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利率
icon
Search documents
银行存单要卖爆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6-26 14:27
世界上准点率最低的两件事,一是宏观首席的年度十大展望,二是夏天起降深圳的航班。 明天有机会去参观一下港交所,今天先飞到了深圳,航班大延误,晚上21点才到酒店,急匆匆写了一点,简单和大家聊聊。 先说个轻松的话题,下午开始, 债券圈 在疯传的,说有位SNH48的练习生,去某货币中介实习了,其实我不知道这个SNH48是啥,搜了一下, 就是一个女子偶像团体组合,但我自己理解这个和SHE那种固定三个人的组合不太一样,更类似于流水线作业,所以其实团员应该很多,应该大 家也记不住有这号人。 但总之,做债的都很兴奋,听说练习生是负责同业存单(NCD)的交易,纷纷表示要去找她买存单(货币中介,其实就是撮合买卖双方交易 的,你理解为有人找她买房就可以了)。 比较鬼使神差的是,下午股市跳水,于是债券流畅地下行了一波,下图,因此,有人称这是债市的短期底部拐点事件,命名为 "NCD48底" ,对 应上面的SNH48组合。 做债的,当然没有这么肤浅,既然能买存单,说明手里有点头寸,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女朋友,也是阅人无数了,只不过就是市场无聊,大家找 点乐子而已。 话说回来,这些货币中介公司,前些年还会做些慈善活动,邀请一些大明星到交易台 ...
陈卫东:以差异化竞争为导向优化金融监管考核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6-26 08:37
中国发展网讯 2025年6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主办,中 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 (第257期)暨人大深圳社科沙龙(总第63期)"在线上成功举行。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围绕"低利率时代金融机构的韧性重塑"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是对银行业在 低利率环境下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多项建议。 陈卫东还指出,金融机构必须积极拓展综合经营业务,扩大收入来源。他提到,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 外,银行应加强债券承销、债券投资、理财、外汇市场等业务的布局,尤其是关注资本市场的变化,充 分利用市场波动带来的机会。他特别提到,国际化业务的拓展也是银行在低利率时期应对压力的重要方 式之一,通过调整国际资产组合,可以平抑国内经济下行周期带来的影响,增加银行的盈利空间。 最后,陈卫东强调,监管政策、考核机制可以更加注重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竞争。他认为,不同规 模和类型的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如果能够根据不同机构的特色和优势适 当区分监管和考核指标,将有利于各机构在细分市场专业化发展。对一些业务给予市场化的定价 ...
管涛:金融市场结构对低利率政策传导的影响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6-26 08:36
管涛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银行的净息差压缩,导致在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同 时,还存在银行放贷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同时,虽然政策利率的下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但由 于银行和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这种政策并未产生预期的正向效果。因此,金融政策的传导 渠道亟需疏通,提升其效力。 管涛强调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首先要优化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针对结构性问 题,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同时,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利用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来弥 补有效需求不足。最终,通过更为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与货币政策框架,能够提高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 的响应,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发展网讯 2025年6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主办,中 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 (第257期)暨人大深圳社科沙龙(总第63期)"在线上成功举行。 在关于"金融市场结构对低利率政策传导的影响"这一主题的讨论中,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强 调了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的差异,特别是在低利 ...
银行“断舍离”!低波固收类产品或补位中长期大额存单
经历了几轮降息,曾经作为银行揽储利器的大额存单利率与普通定期存款相比已无明显优势,且数量也 在减少,不少全国性银行已停售中长期大额存单。 和上个月相比,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下降24.3BP,6个月期平均利率下降23.5BP,1年期 平均利率下降22.3BP ,2年期平均利率下降23.0BP,3年期平均利率下降30.3BP,5年期平均利率下降 30.0BP。 此前的揽储"神器"——大额存单的收益也全面降到2%之下。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5月发行的大额存 单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239%,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459%,1年期平均利率为1.561%,2年期平均利率 为1.648%,3年期平均利率为2.069%,5年期平均利率为1.700%。 和上个月相比,大额存单各期限平均利率均下降,3个月期平均利率下降10.24BP,6个月期平均利率下 降11.26BP,1年期平均利率下降12.25BP,2年期平均利率下降13.75BP,3年期平均利率下降8.81BP,5 年期平均利率下降28.33BP。可见,5年期平均利率调降幅度最大。 利率不断下滑的同时,供应量也在下滑。近日,记者查阅多家银行App发现,五年 ...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以转型创新应对低利率挑战
news flash· 2025-06-25 10:41
王良认为,当前低利率、低利差环境下,银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他表示:"实体企业等主体对融资 成本降低的需求强烈,银行净息差短期内难以回到2%以上的水平。" 在招商银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深入分析了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分享 了该行在低利率环境下的转型策略与未来发展规划。 ...
