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BD
icon
Search documents
药企“卖青苗”是贱卖资产吗?资深律师解析创新药BD交易背后的隐秘博弈:“报价优渥”的交易并不总是最佳选择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12 01:01
每经记者|许立波 每经编辑|文多 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强势突围,成为成长赛道中的最大"黑马"。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全市场成立满一年的963只ETF中,仅有7只实现业绩翻 倍,港股创新药ETF(513120)便是其中之一,该基金近一年来的收益率达到103%(截至7月11日)。 从产业角度看,随着近年来全球医药巨头加快在华"扫货"的节奏,我国生物技术(Biotech)企业的BD(商务拓展)交易不断升温。同时,资本市场也有显 著回暖,特别是赴港上市的创新药企增加,标志着本土原研药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持续上升。 在这场浪潮中,法律与合规成为各类交易背后的支点。从交易框架的制定、IP(知识产权)的归属到跨境交易的合规性,每一处都暗藏复杂博弈。对于大多 数仍处于临床阶段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而言,面对跨国药企的严苛标准,要如何在谈判桌上守住主动权并最终将自己的核心产品卖出好价,已成为当下最关 键的现实课题。 "每家企业所处的治疗领域、产品类型、临床开发路径都可能千差万别,而规则本身是一种抽象、概括性的制度设计,不可能覆盖所有具体情况。"刘毅铭强 调。 此前,曾有一家Biotech企业计划赴港上市,其技术平台 ...
创新药的风吹到CXO,2000亿市值巨头涨停
创新药的风吹到了"卖铲人"医药外包(CXO)行业。 7月11日,A股CRO概念股拉升,博腾股份(300363)(300363.SZ)盘中一度20%涨停,凯莱英(002821)(002821.SZ)和2000亿市值的药明康德 (603259)(603259.SH)涨停,美迪西(688202.SH)、康龙化成(300759)(300759.SZ)等涨幅居前。 方正医药团队指出,在创新药BD(license out—对外授权,即管线出海)浪潮下,生命科学上游及CXO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金洋也表示,CXO未来有望受益于全链条鼓励创新政策预期带来的创新情绪提升和水位提升,尤其预期国内有产业政策支持,投融资 潜在可能改善的情况下,国内前端业务有望回暖。 | | | CRO概念 ① | | | --- | --- | --- | --- | | | | 773.34 1.71% | | | 成分股 | "草金 | 简况(F10) 资金 板块分析 | | | 全部 | 龙头股 | 3日内有涨停 连板 | 连续3日 | | 名称/代码 | | 涨幅 ◆ 最新 ◆ | 5日涨幅 ◆ ▶ | | 博腾股 ...
中国力量崛起,跨国药企加速“买入”中国创新
新财富· 2025-07-09 07:59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t growth in the Chinese innovative drug sector, particularly through record-break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BD) transactions, exemplified by Rongchang Biopharma's partnership with Vor Biopharma, which underscores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innovative drugs [3][4][30]. Group 1: Record-Breaking BD Transactions - Rongchang Biopharma announced a milestone international licensing agreement with Vor Biopharma for its innovative drug, Taitasip, with a total deal value of $4.23 billion, setting a new record for outbound licensing in the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3][4]. - The deal includes a $45 million upfront payment, $80 million in warrants, and up to $4.105 billion in milestone payments, along with a royalty on future sales [3][4]. - Taitasip has shown strong commercial performance, with domestic sales exceeding 1.5 million units in 2024, representing a 95% year-on-year growth, making it a key driver of Rongchang Biopharma's revenue [5]. Group 2: 2025 as a Year of BD Growth - The article notes that 2025 is expected to be a significant year for innovative drug BD transactions,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 in China already reaching $9.1 billion in upfront payments by June 2025, surpassing the total for 2024 [7][8]. - The urgency for MNCs to engage in BD transactions is driven by the impending patent cliff, with over $100 billion in sales from major drugs set to lose patent protection in the next five years [12][13]. Group 3: Patent Cliff and MNC Strategies - The approaching patent cliff poses a substantial challenge for MNCs, necessitating the acquisition of innovative drugs to extend product lifecycles and mitigate revenue losses [12][13]. - The article lists several key drugs facing patent expiration, including Merck's Keytruda, which generated $25 billion in sales in 2023 and will lose patent protection in 2028 [14]. Group 4: Chinese Innovative Drugs' Competitive Edge -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ong Kong innovative drug sector has been impressive, with the Hong Kong Innovative Drug ETF rising over 52% in 2025, reflecting the shift from a generic-following model to a focus on developing globally competitive innovative products [21].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at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innovative drug companies lies in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high-quality products, as evidenced by significant BD transactions from international firms like BMS and Pfizer, totaling over $17 billion in 2025 [24]. Group 5: Future Outlook and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 The ongoing BD boom in innovative drugs is seen as a strategic move by MNCs to navigate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patent cliff, highlighting the robust R&D capabilities of Chinese companies [26][30]. -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while market expectations for innovative drugs are high, only companies with solid clinical data and clear commercial prospects will sustain growth, indicating a need for investors to identify firms with genuin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28][29].
