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造
icon
Search documents
常德生物医药的差异化突围:如何探索中部产业化答案?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常德津市便以发酵法制成晶体味精,开创湖南省生物制造之先河。历经数十年发 展,如今的常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酶制剂、甾体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出口基地,产业基础扎 实。 为破解生物医药成果转化"死亡之谷",常德将中试平台作为产业"共享基建"重点攻坚。位于常德的湖南 生物制造中试基地,已建成覆盖发酵、分离、纯化、精制全流程的多条产线,配备88个0.5吨至20吨的 各类中试发酵罐,可精准匹配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放大验证需求,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架 起关键桥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报道 在传统的认知当中,生物医药在湖南生根发芽的土壤并不强大,然而随着区域政策扶持对产业土壤的培 育,湖南常德正在摸索一套中部产业化弯道超车的新打法。 "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常德科创能力暂时还不是那么出众,交通条件也还不是那么便利,生活配套还 提升空间,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常德市副市长陈计伟在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上坦言,道 出了中部城市在生物医药产业竞争中的思考。 在长三角、珠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高度集聚的背景下,常德市并未跟风追随前端研发"红海",而是锚 定"中试转化"这一核心环节,走出一 ...
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Bei Jing Wan Bao· 2025-09-27 06:41
Group 1 - Beijing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ts innovation capacity,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becoming a key hub in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1] - The city maintains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intensity of around 6%, ranking among the top global innovation cities [1] - Beijing has been ranked first in the "Nature Index - Research Cities" for eight consecutive years and is third globally in the number of unicorn companies [1] Group 2 -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Beijing is projected to reach a value of 1.49 trillion yuan in 2024, representing a 56.9% increase from 2020 [1] - The city has developed three trillion-yuan industry clusters: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ealthcar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along with seven hundred billion-yuan industry clusters [1] - Beijing has registered 159 large model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ading the nation in this area [1] Group 3 - The Beijing Medical Healt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ree-Year Action Plan has been implemented,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approved innovative medical devices in the country [2] - Beijing has established a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in commercial aerospace, including rocket launch, satellite manufacturing, and satellite application services [2] - The Zhongguancun area contributes about one-third of the city's GDP while occupying less than 4% of the land [2] Group 4 - Over 300 technology companies are established daily in Beijing, refl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ity's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talent development [3] - Beijing ranks first in Asia and among the top globally in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Report 2025" [3] - The city aims to become a glob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a leading area for future industries during the "15th Five-Year Plan" [3]
五个全球前列、五个创新领先,北京已成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Core Insights -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its innovation capacity,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becoming a key hub in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1][3] - The city has achieved important progress with 1,105 key projects and major tasks implemented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iming for global leadership in multiple innovation metrics [3][4]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intensity remains around 6%, ranking among the top global innovation cities [3] - The high-tech industry added value is projected to reach 1.49 trillion yuan in 2024, representing a 56.9% increase from 2020 [3] Industry Development - Beijing has established three trillion-yuan industry clusters in new-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chnology services, and seven hundred-billion-yuan industry clusters includ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 - The city is fostering 23 future industries, including commercial aerospace and biomanufacturing [3]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 Beijing has maintained its position as the top city in the "Nature Index" for eight consecutive years and ranks third globally in the number of unicorn companies [3] - The city has registered 159 large model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ading the nation in this area [3][4] Healthcare and Technology - The city leads the nation in the number of approved innovative medical devices, with globally pioneering products such as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systems and high-field MRI-compatible brain pacemakers [4] - The commercial aerospace sector has developed a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including rocket manufacturing and satellite services [4] Future Outlook - The city aims to become a glob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a leader in future industries, focusing on high-level talent development and the production of world-class original achievements [5]
喜报!安然集团入选2025年山东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及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Jin Tou Wang· 2025-09-26 04:35
近日,2025 年山东省智能制造领域权威名单公布,安然纳米植物干细胞绿色智能工厂凭借全流程数字 化创新实践,成功入选2025年山东省先进级 (省级) 智能工厂名单,同时 "产线柔性配置""智能仓储""先 进过程控制" 三大场景同步获评2025年山东省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成为省内生物制造领域 "工厂 + 场景" 双优典范,为山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从"先进级智能工厂"看综合实力 安然纳米植物干细胞绿色智能工厂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建立了国内第一条人参干细 胞工业化生产线,设备技术参数及数字化控制程序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率先实现人参干细胞的诱导和 大规模培养,填补国内植物干细胞产业化空白。 安然纳米植物干细胞绿色智能工厂作为国内首个实现植物干细胞工业化、产业化的开创性项目,此次双 荣誉加身,既是对安然集团硬核智造实力的权威认证,更凸显其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引领地位,为山东制 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 "安然力量"。 省级最高标准认证,彰显行业领先实力 安然集团斩获的两项荣誉,均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独家组织评选认定,评选全程严格遵循《智能工 厂梯度培育行 ...
