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Search documents
“95后”硕士创业路上书写绿动青春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7-09 00:51
近日,耕读兴侬(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达从山东回到武汉,额头渗出汗珠,眼中却藏 不住笑意:"我们的菱角生产基地'走'得更远了,现在到山东济宁微山湖一带落地了。" 在江夏区,今年新流转的4000亩农田正等待彭达和他的"95后"创业团队持续耕耘。毕业于华中 农业大学的硕士彭达和团队一道,从武汉大学生"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出发,用一颗菱角撬动了大 产业,在"楚材聚汉 共建支点"的政策支持下,探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公司 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全产业链带动1.1万余人就业,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奋斗故事。 楚材聚汉政策给力 扩产线拓出产业新图景 撕开一袋真空包装的湖北粉藕入锅,用文火煮上十来分钟,特有的藕香弥漫扑鼻;用木筷轻轻 夹起,晶莹的拉丝缠绵不绝;咬下的瞬间,粉糯的口感与馥郁的香气在舌尖停留。 这是耕读兴侬公司今年主推的一款湖北藕汤产品,可以直接投入汤料中,制作方便快捷,市场 反响不错。 参加武汉大学生"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后,彭达团队在全国打开了知名度。"特别是今年, 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我们敢闯敢试。从创业资金到办公场所,企业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刚到而 立之年的彭达信心满 ...
秧苗插得准,还能长得好(科技瞭望)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7-09 00:45
Core Viewpoint - The newly developed automatic rice film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in Jiangsu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effectively replacing chemical herbicides while enhanc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5][12]. Group 1: Technology Overview - The automatic rice film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involves a streamlined process where a biodegradable film is laid over the field, followed by precise punching and transplanting of seedlings, all executed seamlessly [6][9]. - This technology addresses critical issues such a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rice farming methods [7][8]. Group 2: Environmental Impact - The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reduces reliance on chemical herbicides, aligning with organic farming practices and contributing to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12]. - It is estimated to save 30% of water usage and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upporting national carbon reduction goals [12]. Group 3: Operational Efficiency - The automated equipment can cover over 25 acres per day, drastically reducing labor input and overcoming traditional manual labor bottlenecks [10]. - The technology has shown to increase rice yield by over 5% and accelerate seedling emergence by 3 to 5 days in colder regions [12]. Group 4: Future Prospects - There are plans to optimize equipment design for better adaptability to various soil conditions and to advance the technology towards greater automation and precision [12].
四川加大政策、技术、模式的支持和创新力度 让农户种粮有赚头有奔头
Si Chuan Ri Bao· 2025-07-09 00:24
射洪市沱牌镇桃花村,小麦喜获丰收。刘昌松 摄(C视觉) 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白马村五组,无人机植保飞手(中)操控无人机对稻田进行施肥作业。王瑞林 摄(C视 觉) "小麦差不多卖了一半了。"7月4日一早,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元兴社区,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万富旭一头钻进粮仓。对于今年的收益,万富旭心里早已有谱。"种了十多年粮食,收入一直挺稳定。" 数据统计,近年来,四川种粮面积超30亩的种粮大户数量逐年增加,2024年达到4.2万户。种粮有效益、种粮 有奔头,让万富旭这样的规模化种粮主体越来越多。 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芦城村,种粮大户利用机械化设备开展水稻播种作业。张勤宝 摄(C视觉) ●种粮补贴政策已覆盖至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和种粮大 户补贴 ●今年四川发布了19项粮油作物主推技术、26个主推品种。当前四川良种覆盖率、技术到位率均达到95%以 上 ●四川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合作社达9028个,服务小农户227万余户,占农民合作社服务对象总数的 89% A 政策给力 农户种粮有信心 "今年我又多种了300亩玉米。"眉山市仁寿县种粮大户范琨"愿意多种粮"的信心 ...
