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体系
icon
Search documents
大国科技竞争的本质矛盾是什么?
Hu Xiu· 2025-07-10 00:36
Group 1 - Richard R. Nelson's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IS) theory have reshap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globally [1][9] - The NIS theory emphasi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ous entities such as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forming a network for 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capability enhancement [7][8] - Different countries exhibit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ir innovation systems, with the U.S. characterized by market-driven and enterprise-led innovation, while Japan and Germany rely more on collabo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8][9] Group 2 - Nelson's NIS theory has faced criticism for being a form of techno-nationalism, attributing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s to specific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10][12] - The rise of globalization has blurred the boundaries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leading to a call for a reconstruction of a global multi-level innovation system theory [12][14] - The interplay between techno-nationalism and techno-globalism has become a central topic in global technology governance and policy debates [14][20] Group 3 - Nelson's perspective on technology nationalism is nuanced, recognizing the need for emerging industrialized nations to adopt such policies to enhance their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20][23] - The concept of "strategic public goods" in technology suggests that certain critical technologies may requir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for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26][30] - The current global landscape shows a resurgence of technology nationalism, which could lead to a "technological cold war" if not managed properly [32][34] Group 4 - The NIS theor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 robust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s a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innovation in the face of global competition [27][29] - The diversity of innovation systems across countrie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no one-size-fits-all model for innovation,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effective coordination of innovation elements [29][30] - Promoting inclusive innovation on a global scale is essential to balance national security concerns with technological openness [31][34]
以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汇聚创新合力
Jing Ji Ri Bao· 2025-07-09 21:57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 科技体制改革,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 年,必须用好用足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已经获得的规律性认识、积累的重要经验,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 制改革,特别是要适应形势变化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构建强大的 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善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建立科创企业破产保护相关制度;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形成"科技 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通道;促进"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激发中小企 业研发需求。三是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构建创新价值共创生态。更多发挥市场功能来解决基础研究和 技术创新过程中涉及的项目立项、预算投入以及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等问题;改革科研项目遴选机制,实 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竞争模式。四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创新友好型制度环境。完善科技成果 确权相关制度,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试点;支持构建创新联合体 ...
泰兴经济开发区:“五位一体”下好协同创新棋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07 03:05
初夏时节,《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江苏省化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调研组走进泰兴经济开 发区,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总投资5亿元的中试孵化产业园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进行公辅设施联 动调试。"基地已完成竣工验收,首批9个中试项目即将入驻。"泰兴经济开发区中试基地负责人王昌尧 说。 还有一串令人兴奋的数据:2024年,泰兴经济开发区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达140个,高新技术企业增至55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2%;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2亿 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园区构建的"五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正在释放强大动能。 科技"的新模式。近几年园区累计引进夏禾科技、京腾昊桦、兴普泰、赛瑞克等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 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项目,一批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科创项目正蓄势待发。 人才基地建设为创新体系提供了智力支撑。泰兴经济开发区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共建泰兴产业学 院,"订单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解决化工行业特殊人才需求,该园区还建设了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 地,被列入全国首批化工行业"十佳"争创名单。 "我们就像在下一盘创新大棋。"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潘明荣形象地比喻 ...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总价值2.48亿元,采购科研仪器设备338台/套
仪器信息网· 2025-06-26 06:01
导读: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是山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实验室之一。实验室采购科研仪 器设备338台/套,合计价值2.48亿元。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 们的推送。 烟 台 先 进 材 料 与 绿 色 制 造 山 东 省 实 验 室 ( 以 下 简 称 " 实 验 室 " ) 是 首 批 启 动 建 设 的 省 实 验 室 之 一。自设立以来,实验室以服务全省产业链重大需求为导向,重点布局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前 沿 、 精 密 制 造 与 智 能 技 术 、 界 面 材 料 与 表 面 工 程 、 特 种 防 护 材 料 与 技 术 、 金 属 及 陶 瓷 复 合 材 料、绿色化工与精细化学品六大方向,建立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与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转 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积极争取在重大科学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实现原创性突破, 成为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先进材料和绿色制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实验室全景图 实验室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总部基地+中试孵化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的基础设施体系,为"科 研-中 ...
贵州天麻 从土特产到金疙瘩
Jing Ji Ri Bao· 2025-06-23 22:09
5月下旬,记者来到贵州省毕节市新质生产力天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在一块弧形的大屏上,贵州特产 天麻的交易价格指数、市场波动、订单交易等信息尽收眼底。通过接入实时数据,可以分析天麻市场的 国际国内供需关系、价格、进出口等情况。 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出台了《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 (2023—2030年)》,着力打造天麻产业集群。成立省中药材专班,围绕100亿元级产业目标明确任 务、细化目标,稳步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和标准化种植,重点抢抓"药食同源"政策机 遇,强化快消食品研发生产速度和产销对接力度,推动天麻产品走进百姓生活,培育拓展消费市场,不 断拓展增值空间。 资源优势凸显 贵州是天麻的重要产区,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贵州大学中药材产业团队负责人黄明进介绍,贵州天麻 种植历史悠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化、全产业链发展 格局,天麻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贵州三宝"(天麻、杜仲、灵芝)闻名海内外,贵州德江天麻、大方天麻、雷山乌杆天麻先后获国家地 理标志产品保护。2010年德江天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 ...
