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Search documents
当谈生意不用喝酒而是按规则办事,茅台暴跌才刚刚开始
Sou Hu Cai Jing· 2025-07-13 05:56
然而,这套运行数十年的潜规则正在被三股力量瓦解,首先,2025年中央重申"八项规定",多地升级禁酒令,公务活动全面禁酒。政务消费占比 已从30%降至不足1%,茅台失去最大买方市场。其次,Z世代管理者崛起,他们更倾向用数据而非酒精说服客户。再者,随着中国企业出海加 速,西方商业文化中的契约精神反向输入,"一切按规则"将会成为基本的商业伦理。 这种转变的直接结果,是茅台从"社交货币"回归"消费品"本质,当商业信任不再需要酒精背书,茅台的高溢价自然失去根基。 茅台暴跌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商业文明的一次基因进化。在法治完善的环境下,合同条款比酒桌承诺更可靠,律师函比劝酒词更有 效。中国企业出海时已深刻体会到这点,某光伏企业驻德负责人表示:"在德国谈生意,带茅台不如带审计报告。" 当商业成功不再依赖人情网络,创新与专业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创业者看中的是市场规则,而非酒精社交的传统路径。 2025年618购物节期间,53度飞天茅台价格跌破1800元大关,较2021年高点暴跌40%,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这一标志性事件被市场解读为消费 降级、库存危机或电商冲击的结果,但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商业文明变革,中国商业社 ...
专访丨文明对话助推科技共同发展——访马来西亚科技与创新部长郑立慷
Xin Hua Wang· 2025-07-13 02:20
郑立慷指出,当科技研发仅局限于单一文明或文化时,其成果往往是局部性的,难以适应多元世界 的需求。"文明对话能够帮助我们突破这一局限,让技术更具包容性和人文关怀。"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专访|文明对话助推科技共同发展——访马来西亚科技与创新部长郑立慷 新华社记者朱瑞卿 郑锦强 毛鹏飞 "科技不应有界限,它属于全人类。"马来西亚科技与创新部长郑立慷1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 表示,文明多样性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也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了包容与信任的力量。 郑立慷此次来华出席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他指出,在当前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多边主义 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推动合作共赢、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 "文明对话的核心是包容与合作,这不仅关乎国际关系的稳定与进步,也对科技发展至关重要。"郑 立慷说。当前,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粮食安全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各国加强沟通、深 化协作。"这些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科技合作更不应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 他强调,科技发展应服务全人类,不应受限于地理界限、意识形态或制度背景,更不该成为某些国 家的专属资源。"我们 ...
专访|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文明未来照亮方向——访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政治局委员穆罕默德·阿卢什
Xin Hua She· 2025-07-13 01:50
阿卢什说:"全球文明倡议重新定义了21世纪文明的概念:文明不应以占有来衡量,而以对世界的贡献 为标尺。在不公面前,文明是正义;在战火四起时,文明即对话。" 阿卢什说,在"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甚嚣尘上的当下,全球文明倡议并非批评者所谓的"反西 方","它矛头所指是傲慢主义","其核心在于呼吁所有文明和文化享有平等的尊严,任何文明都不应被 贬低"。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是首批对全球文明倡议表示欢迎和赞赏的政党之一。 他认为,中国倡议为未来的全球治理勾勒出清晰路径:以信任替代恐惧,以尊重化解暴力,以深度倾听 消融傲慢偏见。它是恢复和平共处的黄金法则,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良药"。 阿卢什强调,历史证明,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推动进步与繁荣的动力。"历史的纽带将阿拉伯伊斯兰文 明与中华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古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再到如今的全球文明倡议,我们 都将与中国一道交流互鉴,拓宽合作前景。" 阿卢什最后表示,全球文明倡议是对理性、良知和正义的真诚呼吁。"北京发出的声音,是为了提醒我 们:地球不是相互冲突的战场,而是我们共同栖息的家园。"(完)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专访|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文明未 ...
