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要素生产率
icon
Search documents
黄奇帆: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应该高度重视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7月10日,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建设开源之都:智AI未来,生态共澎湃"论坛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 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应该 高度重视。 黄奇帆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除了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制造业 的产业运行效率和效益以外,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和高科技制造产生的温床、动力和土壤、生态环境,同 时,生产性服务业自带光环,是全世界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种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表现为 五种增长功能: 第一,是GDP的增长极,并且往往成为发达社会GDP板块中最大的板块。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同时自带光环,也 是全世界独角兽的最大板块。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服务贸易的增长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够到位,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得 不够到位。大量生产性服务业输入到中国,这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的 服务贸易输入中国,而中国自己的服务贸易出口除了劳动密集型生活性服务贸易以外,生产性服务贸易 不足。 第四,生产 ...
黄奇帆最新演讲全文:推动新质生产力 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Xin Jing Bao· 2025-07-12 07:19
7月10日,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建设开源之都:智AI未来,生态共澎湃"论坛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 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生产性服务业除了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 步,提高制造业的产业运行效率和效益以外,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是全球GDP发展的增长 极,应该高度重视。 黄奇帆介绍增长极表现在五种增长功能:一是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提升制造业的质量效益,也是GDP最大 的增长极,发展最大的板块。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是全世界独角兽发展 的增长极、发展的最大板块。三是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增长极。四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各种终端产 品高附加值的基础,是制造业产值利润率提高的基础。五是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基 础。 黄奇帆表示,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达全球30%以上,在高铁、汽车、新能源装备、电力装备、造船五大领 域处于"领跑"地位,在生物医药、信息智能技术、芯片生产、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也 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 "全世界300年,有三个占比30%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国家,一个是英国,保持了100年;第二个是美 国,保持了80年,第三个 ...
叙事变了!新旧动能转换四阶段框架
Guotou Securities· 2025-07-09 03:03
2025 年 07 月 09 日 叙事变了!新旧动能转换四阶段框架 此前我们反复强调,对于下半年市场的三类预判:类比 2020 年(核心是由 意外事件导致中美欧政策步入同频共振政策周期,结构是以大盘成长为代 表的核心资产占优),类比 2024 年(存在明确二次探底形成双底,结构是 高股息为核心的杠铃策略),类比 2019 年(核心是新旧动能转换下大盘震 荡呈现"俯卧撑",结构上呈现消费+科技"跷跷板"双轮动)。其中,类比 2019 年是目前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最值得探讨的路径。 而类比 2019 年,核心是新旧动能转换下大盘震荡呈现"俯卧撑",结构上 呈现消费+科技"跷跷板"双轮动。目前看,大盘指数始终比预期得要强,背 后的原因在于中长期悲观问题出现乐观改善,核心指向是对于新旧动能转 换的信心不断增强。从"年初 AI 新科技 DeepSeek1.0"+"军工科技 Deepseek2.0 时刻"+"创新药 Deepseek3.0 时刻"+"国补+新消费支撑社 零修复"+"出口出海维持韧性"+"房地产负面影响逐渐趋于尾声"使得市场 逐渐意识到新旧动能转换定价思路,那么 A 股真有点像 2019 年了。在结 构上 ...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宏观经济
Jiang Nan Shi Bao· 2025-07-06 14:32
站在仙林校区远眺,紫金山麓商圈与保税物流中心交相辉映。学习宏观经济学,不仅要掌握模型推导, 而且要以全局视角洞察经济,在数据曲线中读懂民生与开放。我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观察者,也是未来 的推动者。 在南京财经大学的宏观经济课堂上,"三期叠加"理论解析中国经济转型,"菲利普斯曲线"结合长三角制 造业PMI数据,让我明白宏观经济并非数字游戏,而是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实践。今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总需求理论映照现实:江苏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增长5.6%,背后是促消费政策、市场联动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如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市场、南京新街 口"首店经济"与苏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形成供需双向联动等。 作为国际经贸专业学生,我十分关注内外需联动。课堂上,老师对比"十四五"进出口数据,中国从"世 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彰显经济韧性;进博会引进的德国精密机床用于常州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 生产,再借"一带一路"海外仓销往东南亚,验证了开放型经济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也诠释了双循环新发 展格局的实践逻辑。 小组讨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政策取向"时,同学们用潜在增长率分析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结合 ...
