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相微布局AI算力 拟1亿元增资关联方北电数智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9-19 17:56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北电数智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净利润-1.01亿元,而2024年营收仅 3322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北电数智总资产14.16亿元,净资产7140万元。 新相微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显示芯片产品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主要分为整合型显示芯片与分离 型显示芯片,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002387)等行业主流的面板厂商。历年财报显 示,2021年到2024年,新相微的毛利率从67.71%连续下降至14.94%。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 新相微营收为2.8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44.73万元,毛利率14.64%。 传统业务承压,新相微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今年3月,新相微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债及现金方 式收购爱协生100%股权。据披露,爱协生是一家专注于人机交互领域的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 产品包括显示驱动芯片、显示触控一体驱动芯片、触控驱动芯片等。可惜的是,这场收购没有成功。今 年8月,新相微宣布终止收购爱协生,原因是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本次交易的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9月19日晚间,新相微(688593)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相技术拟以自 ...
英伟达怒花350亿,把英特尔打回了40年前。
Sou Hu Cai Jing· 2025-09-19 16:12
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看到, 英伟达出手救英特尔的故事。 就在昨天英伟达和英特尔发布声明, 英伟达将投资5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的部分股份。 有意思的是,最近出版的一本关于英伟达的书 《英伟达之道》里写道,在1998年的时候,老黄和手底下的人说,"英特尔就是要抓住我们,让我们破产。 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他们让我们之前干掉他们。" 结果20多年过去了,老黄还真就活成了韩信的样子, 不仅不报当年胯下之辱,还反过来救了一手英特尔,什么人生逆袭爽文啊! 在英特尔的猛涨下,他的一波供应商小弟们,股价都迎来了小阳春。 而英伟达这边凭借着4%左右的股份,顺利成为英特尔的大股东之一。 老黄在电话会议里盛赞:" 我们认为这将是一笔不可思议的投资"。 英特尔的新任CEO陈立武则表示,非常感激英伟达的信任:"我要感谢黄仁勋对我以及英特尔团队的信心,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这笔投资获得理想回 报。" 而根据双方的协议显示,后续两家芯片大厂会进一步加强合作,比如英伟达借助英特尔进一步走进家用计算机市场,英特尔则搭上英伟达的巨轮,一起开 发数据中心芯片。 赶上这种好事之后, 英特尔股价一度上涨超过30%,收盘时涨幅依旧超过了23%。 而上 ...
上交所:优迅股份科创板IPO申请暂缓审议
人民财讯9月19日电,9月19日晚,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简 称"优迅股份")科创板IPO申请暂缓审议。 ...
英伟达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将发布CPU+GPU合体芯片,大结局来了?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19 16:04
编辑丨 机器之心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具身智能之心 "公众号 >> 点击进入→ 具身 智能之心 技术交流群 更多干货,欢迎加入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全栈学习社区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 (戳我) , 这里包含所有你想要的。 他们共同宣布,要把电脑上的 CPU 和 GPU 合成为超级 SoC。 周四晚间,英伟达收购 50 亿美元英特尔股份的新闻引爆了科技圈。 两家公司在 9 月 18 日同时发布公告,宣布达成长期战略合作。英伟达将投资 50 亿美元购买英特尔普通股,基于全新合作,两家公司将共同开发多代定制 数据中心和 PC 产品。 在具体内容上,两家公司将专注于利用 NVIDIA NVLink 无缝连接 NVIDIA 和 Intel 架构 —— 将英伟达的 AI 和加速计算优势与英特尔领先的 CPU、x86 生态系统相结合,为客户提供顶尖解决方案。 对于数据中心,英特尔将构建英伟达定制版 x86 CPU,英伟达会将其集成到其 AI 基础设施平台中并提供给市场。 在个人计算领域,英特尔将打造并向市场推出集成 RTX GPU 芯片组的 x86 系统级芯片 (SoC)。这些全新的 x86 RTX SoC 将为各种需 ...
景嘉微:JM11系列产品处于推广应用阶段 控股子公司诚恒微边端侧AI芯片研发进展顺利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19 16:00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AI快讯,9月19日,景嘉微(300474.SZ)公告称,JM11系列产品处于推广应用阶段,联合行业上下游 共同推进国产GPU应用生态建设。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无锡诚恒微电子有限公司在研产品主要为具有高集 成高算力低功耗的边端侧AI芯片,该产品主要面向目标识别、边缘计算、具身智能等广泛市场,且支 持大模型运算,可以涵盖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吊舱、工业无人机、机器人、AIPC、AI 智能终端等多种场 景。边端侧AI芯片领域契合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目前产品研发进展顺 利,公司将持续关注后续的进展情况。 ...
上交所深夜公告:暂缓审议
9月19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发布公告称,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迅股份")科创板IPO暂 缓审议。 据招股书显示,优迅股份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公司原计划募资8.89亿 元,冲刺科创板上市。 据了解,优迅股份IPO今年6月26日获受理,7月15日进入问询阶段,此后高效回复两轮问询后进入上会 程序。前期,公司市场空间及成长性、业绩增长可持续性、募投项目、离职员工转让等问题在审核问询 中被重点关注。 从今日的上市委现场问询来看,毛利率持续下滑风险、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以及实控人的控制权是否 稳定等被重点问询。同时,优迅股份收到一个需进一步落实事项。上市委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股份支付 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具体来看,上交所要求优迅股份结合产品结构、议价能力、市场开拓、主要产品验证及在手订单等情 况,说明公司是否存在毛利率持续下滑风险,以及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并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 见。 此外,控制权问题再次被监管关注。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Jina Shaw、Ping Xu及萍妮茹投资、蔡春生及 一方建设之间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同时,上交所要求公 ...
