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经济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非产业链合作瞄准新兴领域快速拓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2 15:06
中非不断促进产供链合作,推动中非贸易从初级商品交换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协同升级。中国商务部统 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累计总产值499.6亿美元,累计向当地上缴 税费30.4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7.3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中非产业链合作,正从传统领域向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快速拓展。以数字经济为例,中国企 业已为非洲建设多个大型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服务,5G技术在非洲矿山开采、城市管理中得到广泛 应用;阿里巴巴非洲创业培训、非洲电商平台Kilimall等促进非洲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对外直接投资从自然资源领域向非洲的物流、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和制造业转 移。我们目前正在非洲各国开展多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非洲局局长阿胡娜·伊扎康瓦说,中非工业合作必须是包容、创新性的,且 要以长期发展目标为基础。 据了解,在人工智能、数字航空等新兴领域,中国企业与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合作,推动中非卫星遥 感应用合作中心建设。这些合作不仅推动了非洲数字经济发展,也为中非产供链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中新社长沙6月 ...
埃及加速发展氢能产业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09
2024年8月,埃及正式启动国家氢能源战略。根据该战略,到2030年,埃及绿氢及其衍生品产能将达到 150万吨;到204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攀升至580万吨,其中380万吨用于出口。届时,氢能产业有望为 埃及国内生产总值贡献近180亿美元,并创造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埃及总理马德布利表示,该战略的 实施将助力埃及实现清洁和可持续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切实履行减少碳排放的国际承诺,为全球应对气 候变化贡献埃及力量。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埃及氢能领域的国际合作成果丰硕。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挪威能源企 业、道达尔能源等国际企业纷纷布局埃及,多个绿氢、绿氨合作项目正稳步推进。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 埃及氢能项目建设。2024年2月,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韩国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与埃及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局等多方签署氢能合作协议,计划打造一座装机容量达250兆瓦的电解水系统,年产5万吨绿 氢,预计2029年投产。2025年3月,中国联合能源集团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埃及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 携手开发绿氢制绿氨项目。 "中国投资和技术支持为埃及绿色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埃及可持续发展和气候风险评估专家穆斯塔 法·谢尔比尼表示 ...
国投瑞银 20 载:以专业智慧,启未来新程
财富FORTUNE· 2025-06-11 12:56
2001年12月11日,在历经15年努力,3大阶段,数十轮谈判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成为其第143位正式成员国。在改革开放浪潮席卷20多年后,中国经济又一次步入了飞速增长的"快车 道"。 查看《上汽率先表态: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结算方式》的精彩观点 推荐阅读 20年风雨兼程,回首往昔,在众多观察者眼中,国投瑞银始终秉持初心,砥砺前行,在投资领域精耕细 作,凭借精准眼光,在科技变革、消费升级与产业变迁的浪潮中,成功捕捉投资机遇,为投资者实现了 资产的稳健增值。无论是早期对新兴行业的敏锐捕捉,还是在市场波动中的稳健布局,都充分展现了其 对趋势的深刻理解和把控能力。 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国投瑞银 "敏于趋势洞察" ,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转型步伐,深入挖掘绿色 经济、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助力投资者把握时代机遇; "践行长期主义" ,不被短期市场 波动所干扰,坚守价值投资理念; "恪守专业主义" ,汇聚了一批业内顶尖的专业人才,打造了完善的 投研体系和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深入研究宏观经济、行业趋 势和企业基本面,为投资决策提供了坚实支撑; "融汇全球睿 ...
