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en Min Ri Bao
icon
Search documents
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5年11月18日,莫斯科)
Ren Min Ri Bao· 2025-11-18 23:09
尊敬的米舒斯京总理, 各位同事: 很高兴再次与大家共同出席上合组织政府首脑会议。过去一年,国际形势发生不少新变化,各种单边主 义、保护主义行为,特别是高额关税等经贸壁垒的增多,使国际经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给很多国家发 展带来巨大挑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第三,激发创新和转型的强劲活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全球治理应 当推动各方在相关领域积极汇聚合力、共享机遇成果。我们要共同培育壮大新兴动能。人工智能等科技 成果是全人类共同财富。人为阻碍科技交流、制造发展分化,只会让世界陷入更多纷争。上合组织应当 加强科技、产业创新合作,中方欢迎各方积极参与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和中国—上合组织人工智能合 作论坛,共同建好用好中国—上合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合作中心,让科技进步更好造福各 国人民。我们要协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上合组织一直把能源合作放在优先位置,应当继续推进传统能 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等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中方愿同上合组织各方 扎实推进未来5年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更好促进地区和世界可持续发展。 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与会领 ...
中国,全球气候治理可信赖的力量(权威论坛)
Ren Min Ri Bao· 2025-11-18 23:09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正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聚焦多项重要气候议题,呼吁全球携手为应对气候危机寻找 共同解决方案,加速减少排放,增强气候韧性,推动包容、公正的转型。 10年前,面对各国在气候行动方面日益分化的利益诉求,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发表 讲话指出,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 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中国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 合作不懈努力,推动各方通过艰苦谈判达成《巴黎协定》,践行了真正的多边主义。 2017年1月,面对美国可能退出《巴黎协定》的逆流,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 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 弃。中国理念和行动传递了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信号,坚定了全球维护多边主 义,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推动《巴黎协定》从签署、生效顺利走向实施。 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实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措施,打着避免"碳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Ren Min Ri Bao· 2025-11-18 23: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把推动绿色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地位,开展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 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了厚重底色、注入了强 劲动能。"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推动"十五五"时期 发展,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基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必须夯实打牢 的重要基石。 第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进而 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发展条件和增长模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绿色化、低碳化为鲜明特 征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 型,就是要彻底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 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加快形 ...
拆掉交界处的“隐形墙”(纵横)
Ren Min Ri Bao· 2025-11-18 23:07
前不久参加一场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时,听到一位学者说起自家门口的一条马路,"一侧有隔离栏,另 一侧却没有。没有隔离栏的那侧,总有汽车违停,经常发生剐蹭事故"。同一条马路,为何不在两侧统 一安装隔离栏?这位学者道出个中缘由:马路两侧分属两区。A区不管,因为对面不属于自家管辖区; B区资金紧张,没法与A区一样。 类似问题并不鲜见。比如,中部地区某地的油茶和水果产业基地分属两镇,一边在属地政府推动下争取 到配套资金,修起水泥路和蓄水池,另一边却还是砂石路,灌溉问题也没解决。相邻之处,却因所属行 政区财政实力不一、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发展水平迥异。 交界处的"隐形墙",阻碍着要素合理流动。这些"隐形墙",说到底是行政分权壁垒与部门本位主义的表 现。如何拆掉交界处的"隐形墙"?可从组织重构、明确机制、资源畅通三步入手。 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政策协调、服务联动,首先要树立整体意识。从各地实践来看,有的按照"产业 关联、区域相邻、便于组织"的原则组建产业链党委,有的由人大、政协、政府部门、公检机关、纪检 监察机关等建立联动工作联席会议,还有的在涉及跨区域重大项目时,以同比例出资、同股同权成立建 设主体来推动项目落地。 ...
技能人才,走上成长“快速路”(迈向“十五五”的民生图景)
Ren Min Ri Bao· 2025-11-18 23:07
健全各类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 者多得。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广东省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实训基地,数控机床切削金属零件、工业机器人挥臂运料。"这些设备的系 统和数据,全部接入了工业互联网平台。"39岁的郑飞介绍。 在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郑飞是一名资深产品经理。他自主研发了工业数据采集实训系统等多个工业 数字实训场景,是公司里有口皆碑的业务能手。 今年9月,郑飞的职业生涯再次迎来突破:他以企业职工身份,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 赛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赛项。赛场上,他和搭档出色完成药品装填、加盖拧盖、药瓶检测、包装、入库 的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改造,一举摘得铜牌。 国赛拿奖,又将直接利好职称评定。海珠区人才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范静介绍,根据有关规定,作为主要 完成人完成的本专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有关奖项,可以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在比赛中,郑飞获得了优胜奖。不久,人社部门便送来了技师等级证书。拿到"技师证",郑飞又萌生了 评职称的想法:"职业技能更看重实际操作和岗位适配能力,专业技术更强调理论知识和资质认证。如 果把'两证'都拿到手,就 ...
