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约车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十四五”交通成绩单出炉 三个维度跑出“加速度”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21 08:47
中新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张尼)"这五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实现了突破性进展,'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 21日在北京表示。 当天,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 国成效。一系列亮眼数据公布,勾勒出成就画卷。 从"大通道"到"微循环"的全面升级 刘伟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经基本贯通,连接了全国超 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发布会还透露,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约有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 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行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其中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发送量 都超过了2亿人次;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平均每天大约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 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 城市内通勤方面,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 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 出行人次跃升的同时,出行服务也在持续优化。 如今 ...
中国每天3亿人次乘公交地铁或打车出行,乡村实现村村通客车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21 07:27
刘伟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交通运输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期盼出行有更多选择,有更大便 利,有更优品质。"十四五"期间,公众出行选择更多元,高铁、民航成为首选。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 行量达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自驾成为人们的主流 方式,平均每天约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多元化的公共交通保 障公众便利出行,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 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此外,全国约有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建制村基本实 现村村通客车,半数以上通公交。 为提升出行体验,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常常遇到大城市周边公路拥堵,以及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紧张。针对上述问题,交通运输部实行"一区一策",已经累计建成充电停车位6.2万个,服务区充电桩 覆盖率达到98.4%,有效缓解"里程焦虑",高速公路日均通行的新能源车占比已经提高至20%左右。针 对易拥堵的路段,在节假日实行"一段一策"措施,高峰时保障单日7000万次以上的车辆通行,相当于日 常通行量的2倍。 刘伟称, ...
陈美宝:网约车规管需小心平衡 将考虑退场机制安排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07:45
陈美宝回应称,各地区公共交通政策不同,香港以公共交通效率为优先,道路网络管控为重要考虑因 素。司机经营时数及生态或影响未来网约车供应,当局目前建议牌照设特定时限,未来厘定细节时会考 虑退场机制安排。 航运交通界易志明表示,的士需按法定收费水平营运,但部分网约车平台以低价抢客,对的士业界不 公,建议为网约车收费设定下限。陈美宝回应指,现时网约车定价一般高于的士,但当局计划在主体法 例加入条款,让政府保留权力,一旦市场失衡导致收费过高或过低,即可作出规管。 智通财经APP获悉,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今日讨论早前提交的规管网约车框架立法建议。香港运输及 物流局局长陈美宝表示,希望透过引入牌照制度消除不确定性,让的士业界与网约车平稳并存发展。她 强调,网约车规管需小心平衡以免过度改变原有生态,同时建议牌照设特定时限,并考虑退场机制安 排。 多名议员关注网约车收费及牌照数量上限问题。选委界陈沛良表示,网约车牌照过少将失去立法意义, 建议当局参考其他国家出租车与网约车比例,制定牌照上限。他亦关注网约车是否有退场机制,例如车 主申请牌照后半年或一季内经营时数未达标准,应取消牌照并让其他车主申请,以确保有限牌照下供应 足够。新 ...
规范客运市场秩序 保障市民游客出行
Xi An Ri Bao· 2025-07-17 05:39
近日,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在全市推动网约车张贴统一标识工作,实行网约车"一车一码"。为进一步 规范网约车市场秩序,连日来,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联合惩戒,大力开展 全市网约车执法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严厉打击织密执法网 记者了解到,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以"交通枢纽+重要景 区"为重点执法区域,进行"白+黑"全时执法在全域覆盖,在西安北站、曲江新区景区等重点点位,重点 打击网约车无证经营等违规行为。据了解,自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共检查车辆4973辆,现场批评教 育轻微违规车辆614辆,查扣违规网约车128辆。 7月16日上午,在西安北站南广场停车场,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使用5G布控球检查过 往网约车。5G布控球犹如"火眼金睛",对驶过的网约车瞬时识别车牌。识别车牌后与网约车系统数据 比对,当执法系统弹出"未查询到《网约出租汽车道路运输证》"预警提示时,执法人员立即上前核查, 短短10分钟内就能完成对无证网约车涉嫌非法营运车辆的查扣。 在大雁塔景区,执法人员在高温下持续开展网约车整治。执法人员现场将检查车牌等信息,通过西 安交通执法车辆 ...
