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

Search documents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全球经济面临通胀与债务再平衡的核心挑战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9 05:19
短期数据显示,美国消费与投资有一定韧性,消费信心指数回升、股市上涨,一季度私人消费与投资增 速较快,但进口下滑导致GDP环比转弱。然而,能源价格对通胀的滞后影响(3-6个月)可能推高今年 下半年CPI与核心CPI,使货币政策陷入"抗通胀"与"稳增长"的两难。明明认为,当前美债利率上升主要 由实际利率驱动,而非通胀预期,全年美债利率回落至4.0%以下难度较大,金融市场稳定性仍面临考 验。 中国经济呈现波动复苏,结构性亮点突出 智通财经5月29日讯(记者 王晨)5月28日,中信证券2025年资本市场论坛在上海举办。中信证券首席 经济学家明明论坛上发表演讲,分析中美经济格局的变化,并提出全球大类资产展望。 明明指出,全球经济面临通胀与债务再平衡的核心挑战,美国深陷"特里芬难题"与财政赤字压力,金融 市场波动风险加剧。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呈现"波动复苏"态势:政策驱动的消费回暖(以旧换新提振社 零)、制造业聚焦高质量发展、基建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强、房地产去库存进行中及出口仍具韧性构成核 心支撑。 明明强调,我国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特别国债规模、提高赤字率、增加 专项债额度等方式,在消费和社保、新 ...
消费也是另一种投资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5-28 14:46
编者按:该文章曾在深蓝智库2024年度专题报告《消费向"新"力》中刊发,在今天看来,作者在文章中 的很多观点具有前瞻性。故今年报告中再将文章原文转发,希望与前篇文章形成整体,从政策理论中寻 找提振消费增长的动力。 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以消费需求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易于发现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方向。 投资可以促进消费。当企业增加投资时,一般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收入,进而增加他们 的消费能力。此外,投资常常伴随着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扩张的供给可以降低商品价格或增加新 型商品供给,刺激居民消费。 消费会作用于投资。当消费者需求增加时,企业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往往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比如购买 新的机器设备、扩建工厂或者提升技术等。同时,强劲的消费市场通常意味着企业预期会有更高的销售 额和利润。这种积极的财务预期会激励企业进行更多的投资活动,因为投资通常是基于对未来资本回报 率的预期。随着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需求的升级,企业需要不断投资于研发和技术创新,以生产出更加 符合人们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这种创新投资不仅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因此,以消费需求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 ...
盛松成:消费如何促进投资并形成良性循环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0 10:30
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高级学 术顾问 盛松成 目前我国消费率还远未达到最优水平,适度提高消费率不仅能促进经济平 稳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投资效率。应重视发挥消费对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引 领和促进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增长模型无一例外强调全要素生产率或劳 动生产率的作用,但忽视了技术进步是孕育于投资和消费过程中的。 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单看"三驾马车"容易割裂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经济增长在任何时代都至关重要。通常我们采用 GDP( 国 内生产总值)及增速来衡量经济增长。GDP的统计方法有多种,其中,支出法易于统计,叠加 凯恩斯经济学总需求分析框架盛行,因此将最终需求分解为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驾马车"是宏观经济常用分析方法。 消费与投资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从微观层面看,投资和消费在资源分配上可能存在竞争关系。在家庭层面,居民过多地将收入用于投资或储蓄,就会减少日常消费支出。在政府层面,过 多地将公共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投资可能会挤占公共财政中本可用于支持居民消费(如社会福利、消费补贴等)的资金。 从宏观层面看,投资和消费是互相影响的。首先,投资可以促进消费。当企业增加投资时,一 ...