万亿资金腾挪的背后,泛红利ETF的喜忧参半
Sou Hu Cai Jing· 2025-06-25 08:07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9年基金行业万人空巷的场景?如今在经历了"阵痛期"之后,基金行业似乎又迎来了它的另一次浴火重生,只是 这次的方向和之前似乎有所不同。 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4月,中国ETF市场迎来了一场规模的大变革。非货币ETF总规模从2023年末的1.85万亿元一路飙升至3.89万亿 元,增幅高达110%。 ETF市场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03.31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数据区间:2024.01.01-2025.04.01 为何这次有所不同 与2019年的盛世不同,彼时明星基金经理风光无限,市场上也多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而本次的"万亿资金腾挪",机构投资者已然成为绝对 的主导力量。数据显示,股票ETF机构持仓占比达到62.14%,债券ETF的机构持仓占比更是高达84.90%。 其中,国资机构和保险公司成为主要增量来源,2024年下半年,国资持仓规模达到1.0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9224亿元;保险资金持 仓规模为2607亿元,增幅达1132亿元。 泛红利ETF成为机构主流 一方面机构资金积极布局核心宽基,2024年对300ETF、500ETF的增持规模高 ...
在低利率与资产荒背景下 险资正加速向港股市场倾斜
news flash· 2025-06-24 13:02
金十数据6月24日讯,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近日下发的2024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及港股通投资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香港市场投资余额占境外投资余额的51%,是股票、债券境外投资的首选市场; 2025年,有63%的机构计划加大港股投资规模,主要通过港股通方式增加港股投资。在业内人士看来, 当前,如何实现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平衡,成为行业核心命题。保险资金的投资动 向不仅折射出对港股估值优势的认可,更揭示了长期资金在当前阶段的重要配置逻辑。在此背景下,港 股市场凭借高股息特征等,逐渐成为保险资金战略配置的重要方向。 (北京商报) 在低利率与资产荒背景下 险资正加速向港股市场倾斜 ...
无风险利率1时代:低利率“围城”下,普通人的收息思路
天天基金网· 2025-06-24 11:29
以下文章来源于教你挖掘基 ,作者冰姐 教你挖掘基 . 投资理财有方法,我们手把手教你挖掘牛基~ 五年前,银行大额存单4%的利率曾让百万本金每年稳享4万元利息,足够支撑低物欲的长 期"躺平"。 而如今,同样的100万,年利息收入已缩水至1万元出头。 这个扎心的对比,正是低利率时代给普通人上的第一课——关于"财务自由"的叙事已经被彻底改写。 定期存款利率步入"1时代",而广义货币供应量仍在跟随GDP的正向发展滚滚前行。 如果在1990年将能在北京置换8平米住房的1万元存入银行,即便以能跑赢通胀的"CPI+1%"的收益率滚动至 今,其购买力也将缩水84%——从8平米萎缩至1.3平米。 (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这就是低利率这场无声海啸正在淹没的,传统理财的舒适区。 当比拼认知成为新周期的注脚,普通人 还有哪些稳扎稳打的"收息"思路? 思路一:现金管理类产品"收息" 流动性的"安全垫" 投资的起点是管理好当下的生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正是抵御波动的第一道防 线。 货币基金 和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构成了现金管理的基础工具,二者的基金风险评级都是 R1低风险 ,如 同金融市场的"活水",在提供存 ...
11只银行股再创历史新高!险资“越涨越买”年内三度举牌银行股
Sou Hu Cai Jing· 2025-06-24 00:52
银行板块行情持续发酵。今日(6月23日),银行板块再度发力,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等共11只银行股再创历史新高,华 夏银行、渝农商行、浙商银行、厦门银行等涨幅超2%。 在银行股迭创新高的时候,险资对银行股热情不减。近日,平安资管再度增持招商银行H股,这是年内第三次举牌。同时,南向资金也大幅流入银行板块。 分析认为,当下是银行股长周期的开始,"低利率大时代+人民币资产重估"的趋势力量驱动本轮行情,险资长线资金、国家队、公募基金未来增配银行板块 的动力都较强,能够带动银行估值稳中有升。 稳定高股息备受青睐 截至6月23日收盘,中证银行指数年内涨幅已扩大至14%,相当于跑赢66.5%的A股同期涨幅,同时其已连续8周显示为上涨。年内42家上市银行中37家收 涨,其中青岛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青农商行、江苏银行涨幅超过 20%,另有渝农商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浙商银行等16家银行涨 幅超过10%。 受持续上涨提振,今年已先后有18只银行股价格创出历史新高,成绩斐然。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表示,回顾上半年,高股息策略继续强势演 绎,在资金面催化下,银行板块绝对收益、相对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