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概股回归
icon
Search documents
港股IPO强势回归!7倍增速背后的资本盛宴与投资机遇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07:50
2025年港股IPO市场正在上演"王者归来"的戏码。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集资额同比暴增7倍至1400亿港 元,普华永道更预测全年规模将突破3000亿港元!这场资本盛宴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投资逻辑?中享证券 为您深度解读。 一、惊人数据:港股IPO市场的"V型反弹 2023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 集资总额达1400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飙升7倍 平均首日涨幅15.2%,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9.5% 生物科技板块占比超35%,成为最大赢家 普华永道中国区合伙人表示:我们观察到机构投资者的认购热情明显回升,多只新股获得超百倍超额认 购,这是市场复苏的最有力信号。 二、三大引擎驱动市场回暖 三、下半年投资机会全透视 重点行业: 1. 中概股回家潮持续升温: 已有28家在美上市中概股完成港股二次上市,市值超4.2万亿港元的准回归企业正在排队。 型案例:蔚来汽车港股上市首日开盘报每股160港元,港股市值达2670.41亿港元。 2. 港交所制度创新显成效: 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吸引18家企业递交申请,生物科技板块上市门槛优化,18A章公司新增16家,人 民币柜台交易提升流动性便利性。 3. 国际 ...
港股涨跌更看谁的脸色?
2025-06-26 14:09
港股涨跌更看谁的脸色?20250625 摘要 港股与 A 股联动性显著增强,2020 年后滚动 12 个月相关系数维持在 80%-90%高位,远超历史平均水平,主要由于南向资金流入和内地企 业赴港上市,改变了港股投资环境。 外资持续流出港股,占比从最高峰近 80%降至 61%,累计流出超 7,400 亿港元,受地缘政治、港币套息交易及全球配置变化等多重因素 影响,资金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港币套息交易加剧外资流出,美联储加息导致港美利差扩大,促使投资 者借入低利率港币兑换美元投资高收益资产,进一步影响港股资金结构。 中概股回归提升港股市场质量,已二次上市中概股占港股总市值约 70%,加强了港股与内地基本面的关联,使恒生指数更能反映中国经济 状况。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显著提升港股流动性,每年净流入超 3,000 亿港元, 2024 和 2025 年均超 7,000 亿港元,持股占比升至约 21%,成交金额 占比约 28%。 Q&A 港股与美股的联动性为何逐步减弱? 自 2020 年以来,港股与美股之间的联动性显著减弱。历史数据显示,1970 年至今恒生指数与标普 500 指数的相关性系数高达 77%,尤其在美股大跌 ...
赴港上市再掀热潮 逾160家企业排队九成来自内地
中经记者 郭婧婷 北京报道 自2025年年初以来,科技创新热潮不仅推动港股领涨全球,港股 IPO 也出现强劲复苏,内地企业赴港 上市热度攀升。 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香港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当前港股IPO 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2025年港股市场回暖受益于降息周期来临、政策支持、改革成效以及投资者情绪变化等多重因素。"港 交所发言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在160余家赴港 IPO排队企业中,有超过九成以上的企业来自中国内地。 实际上,港股市场升温很大程度上亦有赖于内地监管层面的推动和支持。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 发布对港合作"5条",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其中,"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为 重要内容之一。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6月19日,5条措施推出至今14个月,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已达86家,2025年以来,内 地企业赴港上市数量31家,其中,宁德时代以52亿美元的募资额成为上半年全球最大IPO。 IPO市场回温 "A+H"上市案例频出 6月12日,安永发布2025年上半年 ...
