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Search documents
跨越提升!沧州银行首次入围全球银行500强
Sou Hu Cai Jing· 2025-07-12 13:18
回溯发展历程,沧州银行的成长轨迹清晰而坚实。1998年9月,在13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重组设立, 27年来始终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锚定一流城市商业银行的 愿景目标,在转型中谋突破,在稳健中求发展,用实干担当践行金融使命,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高质量 的发展之路,为城市经济腾飞和民生改善注入了强劲金融动能。 近年来,沧州银行紧抓发展机遇,坚持稳中求进,通过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央行监管评级跃升至历史最好的 4 级,为其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 础。截至2025年6月末,全行各项资产较年初增长9.6%;各项存款较年初增长9.9%;;各项贷款较年初 增长8.8%;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加4.2%;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 沧州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上的全面进步。 作为地方法人融机构,沧州银行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传递金融 温度。广泛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扶老助孤、社区服务、环保护绿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两年来向 希望工程"圆梦大学"项目捐款205万元,助力3 ...
坚守还是让步?美联储在特朗普施压下的政策抉择
Sou Hu Cai Jing· 2025-07-12 10:23
(Asserting independence: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when the central bank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disagree) 01 研究背景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的最后两年中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呼吁降低联邦基金利 率。例如,他在2019年8月19日表示:"联邦基金利率应在较短时间内至少下调100个基点,同时可能辅 以量化宽松。如果如此,我们的经济将会更好。"在另一个例子中,2018年10月10日,特朗普向媒体表 示:"我认为美联储在犯错。他们的政策过于紧缩。我认为美联储已经疯了。"虽然特朗普的言论尤为直 接,但美国总统公开对美联储施加压力并非新鲜事,这种情形在杜鲁门、约翰逊和尼克松政府时期亦有 发生。近年,对美联储的政治压力仍在持续。例如,参议员乔·曼钦曾在2021年8月5日公开致信主席鲍 威尔,敦促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立即重新评估我国的货币政策立场";参议员兰德·保罗于2021年3月重 新提交了《联邦储备透明法案》(即"审计美联储"法案)。 尽管美联储在设计上意图避免政治干预,例如理事任期为14年、经费来 ...
被“数据”驱动的银行一线打工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07:58
众多银行基层员工之所以感到自己"被数据驱动"与工作强度明 显增强,实则与业务考核压力有密切关系。 作者: 陈植 封图:图虫创意 "今年以来,工作强度高了很多,以往自己从来没有这么拼。"7月9日,赵菲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感 慨道。 赵菲是一家股份制银行某支行的对公业务客户经理,今年起,她每天都得往产业园与写字楼里跑, 一面拓展新客户,一面想办法说服老客户追加存贷款业务合作规模。 从业逾7年,赵菲早已习惯不紧不慢地拓客"交差",甚至不少企业客户主动上门寻求贷款等对公金 融服务。但去年下半年,她所在的分行升级数据中台并实现每个工作日报送最新业务数据报表,她 的工作节奏被改变了。"现在我就像被数据驱动的银行一线打工人——每天都得卖力工作,被动变 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拓客机会,只为让自己的业务报表持续出众,才能不被领导天天督导。"赵 菲说。 类似的高强度工作,也发生在其他银行的一线员工身上。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分析称,众多银行构建数据中台,提升业务数据采集分析、统计的 时效性,有助于银行强化业务反应速度,迅速做出业务优化决策以推动业务更好发展;硬币的另一 面是,银行一线员工的任务指标持续增加。 一家国有大型银行支 ...
吵翻了!银行股走成段子,多空观点刷屏!工行刚超美银,四大行冲顶全球,A股银行巨头大变脸,见顶了吗?
