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劣币驱逐良币
icon
Search documents
市场监管部门如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文快速了解↓
Yang Shi Wang· 2025-07-12 02:51
市场监管总局介绍"内卷式"竞争7类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商业宣传违法行为、商业诋毁行为、不正当价格行为、质量不合格行为、平 台制定不合理规则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不当干预市场竞争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竞争政策协调司二级巡视员刘凤双称:"比如,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 传,就属于商业宣传违法行为。比如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就是典型的商业诋毁行 为。"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明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等质量不合格行为;为了 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等不当价格行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低价 购买商品,或者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均属于可能导致"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违法违规行为。 央视网消息:市场监管总局部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立足市场监管职责,市场监管总局梳理了可能导致"内 卷式"竞争的7类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增强监管执法针对性,强化整治成效。 市场监管总局 ...
国内DJ造假的从来不只有肋骨鼻和罩杯
Hu Xiu· 2025-07-09 05:55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近一年里,夜店的音乐正在变得越来越下头,你抱怨台上DJ打得烂这件事似乎已成为家常便饭。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为什么台上打碟的DJ都像没摸过碟机一样,让你这个不会打碟的人都觉得不行? 是不是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还是因为国内的DJ真的不争气呢? 背后的真相你一定无法猜到,事实上你看到的DJ里至少有一半都是假的:假脸、假粉丝、假技术、假演出…… 并不是国内的DJ不争气,而是一大批假DJ正在通过"劣币驱逐良币"的方式占领着夜店市场。 今天tututu就来为大家揭开整个DJ造假的产业链流程。 "怎么获得粉丝?" 假DJ想要接到演出,往往需要自我包装一番,贴上诸如"粉丝百万、网红DJ"的头衔。 即购买一个百万粉丝的抖音号,直接更改资料信息为DJ。 购买渠道太多了,我随便截了一张图,你会发现一百万粉丝的抖音账号,也就3万出个头,关键这价格还能砍,挂着还卖不出去…… 你可能会好奇:这些号的原有粉丝不会发现号主变了进而取关吗? 那倒不会,这些号本来就是"黑丝号",一百多万个男的关注就为了看黑丝。 你换个女的他们还更有新鲜感,要是长得比原号主更好看,他们还会庆祝。 目前夜店行 ...
AI杀死了破折号,也绞杀了语文
Hu Xiu· 2025-07-04 04:23
死因,是被无数人当成了AI的接头暗号。 X的一个大V,@levelsio曾经公开发贴,直接把所有的有破折号"——"的帖子直接给屏蔽了,一个不看。 朋友们,最近的互联网上,发生了一起非常赛博、非常魔幻的凶杀案。 死者,是破折号。 就是这个"——"。 看着像一的玩意。 就这么一个人畜无害、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学院派的标点符号,突然就暴毙于社交媒体的汪洋大海之中。 我就不贴特定的文章了,我直接举个例子,给大家看一下AI生成的典型样本。 比如这是我进知乎,随手截图的一个问题。 我们把这个问题,扔给ChatGPT,随手让他写一篇6000字的文章。 说实话,我看了真的会心一笑。 因为但凡一些社交媒体上能屏蔽特定符号,我不仅想屏蔽破折号,我还想屏蔽掉双引号。 说实话,最近在很多的社媒平台上,看到一些AI写的内容,看得真的有点烦了。 而且还用着各种蹩脚的双引号和破折号。 然后就会出一篇,让我看的已经恶心的想吐的文章。 | 在这个时代,谁还没站过对立面呢? | | --- | | 有时候是和家庭。有时候是和公司。有时候是和一带你曾深信不疑的朋友。更有时候,是你站在了自己所爱的 | | 群体面前,像是突兀的一把刀。那种感觉,就像你 ...
AI杀死了破折号,也绞杀了语文。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7-03 18:17
朋友们,最近的互联网上,发生了一起非常赛博、非常魔幻的凶杀案。 死者,是破折号。 就是这个"——"。 看着像一的玩意。 就这么一个人畜无害、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学院派的标点符号,突然就暴毙于社交媒体的汪洋大海之中。 死因,是被无数人当成了AI的接头暗号。 X的一个大V,@levelsio 曾经公开发贴,直接把所有的有破折号"——"的帖子直接给屏蔽了,一个不看。 说实话,我看了真的会心一笑。 因为但凡一些社交媒体上能屏蔽特定符号,我不仅想屏蔽破折号,我还想屏蔽掉双引号。 说实话,最近在很多的社媒平台上,看到一些AI写的内容,看的真的有点烦了。 而且还用着各种蹩脚的双引号和破折号。 我就不贴特定的文章了,我直接举个例子,给大家看一下AI生成的典型样本。 比如这是我进知乎,随手截图的一个问题。 我们把这个问题,扔给ChatGPT,随手让他写一篇6000字的文章。 然后就会出一篇,让我看的已经恶心的想吐的文章。 用了无数蹩脚的符号,非要加一些莫名其妙的双引号和破折号,故弄玄虚,而且这个符号,加的完全就没有意义。 最核心的是那个句式: 不是XXX,而是XXX。 比如这篇文章里面的: 这不是"自恋"。这是一种底线。 这个标 ...
