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威马EX5
icon
Search documents
“车圈老赖”100亿收购威马!凭啥逆天改命?
电动车公社· 2025-06-25 16:59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其背后,正是从地产跨 界而来,3度入局造车而未成的 宝能汽车。 细数这些年,宝能为了造车曾先后控股观致、长安标致雪铁龙,也推出过自持的新能源品牌宝能汽车,最终却落得负债累累。 据企查查显示,宝能汽车集团的被执行金额已经 接近120亿元, 其母公司宝能投资集团的被执行金额更是高达480亿元,可以说把"全村的希望"都押在悠宝 利身上了。 6月16日,一家大家可能都没听说过的新品 牌—— 悠宝利, 官宣新车已于深圳工厂下线,并面向二三线城市招募加盟经销商。 | ド食食 | 给适有远见的商业传奇 | | 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8 商一下 | | 器 应用 ・ 企业套餐 | 0 | Y VIP 会员服务 A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本信息 154 | | 法律诉讼 880 | 经营风险 12 | 经营信息 458 | 企业发展 999+ | 知识产权 362 | | VIP 历史信息 271 1 | | 被执行人 1 | | | | | | | | | | 被执行人 14 ...
毁了观致的宝能,为啥还要投资威马?
Sou Hu Cai Jing· 2025-06-20 13:24
宝能集团与威马汽车的传闻不断。 2025年1月,上海破产法庭受理威马重整申请,威马债权人会议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深圳翔飞汽车销售公司成为唯一报名成功的战略投资人。 深圳翔飞的股权结构备受关注:法人黄晶同时控制昆山宝能汽车,其两大股东——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深圳凤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也深度参 与多家宝能系公司。 因此,宝能实际上就是威马重组背后的投资方。而最近的一则报道,更是确认了这一信息。近日,有媒体在深圳罗湖宝能汽车展厅发现:宝能汽车旗下悠 宝利A3展车后方停着威马E.5与EX5,店员更是直言"威马已被宝能收购"。 各种迹象表明,宝能入主威马的消息距离"官宣"只差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威马此前发布了十分"宏大"的复产计划与目标。威马计划将在2025年实现复工 宝能到底看中了威马的,到底是造车资质、还是产品与研发能力?或许还有其他的目的。 威马能给宝能带来什么? 威马仅余的可用资产,主要是生产资质、工厂设备与产品。 自2022年底威马暴雷至今,时间已过去近3年。威马的产品在三年前都很难卖好,放到今天来看同样也不可能在竞争更为激烈的车市中分得一杯羹。只能 说,威马的技术底子尚强于宝能,可放在当下激烈竞争的 ...
被卷死的汽车品牌,留下百万辆“孤儿车”
3 6 Ke· 2025-06-06 01:03
5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席话激起了千层浪。有关汽车产业"恒大"的猜想和讨论也延伸出了系列后续。 舆论战下扑朔迷离的事态走向,并非文章关注的重点。不论"恒大"真实与否,与"烂尾楼"比肩的"孤儿车"却是实打实存在。 "孤儿车"为何出现?买到"孤儿车"是谁的错?如何避免行业出现"孤儿车"?已经成为行业难以回避的问题。 "孤儿车"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8年,彼时4S店倒闭,手握维修保养券和积分卡的车主无处兑现。而在众泰、高合、天际、哪吒、极越等新势力主机厂倒 闭、暴雷后,"孤儿车"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开始指代那些没有车企背书,维保无门又难以出手的汽车。 对于处于变革期的中国汽车而言,车企被淘汰自然而然,但被"卷"死之后,其遗留的保有车也将顺势成为"孤儿车",将威马、哪吒、高合、众泰、极越等 品牌计算在内,目前我国的"孤儿车"数量已远超百万,且未来还将继续增长。 买到"孤儿车",不是我的错 没有人想买到"孤儿车"。更确切的是,买车的时候,没有车主会预料到自己的车有一天会被扣上"孤儿车"的头衔。 "性价比超高,同价位里面的顶配,并且车身空间也很不错,我这个(哪吒)V Pro车子带智驾,包括自动泊车、定速巡航、车道辅 ...
都市车界|“车还在,品牌没了?”谁来为我的“烂尾车”买单?
Qi Lu Wan Bao· 2025-05-14 04:5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5月13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近期被申请破产审查的消息,再次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残酷淘汰赛推向 公众视野。近年来,从威马、高合、猎豹等,再到如今的哪吒,多家企业的退场不仅暴露了资本泡沫的破 裂,更将40万哪吒车主推向"用车权益保卫战"的漩涡。这场风暴背后,折射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智能化转型 中的深层矛盾。 智能汽车沦为"铁盒子" 系统升级与维护的连锁崩塌 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属性使其高度依赖车企的持续技术支持,企业一旦退市,车机系统或将面临"断更"风险。 哪吒汽车App自2025年1月起频繁出现断网问题,蓝牙钥匙失效、远程控车失灵、导航定位丢失等故障频发。 车主林先生购买的2024款哪吒S激光雷达版,在5月2日曾出现车门无法打开的故障,App错误提示持续三天, 而申请更换的配件迟迟未到货。而这种"软件休克"现象并非孤例,威马汽车破产后,其车机系统大面积宕 机,软件BUG无人修复,车辆一度沦为仅能依靠机械钥匙启动的"传统燃油车"。 技术层面的根源在于车企对成本的极致压缩。哪吒汽车为降低成本使用廉价服务器,导致系统频繁宕机。更 严峻的是,车载流量服务的断供直接切断了车机与云端的连接。依赖车 ...
