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

Search documents
半年盘点|中国创新药迎DeepSeek一刻,对外授权规模激增
Di Yi Cai Jing· 2025-07-12 05:13
中国创新药获批数量进一步爆发。国家药监局最新统计显示,我国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正在迎来DeepSeek一刻。 目前,全球巨头都在竞相开发下一代GLP-1类减重药,中国的候选创新药物成为跨国制药公司瞄准的目标。 6月2日,翰森制药与再生元(Regeneron)达成一项重磅许可协议,翰森将其在研的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S-20094的大中华区以外全球独占许可权利授 予再生元。 3月24日,联邦制药宣布将GLP-1/GIP/GCG三重受体激动剂UBT251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诺和诺德,交易规模高达20亿美元。 1月10日,先为达生物宣布与Verdiva Bio达成在除大中华区及韩国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许可与合作协议,合作的管线包括口服伊诺格鲁肽、口服胰淀素 受体激动剂、皮下注射胰淀素受体激动剂。根据协议,先为达生物将获得近7000万美元的首付款,最高达24亿美元的潜在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 以及产品商业化后的分层销售额提成。 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步伐加速,迎来了生物医药的DeepSeek一刻。据安永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公司与美国和欧洲合作伙伴之间达成的 ...
药企“卖青苗”是贱卖资产吗?资深律师解析创新药BD交易背后的隐秘博弈:“报价优渥”的交易并不总是最佳选择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12 01:01
每经记者|许立波 每经编辑|文多 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强势突围,成为成长赛道中的最大"黑马"。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全市场成立满一年的963只ETF中,仅有7只实现业绩翻 倍,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便是其中之一,该基金近一年来的收益率达到103%(截至7月11日)。 从产业角度看,随着近年来全球医药巨头加快在华"扫货"的节奏,我国生物技术(Biotech)企业的BD(商务拓展)交易不断升温。同时,资本市场也有显 著回暖,特别是赴港上市的创新药企增加,标志着本土原研药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持续上升。 在这场浪潮中,法律与合规成为各类交易背后的支点。从交易框架的制定、IP(知识产权)的归属到跨境交易的合规性,每一处都暗藏复杂博弈。对于大多 数仍处于临床阶段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而言,面对跨国药企的严苛标准,要如何在谈判桌上守住主动权并最终将自己的核心产品卖出好价,已成为当下最关 键的现实课题。 "每家企业所处的治疗领域、产品类型、临床开发路径都可能千差万别,而规则本身是一种抽象、概括性的制度设计,不可能覆盖所有具体情况。"刘毅铭强 调。 此前,曾有一家Biotech企业计划赴港上市,其技术平台 ...
全球CRO龙头谈市场“冰火两重天” 精鼎医药中国区负责人郑唯玲:如何穿越充满挑战的2025年 | 对话创新药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11 11:27
每经记者|林姿辰 每经编辑|魏官红 随着美国方面提出《生物安全法案》等相关政策,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加速审批、AI(人工智能)上岗等多项改革,以及全球生物医 药市场投融资继续遇冷,2025年,越来越多的药企放缓决策,全球CRO(医药研发外包)行业也陷入暂时的低迷。 而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市场风景独好。根据天风证券研报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CRO板块13家上市公司的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微降近6%;归母净利 润同比猛增105%,似乎已摆脱过去两年的低迷态势,迎来复苏时刻。 7月7日,精鼎医药高级副总裁、亚太区企业战略负责人兼中国区负责人郑唯玲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郑唯玲认为,中国和海外CRO市场可 谓是"冰火两重天",亚太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作为亚太创新药市场增长的最大引擎,已是兵家必争之地。 全球创新药数量增加利好CRO,三大研发领域需求火热 在100多年前的"淘金热"时期,卖水人通过为淘金者供水获利,收入往往比大多数淘金者更高。CRO(医药研发外包机构)便是制药领域的"卖水人",它 们助力药企完成复杂的研发任务,2024年全球服务市场规模已超过800亿美元。 可以说,CRO行业与 ...