一片卫生巾,为何变成了“流量印钞机”?
Hu Xiu· 2025-06-21 23:49
黄子韬一场直播卖了几千万,东方甄选两天就把库存卖空,三只松鼠也宣布要做卫生巾品牌。这是在卖产品吗?还是都在蹭热度? 看到黄青春写的关于卫生巾市场的文章。 第一反应是:为什么现在连卖坚果的、做直播的、当明星的都开始抢着搞卫生巾了? 去小红书搜一下,不少女性用户还在为卫生巾的质量提心吊胆:黑点、异味、标长实短……一边是流量狂欢,另一边却是信任危机。 所以,一片卫生巾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生意经?怎么突然从日用品,变成了明星、网红、资本扎堆的"流量印钞机"? 一 先看一组数据:2023年我国女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达703.4亿元,同比增长8.2%。 虽然2024年的官方数据尚未公布,但艾媒咨询和共研产业研究院等第三方机构普遍认为,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 到2025年,各大预测报告一致预计市场将达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5%。 尽管不同机构采样口径略有差异,但多方交叉验证得出一个结论:卫生巾、护垫销售额每年都在增长。这说明它是一个典型的高频刚需消费品。 不信的话,我们来算一笔账: 一个女性从15岁到45岁,大约会经历30年经期时间,每年使用约360片卫生巾(每月30片);粗略估算,一生要用掉10,800片,再加上产 ...
每经热评丨从亚朵“枕套事件”看大企业担当 给供应商留合理利润空间是最优解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2 13:58
大企业需要控制成本,但任何成本项都有其极限,明确极限值,并在此基础之上给供应商留下合理的利 润空间,是亚朵这样的大企业应有的担当,这也是解决行业核心痛点的关键。 近日,亚朵集团就"枕套事件"发布声明,确认了带有医院标识的枕套系洗涤供应商分拣错误所致。在问 题处理上,亚朵对涉事门店进行了停业整改,布草全部换新,"拉黑"涉事洗涤商,未来将对洗涤商进行 常态化巡检,并引入社会公众监督机制等。 这是一份标准的危机公关声明,客户的利益和体验放在了首位。但是,好的服务仅仅关注需求侧是不够 的,还需要供应端各个环节密切协作、恪守规范才能达成。若探究到酒店布草洗涤行业的深处,亚 朵"枕套事件"应该有一个更系统、更合理的解法。 6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的一篇深度报道,将当下整个酒店布草洗涤行业的现状清晰地呈现在了公众眼 前。据酒店行业管理者介绍,自2018年以来,布草洗涤行业的报价就维持在每套6元多;一位洗涤厂老 板则表示,正规情况下洗涤剂成本可能要到15元,为了保证利润,有些厂商自配洗涤剂,可以将成本做 到2元以下,洗涤时间、洗涤剂用量、熨烫的温度等都可以压缩到标准规范以下。这样的价格和成本控 制手段,如何保证洗涤的质量?枕套 ...
劣币驱逐良币?阿里离职员工发万字长文控诉,马云致谢:写得很好
Sou Hu Cai Jing· 2025-06-12 02:24
劣币驱逐良币?阿里离职员工发万字长文控诉,马云致谢:写得很好 大公司病是一个企业界难以克服的顽疾。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企业而言,只有那些真正关心公司发展、在乎公司未来的员工,才会对问题痛心疾 首,怒其不争,才会在离职前一吐为快。 哪怕我走了,我也希望自己的老东家能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变得更好。 从阿里内网老员工元安(花名)的万字离职帖来看,他是心中积攒了很多的不满和愤懑,公司里的很多人很多事都有问题, 他也不是情绪发泄,而是条理分明,思路清晰,把问题分析得很透彻,甚至给出了解决意见。 这样的员工无疑是人才,是公司宝贵的财富,他的离职是公司的损失,马云大概也是觉得很遗憾,他在帖子下面回复,表示 阿里还需要时间: 元安同学好,谢谢你那么长的信,写得很好。好像人的成长,阿里的发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过程,阿里巴 巴在发生变化之中。祝福你,也希望经常回来看看。 或许马云对于问题也是清楚的,作为公司创始人,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人比他更在意阿里巴巴的生存和发展,但有些事情确 实很难一蹴而就。 这就像看历史剧的时候,很多人觉得都是奸臣在贪赃枉法,只要皇帝把坏人抓起来就好了,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水浒传》 里 ...
又一家居生活生产商要上市了!自爆曾刷单、好评返现,66元检验真改了吗?