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落地见效的突破重点与对策
Di Yi Cai Jing· 2025-06-11 04:29
(本文作者谢雯璟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国际商务项目主任)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自贸区3.0版相关条款落地生效,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从2.0版升级到3.0版的主要突破 (一)中国与东盟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在3.0版协定中达成各自经贸协定最高水平规 则体系,推动合作迈向制度型开放新阶段。 在数字经济领域,3.0版首次系统性构建覆盖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标准"软联通"的全链条合作 框架。双方通过促进跨境光纤网络、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互联,推动电子发票、电子支付系统互操作 性,并引入高水平的个人信息保护、数字贸易标准(如无纸化贸易、网络安全认证)等规则,为区域数 字贸易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在绿色经济领域,3.0版将"全球发展倡议"纳入合作框架,针对2.0版存在的绿色技术标准差异、低碳资 金缺口等问题,设立绿色贸易、投资、标准等8个优先合作方向,推动双方在可持续能源(如光伏发 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碳市场等领域深化政策协同与产业对接。 此外,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压力,3.0版通过供应链互联互通章节强化区域清洁能源产业链韧性,协同建 设跨境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有效 ...
北京平谷加快替代蛋白产业创新发展
Core Viewpoint - The plan aims to establish Pinggu District as a leading domestic hub for the alternative protein industry, targeting a scale of 100 billion yuan by 2027 [1] Group 1: Strategic Directions - The plan focuses on five strategic directions: breakthrough key technologies, platform empowerment for results transformation, scenario-driven demonstration promotion, nurturing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collaborative regional development [2] - It outlines 14 key tasks across four major areas, with the goal of creating a nationally leading innovation application hub for alternative proteins by 2027 [2] Group 2: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 The plan emphasizes core technology research, particularly in frontier areas such as plant protein, microbial protein, and cell-cultured protein [2] - It supports technology compani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creat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platforms that integrate R&D, incub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2] Group 3: Industry Structure - The plan establishes a "3+X" industry cultivation system,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based meat and dairy alternatives, addressing specific consumer needs such as allergies and youth nutrition [2] - It aims to overcome key technological bottlenecks in microbial protein production, particularly in filamentous fungi, to facilitate the transition from lab research to industrial-scale production [2] - The cell-cultured protein sector will focus on found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efficien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2] Group 4: Additional Directions - The plan encourages exploration of other development directions such as insect protein and synthetic protein, promoting innovation applications in animal feed and functional foods [3] - To ensur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Pinggu District plans to establish high-level public service platforms for alternative protein bio-manufacturing [3]
湖北省商务厅答21记者问:探索建立“校友资源库”,以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护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实习生顿渤涵 武汉报道 6月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抓创业促就业"系列行动之"校友回归"工作 情况。湖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军围绕如何帮助有意回到湖北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校友对接投资机会这一话题,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 二是强力推进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湖北省"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楚商大会、华创会等各类重大平台 作用,积极邀请广大校友参与,更好链接各方发展资源。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校友重点关注领域,精准联合重点园区、特色产业、目 标企业等开展专题对接,面对面、深层次、常态化洽谈合作,不断提高精准度和成功率。 三是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更好发挥商务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统筹服务功能,会同省市各级各相关方面,建立健全校友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对 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提供全链条、个性化、"一对一"专属服务。以服务广大校友回归为契机,进一步对标国际国 内一流标准,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包括广大校友在内的所有海内外朋友在湖北放心 ...
丝路响起新“驼铃”(环球热点)
Ren Min Ri Bao· 2025-06-09 21:3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兼中亚室主任许涛: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30多年来,双 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增长了上百倍。中国人说,三十而立。中国同中亚国家30多年的交往合作,立在真诚 互信,立在平等互利。从建交初期的货物集散地、物流中心,到如今双边经贸水平大幅提升,中国和中 亚国家经贸合作在多个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能源领域。通过与中企合作,中亚国家能源出口更加多元化。比如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三线并 行,成为中国天然气陆上进口重要来源。同时,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与中亚在太 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也逐步展开。 "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948亿美元""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对中亚国家投资超过 300亿美元"……这是近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中国—中亚经贸部长第二次会议上发布的一组数 据。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动力持续增强,经贸合作蓬勃发展,呈现出步伐快、潜力足、前景广 的鲜明特征,丝路上正在响起新"驼铃"。 受访专家表示,在中国—中亚合作机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推动下,稳定的政治关系、强劲 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坚实的民意基础,将推动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迈 ...
