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2英寸碳化硅衬底
icon
Search documents
研报掘金丨东吴证券:维持晶盛机电“买入”评级,SiC衬底应用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Ge Long Hui A P P· 2025-09-29 09:34
格隆汇9月29日|东吴证券研报指出,9月26日,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在晶盛机电子公司浙 江晶瑞SuperSiC正式通线,至此,浙江晶瑞SuperSiC真正实现了从晶体生长、加工到检测环节的全线设 备自主研发,100%国产化,标志着晶盛在全球SiC衬底技术从并跑向领跑迈进,迈入高效智造新阶段。 SiC凭借其高热导率和高工艺窗口,有望显著提升CoWoS结构散热并降低封装尺寸。同时,SiC材料的 高硬度和热稳定性亦支持刻蚀工艺的引入,有效提升产能和良率。晶盛目前已经攻克12英寸碳化硅晶体 生长中的温场不均、晶体开裂等核心难题,实现了12英寸超大尺寸晶体生长的技术突破,成功长出12英 寸导电型碳化硅晶体。维持"买入"评级。 ...
晶盛机电(300316) - 300316晶盛机电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9
2025-09-29 08:50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 | --- | | 类别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电话会议 □其他 | | 参与单位名称及 | 参见附件:参会投资者清单。 | | 人员姓名 | | | 时间 | 年 月 日 2025 9 28 | | 地点 | 杭州 | | 上市公司接待人 | 投资者关系 林婷婷 | | 员姓名 | | | | 1、请问公司 12 寸碳化硅衬底材料的进展? | | | 答:9 月 26 日,公司首条 12 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在子 | | | 公司浙江晶瑞 SuperSiC 正式通线,至此,子公司浙江晶瑞 SuperSiC | | | 真正实现了从晶体生长、加工到检测环节的全线设备自主研发,100% | | | 国产化,标志着晶盛在全球 SiC 衬底技术从并跑向领跑迈进,迈入 | | | 高效智造新阶段。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产线的量产进程,为客户 | | | 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大尺寸碳化硅衬底,携手产业链伙伴,共同 | | 投资者关系活动 | 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 | | 主要内容介绍 | ...
晶盛机电(300316):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 SIC衬底应用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Xin Lang Cai Jing· 2025-09-29 00:34
同时,SiC 材料的高硬度和热稳定性亦支持刻蚀工艺的引入,有效提升产能和良率。 晶盛积极扩产6&8 英寸衬底产能,已具备12 英寸能力。晶盛目前已经攻克12 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中的 温场不均、晶体开裂等核心难题,实现了12 英寸超大尺寸晶体生长的技术突破,成功长出12 英寸导电 型碳化硅晶体。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12/15 亿元,对应当前PE 为 58/47/38 倍,维持"买入"评级。 投资要点 半导体收入占比不断提升,订单快速增长。12 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通线,可兼容导电&半绝缘 型。9 月26 日,首条12 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在晶盛机电子公司浙江晶瑞SuperSiC 正式通线,至 此,浙江晶瑞SuperSiC 真正实现了从晶体生长、加工到检测环节的全线设备自主研发,100%国产化, 标志着晶盛在全球SiC衬底技术从并跑向领跑迈进,迈入高效智造新阶段。 SiC 凭借其高热导率和高工艺窗口,有望显著提升CoWoS 结构散热并降低封装尺寸。英伟达GPU 芯片 从H100 到B200 均采用CoWoS 封装(芯片-晶圆-基板)技术。CoWoS ...
晶盛机电(300316):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SiC衬底应用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Soochow Securities· 2025-09-28 15:10
证券研究报告·公司点评报告·光伏设备 晶盛机电(300316) 首条 12 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 线,SiC 衬底应用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买入(维持) | [Table_EPS]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 17,983 | 17,577 | 12,034 | 13,082 | 14,797 | | 同比(%) | 69.04 | (2.26) | (31.53) | 8.71 | 13.11 |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 4,558 | 2,510 | 1,007 | 1,247 | 1,538 | | 同比(%) | 55.85 | (44.93) | (59.89) | 23.88 | 23.37 | | EPS-最新摊薄(元/股) | 3.48 | 1.92 | 0.77 | 0.95 | 1.17 | | P/E(现价&最新摊薄) | 12.92 | 23.45 | 58.48 | 47.20 | 38.26 | ...