“文明满贯”背后的幸福密码
Jing Ji Ri Bao· 2025-07-12 22:23
近日,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揭晓,中国旅游日发祥地、《徐霞客游记》开篇地浙江省宁海县光荣登 榜。梅林街道河洪村、桥头胡街道双林村摘得全国文明村桂冠,秦巧莲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这份涵 盖城市、乡村、家庭的"文明满贯",不仅是对宁海多年耕耘的认可,更是一座城市努力向上向善的生动 注脚。 自启动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宁海就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血脉,秉持"让城市更文明、让人民更 幸福"的初心,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把文明基因深植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 态建设的方方面面。 在宁海,文明之光因奉献而愈加璀璨。国网宁海县供电公司志愿服务队十年如一日,开展安全用电科 普、为孤寡老人检修线路,用 "电力红马甲"点亮文明底色。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托举哥"姚腾飞,37 载为乡亲放映上万场电影的吴小钱,甘当医院义务导诊的金牌党员志愿者潘常跃……无数凡人微光,汇 聚成炬,引领着越来越多的宁海人以主人翁姿态共建共享文明之城。 依托覆盖城乡的志愿服务网络,千余支志愿服务队、近10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每个角落。品牌活 动"文明实践集市"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等送到群众家门口,群众受惠超百万人次。创新 的"集市 ...
解读西夏文字的关键参照
Ren Min Ri Bao· 2025-07-12 22:10
11至13世纪,中国西北的广袤土地上,坐落着西夏王朝,它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神秘而独特的文化遗产 ——西夏文。 西夏文是在成熟汉字的既有模式下创制和使用的:字形实际上是横、竖、撇、点、折等汉字基本笔画的 重新组合,字义主要也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西夏文字或其部件意义的叠加来表达,类似汉字中的会意 字。 四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西夏文文献包罗万象,有很多是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文化结晶。如西夏 文类书《圣立义海》和西夏文谚语集《新集锦合辞》及法律文献《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等,均是那一时 期西北各民族共同生产、共同生活的经验及智慧总结。 五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西夏占据着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河西走廊,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 桥梁。西夏黑水城遗址壁画《众星曜簇拥的炽盛光佛》描绘了星神集会的热闹景象。这些艺术上被人格 图为《番汉合时掌中珠》内页。 尤亚辉摄 化的星神,有的源自中土,有的源自古印度,见证了不同文明的交融与共生。今天,西夏虽然在中国, 但西夏研究依然是国际汉学交流的热点之一。 解读西夏文绝非坦途。西夏文结构复杂,笔画繁复,总字数在6000个左右,更有楷书、草书等多种书写 形式。而西夏语(严格来说是党项语)也呈 ...
见证多元文化交融影响,“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文化中国行)
Ren Min Ri Bao· 2025-07-12 21:58
编者按: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 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的陵墓遗址群,坐落于贺兰山山脉南段东 麓。它的存在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重要见证。 行走在苍茫辽阔的贺兰山下,西夏陵陵塔映照在阳光之中。放眼望去,四边的角台,两边的门阙、碑 亭,月城、陵城勾勒出陵区的布局。西夏陵背山面水,西北傍高山,东眺银川与黄河,各座帝陵的空间 轴线都与贺兰山的某个山峦顶峰相关联,借山势衬托出恢宏的气势。 实证: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西夏陵遗址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包含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 洪工程遗址等4种类型的建筑遗址及陵区各类出土文物。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说,西夏陵是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 完整的西夏王朝考古遗存,对我国历史上党项族创立并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具有不可替代的见证作 用,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 西 ...
国际纵横谈丨搭建文明互鉴之桥 凝聚发展进步合力
Xin Hua Wang· 2025-07-12 14:19
Core Viewpoint - The global dialogue on civilization is essential for foster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with China taking a lea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is initiative [1][2][3]. Group 1: Conference Overview - The global dialogue ministerial meeting held in Beijing gathered over 600 guests from approximately 140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discuss the path of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and the future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1]. - The meeting resulted in the "Beijing Declaration" and an action plan containing 110 items, reflecting a high level of consensus among participants [3]. Group 2: China's Role and Initiatives - China emphasizes a civilization perspective that values equality, mutual learning, dialogue, and inclusiveness, aiming to build a global network for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1][2].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lobal Civil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nd a fund for cultural exchange were announced, along with plans for 50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projects in the cultural field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3]. Group 3: Global Perspectives - Various international leaders expressed their support for China's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highlighting its importance in addressing contemporary global challenges and fostering a more just and inclusive world [2][7]. - The meeting underscored the need for dialogue to resolve differences and enhance understanding among diverse civilizations, with many participants advocating for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global governance [7][8].
