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Search documents
新消费需求侧或涌现更多结构性机会,聚焦港股消费ETF(513230)和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布局机遇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6 03:23
1)港股消费:港股消费ETF(513230),打包电商+新消费,覆盖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2)港股科技: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软硬科技兼备,囊括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科技龙头。 华鑫证券表示,新消费板块在扩内需政策的托底作用下,叠加消费偏好的快速迭代与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需求侧正涌现出更多的结构性机会。尤其是在零 售渠道变革的背景下,新消费品牌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具备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增长潜力。例如,部分企业在低温新品、电商渠 道优化、特渠拓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聚焦港股新CP(支持T+0):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6月6日,港股震荡走低,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扩大至1%,恒生指数跌超0.5%,港股消费板块同样窄幅震荡,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港股消费ETF (513230)现均小幅微跌。 消息面上,2025年消费投资市场正掀起新浪潮。今年以来,港股与A股新消费板块集体狂飙,"消费投资的黄金年代"或已来临。中国Z世代(1995年-2009年 出生人群)的消费行为驱动消费市场发生结构性转变,推动新消费快速崛起。新消 ...
南昌家族企业,冲刺“无人机动力系统第一股”
3 6 Ke· 2025-06-06 02:02
创业板IPO终于破冰,来了个无人机产业链核心头部厂商。 5月30日,创业板受理了今年首批IPO申请企业。其中有一家南昌三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瑞智能"),按2024 年销售额统计,该公司 2024 年在全球民用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不含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大疆创新,排名全球第二。 三瑞智能创立于2009年,由创始人吴敏及其表弟、堂弟和妹夫等家族成员共同创建,这也导致三瑞智能的股权结构主要由家族控制。 而作为创业板开闸后的首批受理企业之一,三瑞智能自然会引起诸多关注,让市场洞悉其闯关创业板"无人机动力系统第一股"的底气有几分? 年营收超8亿,冲刺"无人机动力系统第一股" 来源:深交所官网截图 此次IPO,三瑞智能拟募资7.69亿元,用于产品产能扩充和研发中心建设。但截至2024年底,三瑞智能账面货币资金和银行理财两项流动资产就超过6亿 元,并且在2023年向股东分红1.3亿元。 在当前的硬科技赛道,无人机和机器人行业无疑是热门赛道,但无论是无人机,还是机器人,动力系统都是关键核心组件。 因此,此次创业板开闸,三瑞智能成为首批受理企业之一,有望冲击A股"无人机动力系统第一股" 。 从业绩来看 ...
新消费快速崛起,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聚焦港股消费ETF(513230)和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港股新CP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5 03:21
6月5日,港股主要指数早盘活跃,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超1.5%,A股同赛道规模最大的恒生科技指数 ETF(513180)开盘后跟随指数上涨,持仓股中,阅文集团、快手、美团、商汤、阿里巴巴等涨幅居 前。消费板块反复冲高,相关热门ETF中,港股消费ETF(513230)现涨1.23%,成交额超3600万元, 盘中交投活跃。持仓股方面,阅文集团涨超6%,快手-W跟涨近5%,美团、百威亚太均涨超3%。 2)港股科技: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软硬科技兼备,囊括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科技龙头。 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聚焦港股新CP(支持T+0): 1)港股消费:港股消费ETF(513230),打包电商+新消费,覆盖相对A股更为稀缺的新消费赛道;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消费赛道的快速崛起,存在两大核心驱动力:一是消费主体的代际更替,主力消 费群体从70后、80后转向Z世代,他们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显著的"悦己"特征,更愿为情绪价值、个性化 体验买单;二是消费理念的转型升级,从盲目追求"品牌溢价"转向"质价比"优先,这种转变也直接推动 了国货品牌的崛起。 太平洋证券表示,大众品消费渠道及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渠道上折扣店、零食量贩 ...
