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Search documents
推动博物馆与科技深度融合 2025北京博物馆季科技月启动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6-05 07:12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5日讯(记者 成琪)6月5日上午,2025北京博物馆季科技月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举行 启动仪式,拉开科技月大幕。科技月以"玩得转的科技 摸得到的历史"为主题,旨在推动科技与博物馆 深度融合,创新博物馆科技应用场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跨界资源协同创新"的战略平台,科技月将 举办多场博物馆科技展示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博物馆+科技"的魅力。 科技月由北京市文物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和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作为2025北京 博物馆季重点打造的核心板块,科技月将创新构建"政府主导、市区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机制,深度整 合全市博物馆与科技资源,通过"博物馆+科技"跨界融合手段,特别注重科技赋能与文化惠民相结合, 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文化参与门槛,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效能,真正实现"文物活起来"的文化传播目 标,推动北京博物馆季成为全民共享的"城市的节日"。启动仪式上,来自石景山区博物馆的AI数智人讲 解员"噗噗"为到场嘉宾发布了科技月的活动内容。 据悉,展览开幕后,国家自然博物馆还将在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第三届主题 为"自然博物馆与科学传播"的"科技创新与自然博物 ...
端午假期江苏接待游客超1240万人次
Jiang Nan Shi Bao· 2025-06-04 06:43
大麦网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全省共举办584场演出活动,其中周深、张杰等音乐会以及风暴电音节 (南京站)、泰州姜堰溱湖湾大麓青年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14场次,观演人次28.7万、同比增长 352%,票房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574%。同时,舞剧《人在花间住》、沉浸式园林喜剧《半园·珍珠 塔》、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等在全省各地精彩上演。 南京博物院"有戏——院藏无锡惠山泥人展"特展,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164场社教、研学和非遗演出 等活动,南京图书馆"'粽'情诵读 声动端午诵读活动",省美术馆新馆"童乐园——中国本土图画书的原 创之力",为市民游客在"六一"儿童节提供了精美的"艺术菜单"。除精品展览外,各地博物馆还开展教 育课程、研学项目、非遗展演等活动450余项。假日期间,全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177.7 万人次,同比增长19.8%,文创收入超800万元。 2025"非遗生活荟"在南京举行,青年非遗群展、精品非遗市集、非遗潮玩局、沉浸式演艺等内容板块, 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澎湃生命力,近万人参与其中。赛龙舟、包粽子、射五毒、制香 囊等端午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无锡、徐州、盐城、镇江等 ...
西安文博单位 接待观众约51.34万人次
Xi An Ri Bao· 2025-06-03 03:17
同时,节假日期间,优质展览吸引着众多游客。陕西历史博物馆原创大展"吉金·中国——中国青铜 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全景式呈现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焕新"开放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让观众 细细品味惊喜连连;西安博物院"一半烟火一半诗——长沙窑的生活美学"展解读长沙窑瓷器所蕴含的生 活美学与东方哲思。 原文链接: 端午假期 西安文博单位 接待观众约51.34万人次 6月2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端午节假期3天,西安相关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约51.34万人次。 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观众约7.08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观众约9.62万人次,西安碑林 博物馆接待观众约1.23万人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接待观众约0.41万人次,陕西考古博物馆接待观众约 0.88万人次。城墙景区6.46万人次,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0.25万人次,汉长安城遗址公园2.98万人次,华 清宫景区2.58万人次。西安博物院2.58万人,钟鼓楼博物馆2.08万人次,陕西自然博物馆1.98万人次,青 龙寺遗址保管所1.17万人次,西安市其他博物馆、纪念馆参观人数约12.04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端午节假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推出"粽情千年 非遗端午"— ...
