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内大循环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华解读】前4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缘何加快增长?
Xin Hua Cai Jing· 2025-05-27 12:05
"系列稳增长政策强力支持是重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记者注意到,针对外部形势变化,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若干举措。会议指出,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就业稳外贸,着力促消费 扩内需,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稳定外贸外资发展方 面,会议提出,要"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4月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加大出口退税、 金融支持、贸易便利化等政策力度,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此外,今年以来,"两重"建设、"两新"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产业升级发展向好,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 也为工业企业效益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与企业利润密切相关的"量、价、利润率"三要素的表现来看,温彬注意到,1至4月份,在总量方面, 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较1至3月回落0.1个百分点;在价格方面,全国PPI(工业生产者出 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4%,降幅较1至3月扩大0.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则较1 ...
又一世纪运河来了?中国拼命“挖运河”,背后是一场真正的国运之战
3 6 Ke· 2025-05-27 07:48
又一世纪运河,传来新动向。 近日,浙江《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明确提出"谋划推进浙赣运河"。 消息一出,再次引起热议。作为浙赣粤运河的一部分,浙赣运河途经浙江杭州、衢州和江西上饶、鹰潭、南昌等城市,规划全长约760公里,堪称打通长 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世纪水运工程。 为什么富裕程度领跑全国,高速、高铁密如蛛网的浙江,依然在拼命打通运河"大动脉"? 事实上,中国正在拼命"挖运河",力推全国跃入一个"新运河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起码有八大省份联手,砸下超8500亿元复兴内河航运—— 浙赣粤运河,总投资预计3200亿,超过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最长的运河,相当于北京到厦门的距离,打破"环江西经济圈"的尴尬; 湘桂运河,猛砸1500亿,进一步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圈,让湖南获得两大出海口; 江淮运河,总投资950亿,连接长江和淮河,目前已通航; 荆汉运河,计划砸748亿,打通给长江来个"截弯取直",解决长江中游的"梗阻"; 平陆运河,总投资超680亿,硬生生给广西造出一个"出海口",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短的出海通道。目前进展约七成,计划在2026年建成; 河南运河网,计划砸下1416亿,谋 ...
泓德基金:上周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
Xin Lang Ji Jin· 2025-05-26 09:18
从债券市场看,泓德基金指出,上周债券市场整体震荡,长债表现略好于短债。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下 行,中短端下行幅度小于长端。二级市场上,利率债总体震荡。此前的10BP降息、而后的银行存款利 率挂牌价下调等等,对市场的影响均不大。后续观察税期过后、供应缓和后,资金供应变化。 上周国内权益市场以震荡为主,主要宽基指数周涨跌幅在1%以内,日均成交量维持在1.1万亿元附近, 北证50指数在突破1500点创出了历史新高后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行业板块方面,A股科技成长边际走 弱,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 泓德基金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创新药领域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根据数据显示,截至 2024年年末,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创新药数量已达到3575个,位居全球首位。2024年大型跨国药企引进 的创新药候选分子大约有31%来自中国,而2019年这一数字还为0。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冲击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 向好态势。泓德基金分析,从优势领域观察,我国产业高端化发展态势明显,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速,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较好;智能产品生 ...
农银汇理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谷超:中国优质资产将迎来价值重估
预计我国会借此机会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提振 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对冲外需疲弱带来的影响。可以看到,在很多领域如人工智能、新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中国的优秀企业正在迅速成长。尤为可喜的是,国内优秀企业在生成 式AI和智能辅助驾驶领域都有明显突破,这体现了我国在工程师红利与巨大内需市场的加持下实现了 厚积薄发,在相关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DeepSeek的突破让生成式AI的算力成本大幅下降,用户数量明显提升,并大大提升了我国在生成式AI 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突破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进入下半场——智能化,智能辅助驾 驶能力有望快速渗透到10万元至20万元价位的家用车,带来国产汽车厂商全球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我们相信以上技术革新只是开始,未来中国必将涌现出一批在全球市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展 望未来,国内经济有望稳步复苏,优质企业将迎来价值重估,我们将竭尽全力挖掘优质企业的投资机 会,力争为持有人创造可持续价值回报。 回顾2024年,面对内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实现了预期目标与任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 效。2025年 ...
提振消费+赋能地方资源 银行业多举措助推国内大循环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25 15:21
服务消费领域同样成为银行发力重点。河南淅川农商银行与当地文旅部门协同创新,搭建"智慧旅游"综 合服务平台,同时推出低利率特色信贷产品,既为旅游从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又以优惠利率吸引游客消 费;广发银行依托信用卡业务,聚焦"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场景,推出景区门票折扣、餐饮满减等 系列优惠活动,点燃线下消费热情。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以下简称"会议")。会议指出,要围绕加快构建新 发展格局,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断提升经济循环的质量和层次,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高效联通,以国内大循环更好牵引国际循 环。 近年来,银行业聚焦提振消费、赋能地方特色资源品牌建设等领域,多维度探索服务国内大循环的创新 路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深挖消费潜力 激活内需增长新动能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银行业精准锚定大宗消费与服务消费两大赛道,通过创新金融产 品、优化服务模式、搭建消费场景等方式,持续释放消费活力。 在大宗耐用消费品领域,多家银行以灵活多元的信贷服务撬动市场潜力。中信银行与头部新能源汽车品 牌深化战略合作,推 ...