上海一举出资17家GP
投资界· 2025-06-05 03:17
罕见一幕。 欢迎加入投资界读者群 超级创投活水。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以下文章来源于解码LP ,作者周佳丽 解码LP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募资动态 投资界-解码LP获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发布第二批子基金遴选结果公示。这一 次,共有17只子基金入选——集成电路2只、生物医药1 0只、人工智能5只。拟投资金额 共4 1 .5亿元,基金总规模2 41.5亿元,放大倍数5 .8 2倍。 从去年7月正式签约,到如今不到一年时间,总规模89 0亿元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的遴选与出资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中。4月,上海国投先导基金年度会议透露,两批子基 金带来近20 0个招引企业,覆盖从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疗的硬科技前沿。 目之所及,一张极具想象力的产业版图正在上海徐徐铺开。 上海国资出资40亿 投17只基金 据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二批子基金遴选共有79家机构踊跃申报,经过专家评 审、立项尽调、现场答辩、正式投决等流程,最终筛选出17只优质子基金。具体来看入 选名单: 第二批集成电路子基金共有两只,既有聚焦特定产业场景的CVC 基金,也有依托地方国 资的生态整合枢 ...
变革、出海与政策红利叠加,港股IPO好戏连台!丨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06-05 00:22
港股IPO市场迎来爆发。 5月20日,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H股股价开盘后迅速攀升并罕见地超越A股股价。此次IPO募资规模 达410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规模IPO。随后,恒瑞医药、吉宏股份等龙头企业相继登陆港股,推动市 场持续升温。 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港股IPO募资总额已突破7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逾7倍,接近2024年全年募资总 额的90%,远超2023年水平。市场分析指出,本轮IPO热潮的驱动因素包括: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资企业加 速国际化布局,以及港交所持续深化市场改革。 这一盛况不禁让人联想到2018年到2021年的中概股回归潮,彼时港交所掀起了数十年来最大的变革,包括允许 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等,吸引了阿里巴巴、美团、网易、百度等一大批中概股巨头相继回港上市,这一变革也 重塑了港股生态,由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变成新经济板块,大放异彩。但近年来,港 股市场又出现了"硬科技"缺失的新质疑。如今,这一轮IPO热潮正在改写这一局面。 2023年3月,港交所宣布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特专科技公司18C章节,允许尚无收入、无盈利的"专精特 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涵 ...
瞄准A股硬科技 外资最新调研图谱浮现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6-04 19:18
除了电子设备和仪器、集成电路,医疗保健、工业机械、电子元件等板块也获得了较多外资机构的关 注。百济神州、汇川技术、新产业、深南电路等行业龙头接受外资调研的次数位居前列。 ◎记者 王彭 据统计,5月以来,200余家外资机构现身A股上市公司调研名单,累计调研逾500次。具体而言,以电 子设备和仪器、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是外资关注的焦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5月以来共有222家外资机构调研了185家A股公司,累计调研532次。在这 份调研名单上,高盛、富达、贝莱德、瑞银、安联、Point72等机构频频现身。在接受外资机构调研的 行业中,代表硬科技领域的电子设备和仪器、集成电路等板块获得最多外资机构的关注。据统计,奥普 特、澜起科技、沪电股份、奥比中光等公司均吸引了30家以上外资机构的调研。 以澜起科技为例,公司5月29日披露了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瑞银、安联、富达、Point72等知名 外资机构均现身调研名单;沪电股份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贝莱德、富达、高盛、摩 根大通等外资机构参与了公司5月19日的特定对象调研。 被称为"华尔街最疯狂的赚钱机器"的Point72在此期间调研1 ...