盛松成:消费如何促进投资并形成良性循环
Sou Hu Cai Jing· 2025-05-20 02:2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盛松成教授在《消费也是另一种投资——兼论消费与投资的相互促进 与良性循环》(首发于《比较》2024年第2辑)一文中,提出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是短期促进经济增长的良药,更是长期持续发展的密钥。目前我国 消费率还远未达到最优水平。适度提高消费率不仅能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投资效率。应重视发挥消费对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经济增长模型无一例外强调全要素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但忽视了技术进步是孕育于投资和消费过程中的。此外,消费适度增长也能提 高资本回报率,但这一点较少被提及。本文为上述《比较》发文的缩减和修订版。 01 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一 单看"三驾马车"容易割裂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经济增长在任何时代都至关重要。通常我们采用GDP(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来衡量经济增长。GDP的统计方法有多种,其中,支出法易于统计,叠加凯 恩斯经济学总需求分析框架盛行,因此将最终需求分解为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驾马车"是宏观经济常用分析方法。 然而,这种"三分法"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基于此争论消费或投资谁更重要时,往往容易 ...
优化资源配置以促进希腊经济增长(英)2025
IMF· 2025-05-19 10:30
Improve Resource Allocation to Boost Growth in Greece Ritong Qu SIP/2025/58 IMF Selected Issues Papers are prepared by IMF staff as background documentation for periodic consultations with member countries. It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t the time it was completed on March 11, 2025. This paper is also published separately as IMF Country Report No 25/49. 2025 MAY © 2025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IP/2025/58 | JEL Classification Numbers: | D24, E22, F41, O16, O47 | | --- | --- | | Keywords: | Pr ...
经济史和实证证明,关税讹诈不会得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3 00:10
早在1 9世纪中期,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提出了著名的"无效铁轨理论":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 课征关税,将抵消法国和西班牙之间修建铁路而降低贸易成本的利益,在本质上是毫无意义 的。 同样在1 9世纪的1 8 4 1年,德国著名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这位保守的德国民族主义经济 学家也认识到,无论要征收何种关税,都应当适度,不要使进口和消费因此而受限制,否 则,不但国内的生产能力将受到削弱,而且增加税收的目的也将受挫。 近两百年来,从亚当·斯密到李嘉图,从弗里德曼到克鲁格曼,几乎每一代的经济学家,无不 强调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作为经济史教授的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对此 自然非常清楚,然而现在世界看到的是,政治立场表态已经超越了专业与科学精神。 然而这种关税讹诈,会得逞吗?会让美国实现制造业回流吗?一国的经济发展,本质上来 说,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那么滥施关税,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帮助吗? 作 者丨 黄智文(资深财税研究学者) 编 辑丨洪晓文 今年4月份以来,美国对各国使出了极限的关税讹诈大棒。这种极限的关税讹诈必将损人害 己,这早已被理论和实证所证明。 2 0 1 6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哈 ...
评论| 经济史和实证证明,关税讹诈不会得逞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4-12 13:48
黄智文(资深财税研究学者) 今年4月份以来,美国对各国使出了极限的关税讹诈大棒。这种极限的关税讹诈必将损人害己,这早已 被理论和实证所证明。 早在19世纪中期,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提出了著名的"无效铁轨理论":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课征关税, 将抵消法国和西班牙之间修建铁路而降低贸易成本的利益,在本质上是毫无意义的。 同样在19世纪的1841年,德国著名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这位保守的德国民族主义经济学家也认 识到,无论要征收何种关税,都应当适度,不要使进口和消费因此而受限制,否则,不但国内的生产能 力将受到削弱,而且增加税收的目的也将受挫。 近两百年来,从亚当·斯密到李嘉图,从弗里德曼到克鲁格曼,几乎每一代的经济学家,无不强调自由 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作为经济史教授的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对此自然非常清楚,然 而现在世界看到的是,政治立场表态已经超越了专业与科学精神。 然而这种关税讹诈,会得逞吗?会让美国实现制造业回流吗?一国的经济发展,本质上来说,主要依靠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那么滥施关税,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帮助吗? 巴菲特曾说,对外课征的关税将最终转化为对内课征的商品税。开征商品税,是一项紧 ...