平安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9
Ping An Securities· 2025-07-09 01:06
其 他 报 告 2025年07月09日 晨会纪要 | 国内市场 | | 涨跌幅(%) | | | --- | --- | --- | --- | | 指数 | 收盘 | 1日 | 上周 | | 上证综合指数 | 3497 | 0.70 | 1.40 | | 深证成份指数 | 10588 | 1.47 | 1.25 | | 沪深300指数 | 3998 | 0.84 | 1.54 | | 创业板指数 | 2181 | 2.39 | 1.50 | | 上证国债指数 | 226 | -0.02 | 0.16 | | 上证基金指数 | 6947 | 0.12 | 0.16 | | | |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 | | | 海外市场 | | 涨跌幅(%) | | | --- | --- | --- | --- | | 指数 | 收盘 | 1日 | 上周 | | 中国香港恒生指数 | 24148 | 1.09 | -1.52 | | 中国香港国企指数 | 8709 | 1.16 | -1.75 | | 中国台湾加权指数 | 22362 | -0.30 | -0.14 | | 道琼斯指数 | 44406 | -0.9 ...
平安证券:BD、商业化、政策三大驱动下创新药长期向好
Zhi Tong Cai Jing· 2025-07-08 02:25
平安证券发布研报称,从BD、商业化、政策三个角度看,创新药崛起具备持续性,建议关注:1)管线 布局丰富的创新药龙头;2)创新药单品潜力大,价格有望重估的企业;3)看好前沿技术平台布局领先的企 业。CXO:医药研发投入稳中有升,创新环境有望转暖,新兴领域带来额外增量。上游:优质企业海 外布局进入收获期,国内外共促业绩增长。器械:招采持续推进,设备公司渠道库存逐步消化,有望迎 来改善拐点。 平安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创新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中国创新药企正在用类似Deepseek的路径重塑全球医药创新格局,即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创造相 同甚至更好的创新成果,这主要体现在海外MNC争相抢购中国创新资产。同时部分创新药已在全球市 场取得商业化突破,国产创新药已有超10亿美元收入的产品。国内药企的竞争以及政策的利好也加速了 创新药行业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该行认为在1)创新药BD热潮持续;2)商业化迎来突破;3)支持政策持续加 码,以上三点驱动因素下,创新药行业长期向好。 创新药BD热潮持续 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发生超100项对外授权交易,经披露的交易总金额约523亿美元(+25%),创历 史新高。截至2025年 ...
创新药回调,布局时刻到?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跌超1.5%!BD仍是投资主线,关注PD-1/L1双抗及多抗
Sou Hu Cai Jing· 2025-07-07 06:47
今日港股延续弱势,外卖大战挫伤科技股做多情绪,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跌1.62%,成交额超16.5亿元!资金涌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盘中再 获近1600万元净流入,近10日"吸金"超18.8亿元,最新规模超89亿元强势领跑同类!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飘绿:荣昌生物跌超6%,信达生物、药明生物跌超4%,康方生物、石药集团跌超2%,三生制药、中国生物 制药跌超1%。 中信证券报告称,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氛围有一些2014年底的影子,缺的只剩一个点火的催化,可能是中美政策超预期,或者科技产业新变化。从配置角度来 看,有色、AI硬件、创新药、游戏和军工的轮动可能还是中报季的主旋律。 【机构:创新药BD仍是投资主线】 国金证券认为,上周创新药表现强劲,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另外,本轮医保局也紧密推动商保目录(丙类目录)的进展,加快推进健全"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未来随着丙类目录的首年逐步落地,后续将正式 逐步推动我国医保支付体系的多元化进程,同时为创新药的国内支付开辟更多空间。 | 政策维度 | 支持方向 | 王要内容 | | --- | --- | ...