小小电话亭,也是城市的一个小窗口(暖相册)
Ren Min Ri Bao· 2025-11-18 23:07
街道把电话亭装修翻新,还安排社区保安在这里值班。福州路一头通往人民广场,一头连着外滩,电话 亭离地铁站不远,来打电话的人不多,问路的人却不少。"电话亭也是一个'城市窗口',行人有不清楚 的来问,我认真回答,别人对上海的印象就会更好。"沈玉琇说。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在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614弄,临街有一个红色岗亭,窗口放着两部电话。这个4平方米的公用电话亭, 83岁的经营者沈玉琇一守就是32年。 每天早上,她用酒精蘸湿布头,把座机仔细擦拭消毒,放到窗台上开始营业,从上午9点半到晚上8点 半。"打电话的价格多年没变,上海本地电话3分钟4角,长途电话1分钟2角。这个月营业额是60元。"沈 玉琇说。 沈玉琇有退休金,孩子也已成家立业。身边人常劝她:"电话亭赚不到什么钱,关了算了。"她摇摇 头:"我不靠这个赚钱。晚上亮着一盏灯,也能给行人应个急。" 一天,来自黑龙江的沈先生拖着行李箱来到电话亭。他刚来上海,手机没电了,没想到街头还有公用电 话亭,解了燃眉之急。 ...
当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遇上考古—— 一场科技与文明的双向奔赴(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11-18 23:04
历史星河奔涌不息,文明瑰宝熠熠生辉。 当人工智能(AI)遇见五千年中华文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为考古发掘赋予"智慧之眼",为文物保护编织"感知之网",让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科技自 立自强已成为文物保护利用的时代之要。从考古发掘现场到文博科研基地,从文物修复实验室到博物馆 展厅,人工智能创造着守护文明的全新范式,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无限活力与想象。 探源 人工智能正以强大的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能力,为考古这门探索过去的学科注入活力 "古蜀文明之源,长江上游文明之光。"四川成都,距今4500年至3900年的宝墩古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上 游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 在宝墩遗址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宝墩先民就已经有了审美意识,在陶器上装饰 绳纹、水波纹等各种纹样;泥质陶与夹砂陶的碎片散落在土层中,静静诉说着古蜀文明的秘密。如今, 看似普通的陶片,正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与考古学深度融合的见证者。 "我们构建了宝墩文化时期的数字陶片集,AI在处理陶片分类中的复杂问题时展现出巨大潜力。"四川省 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万娇说。她所在的跨学科团队汇集了一线考古学者与人工智能专家,正进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深意(观象台)
Ren Min Ri Bao· 2025-11-18 23:03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确定性应对时代变局,把发展的主 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十五五"规划建议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一 重要战略任务时,突出强调了这一点。 什么是"合理比重"? 既不"过高"。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与制造业自身有关,也与服务业等其他产业有 关。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持续升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总体在提高,制造业比 重相对以前有所降低。2010年至2024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从10.2∶46.8∶43.0转变为6.8∶36.5∶56.7。尽管 制造业增加值规模在扩大,但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这也是其他经济体发展的一般规 律。 更不能"过低"。从世界经济史看,许多经济强国的诞生,开端皆是制造业。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一些国 家"脱实向虚"、转移产业,出现"产业空心化",进而影响了经济、就业等稳定增长。作为一个大国,我 们必须防止这种苗头和倾向。 对"十五五"时期的中国来说,制造业事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事关亿万人民的 美好生活,必须守住根基、逐步 ...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民生工程(专家点评)
Ren Min Ri Bao· 2025-11-18 23:01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确 定15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并将吉林、山东两个省列为重点联系省份,组织开展试点探索。2020年9 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进一步扩大试点 范围。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分担失能失智人员的长期生活照护问题以及相关医疗护理的 高额费用问题,从而大幅度减轻个人或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特别是长期护理 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本报记者孙秀艳整理) 截至2024年末,全国49个试点城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人数共1.88亿人,本年度享受待遇人数146.25万 人。全国各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44.15亿元,基金支出合计131.08亿元。 目前,我国有4500多万失能失智老年人,需要家人或相关机构给予长期照护。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为给 失能失智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以及相关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
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共识的“稳定器”(国际观澜)
Ren Min Ri Bao· 2025-11-18 23:01
Core Insights - The COP30 conference in Belem, Brazil, serves as a crucial platform for advancing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the Amazon rainforest, which is vita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South [1][2] Group 1: China's Role in Climate Action - China has demonstrated commitment to its "dual carbon" goals, aiming for peak carbon emissions by 2030 and carbon neutrality by 2060, which is driv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its energy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ystem [1][2] - 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s setting an example for other developing nations by balancing emission reductions with development, viewing climate action as a new driver for national growth [2][3] - China's leadership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cooperation is reshaping the traditional model dominat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emphasizing technology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2][3] Group 2: Sino-Latin American Climate Cooperation - Climat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has expanded in scope, covering areas such as clean energy development, land restoration, low-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green finance [3] - China's position as the largest exporter of clean technology is crucial for reducing the costs of green transitions i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3] - The convergence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hilosophy and Latin America's "good life" philosophy highlights a shared vi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the balance between development rights and ecological rights [3] Group 3: Future Directions and Global Cooperation - The COP30 conference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ssert their agency in climate governance, showcasing the need for equality, inclusivity, and cooperation in achieving a low-carbon future [3] - The conference aims to inspire a spirit of mutual respect and solidarity among nations, promoting collaborative efforts across policy, diplomacy, and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concept of a shared human destiny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