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主动+量化双管齐下 绩优基金捕捉红利机遇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11 17:22
在全球避险资产纷纷受宠的背景下,红利主题基金产品也成为许多投资者参与权益市场投资的重要工 具。 近期,央行宣布了年内LPR的首次调降动作,存款市场日前也同样迎来年内首次重大调整,多家大行纷 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1年期存款挂牌利率降至1%以下。随着居民的"钱袋子"缩水,具有"避风 港"属性的红利资产及相关基金则再次受到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杨冬带领的团队中,有两位研究员均是量化背景出身。一位是陈可,主要负责多风格 基本面量化策略;另一位是陈伟,主要负责阿尔法选股及人工智能算法。目前,量化团队成员已构建具 备强逻辑的特定风格子策略,为组合提供一定的风格弹性。"例如,利用机器学习因子在红利股票池中 挑选标的,基于景气度因子和价量因子不断筛选被低估的红利品种等。"杨冬介绍。 根据2024年以来发布的基金定期报告,广发稳健策略的持仓体现出"主动集中+量化分散"的特色。在其 前十大重仓股中,权重靠前的单只个股占比通常超过3%,头部持仓较为集中,主观色彩较高;而权重 靠后的单只个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较低,一般为2个点或者更低,配置比较分散,量化色彩较浓。另据 2024年年报披露的股票投资明细,该基金在报告期内投资的个 ...
宁波镇海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收官
Xin Hua Wang· 2025-06-11 08:18
原标题:宁波镇海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收官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历时三年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顺利收官,全区共记录野生动植物2448 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物种43种,黑嘴鸥、桃花水母等"稀客"频繁现身,白花草木樨等新记录 填补区域空白。这份"生态家底"不仅为保护行动提供科学支撑,更折射出镇海从工业重镇向生态之城的 转型决心。 生态答卷:黑嘴鸥越冬群破千只,桃花水母现身水库 调查显示,镇海区维管植物达921种,鸟类209种,水生生物403种,多项数据刷新纪录,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黑嘴鸥在杭州湾南岸越冬种群规模突破两千只,创浙江省观测新高;九龙湖石英坎水库首次发 现桃花水母,其存在印证了优异的水质;白花草木樨作为宁波市新记录植物被发现,其清热解毒功效为 医药研究开辟新路径。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健康的晴雨表,黑嘴鸥选择这里越冬,说明湿地修复真正见了效。"浙江省野生 动物保护协会理事施建庆说。 黑嘴鸥。施建庆 摄 生命接力:警民联动守护"涡轮增鸭",红隼重返蓝天 生态改善的背后,是一场场温情救助,2023年6月,市民吴先生发现受伤的"涡轮增鸭"小 后报警, 民警深夜护送其至救助站;2024年7月,一只翅膀折断 ...
广东发布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日前,《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审议通过,将于7月1日正 式施行。这是广东省首部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为打造高水平的"海上新广东"提供了有 力法治保障。 《条例》共七章五十三条,围绕海洋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综合 服务与保障等五个方面,系统总结提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解决存在的堵点卡点 问题。 为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条例》提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 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科学推进 各类涉海开发保护建设活动。 《条例》明确,加强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引导涉海企业向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集聚发展,探索建设海洋产业园区等。 在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方面,《条例》明确,引导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提升高端 海洋电子装备的研发能力,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洋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海洋工 程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增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和建造能力,鼓励涉海企业在重点领域突破 ...
云南省生态环境系统系列访谈丨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建设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Xin Hua Wang· 2025-06-11 01:45
问:迪庆州在保护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方面有哪些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州战略不动摇,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经过不懈努力,迪庆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100%,细颗粒物 (PM2.5)浓度13μg/m³;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100%,省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 于Ⅲ类的比例为92.3%;森林覆盖率达63.98%。2020—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四年被省级考核 为"优秀";2022年,迪庆州成功创建为国家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成功 创建为国家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近年来,迪庆州始终坚持高标准维护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不断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迪庆州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不 竭动力,将生态优先贯穿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中,确保了生态系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恢复。 实施系统治理、推进生态工程 迪庆州在生态保护中注重科技引导,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保护效能,建 ...
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五省经验交流摘登之浙江篇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 示批示精神,积极创新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全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为基,构建海洋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坚持创新为本,推动海域立体分层利用新融合 深刻领会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指示,首创"空间折叠、资源扩容"浙江经验, 推动海域资源从平面二维、单层空间向立体三维、多层复合转变。制定海域立体分层地方标准,实践形 成"海堤+码头""光伏+温排水""管道+排水口"等复合利用模式。累计审批海域立体设权项目180个,实现 企业效益增加、海洋资源增值与海洋生态保护"三赢"。 坚持开放为向,探索海洋资源统一市场建设新路径 深刻领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指示,继在全国率先实行海域、无居民海岛 有偿使用制度后,积极探索省域海洋资源统一市场建设,去年11月起在台州、宁波试点开展海域使用权 统一网上交易,累计成交15宗,面积4320亩。变线下、分散出让为线上、统一出让,形成更活跃更高效 的海域使用权交易市场,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坚持保护为先,筑牢海洋生态安全新屏障 深刻领会发展海洋经济决不能以牺牲海洋生 ...