雪球· 2025-07-12 07:46
银行股已经涨很久了,截止目前,工行反超美国银行,高居全球商业银行第二位,四大行加招商总市值逼近10万亿大关,与摩根大通等美国五大银 行差距不足2万亿。 周五行情,A股银行板块上演了一出戏剧性的变脸行情。上午还是"大牛市冲冲冲","你们是打不败工行的"的狂欢声此起彼伏,下午随着银行股集体 跳水,投资者的调侃又变成了"山顶资本"。 到了周末,雪球app里关于银行股的谈论依然很多:银行股是否真的迎来了历史大顶,还是回调后会再出发? 01 A股银行的市值狂飙 工行反超美国银行,高居全球商业银行第二位 周五上午,四大行领涨大盘,工商银行高开高走,再度刷新历史纪录,今年以来累计大涨逾22%,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也均创历史新 高。工商银行一度上涨3.34%,最高报8.36元/股,总市值超过2.7万亿元,稳居A股一哥地位。 | 工商银行 | | | | | | | --- | --- | --- | --- | --- | --- | | 601398 休市 07-11 15:00:00 北京 | | | | | | | 8.01 -0.07 -0.87% | | | 57.23万人加自选 率 ( | | | | | ...
对银行股的三点看法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12 07:20
最近一段时间,银行板块涨幅惊人。今天我也借这个热度,聊聊我对银行的一点看法。 实际上,在投资中,过于简单的买卖结论,在绝大多数时候也不存在,尤其是当一个本来很便宜的板块 在短期大涨以后:残酷的市场永远如此复杂。 短期涨幅不是决策的理由 首先,虽然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是银行板块最近涨幅巨大,但是投资者必须明白,短期涨幅是影响 舆论的主要原因,但它并不是投资决策的合适依据。 也就是说,在价格短期大涨以后,其实投资者仍然可能遇见各种情况:价格仍然可能继续大涨,或者反 手大跌。 以上证银行全收益指数为例,这个指数在2024年就飙升了45%,可以算得上是大涨。结果,在2025年 (截至7月11日),这个指数又上涨了21%。 而短期大涨后大跌的事情,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上证综合指数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上涨了130%和 97%,而在2008年则大跌了65%。 所以,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尽管价格短期大涨绝对会影响舆论(事实上所有舆论探讨的都是短期价格大 幅变化的投资品种),但是我们并不应该依据短期价格波动做出任何投资判断。所有的投资决策,应当 依托于价值的高低做出,而不是价格的波动。 不过,这篇文章并不会得到一个简单 ...
银行理财2025年上半年前瞻!14家规模增超5000亿元,现金管理产品大缩水,权益配置有了新途径
券商中国· 2025-07-11 23:16
6月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超9000亿元——这是银行上半年考核之际,受理财回表等因素交织影响,理财市 场正在发生的事情。 据券商中国记者独家汇总产品规模排名前14理财公司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14家银行理财公司合计规模达 22.96万亿元,较今年5月末下降约9500亿元。从而导致今年以来14家理财公司整体的规模增量回落至约5300亿 元。另据普益标准,全市场口径下的理财存量规模在6月末下降至31万亿元,较上月回落约0.3万亿元。 具体来看,上述14家理财公司6月份规模减少,主要是因为现金类产品流失较快:环比下降超5500亿元,较年 初下降约8000亿元。 展望后市,跨过年中时点后,7月份理财市场规模或将迎来快速回流。据华西证券预计,7月回升幅度或像此前 一样,维持在万亿级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增量结构和基本面都有亮点: 今年以来,现金类理财产品规模持续下滑,固收类产品仍是主 要增量来源;同时,年内理财公司明显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纷纷布局被动指数ETF资产。就在近期,工 银理财、中邮理财宣布已参与多家港股上市公司IPO基石投资,光大理财也在6月参与A股IPO上市公司的网下 打新,并成功入围有效报价。 万亿级理 ...
银行股价值重估的“台前幕后”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11 16:46
A股市场上,银行板块的上行态势已持续演绎近两年时间。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银行指 数(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超过16%,较2023年底上涨更是逾五成。 银行板块价值重估的"台前",是已获得数据印证的多路机构资金涌向银行股。在更深层次的"幕后",多 位受访人士表示,银行板块价值重估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上市银行增强 融资能力,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台前": 多路资金涌入银行股 在2023年10月份中央汇金宣布增持国有四大行股份后,国有大行股价应声走高,拉开这一轮银行股"大 象起舞"的序幕。 中国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纬表示,公募基金新规还有望进一步促进指数基金提质扩容加速,上市 银行作为宽基指数权重股,有望显著受益增量资金流入。 "幕后":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由此至今,银行股整体走出上扬行情,多家上市银行股价频频创下新高。Wind资讯数据显示,银行指 数2024年累计涨幅超过34%;今年以来,该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6%,6只成份股累计涨幅均超过30%。 业界普遍认为,在利率下行背景下,低波红利市场策略延续,低估值、高股息且市场波动性较小的银行 股具备较强的资 ...
