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赴港上市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两大锂电龙头赴港IPO!
Sou Hu Cai Jing· 2025-07-09 01:47
Core Viewpoint -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HKEX) is becoming a crucial platform for domestic lithium battery companies to connect with international capital, especially as restrictions from overseas exchanges and tightening domestic policies increase the trend of companies seeking secondary listings in Hong Kong [1] Group 1: Market Trends - There is a noticeable increase in lithium battery companies transitioning to the HKEX, with successful listings from companies like BYD, CATL, and others [1] - EVE Energy announced its intention to initiate an IPO in Hong Kong to support overseas factory construction and global capacity layout [1] Group 2: Company Developments - Star Materials, a leading separator manufacturer, submitted its application for H-share listing on July 7, 2025, and is the first in the industry to achieve mass export of lithium-ion battery separators [1] - Star Materials has a diverse customer base including LG Energy, Samsung SDI, and CATL, with a global footprint across nine production bases [1] Group 3: Financial Plans - The IPO proceeds for Star Materials will be used to expand its overseas network, including a production base in Malaysia with an investment of approximately HKD 54.62 billion, a base in the USA costing about HKD 6.32 billion, and a research center in Singapore with an investment of around HKD 2.1 billion [2] Group 4: Competitive Landscape - Tinci Materials, a leading electrolyte manufacturer, plans to issue H-shares and is expanding its global strategy, with a projected sales volume of over 500,000 tons of electrolyte in 2024, marking a 26% increase from 2023 [3] - Tinci Materials is also investing in Morocco to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production base for electrolytes and key raw materials, with an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50,000 tons [3] Group 5: Legal Challenges - Tinci Materials is currently involved in a legal dispute with Yongtai Technology over commercial secrets, with mutual claims exceeding 900 million yuan [3][4] - The ongoing patent disputes in the lithium battery sector highlight the need for companies to strengthen their R&D capabilities to navigate global competition [4]
两大锂电龙头赴港IPO!
起点锂电· 2025-07-08 10:36
倒计时3天 港交所成为国内锂电企业接轨国际资本的重要平台! 活动主题: 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主办单位: 起点锂电、起点钠电、起点两轮车及换电 活动时间: 2025年7月11日 活动地点: 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2楼国际厅 活动赞助/演讲/合作单位: 小哈换电/ 雅迪科技集团/台铃集团/新日股份/菜鸟集团/嘟嘟换电/司马出行/河豚换电/汇创新能源/中兴派能/孚能科技/保力新/创明新 能源/多氟多/博力威/睿恩新能源/诺达智慧/亿纬锂能/星恒电源/比克电池/鹏辉能源/时代瑞象/优旦科技/逸飞激光/盾创科技/博观科技/尚闻科技/威胜能源/兆科 动力/小安科技/先导智能/鑫晟达/精锐精密等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 暨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 很明显的是,随着瑞士等海外交易所的限制以及内地政策的收紧,转战港交所和赴港二次上市的锂电企业明显增加,电池端已有比亚迪、宁德 时代、中创新航、瑞浦兰钧、正力新能等企业成功登陆。 此外亿纬锂能也在今年6月 正式宣布启动赴港IPO,以支持 海外工厂建设和全球产能布局等重点项目。 起点锂电注意到,赴港上市的浪潮进一步向锂电产业链渗透,包括锂电设备及材料企业。其中在7月,又有两 ...
中资企业境外上市升温 内地券商积极拓展香港市场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7-05 17:07
【深圳商报讯】今年以来,中资企业境外IPO势头向好。Dealogic数据显示,上半年中资企业境外IPO累 计完成55单,募资规模合计约134亿美元。按承销规模排名,前十名中介机构共完成30单项目,承销规 模合计约78亿美元。其中,中资机构占得五席,中金公司位居榜首。 今年港股IPO市场大幅升温,释放出强劲吸引力,募资规模时隔6年重回全球首位。Dealogic数据显示, 上半年已有42家企业登陆港交所,融资规模137.03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数据。 A股企业赴港上市潮流持续升温,"A+H"双重上市模式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自去年9月至今,已有 10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同时数十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备相关事宜。从行业分布来看,新能 源、医药生物与高端制造成为赴港上市的主力军。科创板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和辉光电、峰岹科技等 企业积极推进相关进程。 从港股IPO保荐机构口径看,中金公司作为行业"排头兵",今年已成功保荐13单,承销规模27.42亿美 元,均排名市场第一。中金公司在三花智控、海天味业、派格生物、元光科技、博雷顿等多单项目的承 销比例均超过70%,优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投行。华泰证券的承销 ...
