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Search documents
小暑节气,也要吃饺子?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6 07:36
中新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 上官云)一眨眼,小暑节气将到了。在酷热难耐的夏天,无论"食新"还 是"吃藕",许多民俗都体现了"顺应天时"的古老智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娟说,小暑来临,往往意味着"三伏"近在眼前。在民间,"吃饺子"并不是小暑特 定的、普遍性的习俗,"头伏吃饺子"的说法流传更为广泛一些。 她同时提到,严格来说,晒衣服、晒书画其实也不能算是小暑的特定民俗,过了梅雨季节之后,太阳出 来了,光照比较强,人们晾晒物品,以达到防霉防蛀的目的。 哪个时段更热? "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王娟说,此时万物都在生长期,没有太多重要的农事活动,很多 民俗活动都是围绕"避暑"或是"食补"来进行。 "吃伏羊"的民俗在很早之前就出现了。她解释,"伏天"地气上涨,湿热之气升腾,古人认为羊肉属于温 补之物,喝点羊汤、吃些羊肉,反而可以补充身体的阳气。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称,吃饺子也是小暑期间的习俗。王娟说,这种民俗确实在个别地方有,但流传更 为广泛的是"头伏吃饺子",此时吃饺子起到了开胃、补阳气等作用。 从字面意思来看,"暑"有炎热的意思,"小暑"意味着此时还不算特别热。不过,王娟说,它的到来往往 意味着湿热难耐 ...
中企联合援喀麦隆医疗队、孔院举办二十四节气文化交流活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4 03:24
人民网内罗毕6月23日电 (记者黄炜鑫)雅温得消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中交一公局集团中非区域中心21日携手中国 (山西)第24批援喀麦隆医疗队、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在孔子学院共同举办"节令跃动·中非共融"二十四节气文化交流活动。 启动仪式。尚宛蓉摄 漆画书签。尚宛蓉摄 趣味运动会环节将节气主题巧妙融入竞技项目。春分合步挑战、小暑背球大作战、立秋叠杯塔、小寒夹豆赛等比赛妙趣横生,寓教于乐。现场欢声笑 语、气氛热烈,参赛选手在轻松愉快中加深了对节气文化的理解。 拔火罐。尚宛蓉摄 中医按摩。尚宛蓉摄 春分合步挑战。尚宛蓉摄 小暑背球大作战。尚宛蓉摄 活动尾声,主办方为获奖选手颁发奖品,全体参与人员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表达中非人民心手相连、合作共赢的美好情感。合影留念和闭幕式将 本次活动圆满收官。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扣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结合夏至时节特点,通过"文化+艺术+运动"的形式展开交流,体现了 中非双方文化共融、民心相通的美好愿景。 活动伊始,与会嘉宾共同启动节气转盘,象征中非文化交流的持续轮转、四时更替、生生不息。随后,孔院学员带来了节气歌及舞 ...
延长营业、推出节气菜码 方砖厂69号炸酱面焕新迎暑期消费热潮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6-21 14:38
北京商报讯(记者 郭缤璐)6月21日,在方砖厂69号炸酱面夏至面宴暨二十四节气菜码夏季品鉴会上,方砖厂69号炸酱面宣布将二十四节气理念融入菜码设 计,推出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定制化菜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目前,方砖厂69号炸酱面菜码种类丰富至13种。 为缓解暑期客流压力,方砖厂69号炸酱面提前增配后厨人手与服务人员,引入打包自提、拼桌接待模式提升翻台效率,并通过每周服务培训强化点餐、结账 流程的标准化。数据显示,消费者续面率近30%,仅腊八蒜月消耗量即达15吨。 截至目前,方砖厂69号炸酱面已有30家直营店,除热门景点外,商圈、社区也都有布局。今年主要开店策略是在巩固现有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市场, 计划在北京再开10—20家门店,重点关注人口密集、消费活力高的新兴商圈以及大型成熟社区 。 方砖厂69号炸酱面董事长马俊杰表示,在制作工艺上,方砖厂69号炸酱面坚持传统手工制作,90分钟现熬酱、8道工序手擀面,让消费者品尝到地道京味的 同时,也感受到品牌对品质的坚守。此次将二十四节气理念融入配菜设计上,通过时令食材的季节性组合,既延续"不时不食"的饮食哲学,又为消费者带来 新鲜感。 暑期将至,北京商报记者也 ...