渣打高恕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发出倡导贸易开放“最强音”
Xin Hua Cai Jing· 2025-06-09 08:29
今年4月初,美国政府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遭到各界普遍反对,随后美政府又宣 布对多数贸易伙伴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并推进相关贸易谈判。美国关税政策仍存在较大不确定 性,中资企业在东盟投资该何去何从? 高恕年认为,如果部分中资企业在东盟投资是为了扩大对美出口产能,这部分投资短期内可能会因为关 税谈判不明朗而暂缓;但如果这些企业投资是为了开发东盟等当地国内市场,这样的投资仍在继 续,"我们并没有看到放缓的迹象"。 新华财经6月9日电(记者高攀)渣打银行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联席全球主管兼东盟及南亚区行政总裁高 恕年(Sunil Kaushal)日前在上海表示,中国与东盟近期宣布全面完成自贸区3.0版谈判可谓"恰逢其 时",向世界发出了倡导多边主义与贸易开放的"最强音",将推动中国-东盟贸易走廊加速发展,并发 挥"乘数效应"带动世界其他地区实现更大发展。 自贸区3.0版将加速中国-东盟贸易走廊发展 高恕年在此间出席2025渣打中国企业峰会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与东盟已互为彼此最大贸易 伙伴,双方贸易规模仍在保持增长,近期双方全面完成自贸区3.0版谈判释放出了非常重要的信号。当 世界上很多 ...
坚定不移维护自由贸易与开放合作
Jing Ji Ri Bao· 2025-06-08 21:41
2025年5月20日,中国与东盟经贸部长共同宣布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在全球经济格局 深刻调整的背景下,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仅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更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 荣贡献了"中国—东盟方案"。 作为中国首个对外商谈并建立的自贸区,同时也是东盟框架下的首个自贸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 展历程堪称区域合作的典范。从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1.0版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 到201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2.0版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再到2022年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本升 级谈判,双方用十余年时间构建起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网络。 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自2020年开始连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 伙伴地位,双方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各具比较优势,在要素资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 构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合作关系。例如,双方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农产品等 传统领域形成深度产业链合作,同时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不断开拓合作空间。双方在产业 园区建设等方面也持续推进,建立了境外经贸合作区、"两国双园"等合作项目。 ...
生态治理圈也是绿色经济圈
随着水系、湿地、海湾生态功能的持续恢复,生态价值正加速向文旅、绿色消费等领域延伸,转化为实 实在在的经济红利。南大港依托"水阔波平凉影长"的美景,推出文旅融合项目,成为冀东沿海生态旅游 新地标;天津立足七里海湿地生态资源,吸引一批绿色制造业项目来此落户,生产线上流动的光伏组件 与闲庭信步吃草的麋鹿相映成趣;衡水湖则基于优秀的生态底色,开发候鸟观测等业态,吸引大量京津 游客前来"打卡"……一系列因水而兴的项目,正在带动沿线乡村文旅、生态农业、绿色餐饮等产业发 展,在三地构建起多元绿色经济圈。 鲍南 初夏时节,沧州南大港湿地候鸟翔集,天津中新生态城碧波荡漾,渤海湾畔的生态之美,是京津冀生态 协同治理的重要一环。环境修复成果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 水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京津冀地处华北平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河流 密布、湿地集中、海岸绵长的环保关键地带。从永定河到潮白河,从白洋淀到渤海湾,水体生态系统的 稳定对区域发展质量至关重要。过去,由于自然禀赋差异和开发强度较大,京津冀水污染、湿地退化、 岸线侵蚀等环境问题跨界交织,甚至出现"近水不能戏水""临海不能亲海"的困境。 水生态治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