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融合

Search documents
新股速递|从累计亏损10亿到市占率37.7%:希迪智驾如何领跑自动驾驶矿卡赛道?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02 04:04
Company Overview - Xidi 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is a high-tech enterprise focused on commercial vehicle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y, founded in 2017 and headquartered in Changsha, Hunan. The main products include autonomous mining truck solutions, V2X vehicle networking technology, and high-performance intelligent perception systems, widely used in mining, ports, and logistics parks [1]. Financial Performance Revenue - The company experienced explosive revenue growth over three years, recording revenues of 31 million, 133 million, and 410 million RMB, with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CAGR) of 263% [5]. - The autonomous driving mining truck busines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revenue, with figures of 27.998 million, 74.418 million, and 247.887 million RMB, accounting for 60.1% of total revenue in 2024 [4]. - V2X business revenue also saw substantial growth, reaching 10.286 million and 101.591 million RMB in 2023 and 2024,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24.8% of total revenue [4]. Profitability - Despite improvements in gross margin, the company recorded increasing losses over three years, with losses of 263 million, 255 million, and 581 million RMB [5]. - The overall gross margin improved from -19.3% in 2022 to 24.7% in 2024, although it remains below industry averages [6]. Debt and Cash Flow - By the end of 2024, the company had cash reserves of 306 million RMB, a 30% increase, but still reported negative operating cash flow of -148 million RMB [7]. - The company’s inventory turnover day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513.6 days in 2023 to 121.8 days in 2024 [7]. Market Posi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 Xidi Zhijia holds a leading market share in the commercial vehicle autonomous driving sector, with a 16.8% market share in 202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econd-largest competitor [7]. - The company ranks first in the autonomous mining truck market with a market share of 37.7%, expected to rise to 46% by 2025 [7]. - The company has established a global mixed fleet of autonomous mining trucks, achiev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 exceeding that of human drivers [8]. Technological Edge - The company employs a full-stack self-developed and vehicle-road collaborative solution, achieving zero-accident operations in mining areas as of the end of 2024 [8]. - The core product, "Yuan Mining" system, integrates vehicle, road, and cloud capabilities, enabling unmanned transportation and intelligent scheduling [8]. Future Growth Potential - The backlog of orders reached 831 million RMB by the end of 2024, supporting future revenue growth [9]. - The company’s revenue is projected to continue growing, driven by increasing customer numbers and the release of backlog orders [5][9].
福特CEO:特斯拉很好,我选别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01 23:03
编 译 / 路 行 设 计 / 赵昊然 来 源 / Fortune、Business Insider、EVXL、teslarati等 作 者 / J e ssi c a M a t h e w s 、 K a t h e r i n e L i 、H a y e K e st e l o o、S i m o n A l v a r e z 等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近日公开支持了Waymo基于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技术。 在6月底的阿斯彭思想节(Aspen Ideas Festival)上,他接受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传记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的现场提问,对比了特斯拉与Waymo目前的自动驾驶系统,并 被问及哪种 技术路径 "更有道理"。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则始终为纯视觉路线辩护,他认为这种方式更贴近人类的驾驶方式。在5月 接受CNBC采访时,马斯克表示:"我们的道路系统本来就是为智能体设计的,更准确地说,是为 生物神经网络加上眼睛设计的。" 此外,成本问题仍是当前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争论中的一个关键点。马斯克曾批评Waymo的系统成本 ...
头部Robotaxi专家小范围交流
2025-07-01 00:40
头部 Robotaxi 专家小范围交流 20250630 摘要 当前自动驾驶主流方案采用局部端到端两阶段模型,前端感知和预测利 用 CNN 结合 LLM,增强环境理解;规划控制则侧重基于规则的方法, 保障驾驶安全性。该方案旨在平衡模型复杂度和安全可靠性。 特斯拉纯视觉端到端模型响应速度快,擅长处理复杂场景,但训练过程 复杂,数据标注困难,自回归特性易累积误差,在未见数据上可能产生 危险行为,相较局部端到端方案面临更大挑战。 国内 L4 级自动驾驶系统在驾驶舒适性、复杂路况安全性及急弯场景路径 规划方面优于特斯拉。国内公司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提升感知能力,更适 应国内复杂交通环境。 L4 级自动驾驶刚需激光雷达,尤其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能有效识别物 体形状,避免纯视觉方案的感知缺陷。多传感器融合是提升自动驾驶系 统整体性能的关键手段。 激光雷达数据量庞大,对算力需求较高。国产芯片虽在尖峰性能和生态 支持上与英伟达存在差距,但美国制裁推动国产替代,可显著降低成本, 如地平线芯片可节省 80%成本。 Q&A 今年(2025 年)被认为是 L4 级别自动驾驶的元年,国内外各大公司在这一 领域都有显著进展。请介绍一下以 v ...