中国医药企业破浪扬帆加速全球化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10 23:25
Core Viewpoint - The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positive changes driven by policy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with a focu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2][3]. Group 1: Industry Development -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as become a global leader in the production of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PIs) and small to medium-sized medical device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pharmaceutical landscape [1][2]. - The industry is transitioning from exporting intermediates and APIs to a comprehensive export of innovative products, marking a significant shift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s [2][3]. Group 2: Policy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 Recent reforms in drug and 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 have enhanced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roducts while stimulating innova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4][5]. - The acceleration of drug review and approval processes, along with China's membership in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sation (ICH), has created a "fast track" for innovative drugs to enter international markets [2][3]. Group 3: Market Strategie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 Companies are encouraged to adopt differentiated and refined market entry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regional market characteristics, disease profiles, payment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landscapes [3][4]. - Successful case studie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on, local production, and building partnerships to penetrate target markets effectively [5]. Group 4: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 Despite the progress, the industry faces va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that require modernization of the regulatory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to ensur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3][5]. - The industry must maintain confidence and focus on enhancing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quality control to navigate complex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competition [5].
财经观察:中国创新药“出海”有哪些看点?
Huan Qiu Shi Bao· 2025-07-10 22:53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杨沙沙】编者的话: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外媒报道,中国生物科技正迎 来"DeepSeek时刻"。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巨额"出海"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交易 频现,其中沈阳三生制药5月宣布向辉瑞授予公司自主研发的突破性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 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其12.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最高纪录。以前,中 国药企被认为"内卷"严重且缺乏创新性,但从去年年底至今,中国创新药企业出海BD形成了一个高 潮。从引进海外知识产权,到现在反向输出,中国创新药企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从何时开始在制药领 域发力?目前处于哪个梯队?未来中国药企还有哪些增长点? " 有点像国产手机或是电动汽车 " 《华尔街日报》援引生物医药行业研究机构DealForma的数据说,2020年中国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医药 交易中占比不足5%,而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近30%。 "这个比例非常可观。"位于硅谷的全球医药创新资本(H7 BioCapital)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李梦遥告诉 记者,包括信达、百济神州等中国药企,在海外布局成绩 ...
创新药授权交易2.0时代:如何从单向引进走向联合开发?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7-10 12:14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法规监管的日益严格,中国创新药物的发展得到了显著地推动。这一进步不 仅体现在药物数量的显著增加上,更体现在药物质量的全面提升上。特别是在分子设计和多样性方面, 中国药物研发的速度和水平令人瞩目,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 在此背景下,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21世纪资本研究院与 21世纪新健康 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东方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支持的创新药 行业"穿越周期,重塑价值"闭门会,于2025年7月9日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业内专家、创新药企代表 与资本方精英,以政策导向、资本逻辑与全球化路径为三大核心坐标轴,展开一场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 深度的行业破局思辨。 会上,药明生物首席运营官、高级副总裁俞丽华表示,目前,创新药物研发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涵盖 了从分子设计到临床试验的全过程。全球临床试验的数量正在稳步增加,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增长尤为 显著,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市场的刚性需求和大量未满足的患者需求,为创新药市场提供了 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推动了其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近三年来,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且政策支持力 ...
高盛:中国生物医药产品出海授权趋势属结构性 升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及基石药业目标价
Zhi Tong Cai Jing· 2025-07-10 07:19
该行指,产品授权、并购及新公司设立的成熟路径将进一步释放上行潜力:1)截至2025年中期,中国约 占全球临床试验管线的三分之一,及上半年进入人体研究的创新药候选物约占50%; 2)在可能定义未来 标准治疗的新型疗法中,中国企业在ADC(抗体药物复合体)、BsAb/TCE等领域主导管线,或在 siRNA(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等领域成为重要新兴参与者; 3)全球社群 对中国数据的关注度增加,中国至全球数据的转化性也在改善。 就下一波焦点:高盛指中国创新药资产日益获得全球企业的认可,中国生物科技出海业务拓展交易持续 增长。从治疗领域看,肿瘤学/肥胖症是当前焦点,该行预计中国的免疫学管线将持续增长。在疗法类 型方面,ADC/BsAb是中国的关键差异化优势(占出海授权交易的1/3),而siRNA/PROTAC管线可能是下 一个交易的潜力领域。 基于该行对行业因素业务拓展框架,引入新的"许可成功概率"(PoLS)框架,评估中国生物科技/制药管 线,以更好地反映潜在的出海价值(主要通过合作实现)。该行认为夏季是积累高质量创新药股票的机 会,因数据披露较少,股价可能在当前水平徘徊。该行长期 ...
