是全世界唯一拥有 ...
【财经早报】中国雅江集团组建!99家,国资委公布最新央企名录
长城战略咨询编制的《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显示,从行业分布看,集成电路以56家企 业、1618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商业航天以150%增速成为增长最快领域,前沿科技企业占比高达 70.2%。 重要新闻提示 国务院国资委: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财经新闻 1. 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委7月19日发布关于组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经国务院批 准,组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列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7月19日,国资委公布最新央企名录,共 计99家。国务院国资委关于组建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 2. 据新华社7月19日报道,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18日在深圳举行,会上发布的研究报告显 示,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 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 采取法律手段的权利。同时公司呼吁同行,共同抵 ...
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372家:总估值超1.2万亿美元
Sou Hu Cai Jing· 2025-07-19 12:52
IT之家 7 月 19 日消息,据新华社,2025 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 7 月 18 日在深圳举行,会上发 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独角兽企业达 372 家,总估值突破 1.2 万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 约合 8.62 万亿元人民币),折射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勃勃生机。 2024 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 41 个赛道。其中,集成电路、清洁能源、创新药、动力电池等 7 个赛 道,每个赛道拥有超过 15 家独角兽企业。机器人、企业数字运营、新零售、人工智能等 10 个赛道,每 个赛道拥有超过 10 家独角兽企业。 集成电路连续 4 年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赛道,也是新晋独角兽企业主阵地。2024 年,集成电路 赛道有 56 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 1618 亿美元。2024 年,该赛道诞生了 12 家新晋独角兽企业。 地域分布上,2024 年"北上深"成为独角兽企业的主要集聚地,分别拥有 75 家、59 家和 42 家独角兽企 业。 长城战略咨询编制的《GEI 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 2025》显示,从行业分布看,集成电路以 56 家企 业、1618 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商业航天以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