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

Search documents
东港区大力推动数字互联网服务外包发展,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12 03:52
截至目前,"齐家-山外校企合作"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校内实习+职场就业"模式的实施成效初见端 倪。齐家网在校内职场共接纳了25届实习生19人,经过两个学期的实习与选拔,最终有7名优秀毕业生 成功入职日照职场,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一成果充分展现了该模式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满 足企业用人需求方面的双重价值。 齐家网与山东外国语学院的合作实践,不仅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典范,更是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生动案例。通过"校内实习+职场就业"模式的深化推广,双方将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与优势互 补,构建"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未来,齐家网将继续携手更多院校,探索产 教融合的新路径,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齐家网与山外的合作,正是这一理念的有力践行,为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 的"日照样板"。 齐家网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山外")联合打造的"齐家-山外校企合作订单班"圆满完成了 本学期的培养计划。在为期三个月的培养过程中,两个订单班共计39名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能力考核及 业务实操等多维度训练,不仅提升了职业技能,还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这种 ...
就业指导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 精细化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匹配度
Yang Shi Wang· 2025-06-28 04:49
央视网消息: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近期,各高校结合国家政策与自身特色,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涵盖岗位拓展、能力提升、精准服 务等多个维度,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2025年,毕业的北京大学工学院博士毕业生荣光耀选择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工作。2024年夏天,荣光耀参加了学校在阿克苏地区开展的社会实践 活动,切身感受到西部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校园招聘是毕业生与各大企业岗位对接的重要渠道,不少高校通过深化校地校企联动、强化实践育人等举措,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匹配 度。 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博士毕业生邓成表示,他所学的专业在西藏能有更好的施展空间,之前通过学校就业中心这个渠道到西藏实习实践,亲眼 看到西藏发生的巨大变化,那里正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 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北大持续推进"红绿蓝"就业引导战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北京大学工学院2025届博士毕业生荣光耀表示,阿克苏地区在能源产业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的专业与阿克苏的发展需要非常契合。 再过一个月,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博士毕业生邓成将前往西藏大学工作。对于选择去西藏的原因,邓成的理由简单而笃定。 加强校地校企协同育人 促进 ...
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推动人才供需适配(专题深思)
Ren Min Ri Bao· 2025-06-17 22:05
教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时代越是向前,人才的重要性就越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越 加突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这一重要论述是对 教育前瞻性、先导性作用的深刻诠释,为我们发挥教育作用、加强人才供需适配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当 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 进,对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我国人口发展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以 及经济数字化转型等趋势,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逐步加深。这不可避免会导致教育的"输出端"与市场尤 其是科技创新领域的"需求端"之间存在供需"错位",主要体现在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和素质尚不 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一些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科技人才、数字人才等有 效供给不足,一些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后发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等等。 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统筹抓 ...
西安交大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助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4 04:37
中新网西安6月14日电 (记者 阿琳娜 梅镱泷)"研二时加入校企合作的兴人类职业发展协会,之后借助协 会和各类校企合作平台参加了多项培训、竞赛、社会实践等,让我对就业有更加清晰的规划。"西安交 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5届硕士毕业生李乐说,自己在去年秋招季时已找到心仪的工作。 李乐的求职就业之路并非个例。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大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开展"访企拓 岗""供需对接"等就业育人项目,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我们与各用人单位共建校企创新联合体,深化重点领域校企合作。落实'双导师'制度,邀请企业专家 深度参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指导等环节。成立'校企合作菁英班',每学期邀请50余名 企业导师授课,提高供需契合度。"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旭红介绍道。 目前,西安交大已经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航天十二院等 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多个各具特色的菁英班,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创新思维活跃的优秀学子。 "以中兴通讯为例,我们合作设立'西安交通大学·中兴通讯5G无线通信菁英班',面向5G/B5G无线通信重 大产业需求,建立校企一年联合培养机 ...
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校企协同,清华大学为毕业生精准搭建职业桥梁
Xin Jing Bao· 2025-06-13 12:37
据清华大学数据,近5年清华大学2300余名毕业生赴制造业、能源业等领域就业,人数逐年递增,到重 点单位就业率连续多年超80%。 校企协同,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清华大学将人才培养与国家重点行业发展深度绑定。学校领导多次带 队走访重点领域的重点单位,与中核集团、中航工业等10余家央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深化人 才合作,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链条。 "我们把应聘场景转换到企业现场,让学生直观感受工作环境与城市氛围,这种深度体验让职业选择更 精准高效。"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招聘模式、强化职业辅 导等组合拳,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稳就业生态体系,为毕业生搭建起通往国家重点领域的职业桥 梁,引导毕业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求。 围绕招聘环节,学校同步开展行业面对面讲座、校友沙龙、企业开放日等活动,每年覆盖学生2万余人 次。 "传统招聘类似于'闪婚',而'1+N'模式通过前期行业认知讲座、中期企业参访、后期实践跟踪,让学生 与企业实现深度了解。"该负责人形象比喻道。 ...
