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家IP
icon
Search documents
解读董明珠和孟羽童将合体直播:“破镜重圆”天然有流量,能否转化为品牌资产待观察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2 12:50
5月21日,"董明珠自媒体"微博账号发布海报显示,格力电器(SZ000651)董事长董明珠和她的前秘书 孟羽童将于5月23日晚在格力明珠精选抖音直播间共同直播。 每经记者|黄博文 每经编辑|董兴生 图片来源:微博账号"董明珠自媒体" 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直播没有策划、没有KPI(关键 绩效指标),"只是一件很单纯的事"。 那么,这场直播将对格力电器品牌和企业家IP(个人符号化标识)产生哪些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厦门 大学品牌与广告研究中心主任黄合水与品牌专家、瞻胜传播创始合伙人庞瑞。 黄合水认为,此次直播可以提升董明珠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吸引力,有助于格力品牌形象的年轻化。庞 瑞认为,合理利用热点事件进行直播,可以低成本地为品牌获取全网关注的流量,"这种'破镜重圆'的 故事天然就有流量"。同时他也提醒,能否将流量转化为品牌资产,取决于直播内容和互动效果,"否则 可能被流量反噬"。 格力电器市场总监:孟羽童回家坐坐,"是一件很单纯的事" "破镜重圆"的叙事是温暖和美好的。5月20日,格力电器在小红书平台发文称:"520"这天,爱是有回应 的。这个周五,欢迎回家吃饭。猜猜董总 ...
企业家沉迷打造“健身”人设,肌肉是新的商界名片吗?
Sou Hu Cai Jing· 2025-05-22 03:52
当75岁的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赤膊上阵"秀出八块腹肌,手中拿着公司旗下的抗衰老新品时,网友的第一感受就是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根据福布斯 富豪榜最新数据,刘革新个人财富约122.6亿元。 当这位百亿富豪"输液大王"亲自为产品站台引发社交评论热潮后,当下席卷商界的"企业家代言狂欢"达到了戏剧性高潮。2012年,聚美优品老板陈欧一 句"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成为时代热梗。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什么时候开始,企业家圈子里纷纷流行起"我为自己代言"了? 代言人力度不足了?企业家要打造自己的IP 无论是当下被年轻人追捧、被一众车圈大佬"像素级模仿"的雷军,还是71岁的古早级"流量女王"、至今只要一开口说话就能登上热搜的董明珠;再到翻山越 岭后74岁的王石高空跳伞开卖528元/碗的"总裁碗燕"和70岁百亿身家的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在视频号上跟打工人分享"36年只坐经济舱"的秘诀,企业家们正以 前所未有的激进姿态,将肉身化作流量武器。 在这股企业家浪潮背后,一场传统巨头如何更"年轻化"的品牌博弈也在悄然上演。 以3月为例,从默默无闻到"海尔老总"到海尔周云杰,仅仅用了20天,海尔掌门人周云杰就喜提20个热搜。即便是被网友 ...
“75岁的刘先生”想做医药圈的雷军 不容易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5-18 14:33
广告片一经发布就在各大平台快速传播,这不仅是因为75岁董事长赤膊上阵带来的视觉冲击,还因为这是医药圈第一个企业家IP。业界关心,流量带货逻辑 在医药圈能走通吗?刘革新个人IP能否撬动产品快速变现,并带领科伦旗下的大健康公司走向成功? 健硕的胸肌、紧实的背部线条、清晰可见的腹肌……科伦药业(002422.SZ)董事长刘革新近日在广告片中大秀身材,这位75岁的企业家,在用自己的身体 为抗衰产品代言,开启第四次创业征程。 企业家要做个人IP,多少得有些人格光环。除了泰森般的躯体,刘革新还有一副不错的歌喉,他喜欢男声独唱,其独唱《星》《在路上》的视频这两天也见 诸科伦旗下各平台。刘革新还是一名学霸,他告诉经济观察报,他的高考作文差一分满分。他在商界纵横捭阖,目前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科伦药业、科伦 博泰(06990.HK)、川宁生物(301301.SZ),因为最早创立的科伦药业稳坐大输液领域的头把交椅,刘革新在医药行业有"输液大王"之称。 不过,相比于汽车圈的马斯克、雷军,快消圈的于东来,送外卖的刘强东……医药圈大佬刘革新的人格化特点还不突出,人设不够清晰,目前营销团队放出 的物料仍缺乏娱乐化、场景化的表达,难以突破医 ...