宋清辉:山东证监局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Sou Hu Cai Jing· 2025-09-26 23:41
"山东辖区通过政策'组合拳'有效改善了科技企业融资环境,在支持企业研发创新、专利产出和产业链强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区域经济高 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上海证券报记者 赵彬彬 自去年9月资本市场一揽子政策落地以来,山东辖区资本市场活力、韧性进一步增强:56家次上市公司获回购增持贷款108.49亿元,174家次上市公司推进并 购重组、涉及金额1513.99亿元,交易所市场债券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科创债存续规模创历史新高……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山东证监局与各方通力协作的 结果。 日前,山东证监局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通过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共促共建的工作新格局,一揽子政策在辖区渐次落地、取得实 效,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注入资本市场强劲动能。 机制创新 构建齐抓共管资本市场工作格局 山东证监局加强统筹协调和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各项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落实央地金融工作协调机制要求,山东证监局及时向山东省委、省 政府报告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内容,积极争取省级层面政策支持。 山东证监局: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 为山东"走在前、挑大 ...
晶盛机电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 彻底突破关键装备“卡脖子”风险
Quan Jing Wang· 2025-09-26 11:57
9月26日,据晶盛机电(300316)(300316.SZ)官方微信号消息,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在 晶盛机电子公司浙江晶瑞SuperSiC正式通线,至此,浙江晶瑞SuperSiC真正实现了从晶体生长、加工到 检测环节的全线设备自主研发,100%国产化,标志着晶盛机电在全球SiC衬底技术从并跑向领跑迈进, 迈入高效智造新阶段。 SiC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核心代表,因其耐高压、高频、高效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 电网、5G通信等重点行业。同时,在AR设备、CoWoS先进封装中间基板等新兴应用领域,SiC也正逐 步成为推动技术突破的关键材料。相较于8英寸产品,12英寸产品单片晶圆芯片产出量增加约2.5倍,能 够在大规模生产中显著减少长晶、加工、抛光等环节的单位成本,是大幅降低下游应用成本的关键路 径。 基于产业链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公司在检测、离子注入、激活、氧化、减薄、退火等工艺环节积极 布局产品体系,以高标准研发目标,逐步实现碳化硅设备产业化市场突破。公司6-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 备实现国产替代并市占率领先。公司碳化硅设备客户包括瀚天天成、东莞天域、芯联集成、士兰微 (600460)等行业 ...
晶盛机电12英寸SiC中试线通线
Ju Chao Zi Xun· 2025-09-26 11:42
文/罗叶馨梅)9月26日,晶盛机电(300316)消息称,旗下浙江晶瑞SuperSiC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 工中试线正式通线,实现了从晶体生长、加工到检测环节的全线设备自主研发与100%国产化。此举标 志着公司在全球SiC衬底技术上已由"并跑"迈向"领跑",进入高效智造新阶段。 据介绍,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核心代表,具备耐高压、高频、高效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 汽车、智能电网和5G通信等领域,并逐渐在AR设备、先进封装等新兴应用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相较 8英寸产品,12英寸SiC衬底单片晶圆产出量提升约2.5倍,可显著降低长晶、加工和抛光等环节的单位 成本,被视为推动下游应用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 晶盛机电方面表示,此次贯通的中试线覆盖晶体加工、切割、减薄、倒角、研磨、抛光、清洗及检测全 流程工艺,所有环节均采用国产设备与自主技术。其中,高精密减薄机、倒角机、双面精密研磨机等核 心设备均由公司多年研发攻关完成,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至此,晶盛机电已形成12英寸SiC衬 底从装备到材料的完整闭环,彻底解决了关键装备"卡脖子"风险,为下游产业提供了新的成本与效率基 准。(校对/秋贤) ...
