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技术

Search documents
雷军称:小米YU7不可能卖23.59万元!新款零跑C16开启预售!下一代宝马X5或采用增程式技术!丨一周大事件
电动车公社· 2025-06-09 05:37
关注 「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以下是上周新能源圈的新闻: 新车上市: 比亚迪海豹06 EV 上市,售价 10.98-12.98 万元; 新款零跑C16开启预售,预售价16.98-18.98万元; 吉利银河 A7 官图发布; 公司动态: 宝马或在明年推出增程车;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车辆广深开跑; 小鹏华为联合研发AR-HUD,小鹏G7首发搭载; 长安汽车独立,成为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第99家央企; 远景动力法国电池超级工厂投产; 雷军称:小米YU7不可能卖23.59万元,小米汽车业务将在今年内盈利; 蔚来公布一季度财报,营收120.3亿元,整车毛利率10.2%; 车企销量: 奇瑞集团 5 月新能源销量 63169 台; 新车上市 1 、 比亚迪海豹 06 EV 上市 售价 10.98-12.98 万元 6 月 7 日,比亚迪海豹 06EV 上市。新车共推出 3 款车型,售价 10.98-12.98 万元。 潮美质选轿跑 豹06EV P 正式上市 上市价格 12.98万元 * 备注:CLTC综合工况纯电续航里程 ILE - | | 上市权益 | | --- | --- | | | 0利息: ...
许敏:增程技术挑战和创新解决方案
Zhong Guo Qi Che Bao Wang· 2025-06-05 01:32
近几年来,由于理想和问界取得的成功,让众多车企纷纷推出了插混及增程电动车让众多车企纷纷加入增程电动车行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增程式电动车成为了市场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但对于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行业必须要有明晰的认识。从市场销量来看,增程式电动车主要集中于 市场份额较小的中大型SUV市场,各家企业集中投入的很多车型较多,目前市场容量以趋近于饱和,销量增速明显放缓。 增程式技术路线需多元化发展 对于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挑战,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增程式技术必须要推广到各个细分领域,不能仅局限于中大型SUV,二是,要避免增程类似插 混车型市场的技术路线同质化"内卷",及时推出增程式技术的创新方案。 目前,中国市场的增程式技术主要特征是大电池+大增程器。全球其他市场亦有增程式技术路线,且与中国市场的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日产的ePOWER采用小排量发动机+小容量电池,完全依靠发动机发电,实现了150万辆的销售成绩,但这一技术路线在中国市场销量一般;又 如雪佛兰的Volt、宝马i3等车型,都不成功。而中国市场的增程式技术的成功,让很多车企认为,增程式技术仅可应适用于中大型车型,甚至认为A级车不 应采用增程式技术路线。 中 ...
6.3犀牛财经早报:私募机构重仓新上市ETF 28家公司“脱星”“摘帽”
Xi Niu Cai Jing· 2025-06-03 01:43
债券ETF持续大扩容 单月吸金超400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表现震荡,债券类基金回报远不及预期,但这并未妨碍债券型ETF市场的蓬勃发 展。5月收官,债券型ETF规模再破新高,单月获超400亿元资金净流入。与此同时,场内资金参与债券 ETF交易的热情高涨,例如,5月30日单日成交金额排名前12的ETF产品中,有10只均为债券型ETF。另 外,随着近期信用债ETF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正式落地,9只债券型ETF产品获准作为通用质押式 回购担保品,被纳入回购质押库,债券型ETF扩容有望按下加速键,整体规模或将再上新台阶。(证券 时报) 债基继续主导新发市场 权益类产品冷热不均 5月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继续上演"冰与火之歌"。梳理发现,债券型基金以55.07%的发行比例强势主导市 场,而ETF发行规模则遭遇年内四连降,单月仅募资110.68亿份。与此同时,权益类产品中,科创板、 数字经济等主题基金逆势吸金,但混合型基金发行面临"两头不讨好",折射出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收缩的 现状。华南某公募人士认为,5月的公募发行市场是求稳与求变的角力场。当债券基金用稳健收益筑起 安全垫,ETF权益类产品需在细分赛道中寻找规模增长的破局点 ...
