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新
icon
Search documents
吉安4GWh电池项目获批
起点锂电· 2025-07-19 10:18
早在去年 8 月份,该 项目 就实现 竣工投产。项目于 2023 年 3 月动工,仅用了 1 年零 5 个月的时间完成建设并试运行。 根据此前报道,其中年产 1GWh 锂电池系列产品项目总投资 100056.8 万元,占地约 44283.33m ²,建设有生产厂房、原料仓库、成品仓 库、办公楼、宿舍、食堂等完善的设施,并配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新能源动力锂电池 3300 万只的生产规模,此 外,公司还有年产 1GWh 用于蓝牙耳机、年产 1GWh 用于儿童手表手环的建设项目 。 资料显示,江西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 2022 年的高新科技企业,专注于聚合物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隶属于广东比沃集 团。后者成立于 2011 年,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各种电池及配套系统解决方案,产品涵盖消费 3C 电池系列、储能电池系列和动力电池系列, 广泛应用于电子烟、儿童手表、蓝牙耳机、手环、电动车、储能产品等领域。 比沃集团目前旗下拥有湖南幸福时代、广东幸福时代、江西比沃新能源 3 家子公司,平均产能每天可达 200 万支。其中,湖南幸福时代新能 源项目总投资 20 亿元,分二期建设,一期投资 5 ...
今天,A股“一变”、“三不变”
新华网财经· 2025-07-17 09:35
今天,A股有"一变"和"三不变"。 "一变"是指风险偏好明显提升。 具体表现在:在个股成交额榜前30个股中,仅有C华新(华电新能)、阳光电源下跌,其余个股均上涨,其中,新易盛、 胜宏科技、润和软件、中航沈飞等个股大涨;今天,上涨的个股数量超3500只,为7月9日以来新高。此外,今天仅有1只非ST股跌停。 "三不变"是指沪指继续围绕3500点一线蓄势;结构行情的主角依旧是算力、创新药、多元金融等板块;市场继续聚焦龙头股。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37%,深证成指上涨1.43%,创业板指上涨1.76%。 市场呈现三个特征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运行有三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一是指数运行中枢稳步抬高。 5月至6月,沪指围绕3300点一线震荡盘整。6月底以来,沪指运行中旬抬升至3500点一线,且成交额放大。 二是最近板块轮动加快,但与以往不同,市场的结构行情脉络较为清晰,主要聚焦在算力、创新药、多元金融、光伏、军工、人形机器人等板块上面。 这些板块能够持续活跃,驱动逻辑有相似之处,背后都有宏大的叙事逻辑支撑,且不乏事件催化。 今天,上述几个板块集体走强,其中, 算力产业链和创新药两大板块领涨。具体看,算力产业链中,光模块 ...
又一锂电池项目落地安徽
起点锂电· 2025-07-15 09:44
据 阜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7月9日发布消息显示, 安徽世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GWh锂离子动力及储能电池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表,进入审批前公示 ,标志着该项目来到新阶段。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经济开发区裕安路606号4#厂房,以租赁 标准厂房作为办公及生产场所,占地面积约10.32亩,总建筑 面积约27902.47平米。 将 购置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切机、制片机、卷绕机、注液机、清洗机、化成分容柜等设备,配套建设供配电、给排水、环保设施等公 用及环保工程。 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一亿只锂离子电池。 资料显示, 安徽世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法人为徐星,持股比例达到80%。经营范围包括: 新材料 技术推广服务;电池制造;电池销售;机械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等。 此前消息显示, 安徽世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GWh锂离子动力及储能电池厂项目 总投资3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 其中一期项目投资 1.5亿元,建设年产1GWh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 阜阳是安徽重要城市之一,也是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据点 ...
金属新材料高频数据周报:铂价格创近1个月新高,多晶硅价格再创2014年以来新低-20250630
EBSCN· 2025-06-30 08:15
2025 年 6 月 30 日 有色金属 铂价格创近 1 个月新高,多晶硅价格再创 2014 年以来新低 ——金属新材料高频数据周报(20250623-20250629) 要点 军工新材料:电解钴价格上涨。(1)本周电解钴价格 24.80 万元/吨,环比 +5.1%。本周电解钴和钴粉价格比值 0.92 ,环比-1.3%;电解钴和硫酸钴价格 比值为 5.06 ,环比+0.8%。(2)碳纤维本周价格 83.8 元/千克,环比+0%。 毛利 -8.56 元/千克。(3)铍价格本周持平。 新能源车新材料:硫酸钴价格上涨。(1)本周 Li2O 5%锂精矿中国到岸价 545 美元/吨,环比 +1.87%。(2)本周电碳、工碳和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分 别为 6.04 、5.91 和 5.84 万元/吨,环比-0.3%、-1.05%和-1.8%。电碳与工碳 价差为 2024 年 11 月以来新低,或代表锂电景气度相较工业领域有所减弱。 (3)本周硫酸钴价格 4.88 万元/吨,环比+2.31%。(4)本周磷酸铁锂、 523 型正极材料价格分别为 3.03 、10.55 万元/吨,环比+0%、+0.7%。(5) 本周氧化镨钕价格 ...