从“广度”到“深度” 银行线上渠道持续整合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7-11 16:22
近日,某区域银行发布消息称,将对银行微信公众号部分理财产品购买功能进行调整。调整后,若用户 想通过银行微信公众号购买封闭式理财和定开型理财,将跳转至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完成交易,理财产 品赎回功能暂不调整,客户仍可通过公众号赎回。 某农商银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银行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微银行'渠道建设上, 主要聚焦轻量级移动金融服务,例如通过微信小程序上提供一键签约授权、账户查询及动账提醒等功 能。而手机银行App的柜面替代作用日益凸显,其角色已从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升级为智能金融与生活服 务的核心中枢。" 微信渠道轻量化发展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发布消息调整微信公众号功能。 近日郑州银行表示,因业务发展需要,"郑州银行公司金融"公众号将于2025年7月31日正式下线,原功 能将同步迁移至"郑州银行微银行"公众号,并提醒用户及时关注新公众号;6月20日,兴业银行遵义分 行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公告称,为整合服务渠道,提供更高效、更集中的资讯与服务,该行于2025年 6月23日起停止运营"兴业银行遵义分行"微信公众号;朝阳银行也在4月14日发布公告称,根据运营需 要,"朝阳银行"微信公众号中"朝阳银 ...
一地农商行高管集体降薪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4:39
记者丨林本森 编辑丨肖嘉 日前,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正在A股候场的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发布的招股书显示,该行2024 年人均薪酬再次下降,为28.03万元,降幅1.37%。具体而言,高层、中层、基层员工人均薪酬 分别为177.05万元、93.73万元、25.08万元。 若按员工岗位划分,该行高层、中层、基层员工人数分别为13人、127人、3483人,2024年人 均薪酬分别为177.05万元、93.73万元、25.08万元,较2023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高层 人均薪酬降幅最大,达14.56万元,中层、基层则分别人均降薪0.2万元、0.3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董监高"带头降薪",2024年该行董监高人员薪酬总额为2386万元,较 2023年的2808万元,减少了421万元,薪酬总额占该行同期利润的0.88%。 南海农商银行前身系1952年成立的南海农村信用社,2011年完成改制并挂牌开业。截至2024 年末,该行资产规模为3316.90亿元。 招股书显示,该行近年的业绩呈现出一定波动。2022年至2024年期间,该行营业收入分别为 69.86亿元、68.61亿元和64.29亿元,连续下滑,年均复合增长率 ...
被“数据”驱动的银行一线打工人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7-11 14:11
"今年以来,工作强度高了很多,以往自己从来没有这么拼。"7月9日,赵菲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感慨道。 赵菲是一家股份制银行某支行的对公业务客户经理,今年起,她每天都得往产业园与写字楼里跑,一面 拓展新客户,一面想办法说服老客户追加存贷款业务合作规模。 从业逾7年,赵菲早已习惯不紧不慢地拓客"交差",甚至不少企业客户主动上门寻求贷款等对公金融服 务。但去年下半年,她所在的分行升级数据中台并实现每个工作日报送最新业务数据报表,她的工作节 奏被改变了。"现在我就像被数据驱动的银行一线打工人——每天都得卖力工作,被动变主动,不放过 任何一个拓客机会,只为让自己的业务报表持续出众,才能不被领导天天督导。"赵菲说。 类似的高强度工作,也发生在其他银行的一线员工身上。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分析称,众多银行构建数据中台,提升业务数据采集分析、统计的时效 性,有助于银行强化业务反应速度,迅速做出业务优化决策以推动业务更好发展;硬币的另一面是,银 行一线员工的任务指标持续增加。 一家国有大型银行支行的个人金融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直言,不少银行基层员工希望银行领导层不 要只看"每天的业务数据报表"做决策,而是结合各个网点的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