摩尔线程IPO,下周上会
Sou Hu Cai Jing· 2025-09-19 15:10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9月19日,上交所网站显示,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9月26日召开2025年第40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 审议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项。 摩尔线程本次科创板上市拟募集资金80亿元。 2025年6月18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了摩尔线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完成报告。6月30日,摩尔线程 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9月5日和9月18日,摩尔线程关于首轮和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挂网。 资料显示,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6月,实际控制人张建中控制公司44.07%股份。摩尔线程成立后曾获得五源 资本、红杉中国、联想创投、腾讯、深创投、字节跳动、小马智行、中国移动旗下产业基金等机构投资。 净利润方面,摩尔线程在2022年至2024年分别录得归母净亏损约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2025年上 半年归母净亏损约2.71亿元。摩尔线程表示,根据公司预测,公司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公司营 业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由0.46亿元增长至4.3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8.44%;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 ...
摩尔线程IPO 下周上会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实 | 募投项目 | 募集资金 拟投入金 | 项目备案编号 | 项目环保 | | --- | --- | --- | --- | --- | --- | --- | | | | 施单位 | 投资总额 | | | 批文号 | | | | | | 额 | | | | | 摩尔线程新一 代自主可控 AI 训推一体芯片 | 摩尔线 程 | 250.957.98 | 250.957.98 | 京朝科信局备 (2025) 17 号 | 不适用 | | | 研发项目 | | | | | | | 2 | 摩尔线程新一 代自主可控图 形芯片研发项 | 壓尔线 程 | 250.233.23 | 250.233.23 | 京朝科信局备 (2025) 16 号 | 不适用 | | | 目 | | | | | | | 3 | 摩尔线程新一 代自主可控 AI SoC 芯片研发 | 无锡壓 尔 | 198.180.33 | 198.180.33 | 惠数投备 (2025) 255 | 不适用 | | | | | | | 름 | | | | 项目 | | | | | | | 4 | 补充流动资金 | l | ...
长假临近 多空或有激烈博弈
本周大盘冲高乏力而回落,沪指本周四再冲3900点关口而放量受阻呈现较大跌幅,当日成交创出今年4 月7日形成低点走出一波升浪以来的最大成交量,而周五没有进一步放量,阶段上估计上行动力不足。 而临近国庆长假,市场观望气氛或渐浓。特别是近期大金融尤其银行股持续走低,影响了市场深入推进 的预期。而深证成指相对比上证综指强势。 银行股自2022年11月形成转折点启动以来形成长期的升势,不少创出历史新高,在两三年间走出了翻一 两倍甚至更多的涨幅,的确是这几年的避风港和盈利点所在,这有其估值低估以及派息收益稳定的特 点,从而成为险资等长期资本介入的对象。而当估值收复到一定程度,不少业绩并没有呈现较大增长的 公司,自然有部分获利资金退出而追逐本轮受业绩大增推动而长期下跌调整的,又受政策扶持的科技创 新概念一类的成长品种,这类品种近期盈利弹性较好下,大金融自然推动力不足。 近半年来,A股上行除有关方面大力扶持外,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仍是关键一环,毕竟美联储降息体现全 球流动性放宽。 据有关机构预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五年将以3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疾驰,2029年市场规模突破 万亿元,这场AI革命的中国叙事,正迎来政策、技术与 ...
外资大行先后评论中国股市:牛市可持续!摩根大通VS高盛核心观点对比解析
Zhi Tong Cai Jing· 2025-09-19 14:01
Group 1 - Recent reports from major foreign banks indicate a bullish outlook for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highlighting a "sustainable bull market" driven by a transformation in risk-reward structure [1][3] - Morgan Stanley identifies the bull market as being in a "sustainable formation phase," marked by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risk-reward dynamics, while Goldman Sachs emphasizes a "structural rise supported by valuation recovery" [3][5] - Both banks agree that advancements in AI technology are improving fundamentals, leading to a resonance between micro-structural improvements in the market and macro valuation recovery [1][3] Group 2 - Morgan Stanley's key argument includes that the MSCI China Index's three-month return volatility ratio has risen to 0.96, approaching the U.S. market's 1.04, breaking the historical norm of high volatility accompanying market rises [4][5] - Goldman Sachs points out that the price-to-earnings ratio of the CSI 300 Index is currently at 13.3 times, which is 22% lower than the historical average and at levels seen during the 2018 bear market [6][7] Group 3 - Morgan Stanley focuses on the intensity of AI narratives and market sentiment, identifying key technology breakthroughs such as Alibaba's self-developed chips and advancements from companies like Cambrian and the "Yizhongtian" optical module leaders [7][8] - Goldman Sachs emphasizes the ability of the AI industry chain to deliver on fundamentals, raising growth assumptions for Alibaba Cloud to 30%-32% for the fiscal year 2026 [9][10] Group 4 - Morgan Stanley believes that the "anti-involution" policy has a significant upward pull on the economy, with indicators such as PPI stabiliz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14 months [11][12] - Goldman Sachs anticipates that the macro policy mix will lead to an increase in the fiscal deficit rate from 10.4% to 13% by 2025, with private enterprise revenue growth expected to rise from 1% to 3% [12][13] Group 5 - Morgan Stanley's investment strategy focuses on using structured tools to hedge risks and capture short-term opportunities, with a preference for technology and cyclical sectors [12][13] - Goldman Sachs prioritizes fundamental stock selection, recommending to buy on dips, with a focus on service consumption and policy-supported private enterprises [13][14] Group 6 - Both banks share three core agreements: AI is a key driver of long-term growth, the policy environment is continuously improving, and the market presents attractiv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