野村东方国际 锂电新周期 全球产业格局的变迁
野村· 2025-06-26 14:09
野村东方国际 锂电新周期 全球产业格局的变迁 20250625 摘要 《通胀削减法案》驱动日韩电池企业在北美大幅扩张产能,LG 化学北美 产能规划显著提升,但 2025 年起,日韩企业调整策略,削减资本开支, 优先提升现有产能利用率,并可能转向储能领域。 中国锂电市场面临供给过剩挑战,但产能利用率触底回升,企业加速海 外布局,尤其看好欧洲市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增长面临挑战,欧 洲市场或需等待低价车型大规模推出以刺激需求。 固态电池技术预计 2027 年实现规模化量产,此前投资逻辑围绕技术路 线演进,市场将呈现板块轮动,可关注下跌后的投资机会。SNE Research 预测固态电池渗透率可能达 8%,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下降速 度至关重要。 LG 化学 2025 年一季度利润扭亏为盈,受益于美国补贴,但为应对政策 不确定性,正降低北美资本开支,并可能将动力电池产能转向储能电池 生产,以填补美国本土储能供给缺口。 Q&A 贵机构对宁德时代 2025 年底的市值目标有何预期,以及支撑此预期的核心逻 辑是什么? 宁德时代目前的市值约为 1.1 万亿人民币,预计到 2025 年底其市值有望达到 1.6 万亿人民币。此预 ...
家电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配置黑白电龙头,拥抱新消费与新制造
SINOLINK SECURITIES· 2025-06-23 14:26
证券研究报告 2025/06/23 1 三大投资主线: 龙头。 风险提示:国内外需求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关税风险 2 家电新消费:看好新产品形态、新行业阶段两类投资机会。1、新产品形态:重点看好极具成长潜力的手持智能影像赛道;2、 新行业阶段:看好高成长潜力+国产品牌全球份额快速扩张的扫地机板块。 家电新制造:看好主业基本面扎实,布局机器人方向的优质企业。 业绩稳健增长的黑白电龙头:1、看好高股息+业绩稳定性高的白电龙头。2、看好产品结构升级带动利润率持续改善的黑电 3 板块复盘 4 -15.0% -10.0% -5.0% 0.0% 5.0% 10.0% 15.0% 20.0% 有色金属 银行 传媒 美容护理 汽车 医药生物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环保 基础化工 国防军工 计算机 通信 纺织服饰 综合 轻工制造 社会服务 钢铁 公用事业 电子 交通运输 石油石化 家用电器 建筑材料 非银金融 建筑装饰 电力设备 商贸零售 食品饮料 房地产 煤炭 -10.00 -5.00 0.00 5.00 10.00 15.00 白色家电 黑色家电 小家电 厨卫电器 照明设备Ⅱ 家电零部件Ⅱ 绝对涨跌幅(% ...
「大水漫灌」失效,家电家居打新如何重构增长?
36氪· 2025-06-20 09:05
为什么家电家居打新 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 2024年,海信曾推出了一款高端电视产品。这款产品被寄予厚望,但实际的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面对落差,海信内部多次开会复盘。一次会议上,海信视像营销副总经理孙建勋指出了一个尖锐问题:如果卖点展示不能精准解决用户痛点,即使参数再 高,也没有用。 特别是电商平台的新品销售,过去那种习以为常的展示参数策略,如今失效了。会议现场众人面面相觑,很多人还停留在旧经验中。 在复盘了去年高端新品的问题之后,海信重振旗鼓,今年推出又一款高端电视新品E8Q。这款产品创造了海信高端产品首发的纪录,在京东上线28小时就成 为百吋销售TOP1。客单价1万以上的高端电视,一天就实现1400台销售——这个全新的销售纪录远远超出了孙建勋的预期。 同一个品牌的两款新品,销售表现为何相去甚远? 这是家电家居行业经历迷茫期的一个缩影。最近几年,智能化浪潮给家电家居行业带来的增长红利逐渐消退,很 多 家电家居 品牌在 新品销售上有些心有余 而力不足。 今年,沉寂已久的家电家居行业出现了久违的热闹,各个品牌都在推新品,但局面却是冰火两重天。一些品牌虽然推出了新品,整体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甚 至让整个品牌陷 ...