吴伟:美“零和”思维挡不住中国创新药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9 22:45
来源:环球时报 当地时间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对进口药品和铜征收高额关税,其中药品关税可能高达200%。但将 给药企至少一年的时间,在关税生效前将供应链转移回美国。这一举措背后,是美国决策圈面对全球生 物医药,尤其是创新药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危机感和不自信。 前段时间,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NSCEB)在提交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正以系 统性战略挑战美国生物技术霸权。"以抗体偶联药物(ADC)为例,这种被誉为"魔法子弹"的医药技术 主要用于癌症治疗,能充分反映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实力、研发深度和产业竞争力。而在2025年美国临 床肿瘤学会(ASCO)公布的全球184项ADC研究中,中国药企独占89项、占比近半。这份新历史纪录 成为中美博弈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注脚——曾经由欧美主导的创新药赛道,正在经历"攻守易势"的深刻变 革。 2010年之前,中国药企在全球创新药版图中几乎"隐形"。彼时,美国药企凭借先发优势,牢牢占据全球 创新药市场的领头羊地位,而中国药企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仿制药。到了2015年,中国启动药监改革成 为转折点。得益于吸引大量海外生物医药顶尖人才归国创业与创新积累,国内制药行业上 ...
生产环节“分段”,新药上市提速
Xin Hua Ri Bao· 2025-07-09 21:58
"将抗体与化学小分子结合起来的ADC(抗体偶联药物)正迎来爆发期,分段生产是众多药企的共性需 求。"王宏伟解释,ADC有着较为复杂的"抗体—连接子—毒素"三元结构,在生产工艺上,既涉及生物 制药又涉及化学合成,单一企业难以同时布局多个领域,而分段生产可最大化利用药品生产企业和 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的生产设施设备,降低成本投入,加快研发进程。 "其中一段小分子是高毒高活化学物质,不允许与普通药物在同一车间生产。从建厂房到组团队,叠加 各项审批过程,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不仅耗资巨大,也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王宏伟坦言,布局 ADC药物近4年时间,却因堵在分段环节迟迟无法突破。 其实,早在2019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发布时,园区就嗅到释放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的信号。"我们 开始摸排企业需求,联合企业做足准备。"倪美华说,针对辖区企业关于分段生产的共性诉求,持续开 展大量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并探索具体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在国内率先提出"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政策 支持事项。 当然,这一模式还面临技术、法规和管理等多重挑战。倪美华举例说,分段生产后,如何保证不同厂家 生产设备的适用性?如何确保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同时, ...
今年已有12家生物医药企业港股上市,创新药企成主力军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15:2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 王鑫 实习生 翟芃博】生物医药企业正扎堆港股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港股市场特有的政策包容性和近期显著改善的流动性,是吸引生物医药企业密集上市的核心驱动因素。 上市数量已超去年,募资额居行业前列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今年已有12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分别是脑动极光、大众口腔、维昇药业、映恩生 物、Mirxes、恒瑞医药、纽曼思、派格生物、佰泽医疗、药捷安康、泰德医药和拨康视云。 7月9日,大众口腔(02651.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独家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截至当日收盘,大众口腔上涨3.50%,股价报 收20.7港元/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今年共有12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已超去年全年上市数量,当前还有40家生物医药 企业仍在排队。 从政策包容性来看,港交所自2018年起推出"18A"和"18C"等创新上市规则,允许未盈利或未产生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这一规则的发布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了全新机遇,尤为适合生物医药行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企业即使处于 研发阶段也能通过公开市场融资。 | 序号 | 证券代码 | 名称 | 上市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