完善预警监测体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五省经验交流摘登之辽宁篇
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是自然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辽宁省践行人海和谐理念, 不断完善海洋预警监测体系,持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加快推进辽宁海洋强省建 设作出贡献。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防灾减灾,护航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全面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及防灾减灾工作,助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筑牢 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推动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 量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海洋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 海洋生态系统"。组织编制的《辽宁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对构建陆海协调、人 海和谐的海洋空间格局作出总体安排,统筹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制 定印发了《辽宁省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全面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摸清生态家底,扎实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 强化保护修复,促进协同增效,提升海岸带抵御灾害能力 近年来,辽宁坚持整体布局、综合治理,统筹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和生态保护修复,共组织实施渤海 综合治理攻坚、海岸带保护修复 ...
方厅水院“首秀”,迎来这场世界级盛会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6-09 10:32
示范区执委会供图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地标——方厅水院日前迎来"首秀",2025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这举办,成为这一跨省域房建项目投运后首 次承接大型的国际性会议。 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代表,聚焦可持续发展前沿议题,共同探讨、交流和分享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发展的解决方案和实现路径。 水乡客厅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方厅水院是水乡客厅的中心"一点"及核心功能载体,坐落于长三角原点之上。方厅水院总建筑面积约 10.4万平方米,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跨越沪苏浙三地,沿中轴线在太浦河南岸设置长三角馆,四角分别设置沪苏浙皖主题展馆,各馆通过三座跨域步行桥 及连廊无缝衔接,形成跨域一体的长三角共享会客厅。 与传统的会展中心相比,方厅水院突破了空间局限,通过"商务会展+文旅休闲+生态保护"的复合发展模式,以复合功能重构城市公共生活场景,打造 长三角慢行交通跨省域互连、跨域人文交流、国际论坛与专业会展等核心功能,成为集文化交流、产业赋能、生态体验于一体的多维空间载体和长三角综合 展示窗口。 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方面透露,接下来,方厅水院还将承接长三角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
三个重点行动助推美丽海湾建设,283个海湾正在变美
Di Yi Cai Jing· 2025-06-08 14:03
我国近岸海域水质改善成效尚不稳固,部分海湾河口出现污染反弹,海水水质和海洋垃圾污染等影响了 公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海上溢油等突发环境事件仍呈高发态势。 我国是海洋大国,从辽宁到海南,283个海湾自北向南分布在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它们承载着各类人 为开发活动的环境压力,是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区域。 预计到2035年,这些海湾将基本建成美丽海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景象将展现在 世人面前。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在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等单位举 办的"共筑美丽海湾,守护蓝色家园"活动上,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美丽海湾建 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 近年来,国家溯源截污、岸线修复、多元共治,一系列系统工程下,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6月5 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优 良(一二类)水质比例为83.7%。283个海湾单元中,162个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超过85%,其中125个 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100%。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 ...
焦点访谈|不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共同守护人海和谐的蓝色家园
Yang Shi Wang· 2025-06-08 13:28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关乎全人类的生息。今年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 年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保护好海洋生态,我国近年来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手段,推进了许多海 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6月8日我们跟随记者镜头,看看这些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得怎么样?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记者跟随河北省水勘院的监测队伍,进入到曹妃甸附近一片浅海区域。有着海底草原之称的曹妃甸海草床种的是蔓草,它是渤海区域常见的一种海草,对于 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海草大多是通过人工修复种植的,他们用了6年时间在这里种出了超过900公顷的蔓草。 花费6年时间修复了这样一片海草床,工程不小,意义也很重大。海草床生长在近海区域,它就像陆地上的植被一样,能稳固海底泥沙,并为海洋生物提供 良好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现在,这片修复的"海底草原"状态良好、长势旺盛,然而这一切得来并不容易。曹妃甸海草床总面积4427公顷,是我国现存单种连片面积最大的海草床。前 些年,随着机 ...
世界海洋日丨记者探访:经略海洋 有哪些创新性“打开方式”?
Yang Guang Wang· 2025-06-08 05:52
央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记者王泽华 许云 魏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十万亿元,不管是海洋渔业、制造业、服务业,还是海洋新兴产业,都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海洋经济对 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记者来到主场活动举办地——海南海口,在滨海滩涂的盐碱地上,一片片兼具经济和生态价值的经济作物正茁壮成长;实验室里,耐腐蚀材料的研发正 助推海工装备走向深远海;在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中,见证了保护与发展的相得益彰。经略海洋,有哪些创新性"打开方式"? 陈佩福介绍:"海虫草是有机蔬菜,吃起来非常脆,还有药用价值,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非常高。每亩地在种植端的总收入在5万元左右,非常稳定。 它不与人争淡水,不与农争田,不与粮争地,对近岸的环境生态修复有促进作用。如果在海水水面种植,原来养殖产生的富营养物质被海虫草吸收、过滤、 净化,又促进鱼的生长,形成'鱼草共生'的模式。" 长寿命工程材料 助力"挺进深蓝" 盐碱地上全海水灌溉的经济作物(记者王泽华 摄) "梦想"号(央广网发 中船黄埔文冲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