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用
icon
Search documents
栖霞市与陕西科技大学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6-06 06:3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孙淑玉通讯员栾钦程姜凯文 陆赵情表示,当前正值栖霞全面打造胶东生态圈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的关键时期,今天正式 成立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校地双方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举 措。陕西科技大学特色优势学科与栖霞主导产业高度契合,合作前景广阔,将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和 人才智力优势,破解在栖企业难题、加速重点项目孵化、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打造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全链条交流合作平台,为栖霞产业升级和经 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揭牌仪式上,陕西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道安,栖霞市委副书记、市长臧雷共同为栖霞市科技成果转化 中心揭牌。出席仪式人员参观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烟台爱恩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近日,栖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暨烟台爱恩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开业仪式在松山产业园管委举行,陕 西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道安,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特聘教授陆赵情,栖霞市委副书记、市长臧雷出 席活动。栖霞市政府副市长史大琛主持仪式。 臧雷在致辞中说,近年来,栖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 置, ...
合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人民时评)
Ren Min Wang· 2025-06-05 22:00
企业一端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一端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最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具有得天独厚 的资源配置优势 丁兆丹 算力合作伙伴组成"算力调度平台",依托实验室、语料公司搭建"开放数据平台",超千亿规模基金入 驻"金融服务平台",法律方面专业人士组成"合规指导平台"……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 区,科创企业"足不出园",就能尽享各类平台服务。 为什么要不遗余力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专班式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时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人 工智能从理论上的科学设想、论文里的数学公式,变成生产线上的真材实料、应用场景中的便捷高效, 企业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不断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方能打造好人工智 能领域的"创新生态圈"。 "向新逐质",企业一马当先。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4500家,相关企业超424万家,形成了完 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企业一端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一端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最了解市场需求和 技术趋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配置优势。加强产学研用融合,企业要扮演好"出题人"" ...
西安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 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5 13:24
长期以来,西安经开区通过政策扶持、创新服务和精准招商,推动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开展"百人助千 企"活动,主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出实招、办实事助力企业稳健发展。创新设立"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 察支队陕汽集团交管服务站",有效提升企业物流运输效率,并通过"以商招商"实现"老朋友新合作", 陕重汽、采埃孚、西安拓普、恒辉瑞泰等十余个"老朋友"扩能项目因此继续选择落地该区。 陈迪介绍,下一步,西安经开区将紧扣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强化整车 制造牵引,通过深化供应链协同、搭建"链主—配套企业"对接平台、实施"一企一策"服务等措施,打造 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整车制造高地。 中新网西安6月5日电 "2024年,全区332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2460亿元,同比增长12.9%。汽车产 业产值过千亿,同比增长12.7%,吉利汽车产量突破30万辆;新能源产业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 75.3%。主导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基本盘不断夯实。"西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迪5日表示。 据了解,西安经开区作为全省、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已形成以陕汽集团、吉利汽车为龙头的全 市唯一"商用车+乘用车"制造基地,并聚集了 ...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Jing Ji Ri Bao· 2025-05-31 22:04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现代 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海洋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发 展前景广阔。加快推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方向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优化国土空间 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海洋 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持 续保持全球领先。国际枢纽海港港内集卡清洁能源使用率占比已超60%,新承接绿色船舶订单的国际市 场份额达78.5%。自然资源部等6部门今年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针 对现实需求,聚焦核算资源潜力、科技创新引领、开放合作发展、政策措施保障等方面规划具体路径。 同时,一些地区和企业抢抓机遇,实践亮点纷呈。例如,广东省以释放海洋势能为主线,依托全球海洋 中心城市和现代海洋城市两大海城体系,揭牌成立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积极探索海洋能源开发 创新模式。有的企业在智能航线规 ...
海南已建成136家科技小院
Hai Nan Ri Bao· 2025-05-30 00:47
Group 1 - The core idea of the news is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s" in Hainan, which play a crucial rol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2][3] - Since 2021, Hainan has established 13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s, including 83 national-level and 53 provincial-level, focusing on integrating government, industry, academi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e small courtyards is guided by the needs of local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addressing farmers' production issues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2] Group 2 - Specific examples of success include the Changjiang Fresh Food Soybean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 which achieved a yield of 1860 pounds per mu using smart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 increase of 560 pounds or 43%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 [2] - The Dongfang Rural E-commerce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 has trained over 30 local e-commerce hosts, successfully creating regional public brands like "Dongfang Weimei," resulting in over 15% premium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2] - The Lingshan Pineapple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 has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Lingao Pineapple" into high-end markets, with prices surpassing imported products [2] Group 3 - The plat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s has enabled more university faculty and students to engage directly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3] - The Ledong Dragon Fruit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 developed a "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ation" integrated solution, increasing yield by 10% and reducing fertilizer costs by 15% [3] - Currently, over 220 mentor teams and more than 250 graduate students are involved in these small courtyards, with students spending over 120 days annually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3] Group 4 - Future plans include continued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s, implementing a cluster development strategy focused on key industries such as seed breeding, deep-sea aquaculture, and tropical fruits [4] - The aim is to create multiple clusters of small courtyards and innovate the "small courtyard+" integration model to broaden the scope of tal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ervice functions [4] - This initiative is designed to better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s rural are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ree trade port [4]
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Xin Hua Ri Bao· 2025-05-29 20:56
□ 徐玉 实践平台重构,创造"产学研用"协同教育机制。实践是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共 创、校社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创建劳动教育所需要的实训 基地,为学生打造实践平台,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高校也可以结合企 业实际需求,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开发"AI训练师培养计划""智能制造工匠班"等项目,设计人才培养方 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符合企业发展的专业技能。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智慧养老、数字助农 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要打造"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 链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教育链为人才链提供人才培养支撑,人才链为创新链和产业链输送高素质人 才,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产业链又为教育链和人才链提供实践平台和需求导向。通过四链 融合,实现教育、人才、创新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 持续不竭的强大动力。 关于新质生产力视阈下高校劳动教育建构路径的结论 面对生产力变革所带来的深刻挑战,高校劳动教育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重构教育模式,并以文 化浸润滋养价值根基。 ...