光华大师课在夏季达沃斯开讲
Sou Hu Cai Jing· 2025-07-02 03:40
2025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于6月24至2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强调坚定不 移拥抱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本届年会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聚焦解读全球经济、中国展望、剧变中的产业、投资人类与地球以及新能源与材 料5个主题,邀请各界领军人物共同探讨应对全球挑战的创业解决方案和新增长模式。来自约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700多位嘉宾参会。 作为本届年会的创新内容之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携手世界经济论坛推出以"风险、韧性与产业转型策略"为主题的大师课。大师课汇聚全球顶尖学者 与业界领袖,通过前沿分析工具拆解复杂挑战,探索企业在不确定性中强化韧性、布局未来的治理策略;以高度凝练的学术洞察与面向实践的治理思维, 为夏季达沃斯注入思想深度。 本次大师课由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代理首席代表徐兵主持,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梁锦慧女士致开场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 俏、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教授René Rohrbeck、世界经济论坛产业生态系统转型总负责人Jörgen Sandström三位嘉宾分享前沿洞察,东软集团、百事公司、 瑞士再保险公 ...
黄奇帆:生产性服务业是GDP增长极 亟需补足现代产业体系短板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3 05:25
(原标题:黄奇帆:生产性服务业是GDP增长极 亟需补足现代产业体系短板) "今后5—10年,中国经济进入到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抓好新质生产力,在增量上,要抓好 中央提出的15个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在存量上,也就是现在100多亿元的工业制造业产值存量体系, 要着力抓好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的发展,用绿色低碳和数字智能赋能融合到存量的生产力体 系。"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6月21日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5年中期论坛上表 示,服务业方面,要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 黄奇帆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性环节;生产性服务业 贯穿于制造业的上游、中游、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全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又是知识密集、资本密集、人才 密集的产业,应该更多投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 第五,生产性服务业一旦发达,全要素生产率的比重就会提高。现在全要素生产率最主要的就是讲知识 的投入、人才的投入,各种创新创造的产出。传统的生产力比较多的是资源要素的投入,资金的投入和 劳动力的投入。生产性服务业恰恰能够回避掉这三个传统要素的投入,推动个新质生产力的发 ...
报告显示: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已具备
Ke Ji Ri Bao· 2025-06-17 06:00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马爱平)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在京发布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2006—2020年,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效率提升驱动;'十四五'以来,技术进步取代效率提升重新成为驱动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前中国已具备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坚实现实基础,'十五 五'时期,需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以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产业竞争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表示。 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农业持续发力,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增加5.1公斤。稻 谷、小麦和玉米均实现增产,大豆产量小幅下降至2065万吨,油菜籽和花生扩种成效明显,大豆进口增 至10503万吨。猪肉去产能到位,猪肉产量小幅下降,降至5706万吨,蛋类、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棉 花和食糖生产及进口增幅明显,水果和蔬菜供给保持稳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 好,粮食总产量预计 ...
全球经济未来情景:2030年生产力发展白皮书
Sou Hu Cai Jing· 2025-06-15 08:11
生产力一直以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近几十年来,全球生产力增长却呈现出明显的放缓趋势。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减速有 一半以上可归因于生产力增长的放缓。全要素生产率从21世纪初期的每年1.6%下降至金融危机后的0.6%,发达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更是降低至0.4%,新 兴市场和中低收入经济体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降幅更大,从21世纪初的2%以上降至2008年后的0.6%。 这种"生产力悖论"表明,尽管技术在加速发展,但许多经济体的生产力增长仍然乏力。新技术虽然提升了前沿企业的生产力,但对整体生产力的影响却微乎 其微。全球人均GDP差距的半数以上可以归结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这凸显了生产力增长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报告通过情景分析工具,构建了2030年生产力发展的四大情景。 情景一:生产力飞跃。广泛的技术创新和快速发展的劳动力资本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生产力大幅、全面增长,并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全球GDP增速有望 达到4%,技术与人力资本的协同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企业和政府将重点投资于教育和培训,以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同时加速新兴技术的应用和 传播。人工智能、量子计 ...
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01:00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 展"。生产力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生产能力的发展,并在生产要素的发展中具体表现出来。马克思概括 了劳动过程中的简单要素,包括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三个要素归结起 来,就是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自2023年在地方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重要 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及其实践要求、方法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 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文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比如,《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 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 破浪、行稳致远》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 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 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要深刻把握全要素生产率的涵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实 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新质生产力拓展 ...
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Ren Min Ri Bao· 2025-06-08 23:32
深刻把握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全要素生产 率,《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多篇文章对此作出重要论述。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中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 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强调"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 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 生产率";在《发展数字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要求"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 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 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 要关口。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