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业
icon
Search documents
2994.8亿斤!2025年夏粮“成绩单”出炉
Xin Hua She· 2025-07-10 11:30
夏粮丰,全年稳! 7月10日,2025年夏粮"成绩单"新鲜出炉——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 2763.2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说,今年夏粮虽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总体保持稳定。 2023年我国夏粮实现丰收,产量达到2923亿斤,而2024年夏粮产量在2023年处于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又 增产了72.5亿斤。今年夏粮"成绩单"是在2024年高基数基础上取得的。此外,今年在河南、陕西等主产 区发生了较重旱情,诸多挑战下,实现2025年夏粮稳产丰收,殊为不易。 政策对路,农民种粮有盼头—— 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启动 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农田抗灾减灾能 力有了明显提升,为全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良种良机提单产—— 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正为夏粮生产注入强劲动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搜集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推广田间种植,围绕种业振兴行 ...
守护农业“芯片”!走进种子“诺亚方舟”
Xin Hua She· 2025-07-09 15:27
盛夏时节,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院农科东大道。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东门进入,远远就能看到 一栋现代化的白色建筑。正面墙上,由"禾"与"重"组成的篆刻字"种"格外醒目。 这里是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也是守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 如同有了一些特定野生稻基因的留存,人类才能成功创制出超级杂交稻,很多种质资源蕴藏着潜在可利 用基因,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很多种质资源在野外面临着灭绝危机。将 这些种质资源收集起来并进行科学保存,能延长它们的寿命,并在不断进步的科技加持下,打开未来无 限可能的空间。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质资源保护 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当前种业振兴行动已迈入第5个年头。作为种业振兴的基础工作,我国新保存了哪些重要种质资源?应 用了哪些新技术,种质资源保存效果如何?近日,记者来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一探究竟。 走进5层楼高的种质库,一间间宽敞明亮的库房里整齐摆放着已经贴上二维码、条形码的种子瓶,试管 苗容器,液氮罐。 "在这里,每个种类的种子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人员张金梅介绍说,我 ...
学习手记丨一粒种子的分量
Xin Hua She· 2025-07-09 14:03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seed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highlighting its role in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4][6][8]. Group 1: Strategic Importance - The "Seed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Action Plan" was approved to transition China from a major seed industry country to a strong one, focusing on self-reliance and risk control in seed sources [4]. - Xi Jinping's remarks underline that seeds are foundational t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linking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broader national strategies [4][6]. Group 2: Historical Context - Xi Jinping's early experiences with seed cultivation have shaped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seed industry's significance, as he engaged in seed breeding and research during his youth [5]. - Historical anecdotes, such as the story of "King Goujian of Yue," illustrate the critical nature of controlling food sources for national strength [6]. Group 3: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The article stresses the need for innovation in the seed industry to support modern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with Xi Jinping advocating for the prote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diverse varieties [7]. - The concept of a "big food perspective" is introduced, suggesting that addressing food security requires expanding beyo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actices [7]. Group 4: Future Directions - The article calls for collective efforts to advance the seed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emphasizing the urgency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this initiativ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8].
科技下田“三夏”新
Jing Ji Ri Bao· 2025-07-09 00:57
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当前,全国夏粮收获九成半,冬小麦收获基本结束,夏播粮食进度过八成,各地正接茬推进夏季田管。 入夏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毫不放松抓好夏收夏种夏管,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收,全面打牢秋粮生产基础,金 色麦浪转化为青葱禾苗并茁壮成长。这不仅是一场农时接力,更是"藏粮于技"的生动注脚。 农机手操作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齐各庄镇的田间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夏收跑出"加速度" 数十万台收割机追逐着小麦成熟的节奏,由南到北作业,成为"三夏"生产的一道风景。据农业农村部数 据,今年夏收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超20万台,国产9公斤/秒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 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力机型;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了30%以上,麦收总体进度 比常年快了2天至3天。预计今年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继续控制在1%以内的较好水平,为夏粮丰收到手和 全年粮食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力推进、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加快迭代升 级。潍柴雷沃是国家农机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潍柴雷沃收获机械研究院技术工程师付善宁介绍,公司推 出 ...
【渭南】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
Shan Xi Ri Bao· 2025-07-07 23:32
作为陕西粮食生产核心区,渭南以占全省近五分之一的粮食产量担当着"陕西粮仓"的重任。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性高温天气的严峻考验,农业大市渭南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 良"融合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夏粮总产保持基本稳定。 ■ 科技硬支撑 筑牢粮食根基 "'渭麦19号'是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继'渭麦9号'之后,又一个自主选育的旱地小麦新品种。今 年,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孙镇试验站试种了30亩'渭麦19号',实收测产8.62亩,平均亩产达434.4公 斤。这个成绩相当亮眼。"7月1日,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首席专家张养利告诉记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渭南大力推动"种业振兴"行动,把培育推广小麦抗旱品种作为稳产 夺丰收的重要举措。2021年6月,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首个自主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渭麦9号"通过国 家审定,成为渭南30年来首个国审旱地小麦品种。在今年持续性高温天气条件下,"渭麦9号"表现优 异。截至目前,"渭麦9号"全国推广面积已突破180万亩。新品种"渭麦19号"正参加陕西省小麦品种审定 生产试验,有望为旱作农业开辟新路径。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品种突破,还贯穿于全生产周期。今年2月 ...