上海和深圳,喜提两个政策大礼包
吴晓波频道· 2025-06-18 18:21
点击上图▲立即收听 " 两个大礼包,意味着中国正在推进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以掌控更大的国际金融话语权。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这几天,国家在金融领域派送了两个政策大礼包,新闻刷了屏,朋友圈也跟着热闹,但不少人看了两行就放弃了——术语太多、门槛太高,看起 来很厉害,但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搞不清楚。 这两个礼包一个来自中国金融界最高级别的年度盛会之一陆家嘴金融论坛,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8项重磅金融政策,包含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 运营中心、发展自贸离岸债、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等。 2025陆家嘴论坛央行行长潘功胜 另一个则是由中办、国办印发的高规格文件《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其中提到,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我们认为,对普通人而言,这些政策其实可以简化为两件大事: 第一,扶持外贸,并将上海打造成" 中国最大的资金池 "。 第二,让更多优质企业回到内地上市,并将深圳打造成金融领域支持科技强国的前沿阵地。 我们一件件来说。 ◎ 发展自贸离岸债; 其中,好几条都和外贸企业直接挂钩。 例如" 发展自贸离岸债 "。 所谓"自 ...
安永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IPO活动全球占比上升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2 12:21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安永华中区审计主管合伙人费凡表示:"当前,A股的'科技'属性愈发显著,资本市场正加速向科创型企 业集聚。监管部门近期多次强调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表明科创型企业的制度性红利 正在加速释放,上市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根据截至2025年6月11日的公开信息预估,香港市场上半年预计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约1087亿 港元,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募资规模登顶全球。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认为,在港股IPO"科企专线"正式落地、中概股回归 升温等因素作用下,港股IPO市场热度将持续推升。(完) 中新社上海6月12日电 (记者姜煜)安永12日在上海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 称,2025年上半年中国首次公开募股(IPO)活动全球占比上升。 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整体于低位徘徊,预计共有500家企业在全球上市,筹资额575亿美 元,IPO数量和筹资额"一降一升",分别同比下降11%和上升9%。同期,香港市场IPO活动表现抢眼, 筹资额占全球总筹资额的24%,与A股合计占比33%。 报告根据截至2 ...
投资进化论丨恒生港股通科技VS恒生科技,除了不受QDII额度限制,还有什么不同?
Jin Rong Jie· 2025-06-12 06:38
今年的港股科技板块一度成为市场的"人气王",虽然经历了4月的大幅回调,但在随后的两个月中,板 块逐步收复失地。 AI与云计算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政策鼓励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美联储降息预期引发全球资金再配 置等因素,共同形成了本轮行情的重要驱动力,也进一步推高了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 看到这样的成绩,不少投资者也对港股科技跃跃欲试了。不过,对于该板块的代表性指数——恒生科技 指数来说,因QDII额度的原因,相关的指数基金时不时会出现限额的情况,给大家的投资造成不便。 那么,有没有与之类似的指数可供选择?这里不得不提到其中一位种子选手: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 数。看到这里有人可能就要问了,一个是"恒生科技",一个是"恒生港股通科技",那后者是不是相当于 港股通版的恒生科技?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啦!这两个指数虽同属港股科技赛道,但差异还是不小的。下面,广 发基金就从五个方面来对比这两个指数之间的差异。 一、编制规则 从指数编制来看,恒生科技指数代表经筛选后最大30间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单只成份 股权重上限为8%(非外国公司成份股)或4%(外国公司成份股),每季度调整一次成份股,同时设 立"快速 ...
33家中概股回归港股总市值占比超七成 香港成避险首选地
Jin Rong Jie· 2025-06-06 03:34
近期美国监管政策持续加码,地缘局势紧张态势加剧,中概股回归话题再度升温。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制 度优化和互联互通升级等措施,致力于巩固其作为中概股回归"首选地"的核心地位。港股市场中,阿里 巴巴、京东、网易等头部企业已率先完成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中小市值中概股也将陆续跟进这一趋 势。 目前多数头部中概股已实现赴港上市目标。在市值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中概股中,已有73%的中概股实现 两地上市格局。其中45%的企业已完成双重主要上市,26%的企业实现在港二次上市。 从行业分布特征来看,中概股主要集中在新消费、科技以及中高端制造三大领域。新消费板块中,零售 业占比达到54%,消费者服务占比为6%,生物制药占比为5%。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近日透露,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启动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企业 选择在香港上市。这些企业的总市值在全部中概股市值中占比超过七成,显示出回归潮的显著规模效 应。 尽管业界对港股市场在容量、流动性及估值折价等方面的短板仍有担忧,但这种状况正在发生积极变 化。近期港元汇率频繁触及强方兑换保证水平,香港金管局多次实施干预措施,反映出资金大量涌入的 强劲态势。随着6月港股通扩容和流动性 ...
