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元文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国宝画重点|这处新晋世界遗产,见证西夏王朝历史与多元融合
Xin Hua She· 2025-07-12 03:41
当地时间7月11日 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 "西夏陵"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这也是宁夏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西夏始建于公元1038年 存续至公元1227年 与两宋、辽、金等并立 都城设在兴庆府,即今宁夏银川 其地处农牧交错地带 境内多民族共存 鼎盛时疆域规模达115万平方公里 曾控制河西走廊 20世纪70年代 西夏陵首次进入考古学界视野 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 西夏陵坐落在贺兰山洪积扇戈壁滩上 是西夏皇家陵园 由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 5.03公顷的北端建筑遗址 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组成 占地近40平方公里 与贺兰山势交相辉映 西夏陵出土7100余件馆藏文物 包括各类建筑构件、石碑、陶瓷器 马具、钱币、泥塑和壁画残块等 其中以建筑构件最多 从出土文物中 可推想西夏陵昔日的璀璨 窥见西夏的浩瀚历史 是古代建筑中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 这件绿釉鸱吻 出土于西夏陵6号陵西碑亭遗址 形体高大、威猛雄壮 与唐、辽、金各代鸱吻相比 西夏鸱吻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面头部几占整体的二分之一 口、眼、鼻、角雕刻生动 上面尾部出鳍向外翻卷 反映了西夏对唐宋鸱吻形制的继承与创新 同时也体现了西夏高超的琉璃烧造工艺 01:0 ...
存在了189年的西夏王朝,留下了哪些珍宝?|博物馆巡游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5 09:32
(原标题:存在了189年的西夏王朝,留下了哪些珍宝?|博物馆巡游) 作者:小石头 嗨大家好啊!我是文博时空摄影师小石头,今天,我们到宁夏银川的西夏陵博物馆看一看。 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考古遗址公园景区内,古朴而恢弘的西夏陵博物馆坐落其间。它是一座以西夏陵为 背景,全面集中展示西夏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2024年5月18日,西夏陵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 馆。 西夏陵博物馆展厅面积5400平方米,馆藏文物超过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509件,其中一级文物23 件,包括有西夏陵出土的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文臣头像、雕龙栏柱、石马以及贺兰县宏佛塔出土的西夏 绢画、泥塑佛像头、罗汉头、贴金木雕观音像、西夏木雕女伎乐等。 相比于宋辽,西夏显得神秘和低调的多。它居于西北,由党项族人创立,自称"大白高国"。前期和辽、 北宋,后期与金朝、南宋并立,共历经189年(1038~1227年)。 在参观西夏陵博物馆时,会产生一种"熟悉又陌生"之感。从西夏文字到绘画、从佛教造像到建筑构件, 既有对汉文化的借鉴,又富于自身特色。体现了以汉文化为核心、融汇党项族传统文化以及吐蕃、回 鹘、契丹等周边民族文化元素的多元文化特征。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 ...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展现多元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北京篇章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书海,人海,欢声……6月18日,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北京展区凸显 首都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聚焦搭建国际国内图书版权交流推荐平台,突出北京中轴线文 化、北京原创文学、北京"旧书新知",为海内外读者奉献精彩纷呈的京味文化大餐。 北京展区以"书香京城 悦读世界"为主题,北京出版集团、市属图书出版单位和重点网络出版服务企业 共40家盛装参展,集中展示图书超过3500册。2022年以来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 优秀出版物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的作品集结亮相,沉浸式数字化出版体验空间高 科技含量十足,32场文化活动极具国际特色和北京特色,生动展现了多元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北京篇章。 展示首都出版业发展新成果新创举新探索 北京展区分为主题出版区、文化传承区、特色区、国际展示区、数字化出版体验区,通过多角度、多层 面、多维度,讲述首都出版业发展的新成果、新创举、新探索。 主题出版区位于北京展区最显著的位置,市属出版单位精心策划的主题出版类图书呈"品"字形陈列。其 中包括《现代化的中国选择》等主题出版类图书、《艺文北京丛书》等获奖类图书 ...
12部影片竞逐上影节金爵奖,评委们怎么说?