(活力中国调研行)皖北“粮仓”蹦出粒粒鼓黄豆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7 03:57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advancements in soybean production in Suzhou, Anhui, focusing on the use of root nodule bacteria to enhance yield and nutritional value [1][3]. Group 1: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 The use of root nodule bacteria has led to an average yield increase of 10% and a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 of 1% to 2%, while reducing nitrogen fertilizer usage by 5% to 20% [1][3]. - The application of root nodule bacteria in soybean cultivation is still low in China compared to major soybean-producing countries like Argentina and Brazil, which have an application rate of 85% [3]. - Since 2020,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local enterprises has promote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root nodule bacteria technology, covering over 800 million mu (approximately 53 million acres) across 17 provinces [3]. Group 2: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Suzhou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hub for se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ith multipl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eed enterprises setting up operations in the region [4]. - Th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ybean Breeding Center has developed 32 high-yield, high-quality soybean varieties, increasing protein content by over 9% and yield by over 10% [4].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mart agriculture digital platform in the Seed Technology Valley has enhanced the precision of seed breeding and propagation through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analysis of key agricultural data [4]. Group 3: Seed Industry Landscape - Suzhou has 175 certified seed enterprises, ranking second in Anhui province, and annually breeds nearly 100 crop varieties,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national seed resources [5].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举办 五位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6 14:05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中国海 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建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分别围绕量子技术、人工智能、深海科 技、种业振兴、生物制造等主题作主旨报告。 主论坛上,中国科协还发布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包括具有引领性、创新 性、战略性的30个问题难题,推动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前沿科技领域与研究方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7月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主席 万钢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贺军科主持主论坛,五位院士专家应邀作主旨报告。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主论坛并致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万钢表示,本届年会旨在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锚定科技强国目标,交流新理论、新观点、新学 说,探讨新领域、新赛道、新机遇。科协组织将致力于把握科技前沿的发展态势,丰富高质量科技供 给;发挥跨界融合的组织优势,开展高水平科技咨询;倡导务实开放的会风学风,促进高效率学 ...
农林牧渔行业研究:生猪出栏均重提升,重视牧业奶肉共振
SINOLINK SECURITIES· 2025-07-06 09:49
投资建议 行情回顾: 本周(2025.06.30-2025.07.4)农林牧渔(申万)指数收于 2729.26 点(周环比+2.55%), 沪深 300 指数收于 3982.20 点(周环比+1.54%),深证综指收于 2075.71 点(周环比+1.13%),上证综指收于 3472.32 点(周环比+1.40%),科 创板收于 984.80 点(周环比-0.35%),农林牧渔行业指数跑输上证综指。 生猪养殖: 截至 7 月 4 日,全国商品猪价格为 15.35 元/公斤,周环比+4.28%;15KG 仔猪价格为 32.20 元/公斤,周环比+0.56%; 本周生猪出栏均重为 128.64 公斤/头,行业整体均重有所反复,本周行业冻品库容率环比+0.10%至 16.67%,主要系需 求偏弱导致屠宰场被动入库,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下,生猪价格有所反弹。集团场第一阶段降重放缓,部分散养户开 始惜售,整体散户出栏均重出现回升;此外,环保管理持续推进,各个省份陆续加强环保管理。当下猪价表现下成本 领先的头部养殖企业生猪盈利超 200 元/头,预计头部企业在上半年有望实现较好盈利,而在供给压力持续后移的背 景下,下半年猪 ...
卖玉米种子3年收入11亿元,正大种业成立29年冲击北交所上市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14:25
瑞财经 王敏 6月30日,襄阳正大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种业")北交所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为 李良、吴博申,会计师事务所为毕马威华振。 招股书显示,正大种业成立于1996年7月,是一家主要从事玉米种子研发、生产、销售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具备完善的研 发、生产、销售、推广和服务体系。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19亿元、4.09亿元和3.8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469.40万元、 8843.16万元及8113.31万元。 2024年,正大种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7.1%,净利润较上一年度下降8.25%。 报告期内,公司种子业务收入分别为3.07亿元、3.53亿元及3.53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8.36%、88.07%及94.90%,且公 司种子业务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为玉米种子业务。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68项,报告期内在售审定玉米品种71个,产品推广地区覆盖中国东华北春播玉米 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春播玉米区和西北春播玉米区四大玉米主产区。 | 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 ...
“橡胶林就是我的实验室”
Ren Min Wang· 2025-07-04 04:33
清晨,天微微亮,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所长谢黎黎和她的团队已在胶林中穿 行。露水打湿了裤脚,胶刀划过树皮的轻响,混合着乳胶滴落桶中的声音,这是她扎根粤西十二载科研 岁月里再熟悉不过的"田野乐章"。 2013年,橡胶学博士谢黎黎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手握博士学历,家乡安稳的工作机会近在咫尺,她 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怀揣对天然橡胶事业的满腔热忱,一头扎进了位于粤西的广东农垦热带 作物科学研究所。 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简陋的科研设备、偏僻的工作环境,让初来乍到的谢黎黎 感到很迷茫。"但当我了解到徐广泽、魏小弟、黄华孙等老一辈橡胶专家,数十年如一日,甚至一辈子 就为'一棵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故事时,这点苦又算什么?"前辈们身上闪耀的科学家精神和工匠 精神,深深触动了她内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地方。她选择留下,并暗下决心:五年内,要成为一名真正 懂橡胶、服务橡胶产业的"田间博士"。 融合创新:科技赋能,林上林下共生金 2022年,广东农垦将南药产业确立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与橡胶产业互融共生。谢黎黎再次挺膺担当,带 领团队全力推进广东省南药种业创新园建设。种业是产业先行的基石。她和团队通过系列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