清华大学最新综述!具身AI中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背景、方法、挑战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6-27 08:36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具身智能 之心 "公众号 作者丨 Shulan Ruan等 编辑丨具身智能之心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 点击进入→ 具身智能之心 技术交流群 更多干货,欢迎加入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全栈学习社区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 (戳我) , 这里包含所有你想要 的。 出发点与动机 1)具身AI与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和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具身 AI作为AI的重要方向,指的是以物理实体为载体,通过在动态环境中实时感知来实现自主决策和行动能力 的智能形式,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群体智能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场景,是突破AI发展瓶颈、实现通用人工智 能(AGI)的关键路径。 在具身AI系统构建中,传感器数据理解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智能的核心环节。具身智能体需要融合视觉 相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LiDAR)、红外相机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等多模态传感器数据,以实 现对环境的全景感知。多传感器融合感知(MSFP)对实现具身AI的稳健感知和准确决策能力至关重要,例 如视觉相机易受光照变化干扰,而激光雷达在雨雾天气性能会大 ...
清华大学最新综述!当下智能驾驶中多传感器融合如何发展?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6-26 12:56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15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今天自动驾驶之心为大家分享 清华大学 最新的工作! 具身AI中多传感器融合感 知:背景、方法、挑战与前景! 如果您有相关工作需要分享,请在文末联系我 们! 自动驾驶课程学习与技术交流群事宜,也欢迎添加小助理微信AIDriver004做进一 步咨询 >>自动驾驶前沿信息获取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 论文作者 | Shulan Ruan等 编辑 | 自动驾驶之心 出发点与动机 1)具身AI与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和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具身 AI作为AI的重要方向,指的是以物理实体为载体,通过在动态环境中实时感知来实现自主决策和行动能力 的智能形式,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群体智能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场景,是突破AI发展瓶颈、实现通用人工智 能(AGI)的关键路径。 在具身AI系统构建中,传感器数据理解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智能的核心环节。具身智能体需要融合视觉 相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LiDAR)、红外相机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等多模态传感器数据 ...
陶琳分享马斯克智驾路线观点 现有车型具备加入Robotaxi车队硬件条件
Feng Huang Wang· 2025-06-16 07:14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于雷)6月16日,特斯拉副总裁陶琳今日发布了马斯克近期对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 判断。马斯克明确表达了对当前主流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路线的质疑态度,认为这种方案可能成为自动驾 驶安全的潜在威胁。 从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与行业主流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大多数自动驾驶技术 供应商普遍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与摄像头相结合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认为这种 配置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感知能力。 业内专家对马斯克的观点存在分歧。支持者认为,过度复杂的传感器配置确实可能带来数据处理和决策 延迟问题,纯视觉方案在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批评者则担心,单一传感器类型在极 端天气或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可靠性仍有待验证。 特斯拉即将在得州推出的Robotaxi服务,将成为验证其技术路线可行性的关键试金石。如果该服务能够 在真实城市交通环境中实现安全稳定运行,将为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反之,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行业对纯视觉方案可靠性的质疑。 马斯克从道路系统设计的根本逻辑出发,阐述了特斯拉坚持纯视觉方案的理论基础。他指出,全 ...
激光雷达:AEBS新规催化标配预期,割草机+无人城配快速放量
2025-06-12 15:07
激光雷达:AEBS 新规催化标配预期,割草机+无人城配 快速放量 20250612 Q&A 激光雷达在科技行业大规模落地和商业变现中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科技行业的大规模落地和商业变现的背后,本质上是要解决替代人的问题。替 代人需要模拟人与世界的交互方式,简单来说可以抽象为三个环节:五官感受 客观世界的变化、大脑进行认知和分析、手脚及其他器官反馈和执行。因此, 感知客观世界的变化是所有一切的起点。激光雷达作为多维感知领域的重要技 术之一,在包括智能驾驶、安监等多个方向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期车规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其对激光雷达配置有何影响? 近期车规市场最大的变化是 ABS 新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这一新规对于 L2 及 以下级别车辆配置激光雷达,以实现基本安全性防护和感知功能,有非常强的 催化作用。这将推动更多车辆采用激光雷达,提高整体安全性。 激光雷达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呈现下沉化、扩散化、高端化趋势, 价格快速下沉,应用范围从乘用车扩展到轻型商用载货车,同时 L3/L4 级别车辆对高性能激光雷达的需求增加。 无人货运车市场快速发展,多家厂商积极布局,预计 2025 年将实现大 规模交付,激光雷达是主流配 ...