湖南锂资源创新应用大会在临武举行 展示5项新科技成果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8 17:48
Group 1 - The Hunan Lithium Resource Innovation Application Conference was held in Chenzhou, showcasing five new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lithium battery industry, open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lithium resource applications [1][3] - The conference was co-hosted by the Hun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henzhou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gathering experts and industry leaders to discuss lithium industry innovations and energy development [3] - Hunan Jiusen New Energy Co., Ltd. presented research results o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and semi-solid-state batteries, while Hunan Meite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showcased high-nickel cathode materials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3] Group 2 - Chenzhou is positioned as a "bridgehead" for Hunan's lithium battery new energy industry, leveraging its rich and high-quality lithium ore resources to drive inno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4] - The Hu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lithium battery new energy industry in Chenzhou, with ten robust initiatives [4] - The lithium battery new energy industry in Chenzhou is projected to achieve an output value of 78.897 billion yuan in 2024, with 199 lithium battery scale enterprises clustered in the region [4]
百亿A股,再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16:17
斥资10亿元布局金属锂 【 导读】大中矿业 拟 投资10亿元建设锂电项目,自2022年布局以来该业务尚未有业绩贡献 中国基金报记者 牛思若 曾因"天价"买锂矿而备受关注的大中矿业再度出手。 6月18日,大中矿业发布 公告称,公司拟在临武县建设"年产3000吨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 目",项目总投资10亿元。 2024年,大中矿业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在传统铁矿业务承压的背景下,大中矿业正全力推 进锂矿项目,以期 开拓 第二增长曲线。然而,大中矿业为了进军锂矿耗资不菲, 但 其重金 投入的锂矿项目尚未实现业绩转化,叠加锂资源行业周期性波动与碳酸锂价格持续 下 探,项 目长期回报的确定性面临严峻考验。 大中矿业表示, 金属锂电池材料具有高比容量的显著优势,是高性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符 合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 此外,大中矿业称, 目前 公司 在临武县拥有324万吨碳酸锂当量,并配套建设了锂矿采选及 碳酸锂加工项目,形成了采选冶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搭建起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基础。 主营业务承压 6月18日, 大中矿业 发布 公告称,公司与临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 议书》,拟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3 ...
我国海上风电进入市场化竞速期
Core Insights - China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offshore wind power market, leading global development in this sector under the "dual carbon" goals [1] - The offshore wind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is entering a market-driven competitive phase, characterized by accelerated deep-sea development, 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upgrades, and multi-industry integration [1] Group 1: Deep-Sea Development Acceleration - The Three Gorges Jiangsu Dafeng 800 MW offshore wind project has set a new record for the farthest offshore distance in China at 85.5 kilometers [2] - The project will install 98 wind turbines, with an expected annual power generation of over 2.8 billion kWh, reducing CO2 emissions by over 2.37 million tons [2] - The successful advancement of this project validates the feasibility of deep-sea wind power development and helps expand market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wind power developers [2] Group 2: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 China has achieved multiple breakthroughs in offshore wind power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launch of a 26 MW offshore wind turbine and improvements in subsea flexible DC transmission and deep-sea booster station technologies [4] - Innovations from companies like Mingyang Group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floating wind turbine technology, enhancing cost-effectiveness and scalability in deep-sea wind power development [4] - Goldwind has also made strides in offshore wind power, developing a 16 MW offshore wind turbine and 120-meter carbon fiber blades [4] Group 3: Industry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 The offshore wind power industry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deep-sea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threats from marine corrosion [6] - The average corrosion rate of metal structures in offshore environments is 5-8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onshore equipment, necessitating a focus on material and structural innovations [6] -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 reliable lifecycle assurance system must be established, aiming to extend the lifespan of key components to over 25 years [6] Group 4: Strategic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 To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construction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the industry should focus on four key strategies: developing new floating foundations, optimizing policy environments, exploring space-efficient uses of offshore wind and marine ranching, and enhancing experience sharing among coastal provinces [7] - These strategies aim to reduce lifecycle costs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value of the marine econom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