竞争力领跑全球 我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近万亿元
Yang Shi Xin Wen· 2025-09-26 00:19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发酵产能占全世界70%以上,一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已经成长起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 何亚琼:未来,新成果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先行先试成果转化,是最需要突破的。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制造,做好生物制 造顶层设计,做好生物制造政策的供给主要工作。 记者9月25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竞争力持续领跑。 产业规模与产能优势的背后,是技术创新的持续驱动。近五年,我国主要生物制造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累计分别达13680项、9447项,占历史申请总量 的52.2%和63.8%,技术创新步伐显著加快。目前,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在部分新兴领域已实现全球领先。 (责任编辑:王擎宇) ...
安徽生物制造产业加速发展
Ren Min Ri Bao· 2025-09-25 21:49
长丰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卫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建设概念验证、技术熟化、成果转化等平台,为先导区 持续导入创新企业、人才和前沿技术,全力打造生物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新高地,加快推动生物制造 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竞争核心赛道,安徽以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作为破题关键。今年 2月揭牌成立的合肥生物制造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其核心承载地长丰县,成为安徽探索生物制造发展 的"试验田"。 "先导区正着力构建'政策+平台+资本'三位一体保障体系,为项目快速落地与产业集群加速发展筑牢坚 实支撑。"长丰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斌表示,先导区通过成立省市县发展工作专班、建设一批创新平 台及组建安徽省首支生物制造产业基金,全力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 在先导区政策红利与配套服务的赋能下,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我们在先导区内牵头建设人工智能 驱动生物制造研发及中试示范基地,重点解决从实验室小试到产业化的关键衔接问题。"安徽华恒生物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忠诚介绍,依托先导区的良好环境,公司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6867万元, 新增6项发明专利与3项实用新型专利,创新成果转化成效 ...
产业规模近万亿 生物制造将迎更多政策支持
Di Yi Cai Jing· 2025-09-25 14:23
作为未来产业之一,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赛道。 清华大学主办的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9月25日在湖南常德开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中国的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经将近1万亿,中国的发酵产能占全世界70%以上,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一 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已经成长起来。但行业还存在着高质量数据和算法模型有待提升等问题。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在论坛上表示,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具备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将会带来重构传统制造业的 生产模式,替代传统天然产物的获取方式,颠覆传统农业的种养殖模式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王宏伟谈到,据预测,2050年生物制造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占全球制造业的1/3。当前,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已经进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速的 关键阶段,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要素配置水平,构建友好应用环境。 常德作为湖南生物制造产业的重要基地,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企业35家实现产值125亿元,今年1-8月产值增长24.01%,利尔生物、 鸿健生物、引航生物等重点企业产值分别增 ...
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未来产业发展,建议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
Xin Jing Bao· 2025-09-25 13:23
加快培育建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构建AI大模型产业投入增长新机制……9月24日,北京市政协 举行"探索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抢占发展先机,增强首都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 议,与会委员就合成生物制造、AI大模型、商业航天等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建议1 打造北京生物制造特色产业园区 北京正积极布局和大力发展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培育下一个千亿级的生物经济增长点,加速经济社会发 展。 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表示,生物制造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产品 生产方式,在医药、化工、材料和农业等行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预计本世纪末,整个制造业70%的产品可以用生物法生产,产值将超30万亿美元,占到总制造 业产值的1/3以上。 他建议,北京应加快布局和培育建设生物制造领域国家级平台,推动北京及周边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 展。建议北京设置专项资金用于生物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速合成生物制造工程化关键技术研发、 概念验证、成果转化等工作。同时发挥北京策源功能,协同天津、河北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中关村科技园政策优势,有效集聚在京高校、科研院所 ...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接近万亿元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25 13:03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接近万亿元 中新社湖南常德9月25日电 (记者 刘育英)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25日在湖南常德举行。中国工 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会上表示,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将近1万亿元人民币, 下一步将做好生物制造顶层设计。 何亚琼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正式提出,生物制造在中国产业板块 里已经处在非常重要的引领位置。 据他介绍,中国的发酵产能占全世界70%以上,包括湖北、湖南在内,一批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 聚区已经成长起来。与此同时,生物制造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高质量数据和算法模型有待提升、中 试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 针对这些挑战,工信部近期遴选发布了16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了生物制 造标志性产品、生物制造中试平台遴选发布,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等工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 ...
产业规模近万亿,生物制造将迎更多政策支持
Di Yi Cai Jing· 2025-09-25 11:29
中国的发酵产能占全世界70%以上。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聚焦生物制造热点领域和重要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遴选发布了16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了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生物制 造中试平台遴选发布,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等工作。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在论坛上表示,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具备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将会带来重构传统制造业的 生产模式,替代传统天然产物的获取方式,颠覆传统农业的种养殖模式等一系列重大变革。 王宏伟谈到,据预测,2050年生物制造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占全球制造业的1/3。当前,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已经进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速的 关键阶段,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要素配置水平,构建友好应用环境。 常德作为湖南生物制造产业的重要基地,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企业35家实现产值125亿元,今年1-8月产值增长24.01%,利尔生物、 鸿健生物、引航生物等重点企业产值分别增长103.9%、101.1%、48.3%,跑出了产业发展"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