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闻发布︱“十四五”以来,我国的粮食、能源、产业、国防等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国家能源局· 2025-07-09 06:05
这场发布会,中国人的成就感拉满! 今天(7月9日)上午 国新办举行首场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这五年我国经济社会 取得哪些"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起来盘点 ↓ 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 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稳步顺利推进。 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前三个经济大省2024年的总量; 超过长三角地区的总量; 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总量。 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四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 "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设定的主要指标中: 总的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我国5年经济增量将超35万亿元 超世界排名第三国家总量 郑栅洁介绍,"十四五"五年来,我国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郑栅洁表示,像我国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 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 ...
超35万亿元、5.5%……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证券时报· 2025-07-09 05:28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韩忠楠 秦燕玲 5年国内经济增量预计将超35万亿元,"十四五"规划多项指标进展超预期。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国家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副主任周海兵、秘书长袁达出席会议并就经济增量、扩大国内需求等热点问题 作出回应。 先来看发布会上公布的多组数据: 我国"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2021年至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 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我国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 2024年全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 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首位; 全球每5斤谷物就有1斤多产自中国; "十四五"以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021年以来我国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额已超"十三五"期间总额; 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超40%;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十三 ...
阳光焦化IPO:业绩三连降、募资缩水20亿闯关上交所主板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05:22
瞭望塔财经前言:募资计划腰斩、净利润三年缩水八成、实控人身缠162条风险警示,这家山西焦化巨头的资本之路布满荆棘。 瞭望塔财经发现,与最初60亿元的募资计划相比,此次募资规模缩水了整整20亿元。消失的1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背后,是监管政策收紧与公司基本面 恶化的双重压力。 1、焦炭巨头的崛起与隐忧 山西阳光焦化集团的故事始于1992年薛靛民在河津市创立的清涧洗煤厂。三十余年发展历程中,公司逐步成长为山西碳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以及焦化 行业的兼并重组主体。 瞭望塔财经通过最新招股书了解到,公司已形成"煤炭开采-焦炭冶炼-焦油加工-精细化工"的循环产业链,年产优质焦炭509万吨。其业务模式以焦化产业为 基础向下游延伸,焦炭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超六成,炭黑产品占比约18%。 这一业务结构暗藏隐忧。焦炭下游主要应用于钢铁行业,而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疲软,钢厂利润持续低位运行。行业周期性波动直接传导至公司业 绩,埋下了后续业绩连续下滑的伏笔。 瞭望塔财经获悉,2025年6月30日,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焦化")向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递交IPO申请,计划募资40亿元。距离其2023 年2月首 ...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将超35万亿元
天天基金网· 2025-07-09 05:05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自新华社等 "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数个"第一"!中国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免责声明 "十四五"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5.5%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 示,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 我国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又经受了世纪疫情、贸易 霸凌等冲击,在这么大的基数上,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将超35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 我国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相当于广东、江 苏、山东也就是排名前3经济大省2024年的总量,超过长三角地区的总量,也超过世界排名第3 国家的总量,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十四五"以来,我们站上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制高点,第一艘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加上大型液化天 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我们集齐了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第一座中国空 ...
PEM、AEM电解槽技术有所突破,多地发布推动氢能发展政策
Great Wall Securities· 2025-07-09 05:03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周报 2025 年 07 月 09 日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PEM、AEM 电解槽技术有所突破,多地发布推动氢能发展政策 行情回顾:截至 2025 年 7 月 4 日,氢能源指数收盘价为 2135.09 点,本 周涨跌幅为 1.03%,2025 年初至今涨跌幅为 20.16%。氢能行业周涨幅前 五的公司为雪迪龙、凯美特气、盛德鑫泰、中材科技、华光环能,涨幅分 别为 31.74%、27.46%、22.40%、20.71%、20.06%;氢能行业周跌幅前 三的公司为光智科技、泰和科技、新迅达,跌幅分别为-15.82%、-9.40%、 -9.13%。 重点事件点评:内蒙古 12 套 1000Nm³/h 碱槽氢储项目获备案;全国首条 跨省绿氢管道内蒙古段获批;东莞首批氢能两轮车投运;摩洛哥大型绿色 氢能项目最新进展;英特利制氢电源保障 ACWA 乌兹别克斯坦绿氢工厂产 氢成功;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成功实现产氢;广州启动氢车与加 氢站全面接入市新能源智能汽车监测平台工作;四川推动氢能"制储运用" 一体化,引领商业化新进程;六部委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推动氢燃 料电池动力技术应用;明阳氢能新一 ...
天伦燃气(01600)获ESG两项荣誉,绿色发展践行者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Ge Long Hui· 2025-07-09 04:09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ESG已成为资本市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的关键指标,市场对ESG的关注度持续攀升。 在这一背景下,天伦燃气凭借其在ESG领域的卓越表现,于2025年7月4日在格隆汇金格奖评选活动中荣膺"ESG社会责任卓越企业"和"ESG卓越IR团队"两项 大奖。 这不仅是对天伦燃气长期践行ESG理念的认可,更是对其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引领作用的肯定。 作为国内城市燃气行业的先行者,天伦燃气通过系统性ESG管理,将低碳发展、安全运营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实现了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为行业 树立了标杆。 一、全方位践行ESG理念 天伦燃气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其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业务核心,以国家"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通过燃气主业的创新经营,构建了绿色低碳 能源生态体系,目标成为中国一流的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及服务商。。 截至2024年末,天伦燃气在全国拥有70个城市燃气项目,覆盖580余万户城乡居民以及5.2万工商企业,累计铺设运营管道9507公里,同时布局51座加气站和 1座LNG工厂。 天然气作为国家战略层面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这也让天伦燃气在环境领域长期保持优秀成绩。 20 ...