稳就业 高校在行动
Ren Min Ri Bao· 2025-06-10 22:00
重点领域 北京大学实施"红绿蓝"就业引导战略 国之所需吾志所向 本报记者吴丹 毕业后,北京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汤诗奕将前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 设计研究所工作。"小时候就觉得造飞机的人特别了不起,今后我要用专业知识为航空事业发展贡献力 量。"汤诗奕说。 未名湖畔,越来越多学子将理想融入时代。中国史专业博士毕业生邓成主动赴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 研究院工作;数学科学学院大数据专业硕士毕业生王楚凡放弃企业高薪,赴信息支援部队工作;理论经 济学博士毕业生刘珍岑赴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参与国际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事业。 这些选择背后,是北大"红绿蓝"就业引导战略的育人实践——红色代表培育家国情怀,引导同学们面向 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绿色代表矢志国防强国,鼓励同学们投身国防军工领域;蓝色代表勇担全球使 命,引导同学们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学校设立专项奖励金,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 根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区域组团招聘会、行业组团招聘会、"职行中国"北大学子就业行等活动,拓展 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就业资源。 2024年,北京大学前往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的 ...
政校企协同为东营养老护理业焕发"朝阳队伍"生机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5-27 11:32
5月26日,东营市2025年度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在市技师学院落下帷幕,该项竞赛不仅为行业呈现了 一场高水平的技能较量,更以"代际共融"与"政校企协同"的双重实践,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了鲜活样 本。这场竞赛中,46名选手从"60后"到"00后"跨越三代同台竞技,既映射出养老服务人才结构的年轻化 趋势,也彰显了传统经验与创新思维的交织融合。而背后政策扶持、院校培育、企业实践的多方联动, 则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从政策层面看,东营市近年来通过入职奖补、岗位补贴、职业技能等级奖励等"组合拳",系统性提升了 养老护理职业的吸引力。数据显示,当前全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下占比31%,大专及以上学 历者达39%,年轻化、专业化趋势显著。与此同时,市技师学院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自2022年开 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来,通过"订单班""工学交替"等模式,将《老年心理护理》《实用养老机构管 理》等课程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并与日本松山福祉学校合作引入国际经验,累计培养96名专业人才。 这种"政策输血"与"教育造血"的协同,既破解了行业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也为长期发展筑牢根基。 值得关注的是,东营市通过设立" ...
推动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走进南京农业大学
Nan Jing Ri Bao· 2025-05-22 02:14
作为产业需求方代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南京乐惠芬纳赫包装机械有限公司面向高校科研人 员,提出了高速灌装设备中高精度核心部件、控制系统、耐腐蚀合金材料等方面的校企合作需求。"希 望能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合作,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 表示。 5月20日上午,南京市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走进南京农业大学,来自全市的51家精密制 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人员,在科技供给和产业需求 上"双向奔赴"。 南京农业大学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食品与工程学部包括食品科技学院、工学院、信息 管理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4个学院,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需求,坚持以科技创 新促进产业升级,与华为公司共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与温氏集团、桂柳集团、雨润集团、江苏省食 品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食品与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 的焕新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活动中,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介绍了生物质利用技术与装备、农机先进制造技术等6个方向的科研 成果,食品科技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科研人员分别围绕食品加工新技 ...
校企协同创新升级 王力安防实力助推青年群体创业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5-09 07:48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王力杯"大学生直播系列活动于2025年4月25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国乡镇 企业协会共同主办,旨在通过"数字技术+青年力量+乡村资源"的创新模式,为高校创业团队提供实践舞台。全国众多高校的创业团队将运用直播带货、文 化传播等手段,助力农产品销售、非遗传承及文旅资源推广,展现青年创业的无限潜能。 作为本次活动的总冠名方,王力安防(605268)依托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为大学生构建起创业实践平台。其标志性的"不夹手"防盗门研发历程,为青年 创业者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创新范本。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概念炒作盛行的市场环境下,王力安防始终坚守产品创新本源,以解决消费者的实际使用痛 点为突破口,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对用户安全体验革新的不断追求,正是王力安防对于青年大学生创新思维培育与实践赋能的深层呼应。可以预见,此次"王力杯"大学生直播系列活动, 将会是一场安全防护领域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新生代创造力之间最具象的价值共振。 作为智能安防领域的技术践行者,王力安防始终以研发投入作为发展基石。其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 ...
拓宽大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Xin Hua Ri Bao· 2025-05-07 02:45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大学生职业创新拓展多元路径。在知识更新加速、技术融合加深的时代背景下, 学科交叉已成为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趋势。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学科路径,交叉融合更能回应复杂问题导 向的创新需求。高校正依托产教融合平台,探索以项目牵引、任务驱动为基础的跨学科实践路径,通过 组织结构与资源配置的系统调整,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与能力结构。高校普遍面临"学科壁垒较强、平 台资源分散"的现实问题,一些学校通过建设"模块化交叉平台"与"技术共享工坊"打破原有学院制结构 限制,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协同攻关提供空间支撑。部分高校还通过设立校内跨学科创新基金或工作 室,鼓励学生在企业导师、高校教师联合指导下,以团队形式开展开放式课题研究。学科交叉融合推动 高校从"学科本位"走向"问题导向",也推动创新教育从"线性传授"向"网络协同"转型。通过产教融合拓 展学生的创新路径,不仅有助于培育复合型人才,更为大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生成提供了更加多元与开 放的制度空间。 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为大学生职业创新凝聚集体智慧。实习实践范式正从教学附属向创新驱动转变。当 前高校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资源配置和制度保障,更在于通过组织模式与育人机制的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