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

Search documents
昌平区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打造“昌平 金立方”品牌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7-11 14:30
本报讯 (记者张敏)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 部署,进一步激发区域投融资活力,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昌平·金立方"品牌,2025年7月 11日,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行共同举办"昌 平区科创债政策宣讲会"。 本次会议聚焦提升市场主体对科创债工具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着力推动优质科创企业与创投机构拓宽融 资渠道,以金融创新赋能区域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昌平区30余家科创板与创业板上市企业、优质科创 企业、知名投资机构代表参会。 构建科创金融生态 赋能企业发展 多方合力全流程赋能 降低融资门槛 昌平区紧抓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通过整合要素资源、畅通对接渠道、提升服务效能, 构建"昌平·金立方",努力打造一流的金融营商环境。通过建立科创债"全流程服务"机制,协调券商等 资源,分析科创债发行案例及经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切实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产 业聚集高质量发展。 精准对接 持续深化服务 科创债直击科创企业融资诉求,重点覆盖科创型企业,凸显了创新性、灵活性、包容性等独特价值。互 动环节多家企业 ...
聚焦科技创新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资本市场“江西板块”科技含量更足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7-11 03:23
Group 1 - The Jiangxi provincial government has emphasiz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policy to support the economic recovery, achieving significant result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financial system [1] - Jiangxi's capital market is increasingly vibrant, with 4 new listed companies since 2025, 3 of which are high-tech enterprises, ranking 5th nationally [1] -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arket in Jiangxi is becoming more active, with 22 instance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first five months, totaling 5.463 billion yuan [1] Group 2 - The issuan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nds in Jiangxi has seen a 25.42% year-on-year increase, with a total of 7.4 billion yuan issu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2] -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Ying Shan Hong Action" in 2018, 34 new technology IPOs have been added, accounting for 87.18% of the total new listings [2] - In 2024, Jiangxi listed companies invested 23.322 billion yuan in R&D, with nearly 60% of them having an R&D intensity of over 4% [2] Group 3 - The Jiangxi Securities Regulatory Bureau plans to deepen central-local collaboration, focusing on nurturing technology enterprises for listing and promo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nds [3]
为硬科技企业打造高质量“孵化器”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7-08 23:16
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正在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涉及知识创 造、技术开发、资本投入、市场验证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型企业 孵化器不可或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以专业化、集成式服务为纽带,将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风险 资本等创新要素深度聚合,形成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的系统性集聚。 比如,在上海市徐汇区,总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模速空间正快速崛起为大模型领域的超级孵化器:成立 不到两年,入驻企业100余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 地,约占上海全市的61%。又如,在北京,作为聚焦精准医疗领域的国际化孵化平台,P4中英精准医疗 (北京)创新中心已构建"技术引进—临床验证—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孵化生态。该中心累计征集全球精 准医疗项目300余个,推动3个项目成功落地北京。 核心观点:建设高水平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不仅能降低各类创新要素组合匹配的交易成本,还能通过资 源互补、能力协同,加速技术迭代,及时应对市场反馈,推动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共进的平 台,从而进一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 ...
天津探路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7-03 21:35
● 本报记者 张佳琳 昝秀丽 中国证券报记者7月3日从天津市科学技术局获悉,《天津市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 (2025-2027年)》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探索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打包质押融 资模式,鼓励银行机构单列科技型企业贷款的信贷规模等举措来增强当地科技型企业的融资便利性,降 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同时,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赋能行动。 探索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新模式 方案提到天津市的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强度明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项目融资得到有力保障。力争全市科技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谈及优化科技金融产品服务的具体举措,方案中提到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专利权、商标专用 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打包质押模式。扩大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投放,拓展无 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业务。 在传统融资体系中,缺乏固定资产的科技型企业常因抵押难陷入资金困境。而能够盘活企业无形资产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逐渐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直言,受知识产权技术密集、专业门槛高等因素影响,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 ...
机构:白领需求减少或使美政府前雇员难以再就业 DOGE裁员潮影响将开始显现
news flash· 2025-07-03 03:52
机构:白领需求减少或使美政府前雇员难以再就业 DOGE裁员潮影响将开始显现 金十数据7月3日讯,在数十万联邦雇员因失业之际,美国企业招聘规模和岗位空缺正呈现逐步收缩态 势。根据Indeed Hiring Lab数据显示,虽然DOGE裁员对整体就业增长的影响迄今相对有限,但最新趋 势表明这一局面即将改变。Indeed高级经济学家斯塔尔指出, 大量联邦政府前雇员正在求职,关键在于 当前高等教育背景白领岗位需求走弱的情况下,他们能否顺利再就业。相比需要现场工作的技术岗位, 雇主对白领职位的需求收缩更为显著,这对当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群构成严峻挑战。此外,利率高企 抑制了科技公司的扩招聘意愿,科技企业招聘也明显收缩。若今晚非农数据仅增长11.5万,就意味着上 半年每月新增岗位均不足15万,这将是除2020年外自金融危机以来最疲弱的表现。 ...