国宝画重点|观象授时 物候循迹——文物里的夏至智慧
Xin Hua She· 2025-06-21 13:08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ummer solstice in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highlighting its historical and astronomical importance as one of the earliest recorded solar events in China [1][3][12] Group 1: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 The Taosi site is recognized as a key archaeological site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longside other significant sites like Liangzhu and Erlitou [1] - The ancient people of Taosi developed a solar calendar, marking the summer solstice as a crucial agricultural time marker [3][6] Group 2: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 The Taos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with a radius of 10.5 meters and 12 observation slits, allowed ancient inhabitants to accurately track celestial movements and define 20 solar terms, which are foundational to the traditional 24 solar terms [3] - The use of a gnomon and a horizontal measuring stick (known as a "gui") complemented the observatory, enabling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shadow lengths to establish a solar calendar [6] Group 3: Cultural Practices - The article describes how ancient people observed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the shedding of deer antlers and the emergence of cicadas, to mark seasonal changes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8][10][12] - The concept of "half summer" is introduced, referring to a medicinal plant that grows during this period, symbolizing the transition of seasons and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12]
如何推算三伏天(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Ren Min Ri Bao· 2025-06-01 22:12
夏 至 "夏至三庚数头伏"。具体而言,初伏的启动点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延续10天,进入中伏。末伏的第 一天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由热转凉,末伏也标志着三伏天即将 结束。初伏与末伏之间的时段就是中伏。中伏的起始点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由于"庚日"的循环周 期是10天,若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若有5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这种变化 使得三伏天的总时长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 以2025年为例:夏至为6月21日,此后的第一个"庚日"为庚午日(6月30日),第二个"庚日"是庚辰日 (7月10日),第三个"庚日"是庚寅日(7月20日),这就是入伏的第一天。初伏持续10天,为7月20日 至7月29日。中伏起点为庚子日(7月30日),即初伏后的第一个庚日,至8月8日,共10天。立秋为8月7 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庚戌日(8月9日),末伏即为8月9日至8月18日,持续10天。今年的三伏 天总时长为30天,属于"短三伏"。 这种穿越千年的推算体系,不仅是中国传统历法的活化石,更展现了古人将天文观测、气候规律与生活 实践相结合的卓越智慧。从现代科学 ...
今日小满 | 藏在小满节气背后的天文密码
Yang Shi Wang· 2025-05-21 04:10
斗转星移 天文坐标古今不同 从典籍《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开始,看似寻常的节气转换,实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浩瀚星海中刻下的时间坐标。 通过小满节气,我们可以窥见华夏先民仰望星辰背后深邃的天文智慧。 从古天文研究者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到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发展出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均与二十八星宿、北斗的运行、土圭测 影以及各地物候相关联。这一体系不仅推动了农业发展,更成为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实践。 央视网消息:5月21日2点55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小满是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小满者,物 至于此小得盈满。"这其中既是对华夏先民数千年仰观天象总结出的自然规律,还暗含"满招损"的哲学警示,这种将天文观测与人生哲理相融 合的智慧构成中华文明独特的认知体系。 北京天文馆古天文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梦婷介绍,二十四节气实际是按照太阳的位置来计算,小满节气就是太阳运行到黄经60度的时 候。据《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一文字记载开始,华夏先民持续数千年昼测日影、夜观星象,逐步确定下春分、夏至、秋 分、冬至等时节,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对应的"二分二 ...