Di Yi Cai Jing· 2025-06-14 07:10
今年上影节金爵奖,从入围影片到评委会阵容,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 "上影节就像一个电影的天使,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准时准点出现,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 在6月13日的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见面会上,评委之一,中国导演、编剧杨荔钠如此形容上影节之于她的感受。在她看来,多元文 化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正是电影节的核心精神。 今年上影节金爵奖,从入围影片到评委会阵容,皆体现了这种多元。入围主竞赛单元的12部作品中,三部为拉美影片,三部为华语片,两部来自德国,其余 四部来自吉尔吉斯斯坦、波兰、日本和葡萄牙。 见面会上,所有评委皆身着黑色新中式礼服出席,对于即将开启的电影之旅,他们充满期待。 朱塞佩今年69岁,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也是第一次参与上影节。这位意大利导演凭借《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等影片为中国观众所熟知和喜爱, 他也曾多次造访中国,"每次都会带着美好的回忆离开"。朱塞佩说,此前上影节多次邀请他,但因工作原因屡屡错过,这一次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近距 离接触一下这座美丽的城市"。 在朱塞佩的电影和讲述中,能够感受到他对电影的爱和热情。他谈道,每次坐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他从不会预 ...
文明探源丨佛寺映千年,莫尔寺遗址见证丝路文化交融
Xin Hua She· 2025-06-10 23:05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国化,对丰富和繁荣中华文化影响深远。近期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进一步实证 并展示了自汉至唐,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汲取中华文化营养、实现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脉络。 这座古代佛寺历经千年岁月何以重焕光彩?重见天日的出土文物又讲述了古丝路上的哪些故事? 双塔见证千年佛寺变迁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喀什市东北30多公里处莫尔村附近一处洪积台地上。最显眼的是两座土坯佛塔,一圆一方,遥遥望去,如两枚巨大印章 盖在苍茫荒原上。 "莫尔",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里是"烟囱"的意思,当地老乡把耸立的佛塔当作烟囱,莫尔寺遗址由此得名。 "莫尔寺既有自身特色,也能在其中看出印度、犍陀罗、中亚、当地和中原等不同地方的元素。"肖小勇介绍。 新疆喀什,古称疏勒,地处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交汇处,各色文化艺术在此地融合荟萃。 肖小勇介绍,莫尔佛塔(圆塔)是高覆钵式土坯塔,采用犍陀罗传统的窣堵波样式,作为莫尔寺遗址的标志性建筑,已经屹立了1800余年。相 隔约60米,由5层塔身和大型台基构成的方形实心土坯塔(方塔),台基边长39.36米,仅比位于河北的、东魏北齐时期邺城赵彭城佛寺遗址的 佛塔台基边长 ...
【环时深度】此次政学之争或给美国留下“数十年的伤痕”
Huan Qiu Shi Bao· 2025-06-10 22:47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法国特约记者 戴润芝 青木 岳雯 环球时报记者 李迅典 李萌】编者的话:在《"政治漩涡"中的美国大学》系列上期文章 中,我们讲述了精英文化与阶层隔离让美国名校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与普通民众脱节,美国政府则利用社会中兴起的"反精英""反多元文 化"情绪作为"抓手",将政治博弈转化为一场"价值观战争"。当我们再将目光转向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的政学之争时,可以看到一种延续性。本 期文章将为您梳理现阶段美国政府和大学之间的多个矛盾焦点,对于这场跌宕起伏的斗争将给美国自身和世界带来哪些影响,世界多国都在激烈 议论,美国各界人士也在展开反思。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特朗普政府今年3月初宣布撤回对哥大4亿美元的联邦拨款和合同,理由是"该校面对犹太学生持续遭到骚扰无 所作为"。此番指控的背景是,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哥大校内发生多起抗议活动,示威者要求政府严肃对待巴以冲突造成 的平民死亡和人道主义危机,停止对以色列的援助。 3月13日,美国政府向哥大临时校长卡特里娜·阿姆斯特朗发函,列举了9点要求作为恢复联邦资助的"先决条件",包括校园内禁止蒙面,对部分学 生抗议 ...