少走路、更舒适! 机场新增K2网约车上客区
Hang Zhou Ri Bao· 2025-07-17 03:09
此外,K2网约车等待区还配备便民插座,兼容Type-C和USB插口,可实现快充功能,旅客在等车 时可随时为电子设备"续命",不用担心手机没电联系不上司机。上车区还安装了防冲撞护栏,为旅客的 安全保驾护航。 启用首日,旅客们好评如潮。"距离到达口挺近的,也很显眼,一路走过来挺顺利的。"从北京到杭 州出差的董先生是杭州机场网约车上客区的"常客",等车过程中,他用快充口给自己的手机充电,并表 示整体的设施和服务都很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K2网约车上客区的智慧显示大屏后期将和K3、K4上客区一样,实现车辆车牌、入 场时间、车辆图像等信息"上墙"管理,实时展示网约车运行流线,让旅客对车辆进场流线一目了然,降 低候车等待的焦虑感与不确定性。 据了解,原有的K3、K4两个网约车上客区,位于交通中心停车库B2层靠近T3航站楼一侧,日均车 流量已超12500车次,全天交通分担率超30%,地铁停运后交通分担率超50%。 K2网约车上客区投运后,将有效缓解原K3、K4网约车上客区通行压力,减少旅客等待时间。 全新的K2网约车上客区 7月15日起,杭州机场K2网约车上客区全新启用,将与原有的K3、K4网约车上客区同步运行,这 标志着 ...
杭州机场网约车上客区昨日上新
Mei Ri Shang Bao· 2025-07-16 00:04
商报讯(记者 朱慧丽)昨天上午10点,历经2个多月的冲刺筹备,杭州机场K2网约车上客区开启试运 营,接下来将与原有的K3、K4网约车上客区同步运行,这也标志着在杭州机场乘坐网约车正式进入"3 上客区"时代,为旅客再添便利。 记者了解到,全新启用的K2网约车上客区位于交通中心B2层2号电梯厅内,面积超4000㎡,共设置7个 上车点,等待区上方还安装了9台中央空调和20台电风扇,暑运期间旅客也可以舒适等车。 面对大幅增长的客流车流,原本K3、K4两个网约车上客区通行压力显著增大。依据现有车辆数量和旅 客数量分析,K2网约车上客区投运后,将承担杭州机场总网约车车流的约20%,K3、K4上客区车流则 分别承担约35%和45%。这将有效缓解原K3、K4网约车上客区通行压力,提高司乘会面效率,减少旅 客的等待时间。 此外,K2网约车等待区还配备便民插座,兼容type-c和USB插口,快充可达20W,旅客在等车时可随时 为电子设备"续命",不用担心手机没电联系不上司机;上车区还安装了防冲撞护栏,为旅客的安全保驾 护航。 "距离到达口挺近的,也很显眼,一路走过来挺惊喜的。"从北京到杭州出差的董先生是杭州机场网约车 上客区的常 ...
网约车有异味?演唱会如厕难?破解民生痛点的上海治理新实践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15 04:04
超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期拥堵,网约车内异味影响打车体验,演唱会找不到入场路线,甚至一厕难求…… 这些生活中的细微难题,正考验着一座现代城市的治理水平。去年,上海启动新一轮城市管理精细化三 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93项年度重点任务。当前,如何以"绣花功夫"提升国际化城市治理能力,成为摆 在上海面前的一份考卷。 近期,由公安部组织的"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采访走进上海,我们得以窥见一座拥有千万人口和 复杂系统的城市治理逻辑。上海公安部门尝试破题,以法治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创新管理举措,不仅 回应民生痛点,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考虑到演唱会观众一半以上为中老年群体,并且多数为首次来到梅赛德斯奔驰馆观看演出,浦东警方专 门在地铁口至验票口设置300米"银发友好通道",高密度的指示标志与志愿者服务,让远道而来的中老 年观演群众可以"丝滑入场"。演唱会中另有两百余名观众是70岁以上的老人,浦东警方特意增派四辆救 护车,并在现场为行动不便的观众增设残疾人专用通道。 程君也坦言,大型活动赛事,尤其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的演唱会,安保压力陡增,在演唱会开始前,浦东 警方还会与主办方工作人员多次巡查,反复推敲观众进场、散场的动线,确 ...