为什么只有小满,没有“大满”?(把自然讲给你听)
Ren Min Ri Bao· 2025-05-20 22:02
小满的"满",也饱含人们对雨水适度的期盼之意。对于农事活动来说,小满时节,如果雨水适度,会有 利于作物丰收;雨水不足,则可能影响作物产量。但是,如果雨水太多,不仅对农事活动不利,江河还 会有洪涝风险;所以,"大满"一词并不符合人们的期盼。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不设"大满"节气,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满招损,谦受益""月满则亏,水 满则溢",将满未满、小得盈满的"小满"状态才是刚刚好,充分体现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小满,既是反映物候的节气,也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彰显了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传统。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本报记者李红梅采访整理) 选题线索来信邮箱:rmrbstb@peopledaily.cn 小满的"满",既有"麦粒渐满"的含义,也有雨水丰盈之意。小满,既是反映物候的节气,也是古人智慧 的体现 今年5月21日是小满节气。你知道小满的"满"是什么含义吗? 在北方地区,小满的"满"一般指冬小麦等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但还没完全成熟。"小 满小满,麦粒渐满",正是形容这样的情形。而在南方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暖湿气流活跃,华南、 江南等地区往往雨水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成热门
Jing Ji Ri Bao· 2025-05-16 21:53
5月13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馆已满一个月。截至"满月"前一天,中国馆已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 次,日均参观人数约7000人次,是本届世博会最热门展馆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工作,把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展示给世界。"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馆长晏晨晖 说,"志愿者是中国馆的一张重要名片。" 展厅内有一件来自古蜀文明的瑰宝——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近4米高的1号青铜神树(复制品),九只 神鸟栖息在青铜神树的枝头,一条头上长角的"神龙"缘树逶迤而下,其恢弘气势令人赞叹。 "这完全刷新了我对中国青铜器的认知。"来自东京的加藤先生一家三口在神树前驻足良久。他指着展品 说:"无论是青铜神树还是旁边的青铜纵目面具,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作为世博会的高人气展馆,中国馆高峰时段参观人数可达上万人次,其中不乏老人、小孩以及残障人 士。为做好保障服务,中国馆招募了约60名志愿者,建立了人性化分流机制,优先引导特殊人群入馆参 观。 "中国馆的人文关怀让我倍感温暖。"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教授穆罕默德·纳吉布·拉扎利说,他坐着轮椅在 馆内参观时,志愿者不仅优先引导他入馆,还耐心协助他拍摄月壤照片。"我不仅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 完美交融,也感受到一 ...
苏州二十四节气绘本亮相世博会
Su Zhou Ri Bao· 2025-05-07 00:13
该书作者为中科知成绘本馆创作团队。他们立志将"身边的科学"与"云端的艺术"结合起来,创作一 系列让中国孩子读懂祖国、让世界读中国的地理绘本。十多年来,创作团队坚持观察、记录、总结苏州 节气规律,在地关怀采集物候大数据,积累宝贵一手素材,还利用假期带领学校师生、社区亲子家庭一 起开展走读苏州的自然探索活动,春天沿太湖岸线、夏天沿大运河两岸、秋季沿姑苏繁华图谱、冬季走 景观大道,每个节气聚焦一处地理标识地,引导身边更多人走进大自然,将二十四节气作为一门博物课 程来学习和实践,提升大家的科学素养水平。 苏州中科知成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首批入驻和重点 培育的地理文化企业,致力于地理科学普及产品的研发、出版和展示。企业曾获批2018年江苏省科普产 品研发基地,是苏州高新区首家入选单位,其出版作品《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绘本,荣获文津图书奖、 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原创绘本奖等奖项。 近日,中国外文局所属海豚出版社主办的"中日二十四节气文化推广交流活动"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 举办。由古吴轩出版社、海豚出版社联合出版,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企业苏州中科知成地理 信息科技有限 ...
小满的“满”指什么?(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Ren Min Ri Bao· 2025-05-02 22:01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节气之一。在节气体系中,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小暑大暑,表 现出同构的对称之美,而小满之后,接续的是"芒种"而非"大满"。宋代马永卿在《懒真子录》中提到, 二十四气其名皆可解,独小满、芒种说者不一。对此,有人认为,如果麦子"大满"收割则籽粒容易脱 落,如果江河"大满"就会外溢,造成损失或危害。故而以芒种命名小满后的节气。也有人从文化角度解 读,认为传统的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小满之名,充 分体现了古代先民们的智慧,也体现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二十四节气是社会实践,也是知识体系。它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实际影响,也引发着感悟与思 考。由"满而不溢"到"满招损,谦受益",也许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富有情趣的意会与自洽。但即便是在 当代世界,将满未满的"小满状态",何尝不是对抗熵增定律的一种优雅的姿态。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03日 07 版) 凝聚着中华先民的生活经历和农耕经验的二十四节气,是岁时变化的概括与标识,小满也不例 外。"满",《说文解字》中释义为"满,盈溢也"。小满,意味着"满而不溢""满而不盈"。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