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产品

Search documents
破解后增长时代困局,平安“重定义”平安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8 11:24
导语 :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 " 双轮驱动, 构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中国平 安早已突破"传统金融产品平台"思维局限。 自五月开始,不少险企已开始下架旧产品,为更低预定利率产品的上线做准备。 保险收益重要锚定物——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自去年以来呈下行趋势。 2024 年累计下行 88bps , 2025 年一度降至 1.6% 以下。 这一态势,使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持续承压,难以有效覆盖保险行业的负债成本。 为缓解利差损风险,保险业一方面大力推行分红产品,另一方面推出"预定利率挂钩市场利率 " 机 制。这毫无疑问在告诉市场,保险靠高保证收益吸引客户已成为历史。 其实,早在 2019 年,已有头部险企未雨绸缪。 中国平安率先意识到寿险行业驶入深水区。过去依赖利差的时代红利,搞粗放发展的既有路径已行 至末尾,保险行业急需新的增长动能。 平安的转型轨迹,恰似一份行业启示录:唯有挣脱路径依赖的枷锁,让保险回归保障本源、让服务 穿透金融表层,方能在新周期中重估价值。 保险业的"新历年" 寿险业本轮改革,可以追溯至 2019 年。 那一年,正是中国保险业的烈火烹油的时期,代理人规模冲上 912 万人的 ...
预定利率降至1.5% 保险产品保底收益“贴地飞行”
Xin Jing Bao· 2025-06-18 08:32
近期,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引发热议。据了解,同方全球人寿上新的产品中,传世尊享G/F款预定利 率已降至1.5%。该险企回应贝壳财经记者称,公司依托外方股东的寿险经营及全周期风险管理经验, 结合监管精神,经审慎研究,于近期对产品定价利率进行调整,以平衡风险保障,维护客户长期利益。 5月20日,官方公布的最新一期LPR数据显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较前值下 调10个基点。 同日,六大行官宣下调存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跌破1%,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调25个基点,分别 降至1.25%和1.3%。 根据年初监管发布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定期组织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召开会 议,结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变化 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研究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有关事项,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 4月21日,官方发布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与一季度发布的2.34%的研究值相 比已下降21个基点。 ...
当买保险遇上非法集资,这些骗术莫上当,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15 11:41
每年的6月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6月15日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集中宣传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包括人保寿险、平安产险、平安人寿 北分等在内,近日多家险企发布了消费者提示,增强公众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哪些环节容易掉入非法 集资陷阱?当非法集资的利刃刺向作为"防火墙"的保险业,消费者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高息诱惑、伪造单证等陷阱需远离 核机构、查身份必不可少 购买保险时,消费者还需要仔细审查合同和凭证。支培元提到,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如客服、官网等,核对保单号及印章。拒绝现金交易, 要求对公账户转账,并索要正规发票或电子回单。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非法集资陷阱,它如同暗礁,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对保险行业而言,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未经 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利用保险单证或保险合同等形式,以高息、实物等为诱饵,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如"真险假卖"及"假险真卖"、高息诱惑、 伪造单证等。 此外,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随意将个人信息和 资金交给陌生人,避免因信息泄露导致财产损失。 高 ...
存款利率七连降,寿险保费逆势高增行业加速转型
Huan Qiu Wang· 2025-06-10 06:41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自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来,存款挂牌利率历 经七次下调。2024年5月20日第七次下调后,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中小银行也纷纷跟进。 储蓄型寿险产品吸引力提升是寿险保费增长主因。银行存款"保值增值"属性弱化,而保险产品兼具保障与投资功能,成为 居民储蓄"避风港"。多数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仍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对资本市场投资能力较低的消费者而言是较好选择。 不过,定期寿险、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的费率会因预定利率下调有所提升。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却逆势增长。2022年以来,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与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 收入逐年递增且增速加快,2024年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在此形势下,保险公司产品策略改变,加大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今年一季度,人寿保险中分红型、万能型产品占比近四 成,年金保险中此类产品占比超三成且较去年上升10个百分点。多家上市险企高管也表示将加大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 供给。 业内人士认为,长远来看,保险公司需从"储蓄替代"向"风险保障 + 长 ...