阳光下的守护|超大城市治理更需“绣花功夫” 在这里看见“微网格”治理成效
Yang Shi Wang· 2025-07-15 02:00
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我入住这个司机公寓已经一年多了,相较之前租的房子,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要好很多,尤其是给车充电方便 很多……"网约车司机邵文涛这样说道。他所提到的司机公寓位于上海G20外环线旁的"驿路有我"网约车综合服务站,而这个服务站的背后, 正是上海公安机关对新就业群体的持续关怀。 "驿路有我"网约车综合服务站平均每天为700辆网约车提供充电服务,站内还设有餐厅和休息区,司机公寓为200人提供固定住宿。这一服务站 的起源,要追溯到能源企业在此建设的充电站。该充电站配备120把快充枪和24小时有人值守的停车场,充电电价也更实惠,投入运行之后很 快吸引了大量网约车司机来此充电。"当时有些司机晚上来充电,因为充电占位就容易引发纠纷。"企业负责人回忆道。 嘉定公安还依托"驿路有我"品牌,组建了"道路啄木鸟"志愿者队伍。该队伍充分发挥网约车司机对道路情况熟悉的优势,志愿者通过"e嘉 人"微信小程序即可反映身边安全隐患、提出相关建议,这些信息通过筛选分级流转,分别由各职能部门、各街镇落实解决,截至目前累计发 现、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27个。 目前,上海嘉定全区"微网格"共已整合网格员基本力量4700人,协 ...
中国“数字民生”实践为上合国家实现“智慧生活”提供新方案
Xin Hua Wang· 2025-07-13 04:47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transformative impact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on daily life and public services, showcasing it as a model for other countries in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1][2] - The digital economy in Tianjin has shown significant growth, with the core industries generating revenue of 132.9 billion yuan in Q1,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2.2%, and accounting for 9.4% of the city's GDP [2] - Various digital technologies are being applied in public services, enhancing efficiency and offer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such as data resource directories and models for urban management [2][3] Group 2 -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sectors like healthcare and elder care is seen as a promising avenu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senior citizens [2] - Foreign attendees at the forum expressed admiration for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digital payment system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indicating a widespread acceptance and integration of these innovations into daily life [3]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at while the global discourse on digital economy continues, China has already implemented these concepts into practical, everyday services, representing a compelling model of digital civilization [3]
二季度招聘需求环比增长5.7% 服务员、文员用人缺口大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11 10:16
Group 1 - The "siphon effect" in first-tier cities remains strong, with Beijing leading in job application activity, followed by new first-tier cities like Chengdu and Chongqing showing high recruitment activity [1] - The most in-demand positions include service staff, sales specialists, clerks, beauticians, chefs, and general workers, indicating a growing employment potential in the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s due to rising service consumption and traditiona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1]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economy is breaking traditional employment boundaries, providing job seekers with more flexible and diverse options, which is a significant driver of talent mobility across cities and industries [1] Group 2 - The delivery industry is focusing 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ies, with job applications in Suzhou, Hangzhou, Shanghai, and Chongqing seeing a rise of over 5% [2] - The growth in the e-commerce sector and increased subsidies from delivery platforms have stimulated diverse consumer demands for instant delivery, leading to a continuous increase in related job requirements [2] - The average job application rate for driver positions in the top 15 cities increased by 8.1%, with cities like Hangzhou, Shanghai, Suzhou, Xi'an, and Chongqing experiencing over 10% growth, highlighting the appeal of flexible job opportunities in the ride-hailing secto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