大阪世博会 这些展览很吸睛(第一现场)
Ren Min Ri Bao· 2025-06-08 21:47
在日本大阪的濑户内海沿岸,一个巨型木制建筑颇为壮观,这是正在举行的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 (大阪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环形大屋顶"。本届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从 4月13日正式开园持续至10月13日。目前,共有158个国家和地区及7个国际组织参展。据日本共同社报 道,截至6月1日,已吸引约507万人次参观。中国馆受到参观者欢迎,据中国贸促会统计,截至6月6 日,中国馆累计接待428837人次参观。近日,记者走进大阪世博会园区,探寻各国展馆的精彩之处。 展示多元文化魅力 世博会已有174年历史,被誉为"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大阪世博会园区坐落于大阪 湾区域的人工填海岛屿"梦洲",占地155公顷。这也是日本继1970年大阪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之 后,第三次举办大型世博会。 大阪世博会上,各国展馆以独特的建筑设计和文化展示,诠释着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大阪世博会的 主建筑"环形大屋顶",是一个全长2公里、高约20米的巨型木制环状廊道,可连接会场内各区域。从日 落时分到晚上10点闭馆,"环形大屋顶"的照明装置会根据黄昏、入夜和夜间3个不同时段,呈现出不同 亮度与色调 ...
记者观察丨新加坡文旅之道:多元文化,何以为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03:48
作 者丨文静 编 辑丨张伟贤 为争抢中国游客,新加坡旅游局5月21日在上海发布了全新中国市场营销主题"新加坡 反正好 玩",推出针对年轻职场人、成熟客群、银发族等五大客群的新玩法。 新加坡旅游局数据显示,去年,该国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游客 数量排名第一,达308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26%。今年一季度,中国仍然是新加坡最大的游 客来源国。新加坡旅游局预测,今年入境游客数量将达到1700万至1850万人次,带来约290亿 至305亿新元的旅游收入,达到或超过2019年疫情前的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游客大量涌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餐饮、饮料、酒类企业进入新加坡市场。以白酒为例, 根据海关数据, 去年,新加坡进入白酒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其出口量、出口额和均价同比增 速分别为17.8%、87%和59%,在白酒十大出口目的地中同比增速第一 。 过去11年,中国还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国,新加坡也是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近年 来,随着越来越多酒类企业登陆新加坡,文化隔阂依然是走出去的最大障碍。 如何填平文化鸿沟? 在新加坡,家文化是一条捷径 。 何以为家? 在中国,家文化往往以血缘为纽带;在新加坡,家 ...
记者观察丨 新加坡文旅之道:多元文化,何以为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文静 新加坡、重庆报道 为争抢中国游客,新加坡旅游局5月21日在上海发布了全新中国市场营销主题"新加坡 反正好玩",推出针对年轻职场人、成熟客群、银发族等五大客群的新 玩法。 新加坡旅游局数据显示,去年,该国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游客数量排名第一,达308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26%。今年一季度, 中国仍然是新加坡最大的游客来源国。新加坡旅游局预测,今年入境游客数量将达到1700万至1850万人次,带来约290亿至305亿新元的旅游收入,达到或超 过2019年疫情前的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游客大量涌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餐饮、饮料、酒类企业进入新加坡市场。以白酒为例,根据海关数据,去年,新加坡进入白酒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其出 口量、出口额和均价同比增速分别为17.8%、87%和59%,在白酒十大出口目的地中同比增速第一。 过去11年,中国还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国,新加坡也是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酒类企业登陆新加坡,文化隔阂依然是走出去的 最大障碍。 如何填平文化鸿沟?在新加坡,家文化是一条捷径。 何以为家? 在中国,家文化往往以血缘为纽带;在新加坡 ...
“学中文让我保持年轻”
2019年,艾琳娜曾报名参加一位乌克兰女士开办的中文学校,但不久后,该校在新冠疫情期间关闭,令 她十分遗憾。直到去年9月,得知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中文课程,她便立刻报名,跟随中国教师 刘茹学习,每周二和周四各上课2小时。 艾琳娜(左一)与男朋友(右一)在广交会服装饰物及配件展区和参展商合影。 57岁的艾琳娜,是一位乌克兰女性,20岁时来到津巴布韦生活。她原本掌握乌克兰语、俄语、英语和绍 纳语,而现在,她正在学习第五种语言——中文。1个月前,她刚刚参加了HSK(汉语水平考试)二 级,即将开启HSK三级学习,接触笔画更多、结构更复杂的汉字,提升阅读和书写能力。 "每天醒来时,我都在心里默想: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生活是持续的。要保持快乐,不断学习新知 识、新技能,不仅获得成就感,更与他人和世界产生更紧密的联结。"艾琳娜自信地笑着说,眼中闪烁 着活力与热忱。 学一门最多人使用的语言 "在我身边,有很多人在学中文。"艾琳娜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津巴布韦的一些大中小学已 将汉语纳入课程体系,这门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正被越来越多人视作"未来的全球语言"。 学习过程中,艾琳娜遇到的第一个难点是发音。针对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