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Search documents
漆彩鎏金 匠心铸魂(我与非遗)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09 22:51
泥金彩漆双龙提桶。 受访者供图 多福葫芦。 本报记者 孙懿摄 黄才良在工作室中制作泥金彩漆器物。 工艺制作 搓制泥料。 童俊霖摄 工艺制作 堆塑。 本报记者 孙懿摄 受访者供图 童俊霖摄 工艺制作 上彩贴金后的纹饰。 童俊霖摄 参观者在宁波宁海东方艺术馆参观泥金彩漆器物。 黄才良在非遗进课堂体验活动中为孩子们介绍泥金彩漆。 童俊霖摄 俯瞰浙江省宁海县天明湖。 胡学军摄(人民图片) 扫码观看视频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在一间满是古朴气息的工作室里,黄才良俯身案前,用竹刀轻轻挑起一团泛 着温润光泽的漆泥,在一盏朱红色的天球瓶表面,开始了精细地堆塑和雕琢。指尖起落,竹刀飞转,一 条活灵活现的龙跃然瓶上。他身后的博古架上,一件件泥金彩漆作品红彤彤、金灿灿,漆艺古韵与手作 温度在这里悄然交融。作为宁波泥金彩漆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才良与这项技艺的缘分,已走过半个 世纪。 泥金彩漆是一种以生漆、瓦灰、金箔为主要原料的髹漆工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余姚河姆渡遗址出 土有7000多年历史的木胎朱漆碗。泥金彩漆的鼎盛时期始于南宋。当时,江南地区盛行"十里红妆"的嫁 妆习俗,泥金彩漆成为婚嫁器物的核心装饰工艺。大到眠床、橱柜等家具,小 ...
2025明文化论坛将于14日举办,设分论坛、文物专题展等
Xin Jing Bao· 2025-06-09 13:18
6月9日,记者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2025明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获悉,2025明文化论坛将 于6月14日在昌平区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举办。 当天,明代文物专题展览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利用VR、AR、全息投影、4K超清扫描、AI色彩修复 与三维动画等科技手段解码明代礼制,带领观众"穿越时空"。 明代文物展将利用VR、AR等解码明代礼制 昌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林宇介绍,2025明文化论坛以"印象大明 世遗华章"为主题,由开幕 式、四场分论坛和一场文物展览组成。开幕式将围绕"明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融合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拟定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5年6月14日上午在昌平区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举办。 同时,6月14日下午将同步举办四场分论坛,从"大明经略"的治国韬略,到"医药传承"的济世匠心, 从"数智文旅"的科技赋能到"明乐雅音"的艺术回响,多维度解析明代历史文明的深层肌理。6月14日全 天,明代文物专题展览将于昌平区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以沉浸式体验带领观 众"穿越时空",领略大明美学。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昌平明十三陵将与江苏盱眙明祖陵、安徽凤阳明皇陵、江苏南京明孝陵、湖北钟 ...
当科技遇上大运河文化传承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09 04:19
日前,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运河论道"高端对话在京举办。活动现 场,城市代表与专家学者共话科技赋能下的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 出行前用DeepSeek做旅游攻略,游玩后用AI自动剪辑和生成旅游Vlog……如今,AI与文旅的融合正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执行院长孙静表示,未来AI技术在深化文旅融合、 激活消费新场景方面大有裨益。"如基于大语言模型实现导览、信息、商城等文旅要素贯通,AI化历史 人物IP,让游客与其深度互动,线上与线下剧本游相互转化等,在多维场景中激活消费新场景。" 杭州灵伴科技数文副总裁季海卫表示,通过AR+AI科技的深度融合,大运河文化正在突破时间与空间 的桎梏,以沉浸式、交互式、全球化姿态,重新定义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 千年文脉流淌不息,科技创新永不止步。沉淀于大运河文化中的历史记忆,正与数字技术加速融合,转 化为助推城市发展与文化繁荣的新动能。 大运河南来北往,见证了一座座运河城市因文而盛、因水而兴。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保 护传承利用开辟了新路径,更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郭京宁表示,在文化遗 ...