申万宏源王胜:我相信我们正站在中国资产长线上涨的前夜
晚点LatePost· 2025-04-09 15:09
几周之前曾被热议的中国资产重估逻辑,还继续有效吗? 制图 丨 黄帧昕 编辑 丨 王姗姗 4 月 2 日特朗普签署所谓 "对等关税" 行政令,宣布 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 10% 的 "最低基准关 税", 并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给中国的 "对等关税" 税率达到 34%。此后连续三个交易 日(至 4 月 7 日),全球金融市场暴跌,美国股市蒸发了超过 6 万亿美元。港股则在 4 月 7 日抹平了 开年以来所有涨幅,上证指数创下 8 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本周,中美关税争端还在继续升级。4 月 8 日,美国针对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制,报复性地宣布对中国 输美商品征收 "对等关税" 的税率由 34 % 提高至 84 %。 中国并不示弱,4 月 9 日反制进一步升级 ——对美加征关税税率由 34 % 提高至 84 %。 "这是一个史诗般的经济和市场事件。" 美国著名基金经理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在上周表示,本 轮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形同 1971 年和金本位制的终结但会带来直接的负面后果,因此他呼吁 投资者不应该试图 "接下落的刀"。 反映市场波动率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VIX 指数,也被称为 " ...
亚太视角看中国|韩国之鉴:如何走出债务危机?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3-28 10:03
坚决化债与刺激企业资本投入是应对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有效方式。 坏账的问题并非仅在坏账本身,若坏账制约了社会资本投入的意愿,那么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韩国 在IMF等国际机构的协助下仅在3年时间内快速出清了坏账和债务问题,并未对全社会的资本投入意愿 产生强烈的疤痕效应。我们看到在债务危机发生后,韩国社会举债意愿仍较高,居民和企业杠杆率持 续增长。 外交政策需向出口优先倾斜。 韩国的经验显示,当东亚经济体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之后,并不仅有日本化一条路径。 韩国在1997年金融危机时,过度激进的资本投入策略导致企业和居民均陷入了濒临破产的状态。随后 20年韩国实现了4%左右的实际GDP增长,并通过重资本投入的模式,在出口品类升级的带动之下推动 人均GDP于2017年突破3万美元。在整理和分析韩国发展经验之后,综合此前比较研究的经验,我们 总结五点韩国发展的经验如下: 贸易环境变化风险、产业政策与发展路径错误风险等。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野村东方国际证券2025年3月21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韩国之鉴:如何走出债务危机?》 分析师 高挺 (SAC执证编号:S1720519120006) 宋劲 (SAC执证编号:S172051 ...
亚太视角看中国|韩国之鉴:如何走出债务危机?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3-28 10:03
坏账的问题并非仅在坏账本身,若坏账制约了社会资本投入的意愿,那么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韩国 在IMF等国际机构的协助下仅在3年时间内快速出清了坏账和债务问题,并未对全社会的资本投入意愿 产生强烈的疤痕效应。我们看到在债务危机发生后,韩国社会举债意愿仍较高,居民和企业杠杆率持 续增长。 外交政策需向出口优先倾斜。 若需寻求最大化商业价值,可能需要出口国的外交政策更多考虑经济发展和出口优先的战略诉求。 重资本投入模式需配合有效的出口附加值升级。 由于劳动力红利的退坡,韩国在债务危机后的发展更多由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所带动。虽 然在全球贸易环境变革之后,伴随全球贸易环境从此前注重发挥各个国家比较优势的效率优先,转向 对等贸易的均衡优先,上述这种重资本投入的模式可能越发显得难以为继。但伴随有效的出口升级, 国家意志所加速的产业升级容易在重资本行业快速积累壁垒和经营优势。东亚模式经济体在高速增长 期因低汇率和低人工成本更易获得海外扩张,而在贸易摩擦和人口红利退坡后这种优势难以维系。韩 国的经验显示,配合贸易和增长优先的外交政策,东亚经济体可以在转型期依然获得商品的海外竞争 优势。 韩国的经验显示,当东亚经济体陷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