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应

Search documents
比亚迪25Q1财报点评:出海强势拉动,业绩符合预期
SINOLINK SECURITIES· 2025-04-27 02:05
Investment Rating - The report maintains a "Buy" rating for BYD, indicating an expected price increase of over 15% in the next 6-12 months [8][10]. Core Insights - BYD's Q1 2025 performance aligns with expectations, driven by strong overseas sales, which increased by 110.2% year-on-year, contributing to a stable profit matrix despite domestic challenges [2][3]. - The company is entering a mid-term phase of volume and price growth, supported by cost advantages and scale effects, with projected net profits of 52.2 billion, 62.7 billion, and 82.4 billion RMB for 2025, 2026, and 2027 respectively [3][7]. - The report highlights that while domestic single-vehicle profitability has been impacted, the increase in export volume has helped maintain overall stability [2][3]. Financial Summary - Q1 2025 revenue reached 170.36 billion RMB, with automotive sales of 1.001 million units, reflecting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60.3% [1]. - The gross profit margin for Q1 was 20.1%, with automotive gross margin at 23.9%, showing slight declines compared to previous periods [1][2]. - The report forecasts revenue growth rates of 42.04%, 29.02%, and 21.78% for 2023, 2024, and 2025 respectively, with net profit growth rates of 80.72%, 34.00%, and 29.69% for the same years [7][9].
“蔚小理”:三年内必死?
数说新能源· 2025-04-23 08:46
作为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汽车在国内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中,理想汽车发展不错,已实现盈利;小 鹏汽车经历过低迷之后,今年有较大的起色,已走出低谷;蔚来汽车虽然没有大的波澜,但它在高端市场有一定 的影响力。然而,近日,有汽车专家给"蔚小理"把脉——三年内,蔚小理看不到存活的希望。 小鹏汽车的表现,比理想要差一点。去年,小鹏汽车营收为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净亏损57.9亿元。不 过,小鹏汽车的亏损在收窄。2023年,小鹏汽车净亏损额高达57.9亿元。截至去年年底,小鹏汽车的资产负债率 日前,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教授参加腾讯汽车的一个对话栏目,他在谈及蔚来、理想、小鹏汽车未来三年的 发展趋势时说:蔚小理三年内的存活概率为零,建议尽快兼并重组。朱西产的话一出,立马引起轩然大波。 再回到朱西产教授的观点上来,他认为,汽车厂商必须具备规模化优势,年销量200万辆是生死线,才能实现自我 造血。在朱教授看来,没有规模,就无法摊薄成本——高研发支出,而销量上不去,必死无疑。 朱西产教授还认为,"蔚小理"没有护城河,在智驾领域同样如此,仅一个鸿蒙智驾,就让"蔚小理"陷入险境,更 别说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在做 ...
当你站上了道德制高点
信息平权· 2025-04-21 07:59
比如美团真的千亿利润了?太久不跟美团差点被唬住了。看了眼外卖最多算1600亿收入,大概350亿营 业利润,按照日均6000万单外卖,1500万单闪购,外卖单均利润1块4,闪购单均利润3-4毛 看完实际数据再回头理性分析,京东到底什么意图? 零售的核心可能是周转率,而周转背后就是单量和交易频次。频次也是当年拼多多能崛起的一个重要支 撑点,也是美团即时零售能在整个零售大蛋糕中切出一块的关键。外卖就是零售里面最高频的垂类,通 过高频再去切闪购、同城电商等低频,不能说降维打击,毕竟零售是容纳"多快好省"多样化的,但对低 频一定是个威胁。 而京东,秉持高ASP高端化品牌定位和用户心智,但反面,就是零售平台中最低的交易频次。左边是电 商白热化格局,右边同城即时零售可能面对美团配送网络的威胁。主动出击可能就是东哥最终的战略选 择。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美团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 所有人都在说:用户、商户、配送网络,双边+网络基座的规模效应。规模越大,平台在其中议价权越 高,压榨更多利润。 用户可以隐形提价,让商户内卷提高抽佣,配送供给越来越充裕带来的单均配送 成本下降。但配送这一点 自从反垄断和社保之后,成本逐渐刚性。 ...
【农夫山泉(9633.HK)】24年逐渐走出阴霾,期待25年包装水份额回升——2024年年报点评(陈彦彤/汪航宇/聂博雅)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31 06:59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事件: 农夫山泉公布2024年业绩,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28.96亿元,同比+0.5%;归母净利润121.23亿元,同比 +0.4%。24H2,公司实现营收207.23亿元,同比-6.7%;归母净利润58.84亿元,同比-6.7%。 24H2功能饮料营收环比24H1亦出现降速,主要系23H2基数较高(23H2同比+34.7%);24年"尖叫"上新两 款新口味,积极扩大在年轻运动人群中的影响力。24年/24H2果汁饮料营收分别为40.85/19.71亿元,分别 同比+15.6%/+6.6%,主要系产品换代升级。24年/24H2其他产品营收分别为11.82/6.34亿元,分别同 比-9.8%/-11.9%,主要系公司持续执行聚 ...