如何捕捉创新药新一轮成长红利?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03 08:53
近期,创新药行情持续走强,如何捕捉创新药新一轮的成长红利? 在产业层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第一是全球的BD授权、创新药的海外授权,后面的创新药公司预计 还会不断有BD落地出来,也是创新药相对重要的核心逻辑,有可能会驱动第二波行情和收入的增量。 第二是先进的技术平台和重磅的学术会议催化,ADC、双抗和CAR-T技术引领后PD-1时代的创新,这 也是中国创新药企的优势领域,国内相关的管线在全球市场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首先是ADC。从 ASCO现场来看,国内的ADC处于全球的第一梯队,报告的数量占比相当高。第二个角度是双抗领域, 中国创新药在双抗领域也走在世界前列,所以后面这个领域的进展也非常值得关注,像国内双抗管线占 全球双抗管线的接近50%,很多临床数据表现也非常出色。根据不完全的统计,2024年国内双抗出海数 量大概是14项,交易的总额突破百亿美元,交易的首付款突破20亿美元,也刷新了历史纪录。除了 ADC双抗以外,中国创新药在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也处在全球的第一梯队,所以在先进的技术平台方 向上还是有非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展望下半年,还有一些重磅的行业会议以及国际临床大会召开,包括WCLC(世界肺癌大会)或 ...
本轮创新药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03 08:18
根据医药魔方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药企license out数量从2018年的17项增长到了2024年的94项。首付 款也从之前的2亿美元左右增长到了2024年的40多亿美元,同比增速大概是16%。2024年,中国企业的 license out总交易金额达到了500多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20%。在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企业的 license out交易金额也达到了369亿美元,同比翻倍以上增长。所以在交易的金额和数量上,我们可以看 到创出了新高。 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的BD交易形式和以往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过去我国的创新药公司license out主要还是遵循着高总金额和低首付的叙事逻辑,所以首付款往往只占到了总交易金额的2%到5%,但 是创新药作为一个高壁垒和高风险的项目,达成里程碑和拿下后续交易款的成功率在过去并没有那么 高。而近期我们看到随着中国创新药的崛起和话语权的增强,国内药企BD的交易形式出现了一个变 化。 首先BD交易从传统的license out转向了NewCo的模式。传统license out将管线的权益直接出售给跨国药 企,而NewCo模式可以简单理解成相当于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一家新 ...
【私募调研记录】盘京投资调研迈威生物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7-01 00:06
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6月30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知名私募盘京投资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相关名单如下: 1)迈威生物(盘京投资参与公司线上交流会) 调研纪要:迈威生物与Calico合作,加速IL-11单抗(MW38)在抗衰老和纤维化相关领域的临床验证及商 业化。Calico成立于2013年,由Google母公司Alphabet与Arthur D.Levinson创立,专注于衰老生物学和与 年龄相关的疾病,与迈威生物的战略契合。IL-11单抗已被证实其在抗衰老、抗纤维化等领域的作用机 制,Calico关注其在延长健康寿命方面的潜力。MW38已获得中美澳三国临床准入,中国和澳洲临床I期 已完成,正准备启动美国临床。尽调过程非常严苛,包括独立审核机制,最终审核结果与公司判定高度 一致。2025年是公司创新药BD业务关键年,计划推进Nectin-4DC、B7-H3DC等管线合作。 机构简介: 盘京投资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优秀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之一,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 注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编号为P1034296。公司由多位长期业绩卓越、并且具备相同价值观的 资深投资人创办,是一家以合 ...
最猛涨近60%!ETF上半年龙虎榜来了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6-30 13:55
【导读】ETF上半年战报出炉,最高涨幅近60% 2025年上半年正式收官,ETF半年战报出炉! 基金君根据数据统计,制作了2025年上半年ETF价格涨幅排行榜,一起来关注一下。 创新药、黄金相关ETF霸榜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ETF价格表现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多数实现上涨,全市场超六成ETF涨幅为正; 二是涨幅分化明显,港股创新药相关ETF涨幅较大,光伏、煤炭等相关ETF领跌。 前20名ETF涨幅均在37%以上。其中,汇添富基金旗下港股通创新药ETF上半年大涨59.31%,涨幅领 先。这只ETF成立于2023年12月,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今年以来,创新药BD出海爆发,叠加部分创新药研发技术领跑全球、政策扶持等因素,带动了港股创 新药企业估值体系重构。 在此推动下,跟踪港股创新药及生物科技指数相关ETF霸屏2025年上半年ETF排行榜,在前20名中占17 个席位。除上述冠军ETF外,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银华基金、万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旗下港股创 新药ETF涨幅均超过54%。另外,广发基金旗下港股创新药ETF、富国基金旗下港股通医疗ETF表现同 样亮眼,上半年涨幅分别达到56.69%和54.87%。 上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