“最艰难的时刻”?小米汽车卷入舆论风暴
3 6 Ke· 2025-05-14 00:04
Core Viewpoint - Xiaomi's recent challenges highlight the complexities of user rights in the smart automotive era, particularly regarding performance limitations and marketing practices [1][3][21] Group 1: User Rights and Performance Limitations - Xiaomi's SU7 Ultra features a performance limitation where users must complete a timed lap on a designated track to unlock its full 1548 horsepower, otherwise, it is capped at approximately 900 horsepower [1][3] - This decision has sparked user backlash, with many feeling their rights are infringed upon, and i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need for user consultation before implementing such restrictions [3][5] - The incident serves as a warning 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on how to protect user rights in the context of software-defined vehicles [5][9] Group 2: Marketing and Product Integrity - The SU7 Ultra's carbon fiber hood has come under scrutiny for not meeting the advertised aerodynamic benefits, leading to accusations of misleading marketing [10][12] - Users who paid an additional 42,000 yuan for the carbon fiber hood found that its design did not provide the promise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s, resulting in public dissatisfaction [10][12] - Xiaomi's response included an apology and options for users to switch to an aluminum hood or receive compensation, indicating a recognition of the need for clearer communication regarding product capabilities [14][20] Group 3: Industry Implications -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Xiaomi's automotive offerings reflect broader issues in the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where software updates can alter vehicle performance without consumer consent [5][9] - Legal experts point out that current regulations do not adequately addres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manufacturers in the context of software-defined vehicles, raising concerns about consumer rights [7][9] - The incidents serve as a reminder for all automotive companies to balance innovation with transparency and consumer trust, as the market matures [20][21]
烂尾车主开始自救
投资界· 2025-01-14 07:58
以下文章来源于字母榜 ,作者张琳 字母榜 . 让未来不止于大 售后无门。 作者 | 张琳 来源 | 字母榜 (ID:wujicaijing) 2024年12月29日,北京六环路上,杨斌驾驶着刚买了一个多月的极越01,车辆智驾系 统突然出现闪退,变道的一瞬间,杨斌吓了一跳,并立刻接管车辆。但与此同时,中控 屏出现了花屏,杨斌只得行至安全地带,并拨打售后电话。 在按照售后指导重启若干次仍然无法恢复正常后,杨斌来到官方指定的领克4S店进行维 修,却被告知店内检测设备尚未配齐。 此时距离极越汽车官方给出售后兜底方案已过去了整整两周时间。杨斌怎么也想不通, 自己刚买了一个月的新车,怎么突然就暴雷了。好在极越背后两个"富爸爸"给出了兜底 售后方案,他才松了一口气。 而今,看似完善的服务措施却难以真正落地,极越车主们越发担忧起来。近日,部分极 越车主发布公开信,喊话吉利、百度。信中称,自2024年12月12日起,全国极越车主 在车辆维修、零配件供应及车载系统稳定性上,面临严重困扰,已对行车安全和车主权 益构成实质性损害。 现如今,买辆车也可能遭遇如买房般的烂尾风险的情况,不止发生在极越车主们身上。 自2018年以来,新能源 ...
还原新能源汽车商业秘密第一大案:12 张图纸、6.4 亿赔偿金
晚点LatePost· 2024-06-26 15:29
文丨洪晗琪 司雯雯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吉利诉威马,六年终落下帷幕。 制表丨任静宜 编辑丨 宋玮 黄俊杰 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前一天,4 月 25 日,吉利与威马的知识产权纠纷等来二审宣判,吉利再次胜 诉。这距离吉利 2018 年 12 月提起诉讼已经过去 6 年。 对一场大型知识产权纠纷来说,6 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它足够让一家车企从辉煌坠入谷底。吉利起 诉时,威马还是最被看好的新势力品牌之一,人气超过理想和小鹏。到判决时,这家公司已濒临破 产。 最高法院对威马的判赔金额,也从一审的 700 万元增加至二审的 6.4 亿元。 6.4 亿元和一审的 700 万元,中间相差 90 倍,但它只是威马融资额的 1.8%。威马曾是造车新势力 中融资最多的车企之一。它自 2015 年以来累计完成了 12 轮融资,公开融资额 350 亿元人民币,超 过了小鹏、理想上市前的 200 亿、130 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 等。 "时间不长不短,正义来得正是时候"。一位吉利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