“设计上海”2025震撼来袭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6-20 02:09
2025年6月4—7日,亚洲权威国际设计盛会"设计上海"2025于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举行。作为重塑可持续未来的先行者,奥迪再次以独 家顶级合作伙伴身份携手"设计上海"2025。以设计驱动创新一直是奥迪进取基因的重要体现,在奥迪,设计承担着重塑人们生活方式, 创造可持续未来的使命。此次,双方以全局思维,共同突破边界,启迪新一代创意力量,以期为人类构建美好未来的愿景。 随着全球设计产业加速革新,中国已成为设计创新与转变的重要舞台,"设计上海"2025应势而来。本届展会甄选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 的600多个品牌的设计精品,覆盖家具与灯具设计、厨卫与整装设计、新材料与应用、生活方式与配饰设计四大核心板块,系统呈现设 计产业的最新动态。 1 . 1 . 0 . 0 . 0 . 0 . e in Article NEW e . i û www.mmmmmmm HIHNIMMIDDIND 在"设计上海"2025,欧普照明携手知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及MAD团队再塑新境,打造了一座以"太阳"为核心意象的沉浸式展台,用泡 泡、光、曲线构成一场沉浸式的空间叙事。展台上方,一颗飘浮的"人工太阳"由柔性TPU充气膜包裹,内置欧普前沿的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再升级,前海、河套怎么干?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19 17:00
前海打造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策源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该《意见》是 2020年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升级版,将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试验、 深化一批开放举措,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更大成效。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迎来新的政策红利,近日持续引发热议。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国家重大战略平台,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不少任务将率先在前海、河套先行先试。 6月19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前海、河套,介绍深圳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相关情况,并 回答记者提问。 "全力争取《意见》改革措施在前海先行先试、率先落地,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6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深 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前 ...
前海将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布局保税维修等新业态
其中,前海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核心点位。6月19日,南方财经记者在深圳市"深入推进深圳综 合改革试点"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形成的48项经验举措中,有17项在前海率先 落地实施。 数据显示,2024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进出口7066.5亿元、同比增长 42.4%,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占深圳全市比重达60.4%。 南方财经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近日,中办、国办对外公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要求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提升服务贸 易。 针对《意见》第三项改革任务"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王守睿介绍道,在货物贸易方面,前 海在全国率先试点"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获批"一线直通、智联监管"改革,贸易便利化、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前海管理局局长王守睿在发布 会上表示,下一步,前海将从《意见》提及的四个方面部署相关举措。在备受关注的金融领域,会上透 露,前海将聚焦新兴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 ...
内蒙古包头:初步形成稀土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体系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8 10:54
Core Insights - Baotou City has established a deep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for rare earths, integrating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1][2] - Baotou is home to the world's largest Baiyun Obo rare earth mine, holding the highest global reserves and smelting separation capacity, earning the title "World Rare Earth Capital" [1] - The city has partnered with nearly 20 top universities and leading enterprises to create five specialized joint research institutes, one industrial incubation base, and multiple specialized laboratories [1] Group 1 - The Baotou Rare Earth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has focused on seven research areas, conducting 44 research projects, including five projects under the Inner Mongolia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initiative [2] - The center has established 12 pilot demonstration lines, with four already operational, successfully overcoming 11 key industry technologies [2] - A joint research base for rare earth bio-metallurgy has been established, leveraging Tsinghua University's advanced synthetic biology-driven rare earth recovery technology [1][2] Group 2 - The Baotou City governmen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 collaborative model that combines cutting-edge university innovation, enterprise implementation, and platform synergy [1]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iyun Obo Rare Earth Resource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is a significant step in enhancing research capabilities within the rare earth sector [2] - The innovative bio-sepa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enables efficient leaching and purification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rom tailings and waste materials [2]
同心·大调研|聚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8 01:20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题:聚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民建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作者 蓝伊旎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如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 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期,受中共中央委托,民建中央调研组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 动能"这一课题,在浙江、北京开展了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此次考察调研由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 常务副主席秦博勇带队。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有关同志及相关专 家参加调研。 如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 近年来,浙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催生了许多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新质企业。走进强脑科技、灵伴 科技、宇树科技等公司,调研组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残障人士可以通过肌肉信号控制智能 假肢实现跑步、弹琴、写书法;工人佩戴增强现实(AR)眼镜,能够实时调取运行数据,监控设备运行 状况;人形机器人可以根据语音指令实时交互,精准完成跳舞、武术、攀爬楼梯等复杂动作...... 走访过程中,调研组详细了解团队的教育背景、人才待遇水平、技术攻关难点等,并听取有关新兴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