晶盛机电大幅拉升 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
晶盛机电(300316)26日盘中大幅拉升,一度涨超15%,创近2年新高。 晶盛机电今日发布消息称,9月26日,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在晶盛机电子公司浙江晶瑞 SuperSiC正式通线,至此,浙江晶瑞SuperSiC真正实现了从晶体生长、加工到检测环节的全线设备自主 研发,100%国产化,标志着晶盛在全球SiC衬底技术从并跑向领跑迈进,迈入高效智造新阶段。 据悉,SiC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核心代表,因其耐高压、高频、高效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 车、智能电网、5G通信等重点行业。同时,在AR设备、CoWoS先进封装中间基板等新兴应用领域, SiC也正逐步成为推动技术突破的关键材料。相较于8英寸产品,12英寸产品单片晶圆芯片产出量增加约 2.5倍,能够在大规模生产中显著减少长晶、加工、抛光等环节的单位成本,是大幅降低下游应用成本 的关键路径。 公司表示,浙江晶瑞SuperSiC此次贯通的中试线,覆盖了晶体加工,切割,减薄,倒角,研磨,抛光, 清洗,检测的全流程工艺,所有环节均采用国产设备与自主技术,高精密减薄机、倒角机、双面精密研 磨机等核心加工设备更是由公司历时多年自研攻关完成,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 ...
山东证监局: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 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注入资本市场新动能
◎记者 赵彬彬 自去年9月资本市场一揽子政策落地以来,山东辖区资本市场活力、韧性进一步增强:56家次上市公司 获回购增持贷款108.49亿元,174家次上市公司推进并购重组、涉及金额1513.99亿元,交易所市场债券 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元,科创债存续规模创历史新高……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山东证监局与各方通力协作 的结果。 日前,山东证监局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通过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共促共建的 工作新格局,一揽子政策在辖区渐次落地、取得实效,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注入资本市场强劲动 能。 机制创新 构建齐抓共管资本市场工作格局 山东证监局加强统筹协调和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各项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落实央地金融 工作协调机制要求,山东证监局及时向山东省委、省政府报告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内 容,积极争取省级层面政策支持。 自资本市场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创设以来,山东证监局迅速行动,积极加大与相关各方的协同合作力度, 推动3家上市公司获首批回购增持贷款,数量居各辖区第2位,1家证券公司获首批互换便利操作资格。 在纵向联动方面,山东证监局一方面深入地方,开展"资本市场服务地市行 ...
“十四五”科技成就|齐鲁大地:“世界首创”挑起发展大梁
Ke Ji Ri Bao· 2025-09-16 09:10
Group 1: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Energy - The world's first fourth-generation nuclear power plant, Huaneng Shidao Bay High-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has commenced operation [1] - The first carbon fiber subway train has been put into commercial operation, showcasing advancements i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1] - The world's first 12-inch silicon carbide substrate and large-size lithium niobate crystal have been launched, indicating progress in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1] Group 2: Perovskite Solar Cell Development - Perovskite, a natural oxide mineral, is identified as a key material for third-generation solar cells due to its high light absorption and low cost [2] - Shandong has initiated a plan to advance the perovskite solar cell industry, with the Shandong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designated as the leading unit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3] - A pilot production line for 100 megawat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Shandong, marking a significant milestone in the region's solar energy capabilities [3] Group 3: 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CCUS) in Oil Extraction - The first million-ton CCUS project in China, the Sinopec Qilu Petrochemical-Victory Oilfield project, has been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capable of reduc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y approximately 1 million tons annually [4][5] - The project has achiev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oil production, with daily output rising from 220 tons to 450 tons after the injection of over 200,000 tons of CO2 [5] - The potential for CCUS technology in China is substantial, with an estimated 2 billion tons of oil geological reserves suitable for CO2-driven extraction [5] Group 4: Hydrogen Energy Innovations - The first hydrogen-electric tugboat in China, "Hydrogen Electric Tug 1," has been launched, featuring a hybrid system that achieves zero carbon emissions [6] - Shandong has become a leader in the hydrogen energy sector, with over 270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volved in the "Hydrogen into Thousands of Homes" initiative [6][7] - Significant projects include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efficiency hydrogen purification systems and the first peak-shaving electrolysis hydrogen production project at a thermal power plant in China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