理想汽车的成功
数说新能源· 2025-05-19 10:22
理想汽车的成功并非单纯依赖增程式技术,而是 通过精准定位+技术迭代+用户体验+生态协同的组合拳 ,将增程 的劣势转化为差异化优势。其核心在于: 以家庭需求为中心,用增程式解决续航痛点,用智能化提升溢价,用服 务体系建立口碑。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若预算有限且充电便利,插混仍是性价比之选;但对于追求体验统一性和品牌附加值的中高 端家庭,理想模式更具吸引力。 理想汽车在增程式技术路线下实现高销量,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洞察密切相关。结合行业 背景和搜索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成功原因: | 车型 | L6智能焕新版 | L7智能焕新版 | L8智能焕新版 | L9智能焕新版 | | --- | --- | --- | --- | --- | | 价格(万元) | 24.98-27.98 | 30.18-35.98 | 32.18-37.98 | 40.98-43.98 | | 定位 | 中型SUV | 中大型SUV | 大型SUV | 全尺寸SUV | | 隆位数 | 5/45 | 5/45 | 614 | 6145 | | 车身尺寸(mm) | 4925×1960×1735 | 5050×1 ...
增程+插混占比超50%,新能源车市“销量与减碳”如何兼得?
3 6 Ke· 2025-05-19 09:50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结构性转折点,中汽协数据显示,截止至4月,增程式与插混车型合计销量占比首 次突破新能源市场的50%,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力量。 问界M8、阿维塔06等新车的密集上市,以及小鹏、小米等车企加速布局增程赛道,标志着行业技术路线进入深度博弈 阶段。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市场对续航焦虑的刚性需求,更引发了对消费导向型新能源产品的再思考——增程与插混 技术究竟是碳中和时代的务实选择,还是阶段性过渡方案? 用户需求与技术红利的加持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在2024年已初现端倪。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统计,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 销量达到1126.2万辆,其中插混与增程式车型贡献451.9万辆,同比增速高达85.2%,远超纯电车型15%的增速。这一差 距在2025年进一步拉大,混动车型市场份额逼近50%,而纯电渗透率则从60%降至58%。销量的爆发式增长背后,是 用户需求与技术红利的共同作用。 从消费端看,用户对"无焦虑体验"的追求成为核心驱动力,增程式车型通过大容量电池(CLTC纯电续航普遍200公里 左右)和燃油增程器的组合,既满足了城市通勤的低成本需求,又解决了长途出行的 ...
“长城打死不做增程”VS“讲这话的人不懂技术”,你会选插混还是增程?
3 6 Ke· 2025-05-07 12:51
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直播中,力挺了长城汽车总裁穆峰的"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表示"长城汽车没有规划增程技术,未来也不可能做增 程"。 虽然他没有再强调"增程式技术是落后路线",但也是给"增程式技术路线之争"火上浇油。 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就公开表达对"打死也不做增程"的看法:"消费者既然选择增程,就有它的合理性,讲这句 话就是与市场为敌。"而他自己是搞动力技术出身,讲"打死不做增程"的人不懂技术。 该话题此前也曾引发多次车企高管之间的公开辩论,很多车企评价增程式技术是"落后技术"。但就是这不少人口中的"落后技术",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车 企加速布局。 车企在发布会上用PPT掐架,消费者在4S店用订单投票。这边销售顾问正眉飞色舞地讲解"可油可电没有续航焦虑",那边工程师在实验室摔出数据:"高 速油耗比燃油车还高15%!"甚至曾经嘲笑增程式是"脱裤子放屁"的欧洲车企,正在把中国品牌的增程方案拆解研究。 这就是中国新能源车市正在上演的魔幻剧情:当增程式车型以每月10万辆的速度吞噬市场,当"落后技术"的骂声与销售捷报齐飞,这个行业突然变得像一 场大型真人秀——所有人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