雷军的眼泪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16 01:26
但他说自己累了的时候,并不是真的想摘下这个枷锁,因为他也明白: 枷锁捆绑着财富。 01 雷军现在可能会明白,所谓的人设,其实是套在脖子上的枷锁。 董宇辉总说不想自己搞直播,马云总说自己想当老师,也是这个道理。 02 雷军是中国企业家IP最成功的案例,依然是全网粉丝数量最多的企业家。 去年,他的抖音涨粉超2500万,微博涨粉超过1500万。 伴随的是小米汽车的大卖,乃至于成为"宗教产品"。 直到:三个女孩车祸、新版OTA限制马力、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虚假宣传。 03 走下神坛,是历史的规律,但雷军依然舍不得王座。 对于种种负面,他避而不谈,选择另起一篇,他用"健身"来回应,似乎是在宣告: 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 其实雷总已经很强大了,他现在的位置,不输几年前许家印的位置。 此外,雷军也不像媒体们说的那么"艰难"。 他又不会为房贷发愁,为工作发愁,他发愁的是小米汽车的销量,自己的声誉。 比起普通人,这不叫难。 我特别同意网上的一句话: 母亲节,雷军也该问候下那几个被烧死在小米汽车里的少女的母亲。 04 之所以不问候,是因为因为雷军的个人形象和小米,已经进行了深度绑定。 个人形象一旦受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
小米“失速”,雷军也累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5-15 06:35
沸腾的流量,小米有些接不住了 今年3月2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56岁的雷军以2200亿元财富位列中国第八,较去年增长114%,全球排名第50位,上升91位。这 是雷军首次进入中国前十。 而雷军财富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小米汽车迅速蹿红,发售一年之后仍有十几万订单在手,根据公开的《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排行榜》数据,小米 SU7一举拿下了当月中国汽车市场"10万以上价位段"的销量冠军,不分车型、不分能源形式。 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原来汽车行业内很多人还以为小米只会凭借流量火一阵,最终还是看在汽车行业的沉淀积累。但没想到小米汽车一鸣惊人,想劝雷军收手的人现在都在担 心自己销量还能不能保得住。 小米汽车遥遥领先了吗?并没有。其实,小米汽车大爆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如何做好交付售后,如何平衡创新与安全,互联网时代的快法则在 汽车行业显然不那么适用。 而且,小米汽车最近的销量已经连续三周下滑。 5月10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动态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 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 ...
【西街观察】警惕企业家IP与产品力失衡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5-14 14:00
小米汽车近期正陷入退订风波。 风波导火索是SU7 Ultra车型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这款标价4.2万元的选装件曾被小米宣传为"完全复 刻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小米CEO雷军此前更强调其"内部结构全改,双风道直通轮毂散热"。 宣传成果肉眼可见,不少消费者下单。然而,首批车主提车后发现,实际部件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 无异,质疑产品与宣传不符。 与以往不同,退订风波愈演愈烈,小米和雷军没有积极走向台前,主动和车主沟通。 通常,车辆出了问题,车企自有对应的解决方案。然而,在小米的退订风波中,舆论情绪不止一种。除 了对选装件功能的疑惑、企业品宣的质疑,还有对企业家的信任被辜负的失望。 从某种程度说,雷军就是小米,小米就是雷军。 企业家IP的顺风局,对产品的加持、对品牌的塑造、对销量的带动,常有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也容 易产生"花小钱办大事"的意外之喜。 遇到逆风局则完全不同,它会在产品口碑逆转上反向加力。流量的反噬、舆论的反转,过度依赖社交媒 体营销,企业家IP负效应则展现无遗。 好坏同源,对企业家IP同样适用。既然享受了某些优势,就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企业家IP运营,尤其要 警惕与产品力失衡,加剧品牌的信任危机 ...
零度时评丨数百车主要求退车!千亿总裁的信任危机,雷军的魔法失灵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5-14 13:48
距离"小米Su7爆燃事故"不到两个月,一场因"挖孔机盖"引发的集体维权,再次将小米汽车推上风口浪 尖。 车辆争论主要来自选配部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挖孔机盖"。在官方宣传 中,这个设计被描述为"增加2个空气动力学风道,前部空气高效导流",还提到"内部结构改变,风道导 向轮毂散热"。然而在用户支付了4.2万元选装费之后,发现"风道"的功能仅能用于装饰,与散热、导流 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完全复刻小米SU7 Ultra原型 车,采用了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2个贯穿风道, 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铝合金前舱盖更优雅、实用,带 有一个105L前备箱,且支持电动开合;选择碳纤维 双风道更运动、硬核,让你拥有更贴近「纽北最速四 门车」的惊艳外型。 XIaomi SU7 Ultra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 全系可选 Xiaomi 15 Ultra 暨 Xiaomi SU7 Ultra 新品发布会 2月27日 19:0 面对质疑,小米汽车致歉,承认"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提出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可改配普通铝制前 舱盖,已购车主获赠2万积分(约合2000元)。但车主不买账 ...
Lululemon可复制吗?对话王文博
盐财经· 2025-04-24 10:56
作者 | 贾梦雅 编辑 | 江江 值班编辑| 宝珠 视觉 | 顾芗 在信息快速更迭、技术持续演进的当下,中国消费市场正处于深度重构的关键阶段。 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7895亿元,同比增长3.5%,消费仍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但 在经济增速放缓与生活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克制,也更强调选择和价值。 由此带来的是市场运行逻辑的显著变化:产品结构呈现"极致性价比"与"IP个性化"两极分化,渠道从单 一触达走向多平台协同,消费者行为愈加圈层化、需求更趋多样化,传统营销模式难以为继。 在这个节点上,企业如何精准捕捉注意力、适应需求变化,并利用新技术提升效率,成为摆在所有市场 参与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在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南风窗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博,就当下消费市 场的发展趋势、背后逻辑及企业应对策略展开对话。 变化中的信息、渠道、产品和消费者 南风窗:从您个人的观察来看,近两年来,中国的消费市场出现了哪些新趋势? 王文博:消费主要就几个要件:信息、渠道、产品和消费者,总体来说,我观察到的消费市场的变化是 信息多元化、渠道融合化、产品两极化和消费者圈层化。 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