大都会人寿姚兵:养老规划最重要的是现金流的稳定性与可得性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09 13:42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长寿时代已和老龄化社会携手到来。国家统计局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我国 60岁以上人口将达3.5亿。老龄化社会也将加剧家庭代际变迁。目前,我国独居老人占比激增,30年后 国内家庭抚养比或将达到1:2。 时代的变化,也在社会最小的细胞单元——家庭中产生阵阵涟漪。6月6日,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 限公司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家庭养老金融健康指数调研报告(2025年)》报告 提出了"养老金融健康指数"(Pension Financial Health Index,简称PFHI),它是一个衡量家庭管理养老 金融和实现养老金融目标情况的指标。 《报告》结果显示,基于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26835份有效样本计算,2025年,我国家庭养老金融健康 指数平均得分为48.56分。该得分结果表明,我国家庭养老金融健康处于积累期。受访家庭已具备一定 的金融健康基础,处于主动积累阶段,开始关注养老金融规划,参与个人养老金或养老理财,正朝着有 意识建构养老金融规划方向发展,但投入金额有限,整体上存在"重当下、轻未来"的倾向。 务安排中考虑,具体规划方案可以随着收入和家庭财务重心的不同而实施调 ...
存款利率七轮下调跌入“1%” 时代 储蓄型保险产品“风景独好”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09 12:36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寿险保费高增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北京报道 伴随着2022年4月以来存款挂牌利率的七次下调,储蓄型寿险产品相对吸引力显著提升,2022年以来, 全国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连续三年正增长,且增速不断加快。 存款利息下调背后是整个市场利率的下行。在利率下行的趋势下,储蓄型寿险产品吸引力凸显,成为居 民财富管理的重要选项,但与此同时,险企也要防范利差损风险。 当然,从长远看,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需要从"储蓄替代"向"风险保障+长期财务规划"价值回 归。这意味着保险公司要更加注重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将保险 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储蓄的替代品,产品设计上宜更加注重风险保障功能,提高保险产品 的保障额度和保障范围。 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 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代表的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该机制建立后,存款挂牌利率已经历多次调降,主要商业银行分别于2022年9月、2023年6月、2023年9 月、2023年12月、2024年7月、2024年 ...
Huize(HUIZ)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06 13:02
Financial Data and Key Metrics Changes - In Q1 2025, operating revenue exceeded RMB 280 million, with gross written premiums (GWP) and first-year premiums increasing 3831% sequentially, reaching RMB 1.4 billion and RMB 730 million respectively [4][15] - Total operating revenue remained at RMB 284 million, with a robust cash liquidity balance of approximately RMB 202 million as of the end of March [16][17] - Total operating expenses fell by 29% sequentially, reflecting effective cost control measures [9][18] Business Line Data and Key Metrics Changes - The average ticket size for long-term insurance products rose 58% to over RMB 5,400, indicating effective customer strategy [5] - The repeat purchase ratio for long-term insurance products stood at 38%, demonstrating strong customer retention [17] - The company added approximately 390,000 new customers during Q1 2025, bringing the total customer base to 11 million [5][17] Market Data and Key Metrics Changes - The Vietnamese operation, Global Care, grew total policy count by 29% year-over-year, with GWP and revenue increasing by 3534% [11] - The company is on track to achieve 3% of total revenue contribution from international markets by 2026, with strong growth momentum in Southeast Asia [12] Company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 The company is committed to providing full life cycle insurance solutions and is expanding its product offerings in response to market demand [4][6] - The integration of AI across operations is a key focus, driving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and optimizing cost structures [4][8] - The company aims to solidify its leadership in China's participating insurance segment through customized product offerings [7] Management's Comments on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Future Outlook - Management noted that Q1 2025 is likely the lowest point for the year, with expectations of improved sales momentum in Q2 [26] - The company anticipates a