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创新
icon
Search documents
荣昌、石药接连斩获大单背后:中国药企半年吸金近500亿美元,跨国巨头为何疯狂“扫货”|创新药观察
Hua Xia Shi Bao· 2025-06-26 07:58
全球医药巨头正将中国实验室变成新药"弹药库"。 近日,荣昌生物宣布将旗下自主研发的产品泰它西普有偿许可给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VorBiopharma Inc.(下称"Vor Bio"),Vor Bio将获得泰它西普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 独家权利;而荣昌生物将获得45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价值8000万美元的认股权证,交易未来总金额最高 可达42.3亿美元。 无独有偶,石药集团也在近期宣布与全球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达成战略研发合作,收获1.1亿美元预付 款,未来潜在总收益更是高达53.3亿美元。 这只是中国创新药企"吸金"狂潮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仅5月就有至少6家中国药企官宣BD大 单。尤其是三生制药在宣布60亿美元合作后,股价单日暴涨32%,子公司三生国健更是连续两天涨停。 投资者紧盯公告,迫切想知道:下一张巨额支票会开给谁? 巨头"扫货"中国,半年豪掷数百亿美元 "今年可以说是中国生物科技BD大规模爆发的元年。"新加坡祥峰投资集团中国基金合伙人刘天然在第 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指出,"在2021年之前,首付款能达5000万美元就算非常出色的头部交易。 如今,无论是管线交易还是后 ...
近三日获1.8亿元资金净流入,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回调跌超2%,盘中溢价明显
6月26日,恒生指数截至发稿下跌0.79%,港股医药板块回调,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SZ)一度 跌超3%,该指数成分股中,东阳光长江药业上涨超2%,康哲药业下跌0.17%,乐普生物-B下跌1.04%, 复星医药下跌1.23%。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紧密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该指数反映港股通生物科技产业上 市公司的运行特征。 天风证券表示,展望未来,中国创新药在新机制、新靶点的赛道中,已经在部分领域拔得头筹;在中国 市场,外资企业的存量品种仍占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在政策支持和产品力提升的双重因素下,中国创新 药有望在本土市场持续实现国产创新。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 策。) 相关ETF方面,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截至发稿下跌超2%,成交额超7亿元,实时溢价率为0.7%, 溢价明显。资金流向方面,Wind数据显示,该ETF昨日获资金"加仓",净流入额为7611.89万元,截至6 月25日,已连续3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额为1.8亿元。该ETF最新流通份额为15.93亿份, 最新流通规模为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换手率超30%,荣昌生物涨超4%,机构:全年维度创新药作为医药板块的投资主线不会变化
6月25日早盘,港股集体上涨。截至发稿,恒生指数涨0.83%,恒生科技指数涨1.15%。 相关ETF方面,截至发稿,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涨0.97%,换手率超30%,成交额快速突破7亿 元,盘中交投活跃。成分股中,荣昌生物涨超4%,云顶新耀涨超2%。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紧密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该指数反映港股通生物科技产业上 市公司的运行特征。 消息面上,据证券时报,近一个月以来,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巨额交易捷报频传。先是三生制药公布 了一项总金额超60亿美元的对外授权BD(商务拓展)大单,其12.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此前最高纪录; 紧接着是石药集团宣布与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总金额达53.3亿美元。三生制药、石药集团 的巨额BD交易大单,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创新药产品的价值,也使得"中国研发,海外授权"的创新药发 展逻辑被广泛认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角色正在实现从"跟随者"到"参与者"乃至"贡献者"的跨越式发 展。 爱建证券表示,短期市场风险偏好下行,抓住国内市场的"硬科技"和"强刚需"。我们看好中国创新药出 海的产业趋势,继续维持全年医药科技牛市的判断,重点跟踪A ...