飞友科技联合绿航时代 中飞院发布《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4》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瑛报道:7月3日,《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4》正式发布,该报告 由飞友科技主编,绿航时代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协作完成。作为民航行业碳减排领域的重要研究成 果,该报告自2022年首次发布以来,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并逐步成为推动民航绿色转型的知识平台和决策 参考工具。 该报告延续了前两年报告的研究基础,重点聚焦中国民航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的低碳转型路径。今年的 报告不仅展示了中国民航在碳排放管理、绿色治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还为行业各方制定未 来减排策略和推进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报告认为,中国民航业已经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实现了多个方面的突破。从航空器制造、空中交通管 理与航空公司运营优化、替代燃料的应用到零碳机场建设,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与绿色治理正在为中国 民航的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航空器制造方面,随着新型低碳飞机的不断投入使用,民航的碳排 放正在逐步降低。在空中交通管理方面,通过引入智能化航班调度系统、优化航线等措施,提高了运行效 率,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 基于详实的行业数据,报告还全面分析了2023至2024年中国航空市场的恢复情况与碳排放结构 ...
全球最大规模EDH工业试验装置中交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7-09 03:20
Core Viewpoint - The successful commissioning of the world's first 3000 tons/year ethan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EDH) pilot plant at PetroChina Liaoya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mark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ethylen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fering a more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methods [1] Group 1: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 The EDH technology,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eliminates the reliance on high-temperature steam cracking, using ethane and oxygen as primary raw materials [1] - The innovative process allows for the precise and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ethane into high-purity polymer-grade ethylene, while also co-producing high-value chemical products like acetic acid,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1] - The high-performance catalyst developed by the company is crucial for achieving breakthroughs in activity, selectivi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low-temperature, efficient, and directional ethane conversion [1] Group 2: Environmental Impact - The EDH technology is viewed as a strong competitor for next-generation ethylene production due to its significantly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cost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steam cracking processes [1] -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pathway and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provide a substantial advantage in reduc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making it a viable option for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1] Group 3: Future Plans - Liaoyang Petrochemical has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plan that includes equipment debugging, operational procedure development, emergency response drills, and enhanced training for operators to ensure safe, stable, and efficient trial operations [2] - The company aims to lead with independent innovation by forming a cross-disciplinary team focused on optimizing operational parameters and verifying long-term operational stability, thereby addressing technical barriers for industrial-scale implementation [2]
青春当先开新局|力诺瑞特:青春驱动绿色智造
Qi Lu Wan Bao· 2025-07-09 03:1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白新鑫 7月1日,"青春当先开新局"融媒采风活动第二站来到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诺瑞特")。作为国家级绿 色工厂,力诺瑞特始终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以更高站位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系列成就背后,青年人才 已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黑灯工厂",树立太阳能智能制造新标杆 在世界首座太阳能平板集热器"黑灯工厂",全流程无人化生产线上,一排排连接着黑色线缆的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运行 着,精确地完成系列复杂生产工序,AGV小车穿梭自如,自动精准配送物料,为生产提供了高效的物流保障。 "这就是我们的'黑灯工厂',行业首创板芯、玻璃安装及整机外观AI自学习检测系统,精准识别0.01mm级外观缺陷,良品率 达99.95%。"力诺瑞特总经理张春杰介绍。 这座通过5G全链接,100%自动化率、30秒/台极致节拍的"黑灯工厂",拥有9个机器人自动化工位及6个无人专机、7个关键 质量自动采集点、4个AI视觉检测工位,全工位精益智能物流AGV自动配送,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柔性化生产、产品全生 命周期管理、全域数据互联"的同时,将以年产百万台集热器的能力,推动中国太阳能制造正式 ...
青春当先开新局|青春“绿”动力:激活山东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Qi Lu Wan Bao· 2025-07-09 03:1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白新鑫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攻关,成功开发出180℃高温热泵蒸汽系统,节能率突破40%。 该技术已应用于酿酒、化工等高耗能领域,替代传统燃煤锅炉,入选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其建设的全球首座太阳能平板 集热器"黑灯工厂",通过智能控制实现零碳排放生产,成为工业热力系统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 太阳能驱动"黑灯工厂"全速运转,小麦从育种到深加工实现全程零废弃,化工废弃物在先进工艺中实现资源重生……在山 东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进程中,青年力量正成为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引擎。 7月1日至4日,由团省委组织的2025年第一期"青春当先开新局"融媒采风活动走进济南、滨州、东营三地,深入探访多家民 营企业,解码青年人才如何以科技赋能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加速成型。 一幅幅青年创新创业推动发展的生动画卷,成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注脚。 新材料与新能源的绿色攻坚 在产业链上游,一场由青年主导的技术革命正打破国际垄断,夯实绿色根基。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王键带领团队,向柴油车尾气处理的"卡脖子"技术发起冲锋。面对长期被国外 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