化被动避险为主动布局中概股回归预期升温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05 17:56
近期,在美国监管政策加码、地缘局势紧张背景下,中概股回归再成热点话题。香港特区政府以制度优 化、互联互通升级等举措,希望巩固其作为中概股回归"首选地"的地位。 在港股市场上,阿里、京东、网易等头部企业率先完成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中小市值中概股亦将逐步 跟进。日前,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透露,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 到香港上市,市值在所有中概股的市值中占比超过七成。 不过,业界有声音认为,港股市场在容量、流动性及估值折价等方面的短板,仍有待突破。这种情况正 在发生变化,近期港元汇率频繁触及强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多次干预,折射资金汹涌流入态势。随 着6月港股通扩容及流动性支持工具(LMM)推出,中概股回归或将从单纯的避险转向主动的市场化布 局。 大企业率先回归 Wind统计显示,自2018年至今,已有33家中概股企业选择回归港股上市。其中,21家完成双重主要上 市,这类企业的市值占比超过六成;另外12家企业则采取第二上市的方式。 目前多数头部中概股已实现赴港上市,在市值排名前1/4的中概股中,已有73%(市值占比,下同)的 中概股实现两地上市,其中45%的企业已完成双重主要上市 ...
瑞银朱正芹最新发声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6-03 02:46
【导读】瑞银朱正芹:2025年港股融资额料稳居全球第一,瑞银亚太区并购业务排名第一 中国基金报记者郭玟君 5月27日至30日举办的第28届瑞银亚洲投资论坛人头攒动,优必选机器人在论坛门口热情地迎接着来自 世界各地的投资人及企业家。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亚洲区副主席朱正芹见了好几拨客户,陪他们观看了 比亚迪新能源车仰望U7的炫酷跳舞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会议室,和记者分享了亚太区,尤其是中国企 业融资与并购的最新动态。 2025年"A+H"上市持续升温 港股全年融资额料稳居全球第一 朱正芹分享了其团队统计的一组喜人数据:2025年截至目前,港股IPO总规模已经达98亿美元,接近 2024年全年港股IPO融资额(113亿美元);新股配售融资总额更达149亿美元,规模已接近2022—2024 三年总和,反映港股市场融资高度活跃。 随着宁德时代及恒瑞医药成功登陆港交所,2025年年初至今港股IPO募资额跃居全球第一。朱正芹预 计,如无意外,2025年全年香港市场的IPO融资规模和再融资规模将维持强劲态势。 朱正芹告诉记者,今年以来,"A+H"上市持续升温,且热度仍将持续。除近日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两个 巨无霸已在港股成功挂牌之 ...
【致言同声】致同合伙人吴嘉江:“A+H”股扩容提速,五大策略护航企业赴港上市
Sou Hu Cai Jing· 2025-06-02 15:21
近日,致同举办"破局·立势·共生——民营经济新质跃迁的多维赋能"媒体分享会,聚焦民企转型、融资 及出海热点。致同五大合伙人从不同维度,深度解读行业趋势、政策与案例,赋能民企高质量发展。 本系列将陆续摘录各位合伙人的精彩观点,首篇聚焦资本市场国际化与上市策略。 在全球资本市场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下,中国企业正迎来国际化战略升级的关键机遇期。 致同香港审计主管合伙人吴嘉江在致同媒体分享会上,与众多媒体深入探讨"A+H"股IPO近年来的推动 因素、发展趋势及深远影响,并为计划赴港上市的企业提出了系统性建议。 吴嘉江指出,"A+H"股的发展趋势由来已久,但其真正加速是在2024年之后。他分析,一系列强有力的 政策支持提供了关键动能: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五项支持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合作的举措,明确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 头企业赴港上市"。 •2024年10月,香港交易所与香港证监会联合宣布将优化新股上市的审批流程,包括缩短问询周期等措 施。 •同时,FINI(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结算平台的推出,也进一步提升了香港IPO流程的效率和 确定性。 从企业需求侧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