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宽松
icon
Search documents
硬刚特朗普?鲍威尔强调美联储独立性 拒绝就未来利率路径作出承诺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22:18
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展望上,鲍威尔指出,通胀略高于2%的目标,但"核心通胀状况良好",就业市场 也接近充分就业,因此美联储目前"无需仓促行动",政策工具也"准备充足"。不过他也警告,如果特朗 普政府宣布的大规模加征关税最终落地,可能会推高通胀、拖累经济增长,并导致失业上升。 在被问及经济当前面临的风险时,鲍威尔坦言,目前通胀与失业的上行风险"双双上升",美联储需要在 两者之间进行权衡。他强调,美联储将密切关注两项关键变量(通胀与就业),并在必要时作出政策调 整,"如果我们看到就业市场显著恶化,当然会采取支持行动。" 近期数据显示,美国4月失业率为4.2%,仍处于主流估算的"最大就业"范围之内。但与去年相比,美联 储已显现出更高的容忍度,允许就业市场一定程度上的放缓,以对抗持续偏高的通胀。 面对市场对降息的高度关注,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当前采取"观望"策略,并不会因预期经济放缓而预先 调整利率。他指出,由于贸易政策、关税等变量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美联储"无法提前判断数据如何 演变",因此将"静待更清晰的数据指引再决定政策走向"。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制定上将继 ...
前美国纽约联储副主席(在职时为“美联储三把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5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表态不足为奇。鲍威尔承认,应当提前缩减(之前实施的)量化宽松(QE)。美联储真的不确定(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关税将何去何从(如何着陆)。美联储不做出过多的(货币政策)承诺似乎是适宜之举。美国经济形势似乎不错。
news flash· 2025-05-07 19:32
美联储真的不确定(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关税将何去何从(如何着陆)。 美联储不做出过多的(货币政策)承诺似乎是适宜之举。 美国经济形势似乎不错。 前美国纽约联储副主席(在职时为"美联储三把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5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表态不足 为奇。 鲍威尔承认,应当提前缩减(之前实施的)量化宽松(QE)。 ...
鲍威尔: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应该更好地解释量化宽松(QE)。从事后来看,美联储应该提前缩减QE还是加快缩减QE的速度。不想再经济脆弱的时候大幅收紧金融条件。
news flash· 2025-05-07 18:59
鲍威尔: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应该更好地解释量化宽松(QE)。 不想再经济脆弱的时候大幅收紧金融条件。 从事后来看,美联储应该提前缩减QE还是加快缩减QE的速度。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件事是,我们本可以更好地解释量化宽松。我不想在经济脆弱的时候大幅收紧金融环境。
news flash· 2025-05-07 18:57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件事是,我们本可以更好地解释量化宽松。我不想在经济脆弱的 时候大幅收紧金融环境。 ...
美股估值再触警戒线!美联储决议前市场如履薄冰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11:15
近期股市的反弹行情令估值水平再度攀升,在美联储即将公布货币政策决议之际,市场已不容任何闪 失。 以Max Kettner为首的汇丰策略师表示,"前瞻指标显示硬数据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开始恶化。本周FOMC 会议上,美联储更可能保持观望姿态,这将给那些押注'美联储看跌期权'的鸽派预期泼冷水。" 交易员目前预计,美联储将从7月开始年内三次降息。但这一预期需要就业市场恶化、经济增长放缓以 及进口关税未推高通胀作为前提条件。 除央行政策外,其他因素让部分投资者相信股市至少短期仍有上行空间。 以Andrew Tyler为首的摩根大通市场情报团队表示,标普500指数短期内更可能上探6000点而非回调。 他们列举了超预期的财报季、贸易利好消息、股票回购和散户看涨情绪等积极催化剂。 智通财经APP获悉,短短数周内,投资者从大幅减持风险资产转为追逐这轮75年来最强劲的反弹之一。 在企业盈利韧性和贸易协议曙光初现的支撑下,股市估值已重回高位,尤其是在美国。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周三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高盛数据显示,期权市场预计标普500指数在决议 公布后将出现1.1%的日内波动。投资者将密切关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特别是关于关 ...
鲍威尔预计将就近期美国国债市场动荡发表看法
news flash· 2025-05-06 06:04
金十数据5月6日讯,MFS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兼投资组合经理韦斯曼在一份报告中 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可能会在本周的会议上指出,在经历了短暂的动荡之后,美国国债市场正在正常 运转。鲍威尔还可能指出,如果市场条件允许,流动性工具是可用的。此外,随着银行准备金余额不断 下降,可能会有人主张完全终止量化紧缩。但韦斯曼表示,鉴于美联储刚刚放慢了量化宽松的步伐,鲍 威尔近期不太可能觉得有必要在这一领域采取更多行动。 鲍威尔预计将就近期美国国债市场动荡发表看法 ...
黄金涨跌的慕后推手:这是十个因素您了解哪些?
