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智造”让“科幻场景”加速落地
工业机器人在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自卸车智能化生产线上作业。 智能打磨工厂内,机械臂灵巧翻转,精准打磨出产品的光洁曲面;无人配送小车在车间灵活穿梭,自主 搬运沉重物料;数百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短时间内就能将汽车骨架装配成整车……这些曾经在科幻 大片里见到的场景,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常见。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在安徽省芜湖市的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内,工作人员与一款人形机器人"握手"。 新华社记者 张 铖摄 "在中国,科幻不再是虚构内容。"巴基斯坦《论坛快报》近日发表文章称,外骨骼"机甲"、新材料制成 的"隐身衣"……那些曾经停留于荧幕的科幻装备,在中国逐渐走入现实。 中国的科技创新日益吸引外媒关注。不少外国游客来华期间,也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所见所闻:送餐机 器人穿梭往来,无人驾驶车辆平稳穿行,城市建筑与设施充满"科幻感""未来感"……更多"中国智造"的 创新成果,正呈现在世界眼前。 科幻"名场面"走进现实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不久前,多位外国企业高管走进中国"黑灯工厂",所见场景令他们感到震 撼。访华的高管描述,这些巨大工厂里,机器人独自完成大量工作,甚至无需开灯。英国能源科技公司 章鱼能源老板 ...
中国创新体系日益成熟
健康的创新生态不仅依赖于强大的研发能力,也离不开有效的保护与激励机制。近年来,中国在知识产 权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商标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企业为维持竞争优势,必须持续创新并有效保护创新成果。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电池技术、整 车设计与智能系统等方面的突破,带动相关知识产权申请量大幅增长。创新积累与品牌建设相互促进, 共同推动产业实现快速升级。 新华社记者 陈 诚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0 位,首次跻身全球前十。中国排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2013年以来累计上升25位。中国拥有的全 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这一成果并非偶然,而是来自长期、系 统且持续的努力所积累的深厚基础。自2012年的第29位跃升至如今的第10位,中国创新体系的上升速度 已超越大多数经济体。其成功可归结于三个关键要素:持续的资源投入、不断优化的结构体系以及高效 的成果转化能力。 根据报告,全球创新活动仍在发展,但增长速度呈现放缓态势。2024 ...
行走德黑兰,感受古都风采(国家人文地理)
沉浸于德黑兰的烟火气,要漫步在德黑兰大巴扎蜿蜒的街市里。德黑兰大巴扎是中东地区最大、最古老 的巴扎之一,占地逾10万平方米,可追溯至10世纪。步入其中,空气中弥漫着香料、藏红花与刚出炉馕 饼的香气,让人们感受最地道的伊朗风味。这里的招牌美食当属烤肉卡巴布,尤其是烤羊肉串,堪称伊 朗烧烤的代表。其做法是将绞碎的羊肉与洋葱及香料混合,徒手捏裹于特制的金属签上,在炭火上炙 烤,香气四溢,入口鲜嫩多汁。 德黑兰大巴扎也是伊朗传统手工艺"活的"博物馆。在这里,游客可以选购手工制作的珠宝盒、棋盘与画 框等精美器物。其中,镶嵌工艺"哈塔木"尤为引人注目,匠人以骆驼骨、木材与黄铜为主要材料,将这 些材质切割成细条,手工扭结组合成复杂的几何图案,再将其切片,逐一镶嵌于器物表面。每件作品都 凝聚着匠人数百小时的专注与耐心,光影流转间波斯手工艺闪耀独特光芒。 (来源:新华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处网站等) 想要了解德黑兰的历史、领略极致的繁复与华丽,没有什么地方比古列斯坦王宫更合适。王宫位于德黑 兰市中心,波斯语直译为"玫瑰宫"。作为卡扎尔王朝时期的典型建筑,古列斯坦王宫融合了波斯的传统 工艺、建筑风 ...
跟大使领略波斯文化(采访手记)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萨迪日纪念活动吸引了不少师生参加。这一活动旨在弘扬萨迪作品中蕴含的人道主 义与和平精神,促进中伊文化交流互鉴。现场有学者表示,《蔷薇园》中许多关于为人之道的论述,比 如富人应当关心穷人,而穷人也应保持操守与气节,这种仁爱、知足常乐的思想,与孔子倡导的"贫而 乐,富而好礼"颇为相似。 在伊朗驻华大使馆内,不少伊朗工作人员都会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列王纪》中有名句,"知识无疆 界"。如今,已有多所中国高校开设波斯语专业,伊朗越来越多年轻人把中文确定为应该学习的重要外 语,中伊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在波斯著名诗人菲尔多西所著的民族英雄史诗《列王纪》中,"中国"是诗人笔下神秘遥远的东方国度, 常被描述为珍宝之邦。《列王纪》中,总共提到400余次中国,两国交往渊源之深厚可见一斑。 在伊朗,还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诗文:"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这句诗出自波斯文学巨匠萨 迪的著作《蔷薇园》,如今不仅作为箴言悬挂在联合国总部,而且也成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理念和 原则。 这句诗让人想起中国古代先贤的类似论述,如《论语·颜渊》中的"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 之内,皆兄弟也。"可见中伊同为文明古国,在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收官
据新华社郑州电(记者王鹏、刘振坤)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13日至15日在河南郑州 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清华大学"基于类脑架构的下一代通用模型及智能体生态"项目获得冠军。 此外,浙江大学"一知智能—AI大模型互动营销服务产业引领者"项目获得亚军。香港中文大学"光速智 联—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互联的神经形态光学处理器"、南京理工大学"光隐—面向AI训练的高速缆用电 磁屏蔽膜"、牛津大学和莱斯特大学的"酶激增"以及南洋理工大学"BIOV—前沿再生医学细胞治疗平 台"4个项目获得季军。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郑州大学和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自今 年4月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161个国家和地区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参赛。 据悉,今年大赛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高教主赛道增设"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 能源""新材料"5个参赛项目类型,有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关键领域创新攻关。 据介绍,今年大赛首次举办港澳区域赛,并实现全球多点布局,在欧洲、非洲等地举办七大区域赛,赛 事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大赛期间,还举办了世界大学生创新大会,发布《世界大学生 ...
