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培养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发力“引育用留”优化人才布局
Jing Ji Ri Bao· 2025-06-16 23:12
Core Viewpoint - Talent is the primary resource and a key factor in promo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ing productivity leap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a rational layout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alent across regions,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enhancing talent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o suppor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1] Group 1: Talent Flow Mechanism -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alent flow mechanism is essential for promoting a rational layout of talent across regions. Continuous policy innovation and system design are necessary to break down barriers to talent mobility [2] -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mprove talent incentive mechanisms and inter-regional talent flow compensation, achieving some success. A comprehensive talent policy supply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facilitate talent movement according to regional development needs [2] Group 2: Industrial and Talent Integration - The integration of talent chains with industrial chains and innovation chains is crucial for promoting a rational layout of talent.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s hav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high-end talent compared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3] -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can attract relevant talent, providing strong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focus should be on creating growth poles and enhancing urban cluster interactions [3] Group 3: Education and Talent Development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reservoir" is essential, requiring a structural adapta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suppl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demand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should proactively lead regional development [4] - Adjustments in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should align with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emphasizing cooperation with local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for "order-based" training models [4] Group 4: Collaborative Talent Dynamics - The collaborative power of talent is vital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Different regions possess unique talent advantages in various sectors, necessitating the exploration of optimized industrial transfer models and collaborative chains [5] - Establishing cross-regional technology resource sharing mechanisms can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high-end research resource sharing, promoting the emergence of innovative talen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5]
集群延链,产业、人才双向奔赴
Qi Lu Wan Bao· 2025-06-16 21:19
2025 夏季 高考 | 9 科成队 = 齐图面 f 1 t 4 C B 7 g 12 P 1 t 4 C B t Be y 6 PASS ST 745 4 e m 一 纸蝶变 只 为一城 0531-8519370013869196706 读者热线>>> 2025.6.17 星期二 六大专业 铺就技能成才之路 与企业可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利用学院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实践经验,在智 能装备技术、焊接工艺优化、工业机器人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创新,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学院的建立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学生。这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思路和 方法,促进企业在技术、管理、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通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专用车生产的企业,近几年企业出口业务增长,已占总业务量的一半。 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化东表示,海外业务增长,令企业渴望招聘懂英语、懂电商的外贸业务员,开展业务。另 外,在一线焊接员招聘方面,希望有更多年轻的技能人才加入企业。而济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相关专业, 恰恰能满足企业所需,对于即将展开的校企合作,他满怀期待。 走进济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幢幢气派的 ...
宁波大榭二期项目:青年人才一线“炼”成记
面对"工期紧、技术难、标准高"三重挑战,中交三航局宁波大榭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党支部积极响应公司党委推动青年员工"到施工一线去"的号召,创新打造青年人才实战化培养机制,聚焦人 工基床抛填、嵌岩桩施工、码头主体浇筑等关键工序,以联合检查、轮岗值班、夜学赋能为抓手,推动青年员工在一线淬炼中快速成长,实现从"人岗相适"到"精岗创效"的能力进阶,为打造百 年品质工程和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线联检:织密质量安全"防护网" 针对队伍整体工作经验不足、取证考证需求大、安全隐患排查能力不足的情况。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党支部因材施教,开启人才培育"红潮计划",实行每周夜学1小时。通过夜学课堂、红潮 自习室实施分条线、分阶段的培养计划,在邀请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项目生产副经理授课的同时,鼓励青年登台主讲,就施工现场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标化建设、质量管控、设备管理等内容 提问题、谈思路、议对策。6期红潮课堂解决了嵌岩桩施工工艺优化、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临时用电安全等多个施工痛点,不仅快速填补青年知识盲区,也让大家在"学用结合"中加速技能提 升。 党建搭平台、人才做支撑、服务唱主角。中交三航局大榭项目党支部将继续深耕项目人才 ...
中国疯狂加码理工科
投资界· 2025-06-16 07:15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谷趋势Trend ,作者我要吃饭 智谷趋势Trend . 新中产的首席财富顾问 保持冷静。 作者 | 我要吃饭 来源 | 智谷趋势Trend (ID: yuanfangguanchaju) 又是一年高考结束,很快又要到家长、考生们选择专业的紧张时刻。 近几年,顶尖高校纷纷扩招理工科,政策资源也全力向理工倾斜,理工科成了大家眼中 的"香饽饽"。 去年,百度发布的高考大数据显示:热搜专业t op10里,仅有2个文科上榜,其余全是理 工科。山东省2 0 2 4年"物化双选"考生,比2021年足足多了2 0个百分点。 但越是这样的狂热背景下,越是需要警惕,理工科有没有可能人才过剩?这里头会不会 藏着下一个"土木工程"? 对普通人而言,平衡好个人的志趣与社会需求,是一个永恒难题。 01 上海交通大学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 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连以文科见长的复旦大学,也将今年文科招生的比例,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砍到百分 之二十,要留出位置搞好理工科。 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海量的政策、资源都在疯狂涌向理工科。 2 0 23年3月,教育 ...
