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BD
icon
Search documents
创新药BD热潮之后的一些思考
雪球· 2025-06-14 05:01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吕执着 来源:雪球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行业掀起BD(业务拓展)交易狂潮,中国创新药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 571亿美元,2025年初至今对外交易总金额已突破500亿美元。 但在这股热潮背后,我们需要冷静思考:BD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慢性毒药?哪些企业真正从中受 益? 一、BD热潮的双面效应 BD交易的爆发 源于多重因素: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危机(如默沙东K药2028年到期,诺和诺德 司美格鲁肽2026年到期),急需补充管线;中国药企经过十年积累,已拥有FIC/BIC潜力的管线; 同时国内融资环境趋紧,BD成为"续命"手段。 BD的利好 显而易见: 但 隐忧 同样不容忽视: 高退货率 :2020年62起BD交易中25起已终止, 退货率40% 快速获得现金流(首付款+里程碑款) 借助跨国药企资源加速全球开发 提升中国创新药国际认可度 核心资产流失 :恒瑞医药几千万卖的管线被转手卖10亿美金 过度依赖 :康方生物2023年靠BD收入扭亏,2024年因授权收入减少95%再度亏损 二、潮水退去见真章 真正有实力的企业 通常具备 ...
创新药BD热潮之后的一些思考
雪球· 2025-06-14 05:00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吕执着 来源:雪球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行业掀起BD(业务拓展)交易狂潮,中国创新药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 571亿美元,2025年初至今对外交易总金额已突破500亿美元。 但在这股热潮背后,我们需要冷静思考:BD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慢性毒药?哪些企业真正从中受 益? 一、BD热潮的双面效应 二、潮水退去见真章 真正有实力的企业 通常具备: 差异化创新 :如康方生物的PD-1/CTLA-4双抗。 BD交易的爆发 源于多重因素: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危机(如默沙东K药2028年到期,诺和诺德 司美格鲁肽2026年到期),急需补充管线;中国药企经过十年积累,已拥有FIC/BIC潜力的管线; 同时国内融资环境趋紧,BD成为"续命"手段。 BD的利好 显而易见: 快速获得现金流(首付款+里程碑款) 借助跨国药企资源加速全球开发 提升中国创新药国际认可度 但 隐忧 同样不容忽视: 高退货率 :2020年62起BD交易中25起已终止, 退货率40% 核心资产流失 :恒瑞医药几千万卖的管线被转手卖10亿美金 过度依赖 :康方生物202 ...
创新药利好频传,创新药ETF国泰(517110)周四收涨4.39%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3 00:50
每经编辑|赵云 创新药板块6月12日发力走强,创新药ETF国泰(517110)开盘逆市上涨,全天收涨4.39%。生物医药 ETF(512290)收涨2.02%。 | 代码 | 名称 | 涨跌幅 * | | --- | --- | --- | | 517110 | 创新药ETF国泰 | 4.39% | | 512290 | 生物医药ETF | 2.02% | 来源:Wind 消息面,国产创新药BD利好频传。创新药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在医药行业中主要指 通过License-in(授权引进)和License-out(授权输出)等交易模式,实现创新药产品的商业化合作。近 年来,随着中国创新药企的崛起,BD尤其是License-out(对外授权)成为药企获取现金流、拓展国际 市场的重要途径。 继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SSGJ-707重磅授权、石药集团宣布潜在的三项大型海外授权交易后,中国生物 制药也发出预告,近期将有一笔标志性的重磅对外授权交易落地。创新药板块重要成份股荣昌生物也在 与多家跨国公司洽谈BD。荣昌生物的BD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泰它西普传闻BD金额可能破200亿美元, 去年曾 ...