西夏陵申遗成功,它是贺兰山下失落王朝的一部“档案”
Di Yi Cai Jing· 2025-07-12 13:45
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上,西夏并没有记载,这次申遗成功,无疑会让世人对西夏有新的认识。 从被德国飞行员误认为是"史前白蚁堆",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夏陵的申遗之路,如同一部被重新发 现的文明史诗。 北京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西夏陵申遗成功,至此,中 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西夏陵遗址分布在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戈壁,这片近40平方公里的戈壁被多条山间冲沟切分成4个自然板块。千年 来,九座高大的夯土陵台像是沉默的巨人,在苍茫的风沙中矗立,是西夏王朝留下的历史密码。 作为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址,西夏陵不仅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更藏着鲜为 人知的文明传奇。 从"白蚁堆"到帝王陵 1937年,德国飞行员卡斯特驾机飞越宁夏贺兰山时,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一张神奇的照片——一堆圆锥形的土 堆出现在荒寂的平原上。这张照片收录进《中国飞行》一书,这些白色夯土堆,曾被误认为是"白蚁堆"或"史前遗 迹"。 1972年,宁夏文物部门正式开始对贺兰山脚下这片区域进行系统调查和科学发掘,发现带有西夏文的残碑碎片。 "那些文字方方正正像汉字,却一个也认不出, ...
哈萨克斯坦人民党主席:“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文明之桥”
Xin Hua She· 2025-07-12 08:59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耿鹏宇)"'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走廊,也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 的'文明之桥'。"哈萨克斯坦人民党主席叶尔穆罕默德·叶尔特斯巴耶夫11日在参加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 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叶尔特斯巴耶夫说,中国主张与各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真正的实力 从不在于核讹诈、派遣航空母舰和动辄制裁,而在于对和平与福祉的尊重和追求。 叶尔特斯巴耶夫指出,当一些国家抱持冷战思维、沿袭霸权逻辑、推行集团政治的时候,中国积极 向其他国家提供技术和教育服务,扩大投资合作。 "这蕴藏了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文明智慧。"叶尔特斯巴耶夫说。 7月11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六场平行分论坛,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 位中外嘉宾围绕文明交流互鉴的多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 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叶尔特斯巴耶夫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推动了古丝绸之路的复兴,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提供了全新经济合作模式,也为从中国到中东、从中国黄海到欧洲地中海的文明对话与交融作出重要贡 献。 叶尔特斯巴耶夫说,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加强文 ...
来西夏陵,在文物中探寻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印记
Xin Hua She· 2025-07-12 08:10
Core Poin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e Western Xia Tombs as China's 60th World Heritage site, showcasing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archaeological richness [1] - The Western Xia Tombs are recognized as a vital cultural heritage site that reflects the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Xia culture and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broader contex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21] Group 1: Archaeological Significance - The Western Xia Tombs consist of 9 imperial tombs and 271 accompanying graves, along with over 7,100 artifacts that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society, religion, and art of the Western Xia [1] - The site includes various architectural and flood control relics, indicating advanced engineering and planning [1] Group 2: Cultural Exchange and Influence - The gilded bronze ox discovered at the site exemplifies the advanced metalworking and casting techniques of the Western Xia, as well as their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s from the Han Chinese [3] - The Western Xia people created nearly 6,000 characters based on Chinese writing methods, often using both Western Xia and Chinese characters in religious texts and inscriptions, reflecting a high level of literary cultivation [6] Group 3: Artistic an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 The dragon column unearthed from Tomb 6 features intricate carvings influenced by Central Plains culture, showcasing the Western Xia's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tistic development [8] - The white-glazed ceramic tiles found at the site demonstrate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iques from various regions, indicating a sophisticated level of ceramic production [18] Group 4: Trade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 The trade between the Song and Western Xia dynasties was facilitated through official and informal markets, with a variety of ceramics found at the tombs indicating a prosperous commercial environment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