strong Q3, particularly in August, due to expected pricing rate cuts [27] - The overall insurance demand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remains resilient, supported by digital adoption and AI-driven product innovation [12][20] Other Important Information - The company has strong partnerships with 43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continues to develop customized products [6] - The deployment of AI agents is transforming workflows, enhancing user experience, and improv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 [9][10] Q&A Session Summary Question: Selling expenses and sales momentum outlook - The decline in first-year premiums was attributed to a high base effect from Q1 2024, while selling expenses increased due to the lower gross margins fro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23][25] - Management expects Q2 to show decent momentum, with a revival of growth in the domestic market [26][27] Question: Impact of regulatory changes on business - Regulatory changes are expected to level the playing field among distribution channels, potentially increasing the influx of productive agents to the company [31][32] - The company is on track for expansion into Singapore, with operational status expected by Q3 2025, while progress in the Philippines is ongoing [35][36]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6-04)
Jin Shi Shu Ju· 2025-06-05 01:59
国外 1. 高盛:美元兑欧元融资需求减弱 高盛股票策略师表示,特朗普税收法案中被称为"报复税"的条款可能会削弱外国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兴 趣,并重新引发投资者对欧洲市场的关注。该措施,即第899条款,赋予美国对拥有美国投资的外国人 征收最高20%税收的权力。策略师指出,到2024年第四季度,欧洲投资者对美国的投资比例从2009年的 15%上升至45%,但现在有迹象表明,这一比例出现了逆转。欧洲投资者对欧洲大陆前景的信心增强, 该区域内投资势头也在上升。自2025年初以来,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已累涨8%。 3. 荷兰国际:荷兰政府的危机可能拖慢与欧盟相关的决定 荷兰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Steven van Rijswijk说,荷兰政府的垮台可能会拖慢与欧洲拟议投资热潮相关 的决策。Van Rijswijk周二表示,欧洲面临自冷战以来最大的安全倡议和关税不确定性之际,政府需要 在数字和国防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做出许多重大决定,不仅要单独做出,还要与 其他欧洲国家一起做出这些决定,推动欧洲成为一个更强大的大陆。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他说:"美 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欧洲人,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自己,我 ...
单月同比增速超11%!4月人身险保费“回春”,高增速能否持续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02 11:02
人身险保费终于"回春"!6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今年前4月保险业的保费收入情况。对比过往数据发现,人身险保费收 入较年初企稳迹象明显。具体来说,2025年前4月,行业人身险原保费收入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4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规模达2879亿 元,同比增加11.6%。 受访业内专家认为,得益于个险渠道持续复苏,同时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调背景下,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旺盛、销售回暖。当前,人身险市场变数不断,将 如何影响未来保费走势? 业内普遍认为,4月人身险保费增速提升,主要是因为存款利率持续下降,保险产品因保本且确定性高收益,且4月产品集中上新,客户对保险需求保持高 位。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低利率环境中,保险产品凭借相对稳定的预定利率优势,成为消费者锁定长期收益的 优选工具,受益于低利率的外部助力,4月保费实现显著反弹。 除了外部因素,人身险公司自身也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得益于4月分红险、年金险等产品集中上市,以及"报行合 一"实施后银保渠道资源进一步向期缴、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年初由于去年同期较高 ...
险企“瘦身”:平均每天撤销近5家机构 泰康、国寿超百家
Xin Jing Bao· 2025-05-15 15:57
截至5月12日,已有644家保险公司旗下机构被撤销,维持近年来的高基数趋势,其中,泰康、国寿裁撤 超百家。 平均每天撤销近5家机构,保险公司"瘦身"进行中! 贝壳财经记者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5月12日,今年以来已有644家保险公 司旗下机构被撤销,涵盖支公司、营销服务部及电话销售中心等,相当于每天有将近5家机构被撤销。 业内专家分析称,保险公司之所以撤销旗下机构,与市场竞争加剧、业务结构调整以及成本控制等因素 有关。撤销分支机构可能会对保险公司在当地的客户服务产生一定影响,保险公司可通过提供在线咨 询、投保、理赔等服务,以确保当地客户的服务质量。 不过,北京、上海等地也有机构被裁撤,如大家财险撤销了上海分公司徐汇支公司,人保财险则撤销了 上海市老港营业部。同时,英大泰和人寿、人保财险均在北京撤销了一些机构,其中,人保财险在北京 撤销了四家营业部,包括北京市分公司重点客户营业部、健康保险营业部等。 年内已有644家险企旗下机构被裁撤泰康、国寿超百家 从险企分布来看,泰康人寿、中国人寿今年以来旗下撤销机构均超百家,分别达136家和120家。 近年来,保险业深度转型,旗下机构撤销已成主流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