海峡股份25亿关联收购,标的公司盈利能力待考
IPO日报· 2025-03-26 03:01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 对比项 | 客滚船 | 货滚船 | | --- | --- | --- | | 运输对象 | 乘客 + 车辆 | 纯货物(车辆、集装箱等) | | 甲板设计 | 上层为乘客舱,下层为车辆甲板 | 多层车辆甲板,无乘客设施 | | 航线类型 | 短途跨国、旅游航线为主 | 长/短途货运航线 (如新能源汽车出口) | | 安全要求 | 需兼顾乘客安全和货物系固 | 侧重货物系固和船舶稳性 | 近期,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002320.SZ)(下称"海峡股份"或"上市公司")发布《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拟以支付现 金的方式向大连中远海运有限公司(下称"大连中远海运")购买其所持有的中远海运客运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海运客运")100%股权。 收购草案显示,本次收购总价为25.15亿元,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评估值较账面净资产溢价23.11%。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标的与海峡股份均为大连 中远海运旗下的客滚运输企业,故本次收购构成关联交易。 就二级市场来看,收购公告当日(3月21日)上市公司收盘价6.99元,今日报收6.42元,市场反应较为平淡,一定程 ...
虎扑早就不想卷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3-11 12:40
上一次虎扑出现在舆论场还是四年前,终止IPO申请、疑似遭字节撤资、裁员近半的新闻连在一起,拼凑出 一个日薄西山的背影。 下山的路走得久了,总会让人差点遗忘曾经的辉煌。从中国最大的体育垂直门户,晋升为"直男天堂",在小 红书崛起后,坊间又流传起"男有虎扑,女有小红书"的论调,虎扑大有以性别为界,与其二分天下之势。 但这也是虎扑最后的高光时刻。2021年,豆瓣帖子的一句 "豆瓣咋混到和虎扑差不多了" 同时骂了两家公司 [2],虎扑的窘境初见端倪。 后来的虎扑与小红书,一个依然固守"男性自留地"的标签,在号称月活千万时,惨遭第三方机构打假只有百 万量级[3];另一个从直男到二次元一网打尽,月活峰值已来到3.5亿量级。 一笔5亿元的并购交易,给虎扑硕果仅存的1044万月活用户做了一次公允定价[1]。 同样贯彻"男人喜欢和男人在一起"的中心思想,隔壁Blued好歹还在纳斯达克逗留两年;虎扑却在两次上市 被拒后,最终以不及巅峰时10%的身价,卖给了同样估值打两折的迅雷。 "直男和虎扑总有一个不行"的话题经久不衰,但其实虎扑和直男,谁都没有错。 "我们搞得它一片荒芜" 2009年,虎扑内部孵化了一个主打运动装备的电商平台— ...
中金:从规模经济看DeepSeek对创新发展的启示
中金点睛· 2025-02-27 01:46
中金研究 DeepSeek的出现有几个没想到,不是大型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而是初创企业,不是实体科技公司而是一家金融领域的企业,不是来自处于领先地位的 美国而是在大模型领域相对落后的中国。这一切纯属偶然吗?只有大机构才能研发AI大模型的背后是所谓的规模定律,即要素(数据、算力)投入的 边际产出下降,模型性能提升需要不断增加要素投入,带来规模的门槛要求。DeepSeek的破解在于以算法优化(技术进步)提升算力(要素)的边际 产出,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算力投入。技术进步从个体来讲似乎有偶然因素,但从宏观来讲是规模经济效应的力量,尤其是外部规模经济,即上下游协 同、共享基础设施和人才池的创新生态,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和人才规模优势方面尤其突出。规模经济效应意味着大模型未来的发展或仍将由大国主 导。就中美之间的互动而言,规模定律隐含后发者有优势,所以美国通过限制算力出口减缓中国的追赶。这是因为落后者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高于领 先者,市场机制激励要素投入从领先者流向落后者,有利于两者差距的缩小,这有点类似经济学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逻辑,即规模报酬递减带来发展中 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收敛。但这加剧了双方各自的比较优势,美国偏重利用 ...
卖出 100 万台后,小猿学练机瞄准了 “孩子的第一块屏”
晚点LatePost· 2024-12-18 12:05
猿辅导提供了另一个让低龄孩子安静下来,且能学有所获的解决方案。 对消费硬件公司来说,新品发布的节奏至关重要:以往燃油车四、五年一改款,现在新能源一年一款已是 常态,手机行业类似,尽管早已进入性能过剩时代,但厂商 "挤牙膏" 也要年年发新品。 快速上新带来的好处是,更加新潮、有趣、个性的产品总能吸引新用户,不同价位的新品也能占住更广的 市场;但上新速度越快,新品的平均销量就更低,产品生命周期也会更短,如果新品连连失败,公司就会 为此付出一大笔沉没成本。 2021 年政策环境变化后,教育科技公司们都开始寻找新方向。学习机是所有主要教育公司的选择,因为和 主业直接相关。他们大多遵循消费硬件的惯例——快速发新品,覆盖多价位。 学而思在发布第一代学习机 10 个月之后就发布了二代,课程内容基本没调整,只是屏幕和内存更大、电 池更耐用了。同样,三年时间,作业帮覆盖了学习机、学练机、学习笔、单词机等多个品类,光是学习机 就有 4 款。 在成熟产业链上做新产品,成本低廉且便捷易行。 猿辅导做了不一样的选择,从 2021 年入局硬件至今,只推出了一款主打 "以练促学" 的墨水屏学练 机,"力出一孔打透一个点,比上来就打五个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