股市特别报道·财经聚焦丨北交所将于月底开启“双指数”时代, 业内称北证市场的影响力将提升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6-12 13:33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拟于6月30日上线,这意味着北京证券交易所(即北交所)即将开启"双指数"时代。 北交所最新总市值已超过8000亿元,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市值过半。业内称北证专精特新指数 的推出有助于提升北证市场的影响力,有助于指数ETF等投资产品的开发,有助于投资者参与北证市场 的投资。 首创证券(601136)分析师邹序元指出,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在样本公司的总市值、经营状况、财务状 况、流动性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考量,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指数。"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的推出有助于提升北 证市场的影响力,有助于指数ETF等投资产品的开发,有助于投资者参与北证市场的投资。"投资主线 方面,投资者可继续重点关注稳定币、创新药BD模式、科技产业边际变化、并购重组等相关方向的投 资标的。 中泰证券分析师冯胜指出,2025年北交所的高质量发展有望取得显性成果,看好新的一年北交所的整体 表现,建议投资者关注机器人领域的滚针轴承龙头企业苏轴股份、超声波传感器"小巨人"奥迪威等,半 导体领域的半导体第三方测试领军企业华岭股份等,大消费领域的新国货丝绸第一股太湖雪、北交所宠 物食品第一股路斯股份、北交所运动营养第一股康比特等。 同花顺 ...
又一预告!中国生物制药重磅BD即将达成 中国创新药“Deepseek时刻”到来?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2 04:43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智通财经6月12日讯(记者 卢阿峰)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似乎已经到来。 继三生制药(01530.HK)双抗天价BD给辉瑞、石药集团(01093.HK)预告三项BD正在路上之后,中 国创新药出海潮再添一重磅玩家。今日智通财经记者获悉,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在美国迈阿密 举行的第46届高盛全球医疗健康年会上透露,多个产品从年初就收到了合作意向,今年将至少有1个重 量级的out-license交易落地。 这一系列事件,宛如创新药领域投下的一颗颗震撼弹,激起了整个行业的巨大涟漪,吸引着全球市场的 目光,也让人对中国创新药的未来充满期待。 今年至少一项重磅BD交易在望 6月11日,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第46届高盛全球医疗健康年会上,中国生物制药资本市场负责人雷鸣对 外宣布,今年以来,对外授权交易已成为公司关键战略目标之一。目前公司多项资产具备对外授权潜 力,有望进一步扩大"国际化收入",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他表示:"近期,这些资产中将会产生一个标 志性的重磅对外授权交易,我们非常期待向市场披露相关进展。" 此外,中国生物制药在ADC、双抗等领域也 ...
创新药企“卖青苗”?不,是卖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5:06
作 者丨季媛媛 编 辑丨张星 中国创新药行业在近期迎来两大标志性事件,一是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SSGJ- 707达成授权协议,二是中国创新药突破多个实体瘤治疗瓶颈闪耀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 会(ASCO),两大事件使得中国创新药在全球的竞争力清晰可见。 然而,在繁荣背后,"卖青苗"的忧虑声却在业内悄然流传。这是业内人士对临床早期创新药 转让的一种形象比喻,将早期创新研发成果比喻为"青苗"。意指国内医药企业和药品研发机 构在技术研究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将现有开发成果转让给大型外资药企。 这个比喻,形象却失之偏颇,甚至暗含误读。"青苗"指向的是确定性收获,而创新药企手中 攥着的,从临床前到三期推进的管线,更像是经过精密测算、明码标价的"风险合约"——临 床前项目成功概率约仅5%,一期约10%,二期约20%,至三期也仅升至30%左右。这不是待 割的庄稼,而是承载着巨大不确定性、也蕴藏着无限可能的"风险资产"。洞悉这一点,是理 解中国创新药产业突围逻辑的关键。 "卖青苗"现象,既是双重压力下的战略选择,更是产业成熟度提升的体现。 其一,这是创新药企在融资"寒冬"下的生存智慧。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今 ...