赴港IPO 零部件供应商的“希望田野”
6月1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香港国际汽车及供应链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 产和消费市场,更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为全球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 能。在"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下,香港拥有背靠祖国和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特区政府将从3方面全力发挥香港优势,服务企业开拓新能源汽车 产业的黄金赛道。 近期,一系列汽车零部件企业扎堆奔赴港股上市的现象,格外引人注目。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剧烈变革浪潮中,产业链上游供应商正站在关键 的"十字路口",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与资本支持。 变革提供机遇 企业资本突围 5月28日,港交所迎来第10家18C特专科技上市申请企业——驭势科技正式递交招股书,计划通过18C章节登陆主板。此外,泽景电子最近也向 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不仅如此,众多在国内A股上市的零部件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港股市场,启动赴港上市进程。 招股书显示,驭势科技专注于真无人、全场景的L4自动驾驶技术,核心产品包括向机场、厂区等企业客户,以及商用车和乘用车制造商提供自 动驾驶解决方案。该公司创立9年间共融资6轮 ...
「港股IPO观察」“捂紧钱包时代”的餐饮IPO:巴奴赴港赶考,如何说服资本押注高端
Hua Xia Shi Bao· 2025-06-17 13:5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在蜜雪冰城市值徘徊2000亿港元、绿茶餐厅历经四年长跑终上市的喧嚣中,又一餐饮企业巴奴毛肚火锅向港交所 递交招股书。6月16日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巴奴")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其已在全国39个城市开出145家 直营门店,2024年营收突破23亿元大关。 但数字从来不只是数字。光鲜业绩背后,盈利增速趋缓、同店销售额下滑的隐忧不容忽视。尤其是当下消费市场 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让一批坚持高端路线的餐饮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挑 战。 扩张与隐忧并存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巴奴在门店扩张与营收增长方面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 期,其直营门店网络已覆盖全国39个城市,门店数量达145家。与此同时,营收数据从2022年的14.33亿元稳步增 长至2024年的23.07亿元,2025年一季度单季营收更是达到了7.09亿元。 然而,在看似光鲜的数据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些值得深入探究的细节。从盈利指标方面分析,巴奴在2023年成功 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1.02亿元,但2024年仅增长至1.23亿 ...
杰华特、华大北斗、紫光股份,3大半导体港股IPO!
Sou Hu Cai Jing· 2025-06-15 08:34
业内人士表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优势显著,契合电动车、数据中心及新能源等领域发展需求。半导体企业此前多倾向于科创板上市,而近期它们扎堆港 股IPO,与港股上市政策变化有关。2023年港交所新增特专科技公司18C章节,允许尚无收入、无盈利的"专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凸显港股寻求"硬 科技之变" 。 半导体企业掀起赴港上市潮 6月12日,杰华特微电子、深圳华大北斗、紫光股份等3家半导体公司递交港股IPO招股书。自去年12月起,已有10家A股半导体公司(含5家科创板公司) 公告拟港股IPO,多家意图打造"A+H"模式。 此前港股以金融、地产公司为主,虽因互联网中概股上市重塑生态,但被指缺乏硬科技特色。此次半导体企业赴港上市潮有望推动港股新一轮重塑。头部 半导体设备公司高管赵明称,资本市场有周期变化,港股制度变革,且中国半导体企业借A股成长后,欲借港股打造国际化发展平台。 | 最新發佈 V | 申請人 | | | --- | --- | --- | | 日期 | | | | 12/06/2025 | 江蘇日御光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 | 12/06/2025 整體協調人公告 - 委任(經修訂) PDFI ...
杰华特、华大北斗、紫光股份,3大半导体港股IPO!