大学里,如何自主学习
发掘创造性潜能。与一些优秀学长学姐交流学习经验时,大家往往听到"科研训练""挑战杯""进组"等关 键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创造,经常以各种形式发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例 如在"机械设计"课上合作设计一款产品,在"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课上根据现实生活需求,构思写出 程序代码,等等。大学里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和创意类活动,大家不妨积极参加,发掘自己过往也许不 曾察觉的创造性潜能。 探寻个人志趣。构建稳固的"自我同一性",更好地理解"我是谁",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过往的学 习经历中,同学们大多经历了许多次考试的竞争。大学里,可以尝试跳出以往的成长模式,找寻一条独 特的、通往个人兴趣禀赋的道路。你可以不仅是会学习的学生,还是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充满热情的社 团成员、喜欢玩乐队的音乐爱好者。不妨积极探索自己的志趣所在,享受不同学科、课程、课外活动带 来的新奇体验,探寻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定义未来的社会角色。 自主、创造、多元,是我眼中大学学习的关键词。不惧挑战,而是将其视为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 不畏未知,而是将其视为发掘创造性潜能的空间;不忧竞争,而是与同学一起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相 ...
趣味小课堂 点燃科学梦
近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古城中心幼儿园芳玲幼儿分园,小朋友正在玩泡泡秀。 杨中勤摄(人民视觉) ...
跳舞何以疗愈身心?
图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老师使用彩虹伞进行舞动团体辅导。 图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舞蹈治疗老师给学生进行舞动团体辅导。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今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中,"舞蹈治疗"被正式列入新增的29个 本科专业之一,首个布点设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并已于今年启动招生。 光听名字,您可能会好奇:舞蹈为何能够用于治疗?它与传统舞蹈艺术有何不同?这个领域有哪些新兴 的就业机会?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让身体成为一种被看见的语言" 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一节舞蹈治疗课上,舞蹈治疗教研室主任刘珊珊一边轻声抛出问题,一边用 舒缓的动作引导学生放松身体。 "舞蹈治疗与传统舞蹈教学有着本质区别。"刘珊珊介绍,传统课堂侧重于动作的规范与美感,舞蹈治疗 则以身体为表达媒介,不设固定动作标准,也不评判美丑,"而是在包容的环境中,让身体成为一种被 看见的语言。"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探索动作背后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读懂身体的语言。以"镜像练习"这一经典技法 为例,参与者两人一组,通过模仿对方的动作、表情乃至呼吸,全身心地感知对方的情绪与需求,在互 动中搭建起理解与共情的桥梁。 ...
北京科学中心升级为“花园式”
据悉,2025年,北京科学中心对户外园区进行重新规划,全面升级为"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在首个全 国科普月期间,正式向公众开放。升级后的北京科学中心结合北京的乡土植物、四季变化与科技文化特 征,构建出"一轴两环、三生四季、二十四景"空间格局。今后,这座"户外课堂"将与现有科学教育内容 实现无缝衔接,当观众走进北京科学中心后,即可沉浸式体验"一草一木皆科学,一候一花皆文化"的科 学文化氛围。 当前,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正在研发"自然绘·知科学"教育体系,已经开发了4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 活动,三门探究实践类营地活动。中心还邀请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加入讲解团队,带领观众在四季流 转中品味科学文化,相关活动已开展62场次,参与人次超过167万。 记者从北京科学中心获悉,历经7个月的精心改造,花园式北京科学中心近日正式亮相。 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是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大型科普场馆,地处北京中轴线沿线,占 地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展览展示面积1.9万平方米。中心聚焦青少年这一重要人 群,持续探索场馆发展新路径,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北京地区青少年的"小而精""小而美"的科学教育场 馆,助力 ...
在短视频里看见文化传承
创作者汇集2025抖音创作者大会。 主办方供图 许篮心在大会上表演。 本文配图除标注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踏入"古代分会场",仿佛穿越到了文人墨客云集的宋朝。屏风雅致、团扇轻摇,身着汉服的"古 人"往来其间,一派风雅古韵。在互动区,NPC(非玩家角色)扮演的"李清照"正与观众玩着趣味飞花 令:"请说出一句带有'酒'字的李清照诗词。"若观众一时卡壳,"李清照"便会指引大家检索相关诗词。 "我们打造这个'古代分会场',就是想用游戏化、场景化的形式科普传统诗词,让大家体会优秀传 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古籍项目运营负责人陈景收说,这次活动是创作者大 会,而NPC们扮演的李清照、杜甫等角色,其实也是古代的创作者。这个分会场为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搭 建了一个"穿越时空的互动平台"。 走出"古代分会场",诗意的余韵仍未消散,创作者市集的热闹气息便扑面而来。市集上,众多传统 文化类创作者不仅用心搭建起各具特色的专属展位,更精心设计了趣味互动小游戏,让原本收藏在博物 馆、书写在古籍里的传统文化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观众视野。 一个拼图展位前,一顶待完成的"粉色凤冠"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顶凤冠打破了传统凤冠的经典色 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