各地文旅消费“玩法”多元 “传统文化+假日经济”释放蓬勃消费活力
Yang Shi Wang· 2025-06-02 07:13
今年端午假期里,"民俗体验"成为出游关键词。游客通过参与各地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等传统活动,感受节日氛围。湖南汨 罗江畔的龙舟赛已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锣鼓声起、水花飞溅,12支龙舟队驭水飞舟,瞬间点燃现场观众的热情;北京圆 明园开启"九州竞渡赛龙舟"展演,高校龙舟队伍齐聚圆明园后湖,再现百年前竞渡盛景。 粽子,端午舌尖上不可或缺的滋味。多个平台数据显示,今年粽子整体销售态势良好,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七成。此外,粽子的 热销还带动了艾草、菖蒲、香囊等节令商品的销量爆发。 博物馆"热"度升温 传统文化魅力尽显 央视网消息: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今年端午,各地文旅消费"玩法"多元。去河湖边感受龙舟 竞渡的热闹、在古镇体验民俗技艺、在文博场馆享受艺术之美,多样的民俗活动不仅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成为拉动消费市 场的新引擎。 赛龙舟 包粽子 体验特色民俗成为出游新热点 恰逢传统节日,各地博物馆也在纷纷发力。在山西博物院,"毕加索、达利与超现实主义艺术——19世纪以来西班牙油画真迹 展"点燃了市民文旅游览的热情;在成都市博物馆,挂艾草香囊、编织五彩绳等端午民俗趣味课堂依次开课。 ...
参与古风巡游、观赏沉浸式情景剧 到博物馆过文化端午
Si Chuan Ri Bao· 2025-06-02 01:21
6月1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以"诗润童心诗画端午"为主题,开启一场文化与诗意交织的盛宴。图为孩子们 的诗乐演出。周巧旻 摄(C视觉) 6月1日,孩子们在成都博物馆观看精彩的皮影戏表演并体验皮影操作技巧。林漫 摄(C视觉) 5月31日上午,随着一段古韵悠扬的乐声响起,数十位衣袂飘逸的舞者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陈列室广 场前翩翩起舞,拉开武侯祠"粽情端午 共话三国"系列活动序幕。 "大家端午安康,送祝福喽!"景区工作人员装扮的三国人物和身穿古风服装的演出人员一一登台表演。水流 星、耍草帽、转碟、抖空竹……各类杂技杂耍令人目不暇接。 端午期间,民间素有在门前挂艾枝、悬菖蒲的习俗。为什么挂艾枝、悬菖蒲,这些民俗背后又蕴含怎样的科 学知识?当天,四川博物院邀请专业花艺师化身"文化向导",为观众深度解读。跟随老师指导,不少参与者亲手 制作一份独一无二的艾草菖蒲花艺,感受端午节特有的诗意浪漫。 当天,各大博物馆景区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邀约市民游客体验缝制艾草香囊、编织端午彩绳 等,更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记者 张斌) 当天上午,沉浸式民俗巡游活动还穿过武侯祠博物馆文物区和锦里,不少身穿传统服饰逛锦里的游客 ...
9点1氪:顺丰回应寄丢5万元手镯仅赔67元;胖东来“红内裤案”宣判:段某赔偿40万,道歉30天;瑞幸咖啡否认降价到6.9元
36氪· 2025-05-30 16:02
顺丰回应寄丢高价手镯,暂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将继续与客户继续协商理赔。 整理 |袁思 天富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氪获悉,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证监会同意扬州天富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注册申请。 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6氪获悉,据港交所,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顺丰回应寄丢价值5万手镯仅赔67元 顺丰速运涉事网点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已经配合警察寻找失物,并称不存在监守自盗的情况。针对陈小姐 快件丢失事宜,该公司成立了理赔小组,目前正在跟进处理。据了解,当事快递员仍在正常上班。目前,陈小姐正在走法律程 序解决。对此,顺丰速运集团表示,由于快件没有保价,将按照非保价快件的条款与客户协商理赔,由于暂时无法达成一致意 见,将继续与客户继续协商理赔。(界面新闻) 胖东来"红内裤案"宣判:段某赔偿40万,道歉30天 2025年5月28日,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告许昌市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与被告段某名誉权纠纷案, 并当庭宣判,判决段某在其个人账号发布宣读书面道歉信的视频,书面道歉信的具体内容需经法院审核,发 ...
