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人经济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发展“中国人经济” 拓宽全球价值链新边界
Zheng Quan Shi Bao· 2025-10-26 17:41
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是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单纯依赖GDP易受本国 经济周期波动冲击,而在GNI导向下,一国的企业和资金通过多元化全球布局,能够有效对冲单一市场 风险。前三季度,我国与240余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稳定贸易往来,便是有力证明。"中国人经济"与海外 当地经济互相强化、互相促进。同时,从"世界工厂"到"全球价值创造者"的跨越,发展"中国人经济"能 有效推动国内企业往价值链高端攀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双向投资政策是连接两大维度的实践路径。"十五五"时期,我们要擦亮"投资中国"品牌,也要引导产供 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通过"中国人经济"来拓展中国经济的外延,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不仅塑造中国 经济的新优势,更将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兼具效率与公平的中国方案。 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介绍 全会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部署时表示,要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既看国内生产总值(GDP)也 看国民总收入(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这一表述超越了单一生产维度的增长 考量,而重视"中国人经济"揭示了 ...
郑永年看“十五五”:以“中国人经济”拓展经济外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6 14:33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 标,其中之一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记者丨洪晓文 实习生苏磊 编辑丨张星 全会还提出,到2035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 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围绕上述目标,全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战略任务。 如何理解"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自立自强、大 力提振消费、加大改善民生力度等战略任务之间,存在哪些内在关联,如何协同推进?为 此,21世纪经济报道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进行了专访。 郑永年认为,"十五五"时期要提振消费、提高消费率,并不能简单依靠发钱,关键还是要通 过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来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在他看来,一切经济和科技发展的 落脚点都在民生,在于能否更好地"投资于人",这也是讨论"十五五"发展的重要视角。 通过发展制造业来提高消费水平 《21世纪》: 党的 ...
郑永年看“十五五”:以“中国人经济”拓展经济外延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之一 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全会还提出,到2035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围绕上述目标,全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战略任务。 如何理解"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提振消 费、加大改善民生力度等战略任务之间,存在哪些内在关联,如何协同推进?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进行了专访。 郑永年认为,"十五五"时期要提振消费、提高消费率,并不能简单依靠发钱,关键还是要通过发展实体 经济、发展制造业,来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在他看来,一切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落脚点都在民生,在于 能否更好地"投资于人",这也是讨论"十五五"发展的重要视角。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科技领域实现了很多突破,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信心,也为"十 ...
我们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Sou Hu Cai Jing· 2025-10-26 07:26
10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介绍,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我们的开放兼顾中国 之需与世界之盼,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围绕扩大 经贸"朋友圈",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聚焦打造开放高地,搞好各 类开放试点试验。 王文涛介绍,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要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我们要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塑造吸引 外资新优势,落实好"准入又准营",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 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我们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 济"。 ...
中共中央发布会丨“十五五”时期,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Sou Hu Cai Jing· 2025-10-26 07:26
三是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要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落实好"准入又准营",营 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合理 有序跨境布局。"我们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一是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我国的开放兼顾中国之需与世界之盼,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 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围绕扩大经贸"朋友圈",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 程,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聚焦打造开放高地,搞好各类开放试点试验。 二是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建议》对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也就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这三 大支柱都有部署。货物贸易方面,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服务 贸易方面,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数字贸易方面,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同时,要推 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加大力度扩大进口,既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 下简 ...
21专访|郑永年看“十五五”:以“中国人经济”拓展经济外延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之一 是"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0:00 全会还提出,到2035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围绕上述目标,全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战略任务。 如何理解"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提振消 费、加大改善民生力度等战略任务之间,存在哪些内在关联,如何协同推进?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进行了专访。 郑永年认为,"十五五"时期要提振消费、提高消费率,并不能简单依靠发钱,关键还是要通过发展实体 经济、发展制造业,来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在他看来,一切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落脚点都在民生,在于 能否更好地"投资于人",这也是讨论"十五五"发展的重要视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洪晓文 实习生苏磊 这些年,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实体经济,强调发 ...
21社论丨重视“中国人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5 02:32
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四个经济活动的基本环节中,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必须同时发 力才能构成一个完整而又均衡的体系,尤其是需要补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流通、分配环节,通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以内需为主导的模式,能够实现内部可循环,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 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并以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最终形成大国 经济的优势。可以发现,不管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培育新动能,壮大新 的经济增长引擎,还是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生产 和消费都终究由人来决定:人既是生产与创新的主体,又是最终的消费者。 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需要人才的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国家科技创新力的 根本源泉在于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因此,必须一体推进 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力与人才,增强经济发展效率。 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进一步提振内需并实现国内市场不断扩 大,需要走共同富裕之路,在发展 ...
21社论丨重视“中国人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四个经济活动的基本环节中,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必须同时发力才能构 成一个完整而又均衡的体系,尤其是需要补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流通、分配环节,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 市场来促进各种要素与货物的自由流通,更要做好分配促进消费并反哺和支持生产领域的创新。因此, 要将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构筑更具韧性、竞争力与规模优势的大国经济优势。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即重视供给侧的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创新解 决各类"卡脖子"问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又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 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最终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 高发展质量和韧性。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以内需为主导的模式,能够实现内部可循环,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 平上实现动态平衡,并以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最终形成大国经济的优势。可以 发现, ...
从“中国经济”到“中国人经济”,有何不同寻常?|新京报专栏
Xin Jing Bao· 2025-10-24 08:01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资料图:技术人员操控工业机器人开展生产工作。图/新华社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 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0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上,商务部党组书 记、部长王文涛介绍,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建议》部署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并表示,我 们既看GDP(国内生产总值)也看GNI(国民总收入),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这一表述深刻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战略升级,标志着从传统生产导向向更全面的视角转变。可以 说,"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的核心内涵,是从"国内生产"到"国民 财富"的范式转换。 GNI更注重"人" 从GDP与GNI的本质差异看,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是国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侧重地理范围 内的经济产出;而GNI是国民总收入,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如海外投资利润、劳务收 入等,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的真实财 ...
重视“中国人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10-24 07:29
两者的区别意味着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在分析各国经济增长时,一般更关注GDP;在分析各国贫富差 异程度时,一般更关注GNI或者人均GNI。在反映生产成果、衡量经济增长时更多使用GDP,在分析收 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时更多使用GNI。把GDP和GNI相提并论,就意味着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 经济"。 上述提法至关重要,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无疑更科学更准确——既要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即总 量的提升;也要注重每个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即个体的成长。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让具体的人受益,个 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改善,每个中国人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无疑更能体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社会的公 平。 "重视'中国人经济'"的表述强调经济发展需兼顾经济总量增长与民生改善,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 展为了人民"的理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 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 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