Core Viewpoint - Tai Li Technology, a company preparing for an IPO, has revealed its past practices of manipulating sales through fake orders and incentivizing positive reviews, raising concerns about its business ethics and compliance [1][3][4]. Group 1: Company Background - Tai Li Technology is positioned as a leader in vacuum packaging and biological preservation, serving major global retailers like IKEA, Costco, and Walmart [1]. - The company produces various household products, including seamless hooks, vacuum storage bags, preservation bags, and garbage bags [2]. Group 2: Controversial Practices - The company's prospectus disclosed that from 2019 to 2020, it engaged in practices of fake orders amounting to 398,000 yuan and 895,500 yuan respectively [3]. - In 2021, the company also reported 45,100 yuan in "cashback for positive reviews" and "cashback for photo sharing," which could equate to nearly 10,000 orders if calculated at 5 yuan per order [4]. - These practices ceased in 2022, coinciding with the company's IPO preparation and compliance guidance from Minsheng Securities [5][6]. Group 3: Compliance and Verification - Following the cessation of these practices, a verification was conducted by purchasing products from the company on major e-commerce platforms, which showed no evidence of the previous manipulative practices [7][8]. Group 4: Industry Perspective - The issue of fake orders and incentivized reviews reflects broader industry challenges, where businesses feel pressured by platform algorithms that prioritize sales and ratings, leading to unethical practices [9]. - This situation results in a detrimental cycle where honest businesses are pushed out, and consumers are misled by false reviews, illustrating the concept of "bad money driving out good" [9].
贪吃又想减肥的打工人,一口一口吃出700%的暴涨神话
凤凰网财经· 2025-05-08 13:04
消费世界变幻莫测,它有趣的地方也在这里。一包小零食的走红,就能掀开时代趋势的一角。想吃 零食又有高热量负罪感的打工人,正将一个不起眼的食物捧成"印钞机"。 它叫"魔芋",和名字一样魔幻的是,这一年,它的原料价格涨幅,超过了黄金,也超过了近期受热 议的羽毛球。 更惹眼的战绩是,它帮助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飙涨: 卫龙的辣条业务线老矣,靠"魔芋爽"翻身,驱动业绩增长,其股价在2025年1月不到7港元/股,5 月一度上涨到17港元/股,涨幅达142%。盐津铺子同样靠魔芋上位,拉动业绩,其股价在2025年 1月初还是64元/股,截止到5月7日,股价为89元/股,涨幅为39%。 上游企业吃到的红利似乎更大。魔芋深加工企业"一致魔芋",公司规模不大,但股价增幅离谱。在 2024年9月初还是7元/股,到2025年4月一度上涨到59元/股,涨幅达742%,截止到5月7日,股 价为49元/股。 小小魔芋,怎么就突然"统治世界"了,冲着低热量吃魔芋零食,打工人有没有错付? 01 有品类价格翻三倍 魔芋,又称蒟蒻(jǔ ruò),是一种喜阴植物,凭借其富含的葡甘露聚糖,即一种高膳食纤维、低 热量的天然成分,契合现代人饮食趋势,在饮食里 ...
减肥人购买的赎罪券,都成了这几家公司钱袋里铜板的回响
Core Viewpoint -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konjac snacks, particularly "konjac shuang," ha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the stock prices of several listed companies, driven by consumer demand for low-calorie food options [1][8]. Group 1: Market Dynamics - The price of konjac has surged dramatically, with raw material prices increasing more than gold, leading to a supply-demand imbalance [1][7]. - The price of white konjac rose from 6000 yuan/ton to 9500 yuan/ton, a 58% increase, indicating a strong demand in the market [3][7]. - The overall retail sales of konjac snacks in China exceeded 12 billion yuan in 2024, marking a growth of over 20% [21]. Group 2: Company Performance - Weitong's stock price increased from 7 HKD/share in January 2025 to 17 HKD/share by May, a rise of 142% [1]. - Yanjinpuzi's stock price rose from 64 yuan/share to 89 yuan/share, reflecting a 39% increase [1]. - Yizhi Konjac, a konjac processing company, saw its stock price soar from 7 yuan/share to 59 yuan/share, a staggering 742% increase [1]. Group 3: Consumer Trends - The demand for konjac snacks has been fueled by health-conscious consumers seeking low-calorie alternatives, with brands like Weitong successfully marketing "konjac shuang" [8][10]. - Other snack brands, such as Yanjinpuzi and Liangpinpuzi, have also capitalized on the konjac trend, with significant revenue growth attributed to konjac products [10][14]. - The tea beverage industry has adopted konjac as an ingredient, further driving its popularity [14]. Group 4: Industry Challenges - The konjac planting area has shrunk by 23%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compounded by a 15% reduction in yield due to drought, leading to raw material shortages [7][22]. - The industry faces challenges related to quality control and consumer perception, as some products may not meet the expected taste and quality standards due to cost-cutting measures [22][24]. - There is a concern about the "bad money driving out good," where lower-quality products could harm the overall market perception of konjac snacks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