多家法国博物馆将对非欧洲游客涨票价 以改善法国文化机构财政状况
news flash· 2025-05-29 22:50
智通财经5月30日电,法国《世界报》近日报道称,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多家法国知名博物馆计划自明 年起对非欧洲游客收取更高的门票价格,以改善法国文化机构普遍"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有数据显 示,近年来卢浮宫超半数参观者来自非欧洲国家,凡尔赛宫的非欧洲游客占比近四成。知情人士透露, 卢浮宫将从2026年1月1日起,对非欧洲游客实行30欧元"特别票价"。目前,该馆标准门票为22欧元,且 对未满26岁的欧洲民众及全球18岁以下游客免费。此次调价后,非欧洲游客门票价格预计将同比上涨约 36%,每年为卢浮宫带来近2000万欧元的额外收入。 多家法国博物馆将对非欧洲游客涨票价 以改善法国文化机构财政状况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
Core Insights - The museum sector in China is experiencing significant growth, with a total of 7,046 registered museums by the end of 2024, an increase of 213 from the previous year, achieving a ratio of one museum for every 200,000 people, and a free admission rate of 91.46% [1] - In 2024, museums across the country hosted 43,000 exhibitions and 511,000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ttracting 1.491 billion visitors,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5.5% [1] - The sales revenue fro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reached 3.428 billion yuan in 2024, mark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63.7% [1] Museum Engagement - The "Museum Fever" is on the rise, with more audiences visiting museums, particularly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which received nearly 7 million visitors in 2024, with over 6.8 million visiting the "Ancient China" exhibition [3][4] - The launch of the book "Thinking Across the Ages: 115 Artifacts in Ancient China" aims to enhanc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is part of the effort to make museum experiences more accessible [2][3]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 Museums are increasingly develop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o engage audiences and generate revenue, with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launching a series of products based on its exhibitions [6][8] - The Beijing Museum Season, running from May 18 to October 8, 2024, will feature a "Cultural and Creative Month" with various activities aimed at integrating museum experiences into daily life [7]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can convert visitor traffic into revenue, providing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while also enhanc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for visitors [8] - The ongoing "Museum Fever" reflects a mutual engagement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udiences, suggesting that museums are evolving from mere storage of history to active participants in daily life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8]
【文化中国行】山西晋祠:跨越千年的古建博物馆
Yang Shi Wang· 2025-05-25 12:27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众多古建矗立在三晋大地表里山河。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对于研究古代建筑、雕塑碑刻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今天(5月25日)的 《文化中国行》,我们一同走进晋祠,感受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之美。 圣母殿前檐八根廊柱上姿态各异的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殿内保存着43尊宋代彩绘泥塑,写实且传神,其中33尊侍女像最为精 美,它们如真人大小,有的奉文印翰墨,有的负责洒扫梳妆、奏乐歌舞,各司其职,对研究宋代宫廷生活、衣冠服饰和彩塑艺术的发展具 有重要价值。 此外,晋祠唐碑亭内的"镇馆之宝"记录了唐王朝初创时期的壮志豪情。 西周柏树、唐代碑刻、宋代殿堂、明代牌坊,一处处古树古建,承载了延续千年的三晋历史文脉,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宝藏。 晋祠博物馆持续开展文物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工作,保存文物悠久的历史信息,在这里还能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从明 清以来延续至今的晋祠庙会每年农历七月举办,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历史文化优势,晋祠博物馆经常性举办系列文 化活动,让人们在沉浸式体验中 ...
烟台探索在博物馆里上好“大思政课”
Da Zhong Ri Bao· 2025-05-22 02:18
具体包括:阵地资源共享,联盟博物馆开放馆藏文物、数字资源及特展内容,建立"思政教育资源 库",为学校提供线上线下教学支持。同时,设立"校园微型博物馆",馆校联合策划主题展览,打造校 园文化阵地。队伍共建方面,馆校互聘专家,博物馆研究员兼任"校外思政导师",高校教师参与博物馆 研究与策展实践,定期举办"思政+文博"融合教学培训,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与博物馆教育服务水 平。课程研发方面,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结合海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馆校联 合开发设计思政课程和研学内容,同时探索利用VR、AR技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提供沉浸式研学 体验。通过系列活动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打造沉浸式、互动型思政教 学新样态。 "此次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的创新实践,学校将积极响应联盟倡 议,全力打造'一城一馆一课'品牌。坚持文化传承、资源共享、科技创新、数字赋能,让'博物馆里的大 思政课'亮起来,聚力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博物馆思政育人新阵地。"烟台职业学院校长温金 祥说。 近年来,烟台市坚持规范与扶持并举,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