创新药企“卖青苗”?不,是卖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报道中国创新药行业在近期迎来两大标志性事件,一是三生制药与辉瑞就 PD-1/VEGF双抗SSGJ-707达成授权协议,二是中国创新药突破多个实体瘤治疗瓶颈闪耀2025年美国临 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两大事件使得中国创新药在全球的竞争力清晰可见。 对资源有限的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出售部分管线是战略聚焦的必然选择。将弹药集中于最富潜力 的核心项目,远胜于分散火力、全线押注。而对引入管线的跨国药企,则是以资本换时间,以确定性现 金流博取未来潜在的重磅产品,丰富其研发管线。这种基于互补优势的"风险再配置",如同搭建起一张 覆盖全链条的"风险共担网络",极大提升了产业的运转效率。 然而,在繁荣背后,"卖青苗"的忧虑声却在业内悄然流传。这是业内人士对临床早期创新药转让的一种 形象比喻,将早期创新研发成果比喻为"青苗"。意指国内医药企业和药品研发机构在技术研究进展到一 定程度时,将现有开发成果转让给大型外资药企。 透视本质,创新药BD交易,是一场关于科学不确定性的管理艺术,是对风险资产的精妙定价与高效流 转。当中国药企不再简单视管线为待价而沽的"青苗",而是能娴熟运用BD工具,如同高明的 ...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涨超5%,金斯瑞生物科技涨超15%,机构:建议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机会
华福证券表示,2020年至2024年,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92亿美元提高到523亿美元,首付款金额从6 亿美元提升到41亿美元。2025年初至今,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已达455亿美元,首付款已达到22亿美 元,全年有望创新高。 6月9日,创新药概念股持续活跃,相关ETF方面,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早盘涨5.14%,成交额 超3.36亿元。成分股中,金斯瑞生物科技涨超15%,诺诚健华、云顶新耀、信达生物等多股跟涨。资金 流向方面,截至6月6日,该ETF近5个交易日有3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额超6300万元。 资金流向方面,截至6月6日,该ETF5个交易日有3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额超6300万元。 消息面来看,据中证报,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十分亮眼,尤其是港股创新药,在近期市场震荡中 走出了独立行情。港股创新药"霸榜"ETF涨幅榜,多只相关ETF今年以来涨幅超过50%。机构认为,港 股作为布局创新药的核心市场,可优先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前沿领域稀缺标的。 截至6月9日,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成分股累计权重71.5%,包含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药明生 物等A股稀缺优质标的 ...
多家创新药企官宣BD交易订单,创新药ETF(517110)国泰涨超2%,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涨超3%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9 03:20
在目前国内创新支付体系下,部分创新品种已经实现研发投入回报的正循环,销售额持续新高,同 时海外临床数据陆续发布,对外授权进入高峰期,创新价值兑现加速,有望进一步打开国产医药创新的 成长天花板,加速国产创新药与创新器械企业的成长。 华福证券表示,2020年至2024年,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从92亿美元提高到523亿美元,首付款金额 从6亿美元提升到41亿美元。2025年初至今,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已达455亿美元,首付款已达到22亿 美元,全年有望创新高。 今日,医药板块继续活跃领涨市场,创新药ETF(517110)国泰涨超2%,创业板医药ETF国泰 (159377)涨超3%。 近期,继三生制药达成一项超60亿美元的交易之后,石药集团也预告6月拟达成一项约50亿美元的 创新药交易。6月2日,BMS与BioNTech达成一项超90亿美元的交易,项目合作主体来自于BioNTech收 购自普米斯的双抗。 近年来双抗、ADC领域,屡屡创下交易记录,一方面EGFR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拥有巨大的使用人 群,EGFR三代小分子药物的销售额已证明其大品种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创新药技术在ADC、双抗领 域持续迭代更新,在临床上对目 ...
先声药业(2096.HK):多项数据公布于ASCO大会 产品销售及出海潜力提升
Ge Long Hui· 2025-06-06 02:36
ASCO 2025 大会公布多项重要临床数据:ASCO 2025 大会上,公司肿瘤管线共有18 项研究获展示,涵 盖苏维西塔单抗、SIM0270(口服SERD)、科赛拉等重点品种。我们建议重点关注:1)苏维西塔单抗 治疗铂耐药卵巢癌III 期研究的OS 最终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 分别达到15.3 个月/14.0 个月 (HR 0.768,95% CI 0.595-0.991,P=0.0304),该适应症正处于上市审评阶段,我们预计将于年内获 批。考虑到贝伐珠在该适应症上并未取得统计学显著的OS 改善(III 期AURELIA 研究),我们认为该 结果进一步验证苏维西塔相比贝伐珠的me-better 潜质。2)SIM0270 + 哌柏西利治疗二线级以上 ER+/HER- 乳腺癌的Ib 期研究结果,ORR 和CBR 分别达到41.5%/82.5%,在基线ESR1 突变患者中则达 到87.5%/100%。目前公司正在开展一项III 期研究,评估SIM0270 +依维莫司治疗CDK4/6 抑制剂经治 ER+/HER2- 乳腺癌的疗效。此外,公司曾在4 月的AACR 大会上公布了多款处于临床早期/临床前AD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