对外授权交易大单频现中国创新药闪耀全球舞台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23 18:44
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的巨额BD交易大单,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创新药产品的价值,也使得"中国研发,海 外授权"的创新药发展逻辑被广泛认可,中国创新药行业的角色正在实现从"跟随者"到"参与者"乃至"贡 献者"的跨越式发展。 巨额BD交易频现 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业巨额BD交易频现。 证券时报记者李映泉 近一个月以来,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巨额交易捷报频传。先是三生制药公布了一项总金额超60亿美元 的对外授权BD(商务拓展)大单,其12.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此前最高纪录;紧接着是石药集团宣布与 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总金额达53.3亿美元。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和首付款分别为523亿美元和41亿美元,双双刷新 历史最高纪录。今年截至5月27日,国产创新药BD总金额已经高达455亿美元,首付款达22亿美元,全 年交易金额有望再创新高。 今年1月,信达生物公告,将一款Delta样配体3(DLL3)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IBI3009的全球 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益授权给罗氏,信达生物将获得8000万美元的首付款、最高达10亿美元的开 发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基于全球销售 ...
国产创新药全面突破,全球首款无激素儿童湿疹药在上海诞生
在全球儿童湿疹治疗领域,一场由中国药企主导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上海泽德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全球首款2—12岁儿童适用的非激素AhR类湿疹药物——泽立美乳 膏,为中国创新药在全球树立了新标杆。 作为全球首款不含激素的儿童湿疹药的研发者,泽立美乳膏的出现,不仅为3500万饱受湿疹困扰的中国 儿童带来希望,更成为中国创新药参与全球创新药企竞争的又一个产业代表。 中国创新药进入"DeepSeek"时刻 毫无疑问,中国创新药领域已经进入自己的"DeepSeek"时刻。 在全球创新药版图中,本土药企的产业价值,正在加速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据Dealogic数据,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额达127亿美元,连续三年增速超40%,其中首付款超 5000万美元的交易占比飙升至42%。 2025年1—5月,三生制药、科伦博泰等企业通过海外授权获高额首付款。其中,三生制药以12.5亿美元 首付款将在研抗癌药授权给辉瑞,交易总对价达60.5亿美元,创下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首付款历史新 高,也刷新国产创新药授权纪录。 资料显示,此轮中国创新药企的突破是全方位的,从肿瘤领域到皮肤领域,均是如此。 3500万中国湿疹儿童的 ...
创新药企“卖青苗”:梦想与现实的较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韩利明 上海报道 密歇根湖的晚风轻拂,带来初夏的一丝燥热与期待。在全球肿瘤学界最重要的舞台——麦考密克会展中 心,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的穹顶下,一组数字正引发连锁反应:73项来自中国的研究登上 口头报告讲台。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环境持续低迷,导致国内许多Biotech企业面临资金储备不足的问 题。在此背景下,对外授权(BD)交易成为企业重要的'造血'机制,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获得即 时的现金流,从而缓解生存压力。对于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头部企业,BD交易不仅是资金通道,更 是获取国际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经验的'船票'。"该业内人说道。 本土创新究竟是待割的庄稼,还是"造血"工具?一场关于产业灵魂的争论正在发酵。 券商分析师们连夜修改估值模型。摩根士丹利将三家头部药企的目标价上调20%,理由直指"中国原创 研究首次在实体瘤领域实现对跨国药企的数量反超"。社交媒体上,"中国创新药崛起"的话题阅读量突 破2亿,配图是年轻科研人员在会场外举着印有公司logo的平板电脑合影。 繁荣背后也有B面。有跨国药企亚太区BD(商务拓展)负责人在行业闭门会上展示的PPT显示: ...
宝马发起了大反攻
Hua Er Jie Jian Wen· 2025-06-17 12:43
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周智宇 在这一轮中国市场的变革中,自主品牌们站上舞台中央。传统品牌则光芒黯淡,焦虑难掩。 宝马作为曾经豪华汽车市场代名词的存在,也在这一轮的风暴中遭遇危机,各车型价格不断下探。17万买3系、26万买5系频上头条,激烈的市场竞逐中,宝 马的品牌价值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逐步被侵蚀。 这个背景下,宝马为中国市场挑选了一位财务金融背景丰富的管理者宝思齐,接任技术背景的戴鹤轩。这是宝马在卖车、成本、投入之间进行的平衡。 随着宝思齐到任,接下来宝马在中国市场要"精打细算",优化运营能力,并且为新世代车型在中国市场上市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从一系列合作来看,新世 代车型的中国浓度已经很高了。 宝马这一轮人事变革的特点,也是近几年不少合资车企选择中国市场掌舵人时的特点,注重算账,强化运营。 三十年如白驹过隙,宝马等品牌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转变态度,以更大的决心进入"反攻"阶段,才能在中国市场激烈的淘 汰赛中"活下去"。 新CEO,来打翻身仗? 最近,华晨宝马宣布,宝马集团金融体系出身的高管宝思齐(Birgit Böhm-Wannenwetsch)将接替戴鹤轩(Dr. F ...