让中国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08 22:50
"走读北京"走进恭王府。图为张传玖(左二)在为参加活动者讲解。 吴沂萱摄 受访者供图 天桥历史文化街区赵锥子胡同24号院。 来自美国的一家人在93号院博物馆体验非遗文化。 受访者供图 从2017年计划发起至2025年,通过公益项目支持707个项目团队开展超2000场相关活动,包含讲 座、展览、课程、城市探访等多种形式。同时,以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多元化的支持渠道,将名城保 护文化实践的自发力量凝聚为可持续的社群,积累持续开展名城保护文化活动的团队近百支。这说的是 四名汇智计划。 该计划由北京市西城区发起,以"名城、名业、名人、名景"为核心,搭建汇聚政府、企业、社会多 方资源的共享平台,支持文化遗产保护自发行动。 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科技、创意与赋能——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主题边会上,四名汇智计 划荣获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未来之星"奖。 "四名汇智计划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不限主题和类型对各类名城保护文化实践活动予以广泛支持 的包容性平台。"四名汇智计划秘书长王虹光说。 胡同里的博物馆 让世界了解中国非遗 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大栅栏铁树斜街胡同的一座由传统四合院改造而成的博物馆——93号院博物 ...
第三十二期山东干部讲堂开讲
Da Zhong Ri Bao· 2025-06-07 01:07
副省长温暖在主持时说,赵辉同志的报告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我们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以这次干部讲堂为契机,从更高维 度、更广视野认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坚定扛牢赓续文明文脉的责任使命。要聚焦重点任 务,着力构建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体系,强化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整体保护,加强考古研究和历 史文化阐释,创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要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 一监管,高效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注 入强大精神动力。 有关省领导,驻济省直部门(单位)、省管企业、高等院校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记者 刘兵 李 子路) 6月6日下午,第三十二期山东干部讲堂在山东大厦开讲。省委书记林武,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 翔,省政协主席葛慧君,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宇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出 席。北京大学教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至四期首席专家赵辉受邀作报告。 赵辉围绕"古国时代——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主题,从何谓"古国"、古国的发生和演进、 从"古国时代"走向"王国时 ...
文化传承与保护需要大文化观指引(博古知今)
Ren Min Ri Bao· 2025-06-06 21:34
循着杜甫和陆游对四川的书写,我行走于古蜀道,以及他们游历和工作生活过的许多地方。万里路与万 卷书相互辉映、相互生发,杜甫、陆游等文学家以真挚的态度、高超的艺术,为那个时代留下了许多生 动真切的记录。这些记录不论对于当下的文化遗产发掘、非遗传承,还是文旅融合,都是宝贵的资源。 今年,我重走苏东坡生命最后一年所走过的道路。从海南儋州至江苏常州,途经海南、广东、广西、江 西和江苏,这一路因为有东坡诗词文章的辉耀,山与水、人与大地唤起的文化记忆竟是如此动人。这一 路,我也在观摩体会沿途不同地方如何将他留下的遗产珍爱保护,将他曾经用心用情记录的彼时情景加 以言说或呈现。 在江西赣州一段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上,我眺望东坡先生描绘过的山水形势。走下城头,我看见一块城 砖上依然保留着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的清晰字样,抚摸城砖上那隆起的笔画,突然热泪盈眶。 这样的情形,在我的唐宋诗旅中并不多见。更多的时候是引起疑问:这个古迹,这处遗存,是杜甫写 过、东坡写过、陆游写过的吗?再造这古迹的人们有没有认真读过古人的文字?即使读过了,有没有认 真复现?比如某地重建了一座楼阁,在唐代或宋代确实有过这座楼,现在重造,功莫大焉,但遗憾的 ...