【杨凌】“科技根系”深扎乡村振兴沃土
Shan Xi Ri Bao· 2025-07-09 00:06
"我们平时吃的猕猴桃,有的酒精味明显,有的口感干涩,关键是催熟工艺不成熟。"高志雄介 绍,"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我们研发了增氧控温冷库,通过改变猕猴桃的催熟条件,将猕猴桃纤维软化 的同时,把其中的多糖变单糖,使猕猴桃吃起来口感更好,且保质期可达15天,便于果农售卖。" 高志雄介绍:"如今,园区不仅每年培养数百名职业农民、创新创业人才,还将技术推广到宝鸡、 渭南、汉中等地。各地的'徐香''脆香'等品种不仅高产,而且品质高,每亩利润普遍提升5000元。" "我们希望通过园区的示范作用,让优良种苗得以推广,让先进的农业经验在田野落地生根。"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占德说,"未来,务农将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回报丰厚的职业。今年,园 区又招了9名研究生来这里当'农民'。" 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植物工厂,颜色各异的花卉、翠绿的蔬菜在集装箱内茁壮成长。集装箱外, 太阳能板为控温、光照等设施提供电力。 "大家看,这边方方正正'国字脸'的猕猴桃是'农大郁香',那边两头尖尖'锥形脸'的是'脆香'。这两 个品种在示范园里产量都很高,说明我们的种植技术适用性很好。"7月8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 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杨 ...
【西安】发布第五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Shan Xi Ri Bao· 2025-07-08 23:52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紧扣"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更高水平乡 村全面振兴"主题,集中展现了西安在破解"三农"难题、释放发展活力、促进城乡融合等方面的积极探 索,充分展示了西安各级各部门在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成果,提供了可看、可 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生动样板。 记者了解到,西安将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工 作,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强化科技赋能,实施城乡产业、建设、治理和"双增收"一体推进,贯通产加 销、融合农文旅,不断做大产业集群、做优特色品牌,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健全城乡融 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全面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记者:李妮) 近日,中共西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农业农村局系统梳理总结全市在推进乡村振 兴促进城乡融合中的创新实践和典型做法,发布第五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为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鲜活样本和实践路径。 此次发布的案例包括临潼区强基础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示范带动和雨金街道 补链条树品牌兴业态、让"好资源 ...
英国顶尖生态学家:中国“好得令人无法拒绝”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8 22:56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ncreasing global influence of China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sciences, particularly in insect migration research, as evidenced by the decision of top ecologist Jason Chapman to join a Chinese university [1][2] - China's advanced radar technology for tracking flying insects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attract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showcasing the country's leadership in radar entomology [1][2] Group 1: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Jason Chapman, a leading expert in insect migration, has left the University of Exeter to joi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iting superior research funding and efficient collaboration as key reasons for his move [2] -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emphasis 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substantial funding has enabled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class insect radar technology, positioning China as a global leader in this field [1][2] Group 2: Academic Contributions - Chapman has published over 140 academic papers and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foster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British research institutions [2] -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s committed to providing top-notch research conditions and platforms for Chapman’s team, aiming to address pressing issues in food security, climate change, and smart agriculture [2]
订单农业”结硕果 “绿果子”成了“金疙瘩
Mei Ri Shang Bao· 2025-07-08 22:17
如今,农场250多亩土地上,丝瓜、玉米、茄子等作物长势喜人。"我们的丝瓜更脆嫩,客户回购率特别 高,市场供不应求。"余世明透露,预计农场全年总产值有望突破100万元,相较去年实现显著增长。 日前,走进桐庐县百江镇联益家庭农场,只见占地30亩的贝贝南瓜藤上果实累累,数十名工人手脚麻利 地采摘贝贝南瓜并装箱。 农场显著的昼夜温差配合优质山泉水灌溉,赋予了农产品独特的品质优势。"别瞧这贝贝南瓜个头只有 巴掌大小,可它口感粉糯,刚上市就被预订一空。"农场负责人余世明言语间满是自信。他介绍,今年 农场首次试种贝贝南瓜,凭借绵密细腻的独特口感迅速打开市场,亩产值突破万元大关。 这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农场创新的"订单农业"模式。"我们和大隐供应链、杭州勾庄市场建立长期合 作,能够依据市场需求,种植畅销产品。"余世明表示,通过"以销定产",农场不仅能精准把控品质, 还能规避滞销风险。 采收现场,74岁的村民金根囡熟练地码齐最后一层南瓜,这是她在农场干活的第4个年头。"在家门口干 活,既能照料孙子,收入也不错,老板对我们很照顾。"金根囡擦着脸上的汗水说道。像她这样的本村 雇工,农场里有30多人,去年人均增收超3万元。特别值得一 ...