半年达成14项许可交易!中国创新药拯救“专利悬崖”
第一财经· 2025-06-17 11:00
2025.06. 17 本文字数:1434,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跨国制药公司正在寻求将数千万美元的预付款转化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治疗方案。这一次,中国创新 药成为跨国企业争夺的目标。 据Global Data的一项最新数据,今年至今,美国制药公司已经签署了14项与中国药品相关的许可协 议,涉及肥胖症疗法、心脏病和癌症在研药物,潜在价值达到18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达成了两项 此类交易。 到2030年前,由于大量重磅药品专利即将到期,将出现价值高达2000亿美元的药品失去专利保护。 跨国制药商正在寻求重建未来产品线,拯救所谓的"专利悬崖"。 在这一背景下,市场预计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的步伐将进一步提速。瑞穗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指 出:"跨国制药公司发现了中国有很多优质的创新药资产,而且这些资产的价格比他们在美国找到的 同类产品要更便宜。"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另据雷蒙德·詹姆斯生物科技投资银行的数据,2024年大型制药公司获得授权许可的资产中,约有三 分之一来自中国,该行预计此类许可交易的比例将进一步增至40%-50%。 投行杰富瑞分析师在5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跨国制药商从中国获得的药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口服 ...
巨头“扫货”中国创新药!石药集团、阿斯利康签下BD大单,总额超53亿美元
Ge Long Hui· 2025-06-13 13:01
中国创新药盘后传来重磅利好。 今年以来,创新药迎来一波牛市行情,石药集团的股价近5个月累计涨超102%,市值更是一举突破了千亿港元。 盘后,石药集团宣布,与全球生物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签订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石药集团的AI引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开发新型口服 小分子候选药物。 根据协议,石药集团将获得1.1亿美元预付款,并有机会获得高达16.2亿美元的研发里程碑付款和36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产品年净销售额的个 位数销售提成。 今日,石药集团跌2.32%,最新报8.84港元/股,总市值1018.21亿港元。 53.3亿美元大单 今年早些时候,阿斯利康还宣布,将在北京投资25亿美元建立一个研发中心,以重建第二大市场对其的信任。 BD总金额超500亿美元 这也是进入6月以来,石药集团官宣的第二笔BD交易。 5月30日,石药集团曾预告,正与多家独立第三方就三项潜在授权合作进行磋商,涉及若干产品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授权与合作。 这些产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EGFR-ADC)以及由集团技术平台开发的其他药品。 合作内容为石药集团将为为阿斯利康所选定的多个靶点发现具有多适应症疾病治疗 ...
53亿美元!14倍价差!中国创新药,正在重构国际化新规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6月13日,本土创新药企接连宣布了两项重大举措,在全球医药创新的版图上标注了自己的位置。 一方面,阿斯利康宣布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究合作。双方将聚焦高优先级靶点,合作推进新型口服候 选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这些药物有望治疗更多适应证疾病。 根据协议,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同意为多个靶点发现和开发具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潜力的临床前候选药 物,包括一种用于免疫疾病的临床前小分子口服疗法。 事实上,在5月30日,石药集团就发布公告称,正与多家独立第三方就三项潜在授权合作进行深入磋 商,其中涉及核心产品EGFR-ADC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此次与阿斯利康的合作正是此前预告的 三项合作中的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亿帆医药(002019)高调宣布,创新药Ryzneuta(通用名: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国内商品 名:亿立舒,海外商品名:Ryzneuta )在美国市场终端定价为4600美元/支。而在2023年,Ryzneuta 正 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在接受抗癌药物后出现的中性 粒细胞减少症。 公开信息显示,亿立舒在我国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定价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