是说芯语· 2025-06-15 07:32
半导体企业掀起赴港上市潮 6月12日,杰华特微电子、深圳华大北斗、紫光股份等3家半导体公司递交港股IPO招股书。 自去年12月起,已有10家A股半导体公司(含5家科创板公司)公告拟港股IPO,多家意图打 造"A+H"模式。 此前港股以金融、地产公司为主,虽因互联网中概股上市重塑生态,但被指缺乏硬科技特 色。此次半导体企业赴港上市潮有望推动港股新一轮重塑。头部半导体设备公司高管赵明 称,资本市场有周期变化,港股制度变革,且中国半导体企业借A股成长后,欲借港股打造国 际化发展平台。 近期,深圳基本半导体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中国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首家申报港股IPO的 企业,引发市场关注。自2024年12月起,已有多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企业扎堆申报港股IPO,英诺 赛科更是已成功上市,成为港股第三代半导体第一股。 此次半导体企业赴港潮中,多家A股头部半导体公司计划打造"A+H"上市模式。它们多提及加快国 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境外业务收入、毛利率也超过境内业务。不过,半导体企业出海面临诸 多挑战,国际市场复杂程度高,成功与失败并存。 申报港股IPO的A股半导体公司多为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市值普遍超百亿元。此前港股 ...
郑州举办企业赴港上市培训会,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Sou Hu Cai Jing· 2025-06-14 03:21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鑫】6月13日下午,郑州市企业香港上市全流程实战培训会在郑州高新区数算产业园举行。本次会议以"扬帆香江 资本启航"为主题, 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代表及郑州市50余家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会议旨在搭建起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的桥梁,帮助郑州市企业进一步了 解香港交易所上市政策,拓宽企业资本市场上市渠道,助力更多具有河南特色的"明星企业"登陆港股市场。 郑州市本土企业蜜雪冰城,自今年3月3日港交所上市以来,其股价已从首发时的202.5港元跃升至6月12日的533港元,其市值已达2000亿港元,不仅创造了 中部地区消费品牌市值新高,更显著提升了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消费企业的关注度。这一标杆案例,为郑州市企业对接国际资本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心。 郑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寻求国际化发展的企业来说,目前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下一步,郑州市会着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 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着力建机制、优生态、拓平台、树品牌,继续在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综合发力、统筹施策,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面 临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助力更多优质企业境外上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
储能巨头港股上市掀热潮,5月储能指数上涨4.87%
Sou Hu Cai Jing· 2025-06-11 14:47
图2-同期储能指数与创业板指数的对比 储能的巨头,H股的溢价 图1-2021年1月-2025月5月能指数运行情况 宁德时代,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H股申报并在5月20日于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高达410亿港元(52.2亿美元),创年内 港股最大IPO记录。所募集资金90%将用于建设匈牙利电池工厂(匈牙利的年GDP约为2500亿美元,宁德对其匈牙利工 厂的投入,约等于匈牙利GDP的2%)。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行是首个以"仅设定价格上限"方式完成定价的"先A后 H"上市项目,所设价格上限较定价当日A股收盘价零折扣。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开盘即高开,开盘价296.00港元/股,较 发行价上涨12.55% ,同时也意味着较公司A股溢价12.55%。 5月结束,宁德港股收盘价303.4港币,折合人民币277.79,A股收盘250元,港股溢价 11.16%;另外一家A/H两地上市 的储能巨头,比亚迪港股收盘价392.8港币,折合人民币359.65,A股收盘352.3元,港股溢价2.09%。而同期,A/H两地 上市的公司,平价A股溢价率41%。 长期以来,H股相比A股折价主要源自于市场流动性,投资者结构和差异化的股息税率。港股成交高度 ...
辽宁—香港投资推广交流会活动在沈阳举行
Xin Hua Cai Jing· 2025-06-05 11:55
据统计,去年辽宁与香港进出口总额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25.9%,两地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紧密合作格局。截至2025年4月,香港累计在辽宁省设立外资企业超1.3万家,实际到位外资占全 省总量的46.3%,稳居第一大外资来源地;辽宁在港投资企业300余家,备案中方投资额超75亿美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刘智元认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辽宁和香港在新时期 的共同发展目标,双方应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来自辽宁的20家上市 企业表现突出,涵盖工业制造、能源、金融、医疗、食品、教育等行业。我鼓励更多辽宁企业善用香港 金融服务的优势,积极利用香港上市融资,进一步拓展海外新市场、新商机。"刘智元说。 新华财经沈阳6月5日电 5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及 辽宁省商务厅联合主办的"把握投资新机遇,开拓海外新商机"辽宁—香港投资推广交流会活动在沈阳举 行。 活动上,与会代表们互相交流了企业赴港发展经验。参会者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推广交流会,更加了解 了香港金融服务优势和跨国供应链管理优势,期待早日赴港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