粮食主产区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更多“好粮食”变成“好产品”(三夏进行时)
Ren Min Ri Bao· 2025-07-08 22:00
13个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以上,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由于粮食比较效 益低,一些粮食主产区长期面临"粮财倒挂"情况。加快推动粮食产业化发展,成为破局关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 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正值"三夏"生产旺季,记者走访多个粮食主产区,发现越来越多产业链上下游主体主动求变,更多"好 粮食",变成"好产品"。 河南延津县 小麦"长"成百亿集群 面包、膨化食品、冷冻食品……近百家加工企业融入一条链 河南延津县,随着100万亩小麦归仓入库,一场从田野到餐桌的接力赛,在这座豫北小城悄然开启。 配粉、搅拌、烘焙……河南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的烘焙车间里麦香弥漫,自动生产线末端"变"出了厚切 吐司、牛角包等食品。公司总经理苏周腔拿起一款包装好的手撕面包,"这是我们的热销产品,开发不 过两三年,在直播平台上已经卖了超百万单。" 面包好吃不贵,奥秘就在供应链里。口水娃公司总部在江苏太仓市,2023年入驻延津,看中的正是原料 优势和上下游供应体系。 距离口水娃延津厂区不到1公里,新良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优质强筋面粉 ...
浙江举办“AI+农业”专场对接会 提速智慧农业发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8 20:57
活动现场,赵春江从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出发,深入剖析了AI在生命科学与智能育种、病虫害识别、农 林业大模型、农业机器人及无人农场系统等六大智慧农林业应用场景。他认为,AI在生物育种、病虫 害智能识别与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深化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新网杭州7月8日电(蓝伊旎)"农业发展高度依赖经验,具有涉及因素多、受天气影响大、劳动强度高 等特点,而这也正是AI大显身手的广阔空间。"7月8日,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对接活动之人工智 能赋能农业科技创新专场活动在杭州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 春江在活动中表示。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以"数智兴农共创未来"为主 题,旨在深化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浙江打造人工智 能产业集群。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全面赋能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生产领域带来变革力量。浙江省 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劳红武表示,人工智能正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型,成为农业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现场,浙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副主任 ...
一根黄瓜撬动百亿市场,临沂小县城何以创造奇迹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08 15:3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 七月,沂南县的露地黄瓜迎来采收高峰期。这里的黄瓜凭借着独特的品质,既能在鲜食市场"大放异 彩",又能在酱菜领域"闯出一片天",深受市场欢迎。 历经80余年种植技艺的传承积淀,沂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夏、秋黄瓜生产基地,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超百 亿元。通过科技赋能提质增效、产业升级集群发展,沂南黄瓜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 农民富的生动答卷。 小黄瓜结出百亿金链条 "这是我们的新品种——中农脆玉3号小黄瓜,别看它个头小,但它口感脆甜,而且所含'丙醇二酸'是大 黄瓜的3倍-5倍,对减脂美容非常有帮助……"在山东省沂南县辛集镇房庄子村党支部书记谢吉海的手 边,一盘翠绿的黄瓜水灵灵地摆在桌面,让人垂涎欲滴。 "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感谢黄瓜!"谢吉海拿起一根黄瓜向记者展示,"这小小的黄瓜,可是我们的'致 富瓜'!" 种植户谢吉安就是受益者:"俺种了1亩地的温室黄瓜,这几年行情好,每年能卖6万多!种黄瓜可比种 别的作物收益高,日子都跟着有盼头!" 说起沂南黄瓜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4年,当地农民首次尝试种植黄瓜,开启了沂 南黄瓜产业的发展序幕。20世纪80年代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