★四部门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7-03 01:56
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推 动《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落实。 历时两个小时的会议聚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特点,以及银行信贷、科技保险、资本市场、 创业投资、科技创新债券等工具运用,政银企多方协力共商推动进一步做好科技金融工作。 会议认为,近年来金融系统、科技系统通力协作,加强制度和市场体系建设,科技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和 支持强度明显提升。但也要看到,科技金融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金融供给结构和服务能力还不完全 匹配科技创新需求。 会议强调,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落实落细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的各项政策举措,探索构 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大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针对银行保险领域,会议要求,更好发挥银行保险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科技领域贷款投 放和投资力度,纵深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等工作。 聚焦货币政策落实,会议提出,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实,用好新增额度,激励引导金 融机构扩大科技企业首贷融资和设 ...
A股改革来了何时起飞?证监会“高调”划重点:IPO包容度提升,并购重组抓落地,耐心资本持续壮大
Hua Xia Shi Bao· 2025-06-23 00:43
华夏时报记者王兆寰北京报道 2025年6月18日,一个被投资者记住的日子,就像商家和消费者期待的打折促销一样。 "股市的618"里,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 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吴清划出了重点,包括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 长层,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等等。 当天,A股三大股指小幅收涨,但在随后的19和20日,却呈现震荡走势。 星石投资认为,陆家嘴论坛上新增了多项金融政策。整体看,新增政策内容更加强调对外开放与科技转型,对股 市短期影响可能有限。短期看,海外因素带来的风险偏好变化或是市场单日变化的重要因素,考虑到资本市场对 中东冲突的定价逐渐充分,整体A股市场大概率将呈现震荡蓄势格局,结构上或继续呈现快速轮动格局。 构建资本市场新生态 2025年6月18日,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发展迈上新台阶,将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以发展多元股权融资 为重点,着力打造 ...
东北证券谢立昕:以监管创新激活“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
Sou Hu Cai Jing· 2025-06-19 23:56
6月18日,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在全球经济变局与科技革命交织的关键期,本次论坛围绕"科 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的主题,系统提出了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路径和核心举措。论坛中 所提出的监管新政策从深化重点板块改革、强化股债联动、培育长期资本、严把上市公司质量、扩大开 放资本生态等维度明确了具体措施,既有对当前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短板的精准回应,也有对中长期 生态构建的系统谋划。 此次的举措通过引入社保、险资等长钱来解决资金来源的稳定性问题,同时通过科创指数与公募产品降 低了投资门槛,使更多资金有机会参与其中。 四、严把科技上市公司质量关:上市不是终点,而是高质量发展起点 一、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完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双引擎" 新政策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作为当前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强调以"试验田"机制突 破传统约束。新政策对于科创板改革给出了"1+6"方案:"1"即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 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从而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的优质科技企业等 等。"6"是指在科创板推出6项改革措施,包括试点资深机构投资者制度、IPO预先审阅、扩 ...
证监会:提高科创板新注册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摘除特殊标识“U”的标准 投资者投资科创板成长层的资金门槛保持不变
news flash· 2025-06-18 08:02
证监会:提高科创板新注册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摘除特殊标识"U"的标准 投资者投资科创板成长层的资金 门槛保持不变 智通财经6月18日电,《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在加强投资者保 护方面有哪些针对性举措?对此,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科技创新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既孕育着 新动能,也必然伴随着风险。本次改革在有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小投资者合 法权益保护。一方面,聚焦风险揭示和投资者保护,作出多项针对性制度安排。包括:在科创成长层企 业股票简称后统一设置特殊标识"U";提高新注册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摘除特殊标识"U"的标准;要求企 业定期披露尚未盈利的原因及影响并提示风险;要求证券公司多维度强化投资者风险评估并充分告知风 险;组织个人投资者签署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投资专门风险揭示书,等等。另一方面,注重简明易懂, 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包括:发行上市等基础制度保持不变;现有未盈利企业摘"U"条件保持不变;投资 者投资科创板成长层的资金门槛保持不变。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牢牢把握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 量。 ...
提供“安全网”缓解资金难题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再提速
Zheng Quan Ri Bao· 2025-06-06 16:27
金融资本是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全力推动金融机构聚焦 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发展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技保险通过风险补偿、减量管理,为企业创新 提供"安全网",降低试错成本。同时,可以稳定创新投入预期,帮助企业在技术验证阶段约束市场不确 定性。 近年来,科技保险为科技企业创新提供了大量风险保障。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保险 业全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过6000亿元。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5月份出台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 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提出,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 创新。探索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开展重大技术攻关、中试、网络安全等风险 分散试点。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科技保险在激励企业创新方面效果显著。科技研发天然伴随高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