同济大学携手上海嘉定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7 12:04
中新网上海5月27日电(范宇斌 李华成)近日,"2025同济·嘉定无界智源科技创新产业化大会"在上海市嘉 定区举行。会上,同济大学宣布打造"嘉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嘉定区启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新一 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据悉,本次大会聚焦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人工智能等领域,搭建高能级合作平台,实现要素有序流 动、政策同向发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同济大学要回答好"强国建设,同济何为"这一时代课 题,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发挥大学的知识溢出效应,进一 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与嘉定区政府、在地企业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同题共 答、同频共振,推动大学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嘉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 动能。 "学校将推动政产学研发展,在杨浦区、嘉定区、普陀区建设三个千亿级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在嘉定 区,我们将围绕人工智能、现代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学科集群,推动机器人、智慧交通、智能制造产业 集群的发展。"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总 ...
补上数字人才供给短板
Jing Ji Ri Bao· 2025-05-26 22:10
眼下,数字技术正以各种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与之相关的人才正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广东、江苏等地通过开展数字领域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才自 主创新能力。 根据《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调查报告(2024)》,我国60.61%的成年人和64.69%的未成年人 具备初级及以上数字素养与技能,16.26%的成年人和12.55%的未成年人具备高级数字素养与技能。不 过,数字人才供给与培育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金字塔失衡"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基础开发岗位人才 过剩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数字人才紧缺问题并存;数字领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与技术进步 速度加快,导致数字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区域之间数字人才供给 失衡;等等。未来,应多措并举,补上数字人才供给短板。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壮大高端数字人才队伍。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数字人才生态系统,搭建数字人才大数据平 台,实时监测供需动态;建设"数字工匠"培养基地,成立前沿技术研发机构,培养战略型人才。打 造"引育用留"全链条数字高端人才政策体系,大力实施数字人才专项计划,对关键领域人 ...
培育新动能 共享新机遇
Shan Xi Ri Bao· 2025-05-24 00:12
陕西将坚定不移推进教育领域对外开放,推动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在深 化人才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合作、文明交流互鉴等3个方面重点发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培养更多复合 型人才、搭建国际化合作平台,促进知识技术的跨境流动和创新转化,共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智慧 动能。(记者 郭诗梦) 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暨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启动 5月22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及相关高校承办的"智慧链接·畅 享未来"2025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暨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在西安启动。来自中国、俄罗斯、意 大利等国的专家、企业家、高校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启动仪式期间,多所高校签署了体育、音乐、中医药等领域的合作协议;与会嘉宾共同为西安电子 科技大学加勒比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等6个项目揭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项目成果展;中外 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国际化科技人才培养等问题深入交 流,全面推进产学研用合作迈上新台阶。 专精特新展集中展现先进制造业创新成果 5月21日,由省工信厅牵头组织的专精特新展亮相第九届丝博会。 专精特新展占地面积50 ...
科技助残“苏州方案”:在孵化器里打通“研发-验证-转化”全链条
Hua Xia Shi Bao· 2025-05-22 13:29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夏高琴 苏州摄影报道 正值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之际,全国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之一的苏州市又有了新动向。 5月20日下午,全国首个专注科技助残的创新型孵化平台——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运河能谷)暨阳光赋能示范 基地正式启用。苏州市委副书记黄爱军、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市残联理事长胡岚等出席启动仪式,并共同为苏 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运河能谷)揭牌。当天,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AI手语翻译设备、盲人助理机器人等十多款 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助残产品,生动呈现科技赋能残障生活的创新场景。 作为首批重点联系地区,苏州正通过孵化器与示范基地,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助残生态,打造科技助残"苏 州方案"。 创新平台搭建,构建助残产业新生态 走进苏州市位于西环路的阳光大厦,这栋12层高的大楼,自8层起就是苏州打造的科技助残孵化器。 作为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残疾人科技硅谷",该孵化器精准聚焦智能组件、信息无障碍、残健智能医疗、智能家 居等四大产业领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深度孵化、成果转化等六大核心功能,构建政府、机构、产业、研发、 孵化为一体的助残跨界生态圈。 据苏州市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