变革、出海与政策红利叠加港股IPO好戏连台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6-04 17:40
港股IPO市场迎来爆发。5月20日,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H股股价开盘后迅速攀升并罕见地超 越A股股价。此次IPO募资规模达410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规模IPO。随后,恒瑞医药、吉宏股 份等龙头企业相继登陆港股,推动市场持续升温。 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港股IPO募资总额已突破77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逾7倍,接近2024年全年 募资总额的90%,远超2023年水平。市场分析指出,本轮IPO热潮的驱动因素包括:政策红利持续释 放、中资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以及港交所持续深化市场改革。 目前,港股市场的"硬科技"已初具规模。2024年下半年以来,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机器人、佑驾创新、 国富氢能、赛目科技、宁德时代等科技企业上市;而在后备的上市力量中,泽景电子、诺比侃科技、中 鼎集成、英矽智能、赛力斯、纳芯微、天域半导体等众多知名科技企业蓄势待发。这些公司所在领域极 为广泛,涵盖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众多热门赛道。 港股成内地企业 全球化跳板 近年来,内地企业全球化布局正加速推进。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 中明确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
回暖信号?5月IPO受理单数创阶段新高,年内43只新股“零破发”
Sou Hu Cai Jing· 2025-06-04 10:00
智通财经根据东财Choice数据,今年1月至5月,共有27单IPO项目获得受理,其中,5月单月新增受理单数为16个,超出 前四个月总和。对比来看,2024年1月至5月,沪深交易所IPO项目"零受理",北交所仅受理2单。 智通财经记者 | 孙艺真 随着近期新股受理、上会陆续推进,5月IPO受理单数创下月度新高。 据智通财经从业界多方了解,单月受理数触年内新高主要受财报周期、项目申报周期影响,因此呈现出阶段性集中申 报、受理特点。 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愈发清晰,资本市场正蓄力推动优质资源向以"硬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集聚。从监管端 来看,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5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用好用足现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 利科技企业上市,积极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推动新的典型案例落地。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向智通财经指出,证监会近期多次强调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 市,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具备显著技术先进性的科技企业,已经迎来A股IPO申报的政策窗口期。 "近期A股IPO受理加速,终止项目减少,审核效率提升,反映企业上市信心增强,短期回暖显著,但需关注 ...
硬科技与新消费共振,聚焦港股新CP,关注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和港股消费ETF(513230)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4 06:44
Group 1 -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s consumer sector remains strong, with the CSI Hong Kong Stock Connect Consumer Theme Index rising over 1% [1] - The Hong Kong Consumer ETF (513230) increased by 1.25%, with trading volume approaching 45 million [1] - The manufacturing PMI showed overall improvement in May, with a rebound in export orders, indicating resilience in China's economic fundamentals [1] Group 2 - CITIC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Securities noted that the "two new" policies and consumer incentive policies have positively impacted downstream consumption growth [1] - Guotai Junan Securities highlighted that the scarcity of leading technology stocks in Hong Kong is expected to benefit from the AI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1] - The Hong Kong Technology Index ETF (513180) rose nearly 1%, reflecting strong growth in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cloud business revenue among leading internet companies [1] Group 3 - The Hong Kong technology sector's valuation remains relatively low, with strong earnings growth expected by 2025 [1] - The anticipate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the Hong Kong technology sector due to AI industry catalysts suggests potential for valuation uplift [1] - The focus on "new quality domestic demand growt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ervice consumption and new consumption trends [1][2]
专访科勒资本北京办公室总经理杨战:创新引领叠加市场沃土,中国硬科技资产吸引力重塑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3 09:41
每经记者|姚亚楠 每经编辑|宋双 肖芮冬 随着优质科技项目份额持续紧俏,私募股权市场活跃度温和复苏。近来,科勒资本北京办公室总经理杨 战敏锐捕捉到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关注度的回升——尽管地缘政治因素仍影响市场情绪,但中国硬科技 企业展现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正吸引外资重新评估其投资价值。 作为全球私募二级市场的头部机构,科勒资本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布局中国市场,并完成了私募二级市场 第一期人民币基金(CCSRMB I)的关账。在杨战看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已积累约15万亿元存量规 模,随着"资本活水""人才沃土""政策东风"三要素的持续完善,中国私募二级市场增长潜力有望加速释 放。 明星项目"一股难求",一级市场"春水已暖" 近期在与国际资本的交流中,杨战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科技资产兴趣的回升。"宇树科技的份额现 在'一股难求',DeepSeek的突破也频繁出现在外资LP的讨论中。尽管地缘政治因素仍影响市场情绪,但 硬核技术企业的表现正在让部分外资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 事实上,外资兴趣的回升并非孤立现象。杨战观察到,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整体活跃度已呈现温和复苏。 募资端虽仍承压,但政府引导基金、军民融合基金及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