从手抖新人到电工状元荣信化工搭建青年成才“快车道”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16 02:14
技能比武成为人才"孵化器"。近年来,该公司累计举办化工检修电仪工、乙二醇操作工等技能竞赛20余 场,涌现出11名岗位技术能手、12名技术状元,其中"90后"占比达85%。如今,每季度一次的技能比武 已成为青年展示能力、交流互动的常态化平台。 "从拿扳手都手抖的新人,到能独立攻克技术难题的电工状元,公司给了我成长的阶梯和舞台。"近日, 在山东能源荣信化工举办的成长故事分享会上,荣获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第十届技能比武化工检修电 工第一名的电气车间员工王耀廷,以亲身经历为新入职青年揭开了成长密码。 荣信化工干部职工平均年龄仅35岁。近年来,该公司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通过打通"伙伴圈""师徒 圈""校企圈"壁垒,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助力青年职工成长为行家里手、技术骨干。 该公司摒弃"大锅饭"式培训,推行"私人订制"模式,为职工量身打造培训计划。他们通过课堂集训、实 景培训、技能提升大讲堂等平台,配套编制20套专业手册、采购96种业务书籍,实现素质能力"精准滴 灌"。2024年,该公司获评兖矿能源教育培训"化工优秀单位"。 此外,该公司构建了涵盖跟班学习、轮岗交流、导师带徒、现场实践、成果展示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
以科技创新、产教融合促进产业创新(教育名家笔谈)
作者郑磊肖像画。 张武昌绘 5月21日至5月25日,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RoboMaster2025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区域赛(中部赛 区)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图为合肥工业大学苍穹战队队 员在比赛间隙调试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摄 方 好摄(人民视觉) 夯实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质量科技供给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 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当前,面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 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方面的瓶颈制约,能够打破国外垄断的核心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成果还不够 多。对此,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增强高质量科技 供给能力,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区域产业 发展动力引擎的作用,加快布局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共识性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项目,实现"从0到 1"的突破和"从1到100"的跨越。合肥工业大学聚焦"四个面向",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原创性、 引领性科技攻坚计划,以高水 ...
扩招!广外今年计划招生5310人,更多招生亮点看过来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15 02:45
6月15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5年校园开放日举行。据了解,学校今年招生计划总数5310名,比去年 小幅扩招。其中,在广东省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为4157名,包括面向省内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地方专项计 划"160名,普通类(历史)1371名,普通类(物理)2473名,艺术类153名;在外省招生计划1062名; 此外,还有对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和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转入等91名。 今年学校继续设置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人才组、复合型多语拔尖人才组、全球经济治理人才组、卓越涉 外法治与商科人才组四个特色专业组;其他专业组按选考科目以及学科门类进行划分。各专业组内专业 变化较小。 热门与优势专业招生计划持续增加,选考科目限制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明浩告诉南都记者,2025年学校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保加利亚语、斯瓦希里语四个专业首年招生。 今年学校进一步加大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力度,动态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国家人 才需求导向、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法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中国语言文学类、计 算机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等专业(项目/类)招生计划数增幅较大;会计学、汉语 ...
培养更多家政服务能手
Jing Ji Ri Bao· 2025-06-14 21:50
从人到宠物再到物,家政消费需求越来越广,业务范围五花八门,相应也诞生了一些新职业。对于家政 市场新需求所催生的新职业,发展成熟的,应尽快予以认定,并在后期的职业规划、培训、保障等方面 及时出台政策,保障从业者合法权益,吸引更多人投身新职业;仍在发展的,监管时要合理审慎,必要 时可以出台政策指引,确保新生事物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家政服务业发展到现在,人们的需求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家政服务业要撕掉过去所谓的"低 学历""低门槛"标签,形成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服务能力。与此前简单提供体力劳动不同,如今的市场 需要更多专业知识充足、经验丰富的家政从业人员。比如,育儿嫂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婴儿护理知识,还 要研究菜谱,讲究营养搭配;保洁员要了解不同材质地面和家具的清洁方法……这既需要相关企业加强 人员培训,也需要家政从业人员在学中干、干中学,精准把握市场需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期待更多家政从业人员成为行家里手,在工作中实现更大人生价值。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求推荐靠谱保姆""高薪寻找放心月嫂"……日常生活中,找不到靠谱的家政服务人员,成为不少人的苦 恼。这一现象既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好帮手的渴望,也折射 ...
“微专业”拓宽就业路
Jing Ji Ri Bao· 2025-06-14 21:43
"微专业"打破了学科专业间的壁垒,打通了学校和企业间的人才培养通道,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与此同 时,也要警惕专业设立追逐热度、一哄而上现象发生。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设 立"微专业",建立"微专业"动态进入和退出机制,合理控制总量,及时调整或取消不适应行业发展 的"微专业"。此外,一些高校的"微专业"尚未形成明确的收费标准,学生修习"微专业"所获证书能否成 为学历证明,以及在求职中能否获得认可等问题,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破解之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指出,引导高校面 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支持高校针对社会急需紧缺 技能开展"微专业"建设,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微专业"是近年来各高校探索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之外,由 学校各院系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课程。"微专业"既可面向在 校学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也可面向职场人士,助其有针对性地提升能 力。 目前,"微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为学 ...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举行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4 04:33
此外,涵盖数据中心建设、数据服务与应用、大数据制造业在内的32个项目在大会现场集中签约,标志 着韶关构建"基建——应用——制造"闭环生态,为算力产业注入更强劲的实体支撑。 据了解,首批签约聚焦数据中心项目,三大电信运营商及10家企业率先落子。其中,电信数据中心二期 项目拟建设3.85万标准机架,计划总投资超24亿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 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等将在算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与韶关加强合作。 (完) 场。韶关市政府 供图 据介绍,韶关数投公司联合华为,携手中国汽研、上海鸿翼、景联文科技、飞图影像、广州视能互联等 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创新实验室正式落地韶关。 创新实验室聚焦数据要素、人才培养、适配中心三大核心方向,融合技术与资源,服务国家战略,助力 韶关打造数字产业新高地。其中,在数据要素方面,创新实验室将构建产学研、政企协同机制,联合高 校共建研发中心,推动数据治理与隐私计算应用;搭建数据流通平台,提升数据价值释放;参与制定数 据开放与治理标准,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实验室推进产教融合,联合高校开 展"订单式"培养,建设实训基地,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