人形机器人格斗赛现 “人机协作” 全自动时代需更强视觉感知能力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5-29 06:23
感知、决策、执行是智能机器人三要素,奥比中光技术专家指出,机器人在格斗比赛中,需要在极短时 间内完成对对手的检测、跟踪和决策,同时,比赛过程中时常伴随着环境光线、对手机器人的传感器、 材料复杂性等不可控因素,更加考验机器视觉系统是否具备快速的数据感应能力、优秀的抗干扰能力, 以及与其他传感器同步和融合的能力。"深度相机具备三维空间的视觉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机器人覆 盖环境和对手的动态范围,为很多软件算法的处理能力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 不过,根据报道,本次大赛是通过"手动遥控"的方式操控机器人进行格斗比赛,也就是说,各个战队是 由"机器人选手+真人选手操控"共同完成。 近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在杭州举行,随即吸引了大量业界专业人士的关注。机器视觉,是人 形机器人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关键技术之一。民生证券指出,国内厂商多采用3D视觉(结构光/ToF/ 双目)结合激光雷达方案,提升环境建模与导航精度。 此次参赛的机器人配置的是双目深度相机以及3D激光雷达,能360°感知环境,再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 术,实时调整姿态,完成高强度动作。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机器人视觉赛道的企业之一,奥比中光在国内 服务机器人视觉市场占 ...
纯视觉向左融合感知向右,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博弈升级
3 6 Ke· 2025-05-22 03:35
近期,特斯拉官方微博发文强调其视觉处理方案的重要性,宣称"坚持视觉处理方案,让人人买得起安全智能的产品"。 就在上个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通过社交平台X宣布,特斯拉即将推出基于纯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型全自动驾驶(FSD)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延续 了公司自2016年起坚持的"视觉优先"战略,将彻底抛弃激光雷达,仅靠摄像头和自研芯片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 一边是特斯拉All in纯视觉方案,另一边是激光雷达的热销。国际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机构Yole Group发布《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显示,全 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24年同比扩增68%,市场规模攀升至6.92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底,中国全市场有交付量的激光雷达配置车型 达到94款,相比上一年度翻了一倍。 禾赛CEO李一帆曾在技术开放日上表示,车载激光雷达正从"可选功能件"进化为"必选安全件";同时,用了8年左右的时间,将激光雷达的成本砍掉了 99.5%(从数千美元降至200美元左右)。 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激光雷达与纯视觉的路线之争已持续很长时间,至今仍无定论。无论是仅用摄像头的"纯视觉派",还是采用激光雷达+毫米 ...
红外热成像:智能汽车的“全天候之眼”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15 14:32
撰 文 / 玖 零 设 计 / 张 萌 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的浪潮中,红外热成像技术正从高端车型的"奢侈品"逐步蜕变成 为智能化的核心标配。这项诞生于军事领域的"黑科技",凭借其独特的热辐射感知能力,正在重新 定义汽车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边界。据统计,全球汽车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0亿 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6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这一增长曲线的背后,是技术突破、市 场需求与产业生态的深度共振。 ↓红外热成像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从实验室到量产车的跨越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底层逻辑,是通过捕捉物体自身发出的红外辐射(波长8-14μm)来生成温度分 布图像。与依赖可见光的传统摄像头不同,它能在完全黑暗、强光眩光、雨雾沙尘等极端环境下保 持稳定工作。这种"被动成像"特性,使其成为智能驾驶感知层的关键补充。 早期车载红外设备普遍采用制冷型探测器,虽灵敏度高但体积庞大、成本昂贵——单只探测器曾高 达60万元。随着非制冷型探测器技术成熟,成本大幅下降至几百元。例如,高德红外研发的12μm 非制冷探测器已实现前装量产,而睿创微纳推出的6μm芯片更将分辨率提升至1920×1080,达到 ...