行走赣鄱看非遗:“希望岳家拳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6 08:17
行走赣鄱看非遗:"希望岳家拳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 【字体: 大 中 小 】 来源:中国九江网 发布日期: 2025-06-06 08:35 "掌拿准,看前面,出去的时候,肘和膝要合在一起……"近日,走进瑞昌岳家拳传承基地,九江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岳家拳代表性传承人张远亮正在指导孩子们练习岳家拳。 图为张远亮正在指导孩子练习。吴思瑜 摄 看着弟子们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张远亮很欣慰,"从做徒弟到带徒弟,我对岳 家拳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从最初的热爱和坚持,逐渐变成了情怀和信仰。" 图为张远亮正在指导孩子练习岳家拳。吴思瑜 摄 "师傅的离世,让我们很难受,经过一段时间的平复后,我们决定要继续把岳家拳 传承好,完成他的心愿。"张远亮说,他和几位师兄弟继续收徒教学,后来其他师兄弟 陆续退出,只剩下他一个人苦苦支撑。 不过,张远亮并没有轻言放弃,一方面积极推动岳家拳申遗,另一方面积极创建 岳家拳传承基地。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瑞昌岳家拳入选九江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岳家拳馆正式成立;2024年创立瑞昌岳家拳传承基 地,逐渐吸引越来越多人了解岳家拳、学习岳家拳。 "一开始只有几个小孩跟 ...
您想成为西湖的文化“宣推官”吗?
Mei Ri Shang Bao· 2025-06-06 02:19
如果你也想象王旭走进西湖,可以通过"西湖文化特使"微信公众号参与报名,报名通道已经开启, 将持续至6月24日,最终入选名单将于7月8日至10日确定。 据了解,新学员将在暑期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专业培训。培训将由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 中心、杭州市西湖文化特使协会组织。学员们将深度了解西湖文化厚重的专业知识,并由专家带领学员 到西湖世界遗产地实地进行游学活动,让学员们更深刻地了解西湖文化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另外,学 员们还将参与一系列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学员通过为期一年考核后将获得"西湖文化特使证书"或者志愿服务证明。 2022年,还在读高中的王旭通过校园推荐接触到西湖文化特使项目。"当时觉得能用专业知识参与 遗产保护很有意义",他抱着尝试心态报了名,成为了第十届最年轻的特使,未曾料到这会改变自己观 察城市的方式。 通过特使组织的讲座与实地走读,王旭逐渐跳出传说故事的层面。从"城-湖-山"空间格局到"两堤三 岛"营造智慧,他学会用遗产保护的逻辑串联散落的文化碎片。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被这颗"绿色明珠"的美所倾倒,化身 为"宣推官",为西湖创作出千古流传的诗篇。眼下,同样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聚焦多样性呈现 完善分类 濒危项目优先保护
Jie Fang Ri Bao· 2025-06-06 01:41
记者 张熠 "中国民间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多姿多彩的一部分,中国历来重视对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的 保护。"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看来,民间文艺的价值在于彰 显民众创造力,"它是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核心,正 是对这种创造力的重视"。 论坛同期还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汇集来自38个国家的艺术精品,充分展现文化多样 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珍贵文化资源,保护非遗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愿望。 昨天,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 的"2025年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沪举行。作为庆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 活动,该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三届,被列入"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规划项目和《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重点项目,也是上海市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友城建设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 论坛以"各美其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呈现"为主题,围绕非遗的多元表现形式与社会 参与机制,设置了"非遗保护的多元特性与国际化视角""非遗保护的社会参与与文化认同""技 ...
文化中国行丨从宫廷御用到“寻常百姓家” 景泰蓝为啥这么美
Yang Shi Xin Wen· 2025-06-06 01:08
被誉为"燕京八绝"之一的景泰蓝 因制作工艺复杂 被称为"金属上的工笔画"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从曾经的宫廷御用 到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传承发展中绽放新光彩 "点蓝"是赋予景泰蓝绚丽色彩的关键步骤,工艺师通过吸管控制手中釉彩的流速,在铜丝间隙中模拟出国画晕染效果。 传承至今,景泰蓝的制作仍以手工为主,机器无法取代。 在北京市珐琅厂的生产间,工艺师们先在铜胎上勾勒出画面,然后将铜丝按照图纸掰好严丝合缝地粘贴上去,由于铜胎器物造型各不相同,铜丝弧度、疏密 调整全凭多年的经验和手感。 北京市珐琅厂总工艺美术师 钟连盛:最难的还是人物题材,因为有表情,有表达的情感,小眉毛真是差0.5毫米都不行。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 泽、鲜艳夺目。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成熟,且当时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被称作"景泰蓝"。 北京市珐琅厂总工艺美术师 钟连盛:每一个颜色有十几个颜色的过渡。这个花很小,几个花瓣,前边后边的层次分开了。 每烧一次,釉料都会收缩一次,一件景泰蓝作品的点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