Sou Hu Cai Jing· 2025-05-05 08:20
黄金作为兼具商品属性与货币职能的特殊资产,其价格波动机制呈现多维联动特征。基于全球贵金属市 场运行规律,我们通过结构化分析框架揭示核心影响因素: 黄金远期价格=名义利率-通胀预期。当美债实际收益率跌破-1%阈值时(如2020年8月达-1.08%),金价突 破2075美元/盎司创历史峰值,验证其抗通胀核心价值。 一、货币定价体系联动 1.美元指数负相关机制 国际金价以美元计价形成天然对冲关系。美元指数每上涨1%,黄金购买成本同比增加,抑制投资需求 (2020年3月美元流动性危机期间,金价单周跌幅达12%);反之当美元信用体系波动时,黄金避险溢价显 著提升(如2022年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中,金价仍保持16%年涨幅)。 2.全球货币宽松阀门 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直接推升金价中枢。量化宽松政策每增加1万亿美元,黄金估值基准上移 8%-12%(2008-2015年美联储扩表4.5万亿美元,金价累计涨幅达180%)。 二、宏观风险矩阵 3.实际利率定价模型 4.地缘政治风险溢价 全球前十大金矿平均开采成本已升至1250美元/盎司,新探明储量同比下降15%(USGS 2023数据)。南非 金矿产量较2000年下滑75%, ...
巴菲特公开唱衰美元,马斯克也公开自己的不满,开着玩笑在采访前批评特朗普
Sou Hu Cai Jing· 2025-05-05 07:48
富豪"大撤退"暴露制度性变。巴菲特痛斥"美国正把国债当提款机",其本质是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将债务货币化,使美债规模与GDP之比从2019年的79% 飙升至126%。这种"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已引发沙特主权基金连续27个月减持美债,日本央行也悄然将美债持仓占比从23%降至14%。马斯克则直指政 治瘫痪——当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以党派投票否决债务上限协议,当民主党籍环保署以"保护蝾螈"为由拖延特斯拉内华达电池厂审批14个月,政策内耗正 将美国推向"有资本无政策"的荒诞境地。(结语:当巴菲特囤积现金对抗美元贬值,当马斯克用玩笑包裹政治悔意,美国富豪们正用资本流向撰写国家讣 告。这不是简单的政策分歧,而是债务核弹倒计时与政治制度变的双重绞杀。或许全球都在等待美元黄昏的落幕,但当美国经济这头巨兽开始吞噬自己的 肢体,其溅起的血沫终将淹没所有看客——毕竟,在信用货币体系的墓碑上,刻着的不会是某个总统的名字,而是整个时代的贪婪与傲慢。) 巴菲特的"现金囤积战"直指美元信用崩塌。美国国债规模以每100天新增1万亿美元的速度狂飙,2024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将达8.3%,远超国际警戒线。 伯克希尔公司连续10个季度抛售股票, ...
6月美国6万亿债务压顶,中国成关键变量?普通人如何守住钱袋子
Sou Hu Cai Jing· 2025-05-02 09:09
在传统路径受阻的情况下,美国可能启动三项"金融魔法": 方案一:债务置换"时间游戏" 通过发行超短期国债(1-3个月期)滚动置换到期债务。这种"借新还旧"的操作需每日融资超200亿美元,但若遭遇穆迪下调主权评级(当前AA+展望负 面),融资成本可能飙升50%,引发恶性循环。 方案二:美联储"核武器"重启 启动第四轮量化宽松(QE4),由美联储直接印钞购债。历史数据显示,每1万亿美元QE将导致美元指数下跌5%、全球粮价上涨8%。若实施此方案,2025 年全球通胀可能重返6%危险区间。 2025年6月,美国国债市场即将迎来史无前例的考验——6万亿美元债务到期,这一数字相当于德国全年GDP总量。面对这场"美元霸权终极压力测试",美国 政府的选择牵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本文结合美联储最新货币政策报告、美国财政部债务管理战略,深度解析这场危机中的潜在转机与致命风险。 面对偿还压力,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提出的常规方案已显乏力: 1. 寻找新债主:沙特主权基金2024年仅增持87亿美元美债,不及预期的1/3;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买家受本国货币贬值制约,购买力骤降。 2. 提高利率吸金:若将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当前4.3%提至5 ...
前“美联储三把手”达德利:建议美联储通过六大途径改进工作
news flash· 2025-05-01 16:45
前美国纽约联储主席(在位时享有FOMC永久投票权、号称美联储三把手)、彭博专栏作者杜德利 (Bill Dudley)认为,如果操作得当,所谓的货币政策框架审查将使美联储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经济冲 击和政策不确定性,而这正是现任美国政府所擅长的。 一份新的三十国集团报告(杜德利作为主要作者)倡导六项关键改革:1. 回归对称的2%通胀目标。2. 力争实现与2%通胀目标相一致的就业水平。3. 当通胀和就业这两个目标发生冲突时,哪个目标更优 先?4. 建立量化宽松和紧缩政策的框架。5. 在每次政策制定会议结束时公布工作人员的基准预测和备选 预测。6. 制定前瞻性指引框架。(彭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