支持国内大循环银行应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Zheng Quan Ri Bao· 2025-05-25 15:20
银行凭借资金配置优势,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力量。针对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银行应积 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其提供稳定的长期资金支持。这不仅能助力新兴产业突破技术瓶颈,还能推 动其产业化进程,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项目,银行需加大资金投入,支 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中焕发生机。 同时,银行还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缓解其融资困境,为国内大循环筑牢坚实基础,确 保经济循环的畅通与稳定。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完备程度方面,银行肩负重任。银行应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 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保障其稳定和自主可控。加强对核心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其增强产业链 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通过供应链金融产品,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 整体竞争力。同时,针对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和"卡脖子"问题,加大对国内相关企业的支持力 度,助力其实现技术突破,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2025年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为各行业助力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在金融市 场体系中,银行业作为 ...
关税问题加剧国际经贸不确定性,如何寻求破局之道?
Di Yi Cai Jing· 2025-05-23 08:11
世界货币体系也有望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近阶段,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震荡。在这一背景下,国际贸易如何构建更具有韧性的多边合作?中国应该如何"化危为机"寻求破局之道? 在近日举办的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围绕"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主题,多位重磅嘉宾共同探讨全球经贸环境面临的挑战、变局与新机遇。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可能面临的问题仍是内需不足。提振消费的底层逻辑是让居民有消费能力,还要让老百姓敢消费,这 就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工作,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认为,当前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的重构,反而为全球 南方国家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她看来,传统贸易投资决策主要考量人力、土地等基础要素成本,而当前决策要素已扩展至创新、制度环境、绿色标准等维度。近年来地缘政治和意识形 态因素日益成为关键变量。制造业回流美国难度很大,因为在加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美国竞争力不够强大。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对贸易、投资产生 了极大影响。制造业还是要寻找成本更有利、关税 ...
持续巩固增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Jing Ji Ri Bao· 2025-05-22 22:02
越是外部环境变化,越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破除阻碍经济循环畅 通的堵点卡点,持续巩固和增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长期成长性,体现在我国经济有持续壮大的增量空间,新需求、新动能将不断形成。我国是全球最具成 长性、最具潜力的内需市场,未来十几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达到8亿人,对越来越多商品、服务的需求 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消费升级动能强劲。我国还有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进程, 也将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产生大量需求。从投资看,我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基 础设施、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等方面仍有巨大空间。长期成长性还体现在,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更多的 创新场景、更低的创新成本和更高的创新收益,可以为不同技术路线、商业模式提供广阔舞台,促进新 质生产力加快壮大,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和活力。 在改革发力、政策加力的作用下,我国经济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在大规模设备更新 带动下,1月份至4月份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科技创新 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装备制造 ...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25年5月22日)
Shang Wu Bu Wang Zhan· 2025-05-22 08:03
各位记者朋友: 【何咏前】: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首先有一条信息需要向大家通报。 一、2025年1-4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2025年1-4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575.4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7.5%,其中对外非金融类直接 投资510.4亿美元,增长5.6%,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7.8亿美元,增长16.4%。 1-4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71.1亿美元,增长6.8%;新签合同额765.9亿美元,增长22.4%。 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79.9亿美元,增长5.2%;新签合同额645.4 亿美元,增长17.4%。 以上就是我要向大家通报的信息,下面我愿意回答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 【经济参考报记者】: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 上,要深挖潜力提振消费。下一步,商务部在做强国内市场、促进消费方面会有哪些举措? 【何咏前】: 商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会议精神,突出"加快"、强化"提升"、立足"有效",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循 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做强国内大循 ...
以国内大循环更好牵引国际循环
Jing Ji Ri Bao· 2025-05-21 22:41
全面客观看待当前经济运行的"形"与"势",方能把握住我国经济发展全貌和前景。近期,受国际循环的 不确定性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有所增多,但支撑经济向新向好、长期向好的有利条件没有改 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化危为机,及时有效应对各种"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开局良好,4月份顶住压力稳定增长,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基础。一方面,内 需的"稳定锚"作用明显,消费仍是第一动力,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今年以 来,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带动了家电、家具、通信器材等零售市场发展。消费结 构优化升级,发展型消费占比扩大,假日出行、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相关服务消费受到更多青睐,服 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1月份至4月份,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项目加快落地,大 项目带动效应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增速仍接近9%。另一方面,新旧动 能加快接续转换,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经济增势良好,1月份至4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 加值同比增长6.4%。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明显提升,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